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篇一早晨路过菜场,远远的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粽叶香。蓦然想起,日子离端午节 已不远了。每年的端午节前,总是父母忙碌的时候。他们要张罗着选购粽叶、糯米、红 豆、蜜枣,拿出旧年年底就腌好的火腿,忙着给儿女们包粽子了。爸爸的粽子包 的很讲究,外表光滑,棱角分明,严丝合缝,绝不露出一点点米色,捆扎的又十 分结实。自小我们姐弟就喜爱吃它。小时候,家里生活比较清苦,对粽子的香记忆犹为深刻,每一年端午节的早 晨,我都是被粽子的香味唤醒的。由于年龄小的缘故,时常记不住端午节的确切 时日,看到大人们在门旁插上艾叶、在屋里包着粽子的忙碌身影时,才知道又是 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了。因为喜欢吃粽子,也牢牢记住了屈原怒投汨罗
2、江的典故, 至今不忘。那时候也许是肚子里没有多少油水,也许是正在长着身体,吃粽子每 次总不觉得够,有时候吃过的粽叶还舍不得丢,央求爸爸再包一次。爸爸也总是 不愿拒绝我们的要求,他把粽叶挑选一下,洗净再包。用过一次的粽叶已没有原 来的芳香,有的只是那漂亮的外形,然而我们仍旧吃的津津有味。端午节前后,正是农忙季节,上中学时,学校经常组织我们下乡,开展助农 活动。早晨临出门时,妈妈把煮好的几个粽子和一二个咸鸭蛋放进我的书包里, 外加两根洗干净的黄瓜就是一顿象样的午餐了。中午休息吃饭时,我带的那几个 粽子早被同学们用各种食品换走了。有的同学还舍不得吃,说是要把我带的粽子 带回家给父母看看。现如今我有了
3、自己的家庭,但每年端午节我总是要买上几盒绿豆糕之类的食 品去看望父母,陪他们谈谈心,说说话,然后带着父母精心为我准备的那一份粽 子回家。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早已不能算是什么美味食品了。 但它作为传统,已深深的刻入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每年的此时此刻,我都能感 觉到那淡淡的粽香,那浓浓的亲情!那份思念父母的味道!昨天,母亲打电话来说:“马上到端午节了,想吃粽子了不,妈给你多包点, 你有空回来吃。”这才恍然意识到原来端午节这么快就要到了, 开心地挂完母亲的 电话后,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了往日里的诸多画面。每到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就会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她们总是说着 一些家长里短
4、,可是手上的活儿却一点儿都没耽误。从泡好的粽叶中抽出两片, 卷成漏斗形状,再将准备好的糯米、蜜枣等小心翼翼地放进去,裹好粽子之后还 要用绳子系好,虽然我说的是这般轻巧,可时至今日我仍旧不会包粽子,在我看 来那可是一门“技术活儿”。母亲向来都是个心灵手巧之人,她包的粽子大小均匀, 形状工整,煞是好看,常常迎来邻居们的连连称赞,当然味道也是让人赞不绝口 的。那时候,我常和小伙伴们在屋边玩耍,时不时地看看母亲包了多少个,并催 促着母亲快点煮熟了来吃,母亲常笑我说:“小馋猫,这么心急呀!”母亲笑归笑, 每次粽子煮熟了之后总是第一个喊我来吃,并问我:“好不好吃呀?熟透了没有?” 我总是频频点头,吃了一个
5、又一个看着我如此爱吃,母亲总是分为欣喜。此 时此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粽子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果说粽子是我端午之中印象最深的食物,那母亲寄托在粽子之中的关爱更 是我动力的源泉。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多个端午节我都不能够像往常那样 陪伴家人一起过节了, 每次不能回去的时候, 母亲总是打电话对我说:“孩子长大 了,工作肯定最重要,一定要好好工作,粽子妈给你留着,家里一切都好呢! ”当 我在工作中遇到困扰或者不如意时,我总是会想起母亲对我说的这些话,它们就 是催我前进的力量。在青银这个大家庭中,端午节肯定是需要有人坚守岗位的,作为一名高速收 费员,看着那来来往往的车辆,我会在想,这其中的有些人就是
6、赶回家与亲人共 度端午的吧?如果我的坚守能够换来更多人的团聚,我又何乐而不为呢?我也只 有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够对的起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才能够不负母亲对 我的期待。又是一年粽子飘香的季节,我亲爱的母亲想必又包好了粽子等着我呢!落笔 之时,祝愿所有人幸福安康!AW*篇三 时间过的是飞快,才感觉春节没过多久,接下来就快过端午节了。还仿佛沉 浸在年初的印象里,时间在提醒着我过的真快。又快过端午节了,今年算是在外过的第九个端午节。自从毕业后背起行囊离 开家乡来到单位,是离奶奶、妈妈包的粽子香味越来越远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 长每逢过端午节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已经没有儿时的乐趣。又快过端午节了, 心里
