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 感光材料与曝光技术_第1页
第三、四章 感光材料与曝光技术_第2页
第三、四章 感光材料与曝光技术_第3页
第三、四章 感光材料与曝光技术_第4页
第三、四章 感光材料与曝光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第三章 感光材料的种类及构造感光材料的种类及构造 第一节 黑白片的种类及构造 一、一、 黑白片的种类黑白片的种类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黑白感光片,从外形 来分,有卷片和页片两种;从感色性能 来分,有色盲片、分色片和全色片三种。 (一)、按外形分类 1卷片卷片 也叫胶卷,有135、120、127、 220等多种型号,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照相 机。目前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的是135和 120两种型号的胶卷。127、220型号的胶 卷已日趋淘汰。 (1)“135”135胶卷又称电影胶片, 大量用于电影摄影,同时也是很受欢迎 的照相感光片。35毫米小型照相机专用 这种胶卷。画面尺寸为 24 X 36毫米,

2、或 24 X 24毫米。使用时,需装入专用暗盒。 135胶卷每卷长约一米半,可拍底片36张。 (2)“120”120胶卷为120型中型照相机 专用。这种胶卷的照片画幅较大,拍摄张数较 少;底片尺寸和拍摄张数因照相机而异,可拍 摄45 X 60毫米底片16张,60X60毫米底片12张, 60X90毫米底片8张。 (3)“220”胶卷供120相机使用,其长度 是120胶卷的二倍,因而一卷220胶卷可拍摄60 X 60毫米24张。 4)“110”胶卷供110相机使用,像 幅有13 X 17毫米和12 X 15毫米两种,约 为135胶卷画幅的14大小,有的一卷可 拍20张、有的一卷可拍12张等。110

3、胶卷 的外型结构有点类似盒式录音带,装入 相机即可拍摄,拍完不必倒片即可打开 相机取出,较为方便。 (5)“126”胶卷供126相机使用, 一卷可拍28 x 28毫米的画幅12张或20张 等,外型结构类似110胶卷。 (6)“127”胶卷供127相机使用, 一卷可怕16张(42X42)毫米或8张 (42X64毫米)。 2页片页片 这种感光片是一页一页的,厚度大,比 较平直,所以叫页片。用页片进行拍摄, 需要借助特制暗盒,一个暗盒能同时容 纳两张页片,尺寸是固定的。这类感光 片只适用于大型座机,常用来进行商业 照相和翻拍。型号有3X4、4X5、6X8、 X10、12X19等规格。 (二)、按感色

4、性能分类 黑白感光片的感色性能是不同的,据此 又可分成色盲片、分色片和全色片三种。 所谓感色性,是指感光片对各种色光的 敏感程度,它决定摄影的效果。 1色盲片色盲片 色盲片只能感受紫、蓝光线,不能 感受其余色光。用它来拍摄景物,影像的明暗 色调与人眼所见并不一样,在眼睛看来很明亮 的黄色,它的影像却是暗淡的灰色。色盲片对 色光的感受范围窄,用来拍摄美丽的风光、衣 着绚丽的人像,得到的影像往往层次很少,反 差强烈,质感较差。它的感光度较低,但银粒 很细,影纹清晰,在翻拍中用途很广泛。 2分色片分色片 分色片的感色性从紫、蓝光 扩展到除红光以外的所有可见光。用这 种感光片拍摄景物,其影像的明暗差别

5、 接近于外界实物,色调要比色盲片正常 得多,所以又称为正色片。分色片适宜 拍摄风景和人像。但是,它对红光缺乏 辨别力,鲜艳的红色在影像中均成为深 灰色或黑色。 3全色片全色片 全色片是在分色片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感光范围最宽的黑白感光片。它对自然界 的七种可见光全能感受所以叫它全色片。这种 感光片对一般景物的明暗层次,能相当丰富地 表现出来,把黑白之间的灰色影调细致地区分 开来。由于它的适应性强,拍摄效果好,因此 使用极为普遍。全色片虽为全感性感光片,但 是对七种色光的感受仍有程度上的不同。如红 色,它的感受就不太敏感。全色片的感色性与 感光度的高低有关,感光度低,感色性弱;感 光度高,感色性

