文化认同与高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文化认同与高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文化认同与高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文化认同与高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文化认同与高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认同与高考历史试题一、“文化认同”的概念分析李振宏在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核心是文化认同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的不是民族认同或宗教认同,而是一种文化认同。人们恪守一种以文化差异为区分的国家观念,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面貌,使之成为中国的象征;这种文化的获得,或者是向这种文化的靠拢,则成为是否获得华夏族资格(即中国资格)的主要判断依据”。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 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近年来,全国卷试题命题用语中也多次出现“文

2、化认同”“文化适应” “文化反思”等词语,典型试题如下:二、高考命题分析1(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2014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 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北 c陕西 d山东3(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

3、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 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 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 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5 (2015海南单科 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

4、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 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6(2012海南单科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 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7(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 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

5、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8 (2012海南高考 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答案解析】1【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解析】试题围绕主干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展开,所涉及的三个封国,分别位于今天的北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南,这些地方相隔较远,但总体上位于东方,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

6、布区,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不同。因此,将周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所以正确答案是 a。而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控制,所以 选项 c 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 b、d 两项的内容,故不选。【答案】a2【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 【答案】c3【解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 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

7、而非国家手中,d 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 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c4【考点】清代乾隆年间大陆移民入台安居繁衍【解析】自明末以来,随着台湾回归祖国,大量福建民众移民台湾寻求生计,这些移民在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安居乐业。按照我国传统的宗族观念,叶落归根或者说与祖先在一起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便是大量已移居台湾的民众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原因。a 项不仅提到族谱编修的问题,而不是题干所要表达的,故错误。b 项符合对题干的分析,故正确。c 项不符合史实,内

8、地宗族整体迁移台湾,不能说开始于乾隆时期。d 项不仅不符合史实,也与题干材料所表达 的意思不相符合。【答案】b5【考点】宋明理学三教合一【解析】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 c 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 期,故 d 项错误。【答案】a6【考点】三教合一潮流【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 项正确;a 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 项无从反映。【答案】d7【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反思传统伦理思想【解析】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 a 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 b 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 c 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 谈到自身的权益,故 d 项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