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使用注意_第1页
利水渗湿药使用注意_第2页
利水渗湿药使用注意_第3页
利水渗湿药使用注意_第4页
利水渗湿药使用注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 v 一含义: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一含义: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 疗水湿内停为主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疗水湿内停为主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v 二性能作用与适应证二性能作用与适应证 v 1.性味:甘、淡、苦,寒、平性味:甘、淡、苦,寒、平 v 2.归经:肺、脾、肾、膀胱、肝、胆归经:肺、脾、肾、膀胱、肝、胆 v 3.作用:渗湿利水,通利小便(利水消肿,作用:渗湿利水,通利小便(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利湿退黄)利尿通淋,利湿退黄) v4.适应证:适应证: v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 v 水肿水肿 v 痰饮痰饮 v 湿温湿温 v

2、淋浊淋浊 v 黄疸黄疸 v 泄泻泄泻 v 湿疮湿疮 v 其它其它关节肿痛关节肿痛 水湿停蓄水湿停蓄 湿热证湿热证 三分类作用与适应证三分类作用与适应证 水肿水肿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 泄泻泄泻 痰饮痰饮 1.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利水消肿 热淋热淋 血淋血淋 石淋石淋 膏淋膏淋 劳淋劳淋 湿热黄疸湿热黄疸 3.3.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药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砂石淋证砂石淋证 2.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利尿通淋 v四配伍四配伍 v (一)根据病因(一)根据病因 v 1.脾虚水肿脾虚水肿配健脾药(健脾利水)配健脾药(健脾利水) v 2.阳虚水肿阳虚水肿配补阳药(温肾助阳利水)

3、配补阳药(温肾助阳利水) v 3.气虚水肿气虚水肿配补气药(补气利水)配补气药(补气利水) v 4.气郁小便不利气郁小便不利疏肝利气药疏肝利气药 v 选利尿通淋药选利尿通淋药 v 5.湿热淋证湿热淋证 v 配清热药配清热药 v(二)根据兼证(二)根据兼证 v 1.水肿兼有表证水肿兼有表证配解表药(宣肺发汗药)配解表药(宣肺发汗药) v 2.热伤血络,尿血热伤血络,尿血配凉血止血药配凉血止血药 v(三)配行气药(气滞则水停,气行则水行)(三)配行气药(气滞则水停,气行则水行) v(四)其它(四)其它 关节肿痛、黄疸、湿温、腹泻、痰饮,关节肿痛、黄疸、湿温、腹泻、痰饮, 又当分别与祛风湿药、清热燥

4、湿药、芳香化湿药、又当分别与祛风湿药、清热燥湿药、芳香化湿药、 健脾药等配伍。健脾药等配伍。 五使用注意五使用注意 1.1.阴亏津少慎用阴亏津少慎用 2.2.水肿日久,利水易伤阴,注意扶正水肿日久,利水易伤阴,注意扶正 3.3.滑精、遗精无湿热者忌用滑精、遗精无湿热者忌用 4.4.通利作用较强的药物孕妇禁用通利作用较强的药物孕妇禁用 第一节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药 本类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本类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 服药后能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用于水湿内停之服药后能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用于水湿内停之 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应用时根水肿、小便不

5、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应用时根 据不同病证之病因病机,选择药物并适当配伍。据不同病证之病因病机,选择药物并适当配伍。 茯 苓 v 【来源】为多孔菌【来源】为多孔菌 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 核。产云南者称核。产云南者称“云云 苓苓”,质较优。切片,质较优。切片, 生用。生用。 【处方名】茯苓、白茯【处方名】茯苓、白茯 苓、云茯苓、云苓。苓、云茯苓、云苓。 【药性】甘、淡,平。【药性】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归心、脾、肾经。 水湿内停,水肿、小便不利水湿内停,水肿、小便不利泽泻泽泻 水肿水肿 脾肾阳虚脾肾阳虚附子、生姜附子、生姜 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

6、利水肿滑石滑石 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 人参、白术人参、白术 痰饮之目眩心悸痰饮之目眩心悸桂枝、白术桂枝、白术 脾虚脾虚 饮停于胃而呕吐饮停于胃而呕吐半夏、生姜半夏、生姜 脾虚湿盛泄泻脾虚湿盛泄泻山药、白术、薏仁山药、白术、薏仁 1.利水渗利水渗 湿健脾湿健脾 v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黄芪黄芪 v2.安神安神心悸,失眠心悸,失眠 v 心气虚心气虚人参人参 v v【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915g。 v【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茯苓有茯苓有赤茯苓、白茯苓、茯神赤茯苓、白茯苓、茯神之分。之分。 赤茯苓赤茯苓

7、为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偏于为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偏于利湿利湿; 白茯苓白茯苓为菌核内的白色部分,偏于为菌核内的白色部分,偏于健脾健脾; 茯神茯神为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偏于为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偏于安神安神。 茯苓皮茯苓皮,棕褐色的外皮,棕褐色的外皮, ,功在功在利水消肿利水消肿, 主用于水肿。主用于水肿。 薏 苡 仁 【来源】为禾本科【来源】为禾本科 植物薏苡的成熟种植物薏苡的成熟种 子。子。生用或炒用。生用或炒用。 v 【处方名】薏苡仁、苡米【处方名】薏苡仁、苡米 v 【药性】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药性】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功效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水肿、小便不利茯