6、强。 二、 黑白片的结构黑白片的结构 黑白感光片的组织结构 保护层 乳剂层 结合层 片基 防光晕层 1、乳剂层、乳剂层 是涂布于片基上唯一具有感光作用的物 质。乳剂呈白色牛乳状,对光线非常敏 感,所以叫感光乳剂。它是感光片起感 光作用、记录影像的部分。感光片的性 能主要是由感光层的性能决定的。所以, 它是感光片中最重要的部分。 感光层的成份主要是卤化银、明胶和光学增感 染料。 感光层在片基上的涂布有两种: 一种是把感光性能强、弱不同的卤化银混合后 一次涂布; 另一种是在片基上先涂感光能力弱的卤化银、 再涂感光能力强的卤化银,这就是所谓“双层 涂布”。 双层涂布有利于提高感光片的宽容度、解像力

7、等照相性能。 2、片基、片基 片基又称“支持体”。感光层本身机械 强度极小,无法直接用于拍摄,所以需 要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支持体片 基来使感光层有实用价值。 感光片的片基现在大多采用三醋酸纤维 素为主要原料,俗称“醋酸片基”。也 有的采用聚脂为主要原料,俗称“涤纶 片基”。 两种片基都不易燃,故有“安全片基” 之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片基 主要采用硝酸纤维素为主要原料,称为 “硝酸片基”。硝酸片基易燃,不安全, 故逐渐被前两种片基取代。 感光片的片基冲洗后常见的有带色(浅 灰、浅紫色)和透明无色的两种,前者 称为“带色片基”;后者称为“无色片 基”。 从使用的角度来看,以带色片基的好些

8、。 因这种在片基上呈现出的浅色主要是一 种加入片基中的永久性的防光晕染料。 一则有利于提高制作照片和幻灯片时画 面的清晰度, 二则这种片基在冲洗时不易污染冲洗药 液。 3、辅助层、辅助层 主要包括“防光晕层”、“保护层”和“粘 合层”。主要是为了帮助乳剂层和片基的结 合以及保护乳剂层和提高影像质量。 防光晕层:在感光片感光时,景物通过镜头 折射进来的光线,绝大部分被乳剂层吸收而 形成影像,还有少量光线被片基反射回乳剂 层,在底片上引起光晕现象。 为了克服这一毛病,便在片基背后涂了 一层或蓝、或绿、或红的有色物质,用 以吸收多余的光线。这层有色物质就是 防光晕层。 防光晕层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在画

9、面上 产生光晕。 防光晕层除具有防光晕的作用外,通常还有抗 卷曲、抗静电等作用。抗卷曲、抗静电物质因 胶卷不同,有的直接加入防光晕层、有的单独 涂布;有的防光晕本身具有抗静电作用。 结合层 这是涂在乳剂层和片基之间的一种粘合 剂,可以防止乳剂层在冲洗时脱落。 保护层 这是涂在感光片表面的一层硬质透明薄 膜,能防止胶片在照相机内传送时受伤,也可 防止脏物的污染。 第二节 多层彩色片的结构多层彩色片的结构 多层彩色片基本上分别由 感蓝 感绿 感红 三个主要乳剂层和其它的辅助涂层组成 1、保护层:胶片最上一层的涂层(保护膜) 保护内部乳剂层不受磨擦和损伤 2、感蓝乳剂层:只感受来自被摄体的蓝色 光线