7、却是莫名的感慨。 回想起小时候,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 妈妈在我的手腕和脚踝上绑上五彩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下雨 后将它摘掉。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线都是很有比较意义,每年都会和小朋友们 比谁的好看。有些人花钱会给自己小孩买香包放在身上,而我妈妈却是用自己亲 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每逢过端午节都会在家里排放个小方桌,一个盆子泡的大枣、一个盆子泡的 糯米、另一个盆子泡的就是包粽子的叶,儿时的我总是调皮捣蛋,粘着奶奶和妈 妈的后面非要学包粽子,她们最后坚持不住了只好教我包粽子。妈妈拿起两张粽 子叶,把粽子叶围起来圈成一个漏斗形, 不能漏有小洞,
8、 然后把大枣放置最下面, 装上糯米,在把口封住,最后用兰草把它紧紧的绑住,千万不敢松开,以免煮时 开口。我看的迫不及待,立刻抽出两片叶子也学着妈妈围起来,可是我左圈右围 的就是围不好,只好让妈妈给我围好,我把一大勺糯米装进去,在我谨慎的要封 口时,糯米却漏了出来,妈妈见我微笑的摇了摇头连声说不行,你坐那给你讲个 故事然后你去挂艾蒿和香囊吧! 我点了点头乖乖的听着妈妈讲到: “屈原是战国时 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 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 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
9、块石头, 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 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 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 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如今在单位没办法与家人 一起过,不过每逢端午单位都会给大家煮上香浓的粽子,各种各样的粽子馅,刚 要出锅时香气迷人,大家迫不及待的拿碗等待,一大锅貌似不够大家吃,厨子喊 来“吃完还有”,大家吃的顾不起抬头看对方, 每个人嘴唇挂上了糯米粒。 今年我 们北京 831 项目在端午节大家不仅能吃到香甜粽子,而且大家会像在家里一样感 觉到温馨场面。篇四因了一个伟人的名字,你
10、传承了两千多年。从最初的汩罗江畔,到如今的举 国同悼。你,不知不理,已经悄然在泱泱华夏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端午临近时,艾叶飘香,棕子满街,龙舟欢腾这一天里,大江南北,塞 外江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耿耿挺立在青史书简上的屈夫子,吟咏着他 那句名动古今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一天里,麦稍正黄,水杏 正熟,季节的热风正缓缓而行。这一天里,我们在史书中缅怀古人,我们在时光 中重温华夏民族的成长履历,我们的中华民族,如同一个步履坚定的求索者,沿 着汩罗江,沿着荆楚地,沿着母亲江,一路向前!端午,一个平凡的日子。无论是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稻菽重浪,还是塞外 北国的旷野风沙 ,
11、草原青青;无论是黄发垂髫, 还是海外游子, 只要是黑眼睛、 黄 皮肤,只要身上还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无论身处哪个时空,总会引发同样的 共鸣。端午,如同一枚深烙进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符号,总会在特定的时间、特 定的情景里, 引发同样的共鸣那是华夏儿女, 对于“爱国” 情怀的共同追忆!泱泱中华五千年,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故事,在端午节,我们缅怀这位爱国 主义诗人。篇五“正是浴兰时节动 , 菖蒲酒美清尊共。”随着时间的流逝,端午等习俗开始在 现代的声韵中渐行渐远。但是,我却独钟情于端午节,它是我味蕾中一缕淡淡的 情思。粽子是习俗的味道。“五月初五是端午,包完粽子看龙舟” 。一个流传了两千 多年的民俗节