8、苓、白术茯苓、白术 1.1.利水渗湿健脾利水渗湿健脾脚气脚气防已、木瓜、苍术防已、木瓜、苍术 湿温湿温杏仁、白豆蔻杏仁、白豆蔻 脾虚泄泻脾虚泄泻人参、茯苓、白术人参、茯苓、白术 风湿痹证,筋脉拘挛风湿痹证,筋脉拘挛独活、防风独活、防风 风湿久痹,筋脉挛急风湿久痹,筋脉挛急单用煮粥单用煮粥 2.2.祛湿除痹祛湿除痹 风湿身痛发热风湿身痛发热麻黄、杏仁、甘草麻黄、杏仁、甘草 湿热痹证湿热痹证滑石、连翘滑石、连翘 v 肺痈肺痈苇茎、冬瓜仁、桃仁苇茎、冬瓜仁、桃仁 v 3.清热排脓清热排脓 v 肠痈肠痈附子、败酱草、丹皮附子、败酱草、丹皮 v v【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

9、生用,健。清利湿热宜生用,健 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 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v【使用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使用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 第二节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药 v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苦能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苦能 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 热,以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小便热,以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小便 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车 前 子

10、 【来源】为车前【来源】为车前 科植物车前或平车科植物车前或平车 前的种子。生用或前的种子。生用或 盐水炙用。盐水炙用。 【处方名】车前【处方名】车前 子、盐车前子。子、盐车前子。 【药性】甘,寒【药性】甘,寒 。归肾、肝、肺、。归肾、肝、肺、 小肠经。小肠经。 药 材 【功效应用【功效应用】 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木通木通 水肿,小便不利水肿,小便不利猪苓、茯苓猪苓、茯苓 久肾虚,腰重脚肿久肾虚,腰重脚肿牛膝、熟地黄牛膝、熟地黄 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暑湿泄泻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暑湿泄泻- -香薷香薷 2.2.渗湿止泻渗湿止泻 脾虚湿胜泄泻脾虚湿胜泄泻白术白术 肝热目赤肿

11、痛肝热目赤肿痛菊花、决明子菊花、决明子 3.3.清肝明目清肝明目 肝肾阴亏,内障视物昏暗肝肾阴亏,内障视物昏暗熟地黄熟地黄 1.利水通淋利水通淋 v 4.清肺化痰清肺化痰肺热咳嗽痰多肺热咳嗽痰多 v 瓜蒌、浙贝母、枇杷叶瓜蒌、浙贝母、枇杷叶 v 【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915g。宜包煎。宜包煎。 v 【使用注意】肾虚遗滑者慎用。【使用注意】肾虚遗滑者慎用。 第三节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药 v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主入脾胃肝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主入脾胃肝 经。苦寒则能清泄湿热,故以利湿退黄经。苦寒则能清泄湿热,故以利湿退黄 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湿热黄疸,症见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湿

12、热黄疸,症见 目黄、身黄、小便黄等。部分药物还可目黄、身黄、小便黄等。部分药物还可 用于湿疮痈肿等证。临证可根据阳黄、用于湿疮痈肿等证。临证可根据阳黄、 阴黄之湿热寒湿偏重不同,选择适当配阴黄之湿热寒湿偏重不同,选择适当配 伍治疗。伍治疗。 茵 陈 一、茵陈蒿 二、幼苗 【来源】为菊科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 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 上部分。春季幼苗高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 6 1010时采收或秋季花蕾时采收或秋季花蕾 长成时采割。春季采收长成时采割。春季采收 的习称的习称“绵茵陈绵茵陈”,秋,秋 季采割的称季采割的称“茵陈蒿茵陈蒿”。 生用。生用。 【处方名】茵陈、茵【处方名】

13、茵陈、茵 陈蒿、绵茵陈。陈蒿、绵茵陈。 【药性】苦,微寒。【药性】苦,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归脾、胃、肝、胆经。 阳黄阳黄栀子、黄柏、大黄栀子、黄柏、大黄 湿重于热湿重于热茯苓、猪苓茯苓、猪苓 阴黄阴黄附子、干姜附子、干姜 湿疹,湿疮湿疹,湿疮黄柏、苦参、地肤子黄柏、苦参、地肤子 2.清利湿热清利湿热湿疹瘙痒湿疹瘙痒单用或配黄柏、苦参单用或配黄柏、苦参 1.利胆退黄利胆退黄 黄疸黄疸 v【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外用适量。煎 汤熏洗汤熏洗 v【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v 茵陈蒿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其

14、气清芬,茵陈蒿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其气清芬, 入脾、胃、肝、胆气分,功善清热除湿退黄,入脾、胃、肝、胆气分,功善清热除湿退黄, 为为治黄疸专药治黄疸专药。临床常用于急、慢性黄疸型。临床常用于急、慢性黄疸型 传染性肝炎、肝硬变、胆囊炎等病。传染性肝炎、肝硬变、胆囊炎等病。 金 钱 草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 过路黄的干燥全草。切段生过路黄的干燥全草。切段生 用。用。 【处方名】金钱草。【处方名】金钱草。 【药性】甘、淡,微寒。【药性】甘、淡,微寒。 归肝、胆、肾、膀胱经。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功效应用】 湿热黄疸湿热黄疸茵陈蒿、栀子、虎杖茵陈蒿、栀子、虎杖 1.1.利湿退黄利湿退黄 胆结石胆结石茵陈、大黄、郁金茵陈、大黄、郁金 热淋热淋车前子、萹蓄车前子、萹蓄 2.2.利水通淋利水通淋 砂石淋砂石淋单用大剂量煎汤代茶饮,单用大剂量煎汤代茶饮, 或配海金沙、鸡内金、滑石或配海金沙、鸡内金、滑石 3.3.解毒消肿解毒消肿恶疮肿毒,毒蛇咬伤恶疮肿毒,毒蛇咬伤鲜品捣汁内服鲜品捣汁内服 或捣烂外敷。或配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