10、(其上层为高感乳剂层,下层为低感 乳剂)加入这层能呈现黄色的成色剂。 (透过了绿光和红光) 3、黄滤光层:能将未被感蓝乳剂层吸收而透过的蓝、黄滤光层:能将未被感蓝乳剂层吸收而透过的蓝 色光线全部吸收,而让绿光和红光透过。(冲洗色光线全部吸收,而让绿光和红光透过。(冲洗 后去掉)后去掉) 4、隔层:也叫分离层。为了防止各乳剂层和蓝滤色、隔层:也叫分离层。为了防止各乳剂层和蓝滤色 层中的各各成分互相扩散窜层。(明胶层)另一层中的各各成分互相扩散窜层。(明胶层)另一 目的是充分吸收通过各层的乳剂层以后而产生的目的是充分吸收通过各层的乳剂层以后而产生的 反射光光晕,从而有效的提高乳剂层影像的清晰反射光

11、光晕,从而有效的提高乳剂层影像的清晰 度。(内防光晕层)度。(内防光晕层) 5、感绿乳剂层:、感绿乳剂层: 感色范围可感受蓝、绿、紫光。由于它的感色范围可感受蓝、绿、紫光。由于它的 上面有黄色滤色层,所以不感受蓝、紫光上面有黄色滤色层,所以不感受蓝、紫光 而只感绿光。(此层要加入呈现品红成色而只感绿光。(此层要加入呈现品红成色 剂,彩色红外片中应加入呈现黄色的成色剂,彩色红外片中应加入呈现黄色的成色 剂)剂) 6感红乳剂层:可感受蓝、紫和红光感红乳剂层:可感受蓝、紫和红光 只只 感红光(此层应加入呈青色的成色剂,彩感红光(此层应加入呈青色的成色剂,彩 色红外片中加品红色成色剂)色红外片中加品红

12、色成色剂) 7防光晕层:颜料要吸收掉大部分甚至全防光晕层:颜料要吸收掉大部分甚至全 部的可见光。黑褐色胶体银明胶层部的可见光。黑褐色胶体银明胶层 冲洗掉(大部分在乳剂层下面,柯达伊冲洗掉(大部分在乳剂层下面,柯达伊 斯曼胶卷涂在片基的背面,显影前冲洗掉)斯曼胶卷涂在片基的背面,显影前冲洗掉) 8底层:在片基与乳剂层或其它涂布层之底层:在片基与乳剂层或其它涂布层之 间,起粘接作用。间,起粘接作用。 四、彩色片的种类四、彩色片的种类 1、彩色负片:三种不同感色性,分别 记录红、绿、蓝三种原色光。 2、彩色反转片、彩色反转片 经曝光和反转冲洗加工后,形成可供直接 观赏的彩色透明片。颜色表现真实、鲜艳

13、, 用于彩色制版印刷和幻灯印放。 特点:解像力高,用途广,颜色失真小。 3、彩色中间片、彩色中间片 用来作为放大彩色反转片或复制彩 色底片使用。通过翻拍、拷贝或放 大工艺,彩色中间片可将彩色反转 片复制彩色反片,后再印放照片。 4、彩色正片、彩色正片 是从彩色底片和彩色中间片复制透明正片的一 种彩色片,它可以接触曝光也可以放大曝光, 用于电影拷贝和负责制彩色幻灯片。其构造有: 与负片相同的正型片,与负片相反(上绿、中 红、下蓝)的倒型片,感光度低,反差系数大, 宽容度小,感色区域窄。 5、彩色红外片:记录7501300毫 米波长、接近可见光的红色部分的 光线。 第三节 胶卷的照相性能 胶卷的主

14、要照相性能包括 感光度、反差性、宽容度、颗粒度、 解像力、灰雾度、保存性、感色性。 一、 感光度 感光度又称“片速”,指胶卷对光 线的敏感性。 各国对胶卷感光度的标记尚不统一。 在我国常见的感光度标记有“GB 制”、“DIN制”、“ASA制”、 ISO制”。 中国的“ GB制” 如 GB21”读作 “GB21度” 德国的“DIN制” 如“DIN21”读作“21 定” 美国的“ASA制” 如“ASA100”读作 “ASA100度” 国际标准组织 的 “ISO制” 如“ISO100” 读作“ISO100度” “GB制”与“DIN制”表示感光度的数 值相同,如“GB21” “DIN21”。 它们的数