12、日 “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 有的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屈原,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还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先贤介子推,无论是 为了纪念谁, 都传承着一种歌颂民族和爱国的文化韵味。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 斜挂绿云鬟”,苏轼在诗词中刻画了古代女子们在端午节这天互致节日祝贺的场 景。而现在, 端午的习俗大多就是吃粽子、 赛龙舟粽香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 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 无论风雨, 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粽子是母亲的味道。古民谣唱道: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说 到粽子,我便想到小时候,每逢端
13、午,母亲都会包粽子, “碧装束裹三角尖,玉带 一缕腰间缠。 未解罗裳清香送, 无限诱惑在里边。”翠绿的芦苇叶包裹着雪白的糯 米和红彤彤的枣子。粽子,包裹的是甜蜜的味道,更是浓浓的母爱。母亲每次煮 粽子的时候我都会围在她身边,粽子的清香缓缓从锅中溢出,一丝丝、一缕缕 让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煮熟后剥开墨绿的芦苇叶,雪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 颗深红油亮的玛瑙,此刻若是剥开,轻轻咬下去,粽香便像烟雾一般向四周弥漫 开来,口感甜而不腻,黏而爽口。只要吃上母亲亲手包的粽子,仿佛整个世界都 变的清香和美好了。粽子是团聚的味道。端午这一天,大家都早早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回家, 自然少不了给亲戚的节日礼物,一盒
14、盒精致的粽子承载了太多团聚的欣喜。粽子 的味道很简单,是甜的、咸的但这甜咸里却流露着自己对亲人的想念,一家 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粽子的美味,更享受着这份温情。团聚就是一家人在节日 里围着吃饭,幸福就是吃饭时的感觉。有一种习俗,在端午;有一种母爱,在端午;有一种团聚,在端午。无论是 习俗的味道、母亲的味道还是团聚的味道,总有一味在心头回味、弥漫篇六“肉馅、红豆、豆沙馅的粽子做活动啦,大家快来购买啦! ”这几天只要走进 超市就会听到这种宣传,柜台周围也有很多人拥挤在那里争先抢购。 端午节到了, 是吃粽子的时节,看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粽子,便想起了儿时端午节外婆亲 手用那淡黄的竹叶包裹着糯米呈三角
15、形的粽子。那淡淡的清香和糯而不腻的味道 至今难忘。每年的端午正是农忙时节。小时候在老家农村,每到端午节时,父母们忙着 抢收麦子和插秧,好像忽略了端午节。但在端午节的前天晚上,外婆就用硕大的 竹叶把糯米包住捆绑好,在端午节那天起早把粽子煮熟后捞起,再煮上自家腌的 咸鸡蛋,天亮后外婆就会准时给我们送来她起早煮好的粽子和咸鸡蛋。这就是我 们端午节的早餐。轻轻剥开嫩黄的粽叶,便露出了白玉般的巴掌大块的粽子,每 只碗中放上两个,再均匀地撒上白沙糖,拿双筷子插在粽子中间,挑起后先从三 角形的粽子一个角咬上一口,又糯又甜,竹叶的清香和糯米的清香早已打动味蕾, 再剥个咸鸡蛋,蛋黄冒油,芳香四溢,好个解馋。父母
16、们匆匆吃过粽子后就赶忙 去地里忙农活了,而我们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像过年一样高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粽子基本上都由芦苇叶代替了原来的竹叶,粽 馅更是丰富多彩。不论外观还是内在质量与我们儿时的相比更美、更好。不禁感 叹生活的美好,更会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了印记,它们都会在每代人心中留下甜蜜 美好的回忆。篇七桃子红,杏子黄,艾草青,过端阳,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时间,各大商家小贩 早已制造出了浓浓的端午节氛围,淡淡的棕香飘满了大街小巷,各种形状,各种 配馅的粽子大量上市,色彩丰富的蔬菜瓜果新鲜出炉。美食美果能满足我的馋欲, 却抵挡不住我想家的心情,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怀 念家的味
17、道。儿时的记忆中,过端午是跟“吃”相关联的。粽子和咸鸭蛋是端午节的必备 品,另外,端午时节也是很多水果和蔬菜成熟的季节,看着妈妈准备的满篮子过 节物品,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围在篮子边拿点这个,取点那个,直到嘴巴吃不 动,肚子装不下才肯罢休。那个时候,快乐很简单,有这些美味相伴就已足也, 所以就会盼望着过端午,看妈妈泡糯米,泡粽叶,包粽子,煮咸蛋。有时候也会 协助她做这些事情,照她的模样学包粽子,可是每次都是米裹进粽叶,看上去用 绳缠扎挺严实,等到下锅煮的时候就露馅了,妈妈会笑着说:“你包的哪是粽子,分明就是熬了一锅稀饭”,我也很难为情。吃着妈妈包的粽子,很规矩的三角形状, 棕身扎绳简而不繁,并
