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概论肝吸虫_第1页
吸虫概论肝吸虫_第2页
吸虫概论肝吸虫_第3页
吸虫概论肝吸虫_第4页
吸虫概论肝吸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篇 医学蠕虫 定义 蠕虫(helminth)是一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体 软,可借助肌肉伸缩而蠕动。 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 凡是寄生人 体与医学有关的蠕虫称为医学蠕虫。 分类 无脊椎动物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 绦虫纲 - 线形动物门 - 线虫纲 - 棘头动物门 - 棘头虫纲 形态共同特征 1 虫体左右对称,形态、大小因种而异 2 体壁由上皮层和肌肉层组成,体内含已分化的 内脏器官 3 无肢体,无体腔或仅有假体腔 生活史类型 1 直接型土源性蠕虫 2 间接型生物源性蠕虫 吸虫(trematode)概论 寄生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 殖目复殖吸虫,复殖吸虫成虫

2、基本结构和 生活史相似,大多雌雄同体,有消化、生殖、 排泄和神经系统,缺循环系统。常见人体寄生 吸虫有10多种。 一、成虫形态特征 左右对称,背腹扁平,呈叶状或舌状; 有口腹吸盘,体壁与器官间充满实质组织,无 体腔; 消化系统退化,口咽食道分叉肠管,末端 盲管,无肛门; 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除血吸虫); 排泄系统为对称管状,焰细胞毛细管二侧 集合管排泄囊,开口体后端; 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干,横索,背索, 有乙酰和丁酰胆碱酯酶活动。 二、生活史特点 1 生活史多为间接型(生物源性蠕虫),经有性 与无性世代交替,有性期寄生脊椎动物,无性 期寄生软体动物 2 生活史基本过程 成虫-虫卵-

3、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 3 存在幼体增殖(多胚繁殖)现象 三、常见种类 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血吸虫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McConnel(1874)在印度一华侨尸体的胆管内 首先发现,Cobbold(1875)命名,成虫寄生肝 内胆管,可引起肝胆系统疾病,故俗称肝吸虫, 是食源性寄生虫中的重要代表虫种。我国流行区 (广东)感染率16.42%。 重要知识点及讨论 知识点 1 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感染期、感染方式;中间宿主 2 临床表现及临床常见类型 讨论题 1 肝吸虫病致病机理?常用病原诊断方法? 2 肺吸虫病致病机理?常用病原诊断方法? 一、形

4、态 成虫:102535mm,口吸盘腹吸盘,肠管无显 著曲折,卵巢分叶,卵黄腺细小,位两侧中。 虫卵:黄褐色,平均2917m,内含毛蚴。 二、生活史 1 生活史过程 成虫寄生肝内胆管虫卵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 随粪便排出虫卵下水,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 螺类)吞食在螺体内孵出毛蚴胞蚴雷蚴 尾蚴逸出螺体,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虾)形成囊蚴人等哺乳动物经口感染囊蚴 在十二指肠内脱囊童虫移行至肝内胆管寄生 发育为成虫 2 生活史要点 成虫寄生部位:肝内胆管 感染期: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4科10种 )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15科102种 )、虾 保虫宿主:猫、犬、猪、

5、鼠等33种哺乳动物 三、致病与临床表现 潜伏期1 2个月。 1 急性肝吸虫病:一次大量感染,潜伏期740d,起 病急,腹痛腹泻、寒战高热、肝肿大、可有黄胆,嗜 酸细胞增多。 慢性肝吸虫病:多次少量感染或急性期后,腹胀腹 泻、肝大、纳差、乏力,可伴有胆囊炎、胆管炎、胆 结石,晚期出现肝硬化、腹水、脾肿大,儿童可出现 侏儒症。 3 临床分型临床分型 (1)肝炎型:最常见,肝大无压痛,病毒肝炎症状,血清 转氨酶增高。 (2)胆管炎型:寒热、上腹阵发性绞痛、黄疸、常并发胆 管炎、胆结石。 (3)胃肠炎型:腹痛、腹泻,无脓血。 (4)肝硬化型:肝大质硬、腹水、脾大,流行区儿童多见, 多伴营养不良。 (5

6、)侏儒型:发育与年龄不称,第二性征缺如,多见重感 染儿童。 (6)隐匿型:较常见,为轻感染,无症状,常为体检或普 查时发现。 四、四、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病原检查 (1)粪检虫卵:水洗离心沉淀集卵法(首选),直接涂片法,定量 透明法(Kato-Katz厚涂片法) (2)胆汁离心沉淀法(检出率近100%) 感染度划分: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EPG) EPG 1999为轻度; EPG 10009999为中度; EPG 1000030000为重度; EPG 30000为超重度。 免疫诊断免疫诊断(辅助诊断) (1)检测抗体:IHA、ELISA、IFA、免疫胶体金标 记技术等 (2)检测抗原:ABC-ELISA 3 影像诊断影像诊断 B型超声波,CT检查等 定量透明法工具 五、流行 1 分布 主要流行于亚洲,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印度、菲 律宾、越南、老挝等国。我国25个省市区流行,多见于 东南沿海地区,2004年流行区感染率2.4,广东最高平 均16.42%,顺德和中山市达40% 50%,感染率呈上 升趋势。 2 流行区类型:平原水网型;山地丘陵型 3 流行因素 (1)传染源为人和保虫宿主 (2)养鱼方式 (3)中间宿主存在于同一水域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