15、值每相差3,表示感光度相差 一倍。如 GB24是 GB21的2倍,GB27又 是GB24的2倍。 “ASA制”和“ISO制”表示感光度的 数值相同,如“ASA100”“ISO100”。 它们的数值相差多少,表示感光度相差 多少。如ISO200是ISO100 的2倍, ISO400是ISO200的2倍。 不同标记法之间的换算是“GB21ISO100”,其余依 次类推,参见表 二、颗粒度 黑白影像由黑色金属银组成,这种金属 银的颗粒大小在不同的黑白胶卷上大小 不一。彩色影像由黄、品红、青染料组 成,这种染料分布的均匀性在不同的彩 色胶卷上也是不一的。 颗粒度的影响因素 感光度高低与它的颗粒度成反比

16、 与影像放大倍率密切相关 曝光与显影 三、解像力 胶卷的解像力又称“分析力”。“分辨 力”,它是指胶卷对景物细部的表现力。 能把景物细微部清晰地记录下来的,称 为解像力高; 反之,则解像力低。 解像力是指该感光片在1毫米内能分辨 多少条线的能力 胶卷的颗粒度小,解像力也就高 胶卷解像力的的影响因素取决于胶卷 本身质量,而且取决于镜头的解像力, 还与曝光、冲洗、聚焦、相机稳定性 密切相关。 四、反差性 景物有明暗差别,被摄景物中主要部 位的明暗差别,在摄影上称为“景物 反差”。这种差别大,称为景物反差 大;反之,称为景物反差小。 影像也有明暗差别,影像中主要部位的 明暗差别,在摄影上称为“影像反

17、差”。 这种差别大,称为影像反差大;反之, 称为影像反差小。 景物反差与影像反差通常简称“反差” 对反差大小的比较是以各自的明暗亮度 的比值进行比较的。 胶卷反差性 指在正常的曝光和冲片条件下,影像反 差与景物反差的关系, 反差性采用反差系数(简称“r”)表示 反差系数r影像反差/景物反差 根据这个关系式可以看出: r1,表示胶卷上的影像反差等于景物反差; r1,表示胶卷上的影像反差大于景物反差; r1,表示胶卷上的影像反差小于景物反差。 R 一般为0.650.7左右 五、宽容度 胶卷的宽容度是指胶卷能够按比例 记录被摄景物明暗范围的能力。 所谓“按比例记录”是指胶卷接受 的曝光量与密度的增加

18、成正比。 在摄影实践中,胶卷的宽容度意味着 可允许曝光误差的能力, 即曝光在多大的误差内,胶卷仍能产生 还可以接受的影像质量。 通常采用该胶卷“能允许曝光误差正负 几档”来表示宽容度。 被摄景物的反差小些,宽容度的运用价 值就大些;反之,就小些。 六、灰雾度 胶卷上未经曝光的感光乳剂经显影后产 生的密度称为灰雾度, 卤化银本身的性能不稳定产生的灰雾称 为“乳剂灰雾”、还有“显影灰雾” “摩擦灰雾”等。 灰雾度过大会影响细部表现,导致反差 下降,影像给人以不舒畅的沉闷感 七、保存性 保存性是指胶卷保持照相性能基本稳定所能 存放的时间长短及对存放条件的要求。 一般来说,黑白胶卷的保存性比彩色胶卷好

19、 些;感光度低的比感光度高的保存性好些。 黑白片在20、彩色片在10以下密封保存。 八、感色性 指胶卷对单一色光的敏感程度 如化学增感和光学增感, 影响感光度 九、胶卷性能的内在规律 感光度高、反差性小、宽容度大、颗粒 度大、解像力小、灰雾度大、保存性差。 感光度低、反差性大、宽容度小、颗粒 度小、解像力大、灰雾度小、保存性好。 第四章 拍摄技术与技巧 第一节第一节 景深、焦深与超焦距景深、焦深与超焦距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采用同一张 底片,当放大成小尺寸照片时,影像十 分清晰,而当放大成大尺寸照片时,影 像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我们在仔细观 看一幅照片、尤其是大尺寸照片时,往 往会发现同一