18、且不松散,糯米紧实,红豆红枣做馅分布均匀, 容易剥开, 放在盘子里,再撒些白糖,红白相间,软糯粘甜,那种爽口感觉至今仍有回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条件日渐改善,粽子的制作花样越来越多, 美味佳肴不再是等到过节才会品尝,但我还是最爱妈妈包的三角粽,她留在我的 记忆中,成为很奢侈的享受。端午节年年有,念家的人日日盼。挂艾草,赛龙舟,煮咸蛋,吃粽子的传统 习俗永远不会变,唯有改变的是我们对待过节的这份情怀,不只是停留在对美食 美味的追求,更多是感受节日里和家人相聚的欢乐。端午节在我眼里不仅仅只有粽子和咸鸭蛋,还有妈妈对我们的爱,还有想起 家的味道心里就暖暖的幸福。篇八不知不觉,又到了端午节,
19、趁着休息回家过节。每当端午节,买些懈叶包粽子需加水煮熟。水煮过后的懈叶不仅颜色黄亮好看而且香味诱人、沁人心脾。远 远地会飘来一股清香,闻之胃口大开。懈叶,简直像是上帝馈赠给人们端午节的 礼物。到了端午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忙活起来,母亲和各家的婶婶、大娘们都放 下手中的活,早早将煮好的懈叶和称好的糯米、小米、高粱、红枣、豆子都拿出 来,当懈叶洗好后,就可以包粽子了。懈叶比较大,包出来的是一种长长的大粽 子,必须两个人合伙包。先是每人包一片,然后两片合起来,由一人拿着,另一 个人就用稻草把两片捆好,不同的米粽用稻草系成不同的记号。捆好的粽子像一 个个长长的小枕头挨挨挤挤地躺在大盆里。我们孩子们也赶
20、来凑热闹,边听大人 们说笑边帮她们拿着包好的一片粽子,等着她们包另一片,小手不时地往包好的 粽子上淋一点水。看着母亲拿出红枣、花生、板栗、枸杞分别包进粽子里,我们 眼睛里就有满满的快乐,心里是满满的期待。粽子包好了,母亲就开始装锅了。把所有的粽子一层一层密密地码在锅里, 刚好跟锅沿平齐,装满锅后就添水烧柴了。随着袅袅的火焰升起、旺盛,锅中就 发出了咕嘟咕嘟的声音。煮粽子更是一门学问,什么时候大火、什么时候小火, 母亲都有她的一番学问。在小火闷熟的过程中,母亲把准备好的香料、五色线和 各种颜色的花布拿出来,开始展示她的香包手艺了。母亲做的香包虽不够出色, 但做的却很精心,母亲总会花费很多心思,用
21、五颜六色的花线花布,裹着浓浓的 香料,做出十二生肖,无论做成什么,都能感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到了端午节那天,母亲早早起床赶露水,用树叶上的露水珠擦我们的眼睛, 母亲说用端午节的露水擦眼睛会更亮,母亲嘱咐我们姐妹一定要戴上她做香包, 她总说这意味着避灾、除病、保安康。母亲采摘些艾蒿,早早插满自己家的门前 房后,当然,一定不会忘记给邻居也插上几枝。在民间一直都有艾蒿辟邪之说, 端午节这天绝不可少。大半小时后,满屋的粽香,粽子熟了。我们就开始享受母亲煮的美味粽子, 捡肥实的捞起一个,蹲在墙角,剥去懈叶,撒上白糖,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 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清晰如昨
22、小时乡土生活随着时间流逝,那点点滴滴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些瞬 间埋藏在记忆深处。工作之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到端午节总能品尝到 那最熟悉的美味,母亲总用那浓浓的粽香牵引着在外漂泊的我们,让我们停下忙 碌的脚步回家,卸掉满身的疲惫后满载亲人们厚重的爱再次远行。篇九“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儿时熟悉的端午歌谣从儿子的口中流出, 清亮、脆生,把我带回了孩童时候的那个端午。小时候,家里生活并不富足,孩子们也就格外盼望过节。还记得,自己常会 做些有关节日的美梦,那梦里的丰盛和欢乐,会悄悄变作梦醒时的鼾水,惹来姥
23、姥的讨笑。当然这些节日里,端午是最有趣的。每逢端午,天还未亮,姥姥细碎的步伐,便踩着一地晨露的湿润来到我的床 前。粗糙却又温暖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 一边轻声唤着:“小妮妮哟,起床 了”,一边仔细又神圣的在我稚嫩的小手腕、小脚腕上,系上她亲手编织的“五彩 绳”。顺着姥姥一下下掂起又落下的荷包,我蹭蹭鼻尖残留着梔子花香拂过的痒痒, 睡意便在这芬芳之中忽而散去了。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翠绿的叶子有竹叶般可爱的外形和艾草般爽利的气味。姥姥将两叠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顺势浇下一壶滚烫的开水,顿 时,水汽升腾, 激发起了厚厚的雾气, 也携裹着袅袅的清香。 这景象虽简单质朴, 却像刻在我脑海里
