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_第1页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_第2页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_第3页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_第4页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大纲要求 1.掌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 2.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定义、治疗原则 以及老年MODS发病机制的特殊性。 3.熟悉细菌易位的含义和MODS的临床表现。 4.了解MODS的发病机制和SIRS的病因。 一、定义一、定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定义: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烧伤、休克、急性胰腺 炎和药物中毒等损害,24小时后顺序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 器官功能不全,并达到各自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

2、和最严重的结局,1991年更名为多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MODSE) 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和多种慢性疾病基础上,在某 种病因作用下短时间内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 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 一、定义一、定义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老年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老年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发病率发病率=6.38%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患病率患病率=7.27% (某一时点人口中现患某病例新旧病例数/被观察人数) 老年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老年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病死率:病死率:62.12% (一定时

3、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 例) 死亡率:死亡率:4.4% (在一定期间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高龄:70岁 慢性器官功能不全 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 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用药不合理,出现不良反应 冬季高发 多器官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征综合征 缺血缺血- -再灌注再灌注 损伤损伤 肠道动力学说肠道动力学说 肺启动学说肺启动学说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炎性反应学说炎性反应学说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定义:由严重的生理

4、损伤和病理改变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的一种临床过程。感染或非感染均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 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性感染全身性感染 非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多发 性创伤,组织损伤, 烧伤,低血容量性 休克,急性胰腺炎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 关系:关系: 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 机体产生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蛋白酶)机体产生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蛋白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全身

5、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 高代谢(高耗氧,高血糖,蛋白分解增强) 高动力循环(心排血量增高,外周阻力降低) 过度炎症反应(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增快,呼吸急 促,血象升高)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致病因素 组织缺血、缺氧、儿茶酚胺分 泌 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配血液重新分配, “次要”脏器缺血缺氧 全身肾上腺素能受体敏感性降低,内脏血管重新开放内脏血管重新开放 内脏组织细 胞和内皮细胞再灌注,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炎性介质氧自由基,炎性介质产生和释放,引起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征 炎性介质激活远处脏器的内皮细胞,产生更多细胞产生更多细胞 因子因子 众多细胞介质的

6、综合作用和局部酸中毒,造成微血管淤血、栓塞、微血管淤血、栓塞、 细胞破坏或凋亡、组织坏死细胞破坏或凋亡、组织坏死,引起全身性损害,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长时间长时间 概念概念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氧自由基:氧自由基: 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指氧分子的活性代谢产物,其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分子、离子 或基团。 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羟自由基等。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 缺氧状态下,抗氧化剂含量减少,使生成氧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相对加 快,再灌注过程中,有大量的氧转化成氧自由基,而同时由于抗氧化 剂的相对不足,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

7、由基严重损伤组织细胞。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大类能在细胞 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化学性质大都为糖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不包括在细胞因子之列。 包括:白细胞介素(133),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家族。 TNF:可以刺激其他几种炎性因子的生成,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称之为“级联效应”。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基础:肠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肠粘膜内大量淋巴细胞,淋 巴结;肝内大量巨噬细胞;肠道有大量细菌存在。 细菌移位:有活力的细菌通过粘膜屏障移行到肠系膜淋巴结

8、或其他远处脏器。 严重烧伤,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出血性休克, 肠梗阻,腹腔内感染,急性肠梗阻,腹腔内感染,急性 胰腺炎,营养不良,免疫缺胰腺炎,营养不良,免疫缺 陷,食物长期缺乏纤维素,陷,食物长期缺乏纤维素,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 刺激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多种细胞因子 释放,引发炎症反释放,引发炎症反 应应 胃肠道粘膜屏胃肠道粘膜屏 障减弱或细菌障减弱或细菌 生态平衡紊乱,生态平衡紊乱, 产生细菌移位产生细菌移位 释放内毒素释放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 肝脏、小肠缺血再灌注肝脏、小肠缺血再灌注 损伤,释放多种炎症介损伤,释放多种炎症介 质、氧自由基质、氧自由基 肠道是炎症介质的扩增器肠

9、道是炎症介质的扩增器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肺启动学说:肺启动学说: 1.直接启动:肺直接损伤引起,例如肺部细菌性感染,吸入性肺炎。 2.肺间接启动:肺外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大量输血或 输液,药物过量,脑血管意外等 形成全身炎症反应,并形成 肺损伤 呼吸衰竭 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缺氧,器官细胞坏死, 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三、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特点三、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特点 1.常在器官功能受损基础上发生。 2.感染和基础疾病急性发作是常见诱因,其中大部分肺部感染。 3.器官衰竭顺序与原慢性疾病有关:多以肺、心多见,其次是脑、 肾、胃肠和肝;

10、4.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患者反应性差,易延误诊治; 5.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6.受累器官多且难以完全逆转; 7.并发消化道出血或者肾衰竭者病死率高; 8.临床经过多样性:型,型,型。 肺肺: 肺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休克 缺血、缺氧、 酸性产物堆 积 多种炎性 介质 机械通气 衰竭前期:衰竭前期: 1.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 2.氧合指数(PaO2/FiO2)300,暂不需要机械通气 3.胸片: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斑片状或大片阴影等间质性、肺 泡性病变; 4.肺动脉楔压18,或临床排除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功能衰竭期功能衰竭期:氧合指数

11、(PaO2/FiO2)200 ,血气分析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肾脏:肾脏: 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肾前性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2.细菌毒素造成肾性肾性肾功能不全; 3.组织破坏产物及某些治疗用药对肾小管的毒性作用,导 致肾后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肾衰竭前期:肾衰竭前期: 尿量40ml/小时,肌酐177265,不用透析 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衰竭期: 尿量265,需要透析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肝脏肝脏: 1.休克、内毒素血症、应激反应使肝灌注减少; 2.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 3.大量细菌毒素、组织分解产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造成 肝损伤 4.