20、画面上不同景物的清晰程 度不完全相同。 更有一些照片上,有的部位十分清晰, 有的部位严重虚糊等等。产生这些情况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在摄影中可以怎样 来控制这些效果呢?让我们首先了解一 下有关影像清晰度的标准问题模糊 圈。 第一节第一节 清晰度的标准清晰度的标准模糊圈模糊圈 “模糊圈”又称“分散圈”、“弥散圆” 一、模糊圈的合义 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 构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也就 越高。 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 点,该点在胶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 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这种最小光点实 际上是一种极小的圆圈。 离开聚焦点前、后的其他景物在胶片上 就不能产生焦点,它们的焦点或落在

21、焦 平面前面(比聚焦点远的景物)或落在 焦平面后面(比聚焦点近的景物),而 在胶片上成像的圆圈(光点)都比焦点 上的圆圈(光点)增大了。离开聚焦点 距离越大的景物,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 (光点)也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聚焦点前后景物在胶片 上结像的圆圈(光点)尽管在增大,但 在视觉效果上仍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 当这种构成影像的圆圈(光点)增大到 一定程度,便开始构成不清晰的影像了, 构成影像的这种圆圈越大,影像也就越 虚糊。 在摄影上把那种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 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称为“模糊圈”。 构成影像的圆圈大于模糊圈时,就产生 虚糊的影像;反之,构成影像的圆圈只 要小于模糊圈,就能产生清

22、晰或较为清 晰的影像。 二、模糊圈的实用要点 实验证明,视力正常者在光线充足的条 件下,距照片25厘米观看时,对于模糊 圈直径为0.25mm的影像仍能有较为清晰 的感觉,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 最大直径,可以用公式“最大模糊圈直 径0.25mm放大倍率”计算。 第二节第二节 景景 深深 灵活运用景深是摄影常用的重要技术之 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景深的 运用,对提高照片质量颇具实用价值。 一、景深的含义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 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当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中的某一点,这一点在 胶片上能清晰地结像。模糊圈的含义告诉我们, 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

23、录得 较为清晰。景深就是指这种能被记录得较为清 晰的景物纵深距离,这种距离大,称为景深大; 这种距离小,称为景深小。 请注意 “较为清晰的”来形容由景深产生的 清晰度。上一节对于“清晰度的标准模糊 圈”的阐述,实际上已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 景深产生的清晰度是“较为清晰的”原理所在。 因为离开焦点的距离越大,构成影像的模糊圈 也越大,影像清晰度也随之下降。换句话说, 在景深范围内的景物影像清晰度并不完全一致, 其中以焦点上的影像清晰度最高,其余景物的 清晰度按它离开焦点的距离而正比例下降。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现律 1 光圈、摄距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 光圈小,

24、景深大。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 摄距近,景深小。 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大,景深小; 焦距小,景深大。 2 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1)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景深大 小外,对底片上模糊圈的要求,即制作 所需放大的倍率,对景深大小也密切相 关。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大时,如采用接 触印相或小倍率放大制取照片,景深就 大些;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小时,如采用 高倍率放大制取照片时,景深就小些 (2)光圈、摄距、镜头焦距以及可允许 模糊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规律,均是相 对而言的,即这四个因素在其中三个因 素相同时,另一因素对景深大小的影响 规律成立。否则,这些“规律”就不一 定成立。 (3)摄距与景

25、深成正比的规律还有一个 前提,是摄距在超焦点距离以内。如果 摄距超出了超焦点距离,那么,摄距越 远,景深不是越大,而是越小,与原规 律相反了。详见“超焦距”。 三、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 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主要技术之一, 运用这种控制,我们可以缩小景深,仅 仅清晰地表现重要的物体而使其突出, 让不需要的物体虚糊而被隐去;我们也 可以扩大景深,使所有的被摄体在画面 上都清晰地展现,表现出它们的每一处 细节。尽可能采用最小景深或最大景深 的调节,能增强上述效果。 这也是对景深的两种最主要的应用。 l 获取最小景深 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 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 头” 2 获取最大