24、一般。长大后每每冲茶,茶叶里蕴着的香气被流下的沸水逐渐 点染开来,闭目深吸一口气,仿佛一下就被带回到了在姥姥的身边。原来,清香 是可以生长的。我溜进厨房,看那泡了一夜的米,此时粒粒透亮饱满,相互倚着,慵懒得越 发沉甸甸了。 凑近闻闻,那本淡然无味的生米也被姥姥施了魔法一样, 浓香四溢, 沿着我的鼻腔直落在我的胃里,唤醒了跃跃欲试的馋虫们。姥姥的粽子原始又纯 粹,只是放了经典的糯米和红枣,青翠的叶裹着红白的馅,过了姥姥的巧手,只 只精致饱满。最令我着迷的,是姥姥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很有分寸的错落着搭好,轻 轻展开、抹平,两手巧妙的一弯,便弯出个小小的圆锥形容器,姥姥娴熟的省去 了填米的小勺,麻
25、利地在盛米的瓷盆里捞个几下,顺便捏起两颗红枣点在正中, 再拢起一撮糯米把枣子深深藏起,不少不满。姥姥的手紧攥着满馅的粽叶,捏、 盖、转、缠 快速的让我丝毫看不出门道的瞬间,便摊手晾在我眼前一个精巧的四角粽子。每一个,我都要从凳子上起立、欢呼、用力拍巴掌,乐此不疲。粽子入锅,盖子被姥姥盖的严严实实的,边角也严谨的夹上夹子,只听里头 咕嘟作响,一刻不停。我像极了热锅上的蚂蚁,一下跑到锅边试探,一下环住姥 姥的腰身,一遍遍焦急地催问姥姥何时可以开锅。姥姥拗不过我这个馋猫,便放 下手里的活儿,搂过我坐在灶火旁,梳理着我的小辫儿,哼着不知名的儿歌,用 她的智慧抚平我的急促,用她的慈爱陪我静候成熟。那锅中
26、的沸腾伴着姥姥的歌 谣,是我记忆里关于端午最动听的唱腔。我吵着要姥姥教我包粽子,姥姥却说: “我的小妮妮可不是干活的命,要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呦” 。此时,耳边又响起了儿子学着我的样儿唱的端午的歌谣。我恍然明白,原来 享一辈子福,就是每个端午都能吃到姥姥包的粽子。而如今,姥姥的粽子却只能 隔着时光,用记忆的温度敲打我的味蕾。篇十 我们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将来临,每年的这时,我便 不由地想起参加工作后所过的第一个端午节因为我们几个单身汉第一次品尝 到了口味、式样各不相同的浓香无比、沁人肺腑的粽子。那年的端午节正巧是星 期天,确切地说,品尝粽子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即星期六,那时的星
27、期六我们 是上班工作的。早上一上班,我们单位的领导和老前辈们都不约而同地或用网兜提来了或用 大茶缸子端来了散发着热气、喷香诱人的大粽子。他们一进办公室便招呼我们几 个单身汉:“过端午了,小尹、小康,你们几个都快一点过来,趁热尝一尝自家煮 的粽子,不要客气 ! ”我们围向跟前,他们便各自介绍自家的粽子: “我家的是添 加大枣的”,“我家的是掺有豆子的” ,“我家的是添上麦仁的” ,“你们尝一尝,香 不香?”花色式样还真得不少!我们未及开吃,便心头一热,顿生感谢、敬重之 意。在那个年代,我们北方小城的城里人能吃上自包粽子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商 品经济很不发达, 单说主粮一项都是凭计划定量供应的, 更
28、不用说江米等副粮了, 要想购买几斤江米不托关系、批条子,几乎是办不到的。也可以想象,那时到街 上、粮店或副食商场购买江米、成品粽子,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当然,单位的领导、老前辈们,对我们几个单身汉生活上的关心,不只是在 端午节,在中秋节、春节等几大阖家团圆的节日期间更是关照倍至,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单位的领导、老前辈们对我们细致入微地关心帮助,不只是在生活方面,在 工作上,更是积极指引、严格要求。他们几乎都是专业会计、财政人员出身,也 有着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而我们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既无理论功底又无工作 经验,想要完成工作,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向书本、文件和方案学习,向他们虚心 请教
29、,无论是指导、讨论,还是解答,他们都很热情、耐心,从不厌烦,直到我 们弄懂弄通为止,由此,也使得我们有了较快得进步。今年的端午节将至, 使我再一次想起了终身难忘的 1987年的那个端午节, 想 起了或已经退休、颐养天年或已调任其他单位的老领导、老前辈们,仿佛那浓郁 的粽香又将我们包裹起来,审计工作时的场景也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我向他们 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感激,他们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工作,借以此文,祝福 他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屈原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体,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对后世诗歌创作 产生了积极影响。楚辞 当