12、药物性肝损伤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肝功能衰竭前期:肝功能衰竭前期: 总胆红素102,ALT102,ALT正常值2倍,肝性脑病;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胃肠道胃肠道: 1.起始部位和放大作用:细菌移位 2.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靶器官:肠麻痹,应激性溃疡出血, 消化不良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心血管心血管: 早期可出现心肌细胞损伤; 晚期出现心功能不全:血压下降,肺动脉楔压升高,心动 过速或过缓,代谢性酸中毒,尿量减少,气促加重,不能 平卧,肺部湿罗音增多。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心功能衰竭前期:心功能衰竭前期: 新发心律失常,劳力型气促,肺动脉楔压1319(正常值: 812) 心功

13、能衰竭期:心功能衰竭期: 射血分数20,明显心衰症状及体征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凝血功能凝血功能: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纤溶亢进皮肤、粘膜、器官广泛出 血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脑脑: 精神异常、神志模糊、昏迷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低血压低血压 低氧血症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 电解质紊电解质紊 乱引起代乱引起代 谢性脑病谢性脑病 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 药物影响药物影响 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 全身炎症综合征全身炎症综合征: 体温38或90次/分; 呼吸频率20次/分或二氧化碳分压12109/L,或0.1 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 外周循环 心脏 肺脏 肾脏 肝脏 胃

14、脑 代谢 凝血功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评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评估(19951995年)年) 外周循环:外周循环: 0分:无血容量不足,MAP70mmHg,尿量60ml/H 1分:无血容量不足, MAP=60mmHg,尿量=40ml/H 2分:无血容量不足, 50MAP60mmHg, 20尿量40ml/H,肢端湿冷或 暖,多有意识恍惚 3分:无血容量不足, MAPMAP50mmHg,尿量尿量70mmHg(未吸氧状态) 1分:呼吸频率2025次/分,60 氧分压300,胸片正常,吸入纯氧时P(Aa)O2在2550mmHg 2分:呼吸频率28次/分, 5

15、0 氧分压60mmHg (未吸氧状态),200 氧和指数300,吸入纯氧时P(Aa)O2在100200mmHg,胸片肺泡 无实变或实变28次/分, 45 氧分压氧分压50mmHg (未吸氧状态), 100 氧和指数氧和指数200,吸入纯氧时P(Aa)O2在100200mmHg,胸片胸片 肺泡无实变或实变60ml/H,尿钠、血肌酐正常; 1分:无血容量不足,尿量=40ml/H,尿钠、血肌酐正常; 2分:无血容量不足,20 尿量40ml/H,利尿剂冲击后尿量不增 多;尿钠2030mmol/L,血肌酐176.8umol/L; 3分:无血容量不足,无尿或少尿(40mmol/L;血肌酐血肌酐176.8u

16、mol/L 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 返回 肝脏:肝脏: 0分:ALT正常;血清总胆红素17.1umol/L 2分: ALTALT正常值2倍,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34.2umol/L(黄疸) 3分:肝性脑病 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 胃胃: 0分:无腹部胀气,肠鸣音正常; 1分: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 2分:高度腹部胀气胀气,肠鸣音近于消失 3分:麻痹性肠梗阻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出血,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急性 胰腺炎(=1项) 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 返回 脑:脑: 0分:意识正常; 1分:兴奋及嗜睡;语言呼唤能睁眼,能交谈,有定向障碍,能听从 指令,疼痛刺激能睁眼 2分:不能交谈

17、,语无伦次,疼痛刺激有屈曲或伸展反应; 3分:对语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 返回 代谢:代谢: 0分:血糖正常; 1分:血糖5.6,血钠145 2分:血糖6.5,血钠150 3分:血糖7.5,血钠155;PH7.55 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 返回 凝血功能凝血功能: 0分:血小板100109/L,纤维蛋白原正常 1分:血小板 100109/L,纤维蛋白原正常;PT及TT正常; 2分:血小板2小时,全身性出血不明显 3分:血小板 50109/L,纤维蛋白原3秒,优球蛋白溶解试验2小时:正常;2小时:纤溶亢进 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 五、治疗原则五、治疗原则 治疗原

18、发病治疗原发病:迅速有效控制原发病对于 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意义重大。 I.纠正休克,改善灌注 II.处理创伤、烧伤、出血 III. 控制感染 IV.减轻生理及心理应激 抗感染及清除内毒素抗感染及清除内毒素: 1.猛击和降阶梯治疗复习 2.清除内毒素: 治疗内毒素血症:乳果糖,新霉素杀灭肠道细菌,减少内毒素来源 抗内毒素抗血清或抗体、抗脂多糖抗体,多粘菌素B; 血浆置换可用于脓毒血症病人; 血必净:拮抗炎性介质 五、治疗原则五、治疗原则 维持及保护脏器功能维持及保护脏器功能: 1.改善心功能,尽早发现心功能不全征象; 2.保持有效血容量,维持血压,保证脏器灌注; 3.加强呼吸支持,必要时辅助通气; 4.保护肾功能:维持血压和有效血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