26、景深 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 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 四、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l 相机上的景深表 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 供查看景深范围。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 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 与距离刻度之间,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 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2 表格式的景深表 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 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 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 更可靠 景深计算公式如下: 景深的近界限HDHDF 景深的远界限HDHDF H超焦点距离 D聚焦距离 F镜 头焦距 第三节第三节 焦焦 深深 一、焦

27、深的含义 焦深是指在保持影像较为清晰的前 提下,焦点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 距离。 二、影响焦深的因素与规律 1 光圈、摄距与焦距对焦深的影响 光圈与焦深成反比。光圈小,焦深 大;光圈大,焦深小。 摄距与焦深成反比。摄距近,焦深 大;摄距远,焦深小。 镜头焦距与焦深成正比。镜头焦距长, 焦深大;镜头焦距短,焦深小。 2 运用焦深的两条要点 (1)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焦深大小以 外,摄影者对模糊圈的要求也影响焦深大小。 可允许的模糊圈大小与焦深成正比,可允许的 模糊圈越小,焦深也就越小;反之,可允许的 模糊圈越大,焦深也越大。 (2)光圈、摄距、镜头焦距对焦深的影响规 律,均是相对而言的,

28、即三者中两者相同时, 第三者影响焦深的规律就成立。否则,这些 “规律”也会出现例外。 三、焦深与景深的异同 常有人把焦深与景深混为一谈,其实这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用价值也不相同。 区别焦深与景深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 七点。 (1)焦深是针对影像的焦平面可允许移 动的距离而言的;景深则是针对被摄体 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范围而言的。 (2)当摄距缩短时,景深减小,焦深则 是增加(当物体与影像距镜头同样距离 时,即产生l:1的影像时,焦深与景深 是相等的)。 (3)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增大时,如使用 长焦镜头、缩短摄距等,景深减小,焦 深增加。 (4)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减小时,如使用 短焦镜头、拉大摄距

29、等,景深增加,焦 深减小。 (5)当光圈缩小时,景深和焦深都增大;反 之,当光圈增大时,景深和焦深都减小。 (6)当降低对影像的清晰度要求时,景深与 焦深都增大;反之,当提高对影像清晰度要求 时,景深与焦深都减小。 (7)焦深在很大程度上与相机的制造相关; 景深在很大程度上与被摄体的再现相关。 第四节第四节 超超 焦焦 距距 一、超焦距的含义 “超焦距”又称“超焦点距离”, 它是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 景深近界限的距离。当聚焦在超焦距上, 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至无穷远。 超焦距并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距离,而是会随 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变化而变化。不同 的光圈有不同的超焦距。光圈越小

30、,超焦距越 近。镜头焦距不同,即使光圈相同,超焦距也 不同。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摄影者对 模糊圈的要求不同,即使光圈、镜头焦距相同, 也有不同的超焦距,要求的模糊圈越小,超焦 距就越远。超焦距越近,则景深越大;反之, 则景深越小。 二、超焦距的调节与计算公式 对于带有景深表的相机来说,调节超焦 距只要把距离刻度的“”对准实际所 用光圈的景深远界限即可。这时,相机 上指出的聚焦距离就是针对你的拍摄条 件的超焦距。 对于相机上没有景深表的相机来说,可以在 摄影书籍上查找。针对你所用的镜头焦距和光 圈,找出相应的超焦距,然后在相机上聚焦在 超焦距上。 镜头上各级光圈的超焦距,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31、 H50Ffd H超焦距 F镜头焦距 f光圈系数 d 模糊圈直径 三、超焦距的实用价值 超焦距的运用是一种扩大景深的聚焦技 术,通常用于获取最大景深的拍摄。 第一节 曝光原理 感光底片上的影像,是以银粒堆积的密度来表 示景物的明暗层次的。凡是景物亮的部位,在 底片上堆积的银粒就多,密度厚而且不透明; 景物暗的部位,在底片上堆积的银粒少,密度 薄而透明。 底片出现三种情况:感光正确,感光不足,感 光过度 相机在调好光圈与快门速度后,按下快门钮, 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线通过光圈的光孔 使胶片感光,这就是摄影曝光 曝光的概念: 过程:光 乳剂层显影形成影像 曝光与影像之间的关系 1、曝光与密度 曝光