30、中涉及的植物, 多用以寄寓言志, 千载以来备受文学 界人士所推崇。但作为一个小饕,我更想和大家来聊一下楚辞中香草与美食的关 联,在诗歌的浓香中度过一个端午也不失为一种怀念。一、木兰篇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楚辞离骚 木兰,正是由于其“花香如兰似杜”所以得名,其中的紫玉兰是中国著名的 珍贵观赏植物,花蕾入药,称辛夷。云南有道名菜一一酥木兰花,做法简单,味 道却诱人。取新鲜的红色木兰花洗净切丝,加入小麦面粉和鸡蛋、少许盐,搅拌 均匀;在锅内加油,油热后倒入花瓣,炸至金黄,装盘即成。外酥内嫩,一口咬 下去唇齿间满满的芬芳,这是任何添加剂都无法替代的香
31、味,也是云南人最爱的 味道。二、杜蘅篇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九歌山鬼最早想去了解杜蘅, 是因为红楼梦 中对薛宝钗的住所蘅芜苑的描述。 “蘅 芜”指代的就是“杜衡”和“芜菁” ,有驱虫之效,故常作为香囊的主要香料或是 用于代替樟脑, 入菜恐怕是不可能了。 但这位蘅芜君宝姐姐有名的螃蟹诗却在对 现实黑暗、政治人物面目丑恶的讥讽的同时,其诗表面也教了我们吃螃蟹的注意 事项。由于传统上中医认为蟹性寒,故常用姜茸、紫苏等配置食蟹使用的调料; 仅仅饮酒不能抵消螃蟹的腥气,还要加上菊花才行。中国吃蟹的历史悠久, 蟹的菜肴也不断发展, 各个时期, 都有其螃蟹名菜肴
32、。 隋朝时期,有一道名菜叫“镂金龙凤蟹” ,据清异录记载,此菜是在糟蟹、糖 蟹的壳上面贴上用金箔刻成的龙凤花云图案而成。相传,这一奢侈的名蟹菜肴, 是隋炀帝所创。糖蟹,在隋时也是名品, 清异录记载, “隋炀帝幸江州,吴中 贡糖蟹。”到唐代,糖蟹更受欢,后此蟹菜为贡品。黄庭坚曾写过“海馔糖解肥, 江醪白蚁醇”的诗句。苏舜卿也说: “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三、花椒篇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楚辞九歌湘夫人一说到花椒,很多人的舌头便开始条件反射地震动起来,想起那令我们触电 般的麻,但是大部分人却忘却了花椒的香味。想当初,花椒也是十三香之首,皇 后住的房子也用花椒和泥土混合砌墙, 房间温暖而芳香,美其名曰“椒房”。如今 除了作为一味调料,还有谁会独独去欣赏花椒的香味呢。我想我们错失了很多单 独欣赏花椒的机会,如同错失了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巧用花椒成就了麻辣川菜,而花椒完全独立成为川菜的一种基础味型,却已 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清末成都通鉴中有关于“椒麻鸡片”的名目。从那时起, “麻”作为一种味型,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重庆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4年安阳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4年南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3年西双版纳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江西省抚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城市产业经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常熟理工学院《描述统计实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苗栗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3年辽阳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西藏林芝地区二高2026届高二上化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住宅修缮施工资料及表式
- (6)-1.2药物递送系统药剂学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考试试卷
- 金平福源矿业有限公司田房锡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题库
- YC/T 145.7-1998烟用香精标准样品的确定和保存
- 第1章大气科学概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概论)
- GB 17498.7-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7部分:划船器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创伤弧菌授课课件
- 2021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2课件
- 岩土专业软件的区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