32、过度底片厚密度大照片亮 曝光不足底片薄密度小照片暗 2、曝光与影像清晰度 聚焦不准影响清晰度,但曝光不足与过度同 样影响清晰度。 曝光过度:光线在胶片乳剂层散射,导致影 像轮廓被柔化而不够清晰,易引 起乳剂颗粒增粗,也使影像细节 表现的清晰度下降。 曝光不足:由于缺乏物或影像的必要密度,也就 无法清晰再现影像了。 三、曝光与色彩 彩色摄影中,彩色胶卷的感红、绿、蓝 三层乳剂,对曝光过度或不足时受到的影响 不一致,色彩平衡也就遭到了破坏,而导致 再现色彩时偏色。 互易律 : 指的是能够使底片感受相同的光线,即 相同的曝光量,而在 相机上有不同的调节组合。 主要是光圈和快门配合使用: 光圈增大一档

33、,相应地快门加快一档; 光圈减小一档,相应地快门减慢一档。 曝光相同 互易律效应 互易律:就是指这种光照度和曝光时间 可以按正比互易而曝光量不变。在一般 的曝光组合中,都符合这种互易律。当 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时,这种互易律就 会失效。t1/5秒或t1/1000秒。 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曝光量调节因素影响曝光量调节因素 含义:为了评价曝光后感光材料受到光线照 射的强度,在摄影中用曝光量的值来衡量。 曝光量:能使景物正好在胶片上产生正确影 像的所需的光线量度。(单位面积感光材料 所接受的光量) 曝光量 景物照度E,被摄景物的反光 率P景物的亮度B,相机 的光圈f,快门速度T有关 曝光量的计算: 公式

34、为:公式为:H=EcT 影响曝光量的因素 二、EV值 EV值含义:EV值是“曝光量”的简称 (Exposure Value)有时用LV(Light Value光 值)表示,是用数字表示胶卷所需要的曝光 量,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曝光量主要是由F (光圈)t(快门)来组合形成一定的曝光 量。 1.EV值计算公式: (定义)2 EV= F2/t EV值值=log2F2/t (1)在快门速度和光圈联动的相机调节曝光量更简 便,这种相机按EV值调节曝光量,选择了光圈或快 门速度时,两者能联动而使曝光量不变。 (2)在测定景物反差时,易判断其光比值。 亮/暗 2EV值作用 EV值的差作为2的幂,其值为光比值

35、。 在测定景物反差时,易判断其光比 值。 计算时只要把EV值的差作为2的幂, 其值为光比值。 (3)在具有测光系统的相机上,其说明 书上都有EV值的范围 海鸥Kx-EV815,海鸥KE,EV5-17,EV 值的起点越小,意味着相机适应暗弱光线 的测光和自动曝光的能力越强;EV值的终 点越高,意味着适应强光的测光能力和自 动曝光能力越强。 三、影响曝光量的内在因素(主 观因素) 1、表现意图 曝光有:准确曝光:摄影曝光是以再现景物的 丰富影调为目的 正确曝光:为了实现自己的表现意图而在准确 曝光的基础上进行曝光。 摄影曝光是以正确曝光为目的的,从而实现所 想要的表现意图。 、 实际需要的准确性:与曝光调节也有关联。这种 “需要”一是要针对胶卷的曝光宽容度而言,二 是针对实际用途而言。 彩色反转片对曝光的要求最高,即曝光量度宽容 度最小,彩色负片的宽容度稍大些,黑白片的宽 容度更大。 不同的用途对曝光准确性的要求不同,如广告照 片,旅游记念照等。 曝光量的曝光原则 宁多勿少(黑白、彩色负片)(反转片则宁少 勿多)当不能正确估计曝光时,宁可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