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一章 第2讲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共92张PPT) 2_第1页
必修三 第一章 第2讲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共92张PPT) 2_第2页
必修三 第一章 第2讲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共92张PPT) 2_第3页
必修三 第一章 第2讲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共92张PPT) 2_第4页
必修三 第一章 第2讲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共92张PPT)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必修3 第一章第第一章第2讲讲 人类活动和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人类活动和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考纲扫描考纲扫描】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 活方式的相互影响。活方式的相互影响。 【考点要求考点要求】 以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山西煤炭资源的开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山西煤炭资源的开 发利用,南水北调,两西工程发利用,南水北调,两西工程”等案例为背景,分析地理等案例为背景,分析地理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热点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热点 区域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并结合相关的图表考查人地关区域和热点

2、问题为切入点,并结合相关的图表考查人地关 系的协调发展。系的协调发展。 第第2 2讲人类活动和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讲人类活动和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命题规律命题规律: 1.从考查内容上看,考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从考查内容上看,考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 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区域发展方向,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区域发展方向,对自然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调配,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利用和调配,区域间的产业转移。 2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生产、生活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生产、生活 中的实际进行命题。中的实际进行命题。 3从能力考查上看,考查知识灵活迁移和运用的能力,从能

3、力考查上看,考查知识灵活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动植物动植物 阶段性阶段性 依赖依赖 地形地形 亚热带亚热带 改造改造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丰富的自然丰富的自然 资源资源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 深化探究深化探究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地理环境,受地理环境的 影响,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也在

4、不断变 化,具体表现如下: (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因素不同 各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对地理环境 的要素需求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 下所示: 深化探究深化探究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减小,表现如下: 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 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 的发展;运输

5、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 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深化探究深化探究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D A B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解析 第 2 题,20 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部门主要和农业关系密切, 因此工业活动与芝加哥周边农村联系最密切。与城市、工业区 之间的联系应多是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而此阶段这些还

6、不 是芝加哥的主导产业部门。 第 3 题,五大湖附近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但芝加哥需要从这些 地区运入, 因此便捷的水陆交通是发展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条件 。 1.D2.A 3.B 答案答案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 丰富的原材料丰富的原材料、先进的科技先进的科技、 较大的较大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 (3)20世纪

7、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 危机的具体原因有危机的具体原因有 _。 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 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 革命冲击革命冲击( (任答三点任答三点) )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答案 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调研试

8、题调研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答案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陆内部大陆内部 沿海沿海 锰矿锰矿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工业化开始以前:岛上人口一般比较稀少,文化、 技术多由传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工业化开始后:利用岛屿的海运和港口优势,发 展商品经济;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等发展旅 游业;

9、控制岛礁, 从而控制岛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广 大海域。 大陆大陆 岛屿的分类岛屿的分类 岛屿按成因可分为以下四类岛屿按成因可分为以下四类 大陆岛大陆岛: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 如日本群岛、格陵兰岛、台湾岛、海南岛等。如日本群岛、格陵兰岛、台湾岛、海南岛等。 火山岛火山岛:因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因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 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岛屿。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岛屿。如夏威夷群岛。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珊瑚岛: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 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岛屿。壳体动

10、物残骸堆积而成的岛屿。如澳大利亚大堡礁。如澳大利亚大堡礁。 冲积岛冲积岛:一般位于大河的出口处或平原海岸的外:一般位于大河的出口处或平原海岸的外 侧,是河流泥沙或海流作用堆积而成的新陆地。侧,是河流泥沙或海流作用堆积而成的新陆地。如上海崇如上海崇 明岛。明岛。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深化探究深化探究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岛屿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以海南岛为例) 受地势高低和距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 环带状分布特点,由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海岸带、丘陵和 台地环带及山地丘陵带三部分。各环带资源特色不同, 因此开发其资源需要充分研究、认识环

11、带资源和环境特 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具体如下表所示: 深化探究深化探究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带地貌海拔开发条件产业活动 海岸带 平原,低于 100 米 经 济基 础和 运 输条件好 加强港口建设,建立 工业加工区,推动城 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 丘陵和台 地环带 台地、 丘陵, 100米 500 米 面积大,地形平 坦、土壤较好 发展热带农业 山地丘 陵带 丘陵、 山地, 500 米 1 100 米 物种丰富、水源 区、少数民族聚 居区 恢复和保护植被,利 用热带山区的自然风 景和民族风情发展旅 游业,适当发展特色 工业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

12、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D D 试题调研试题调研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 三、资源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三、资源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矿产资源的开采 产业部门产业部门 废渣废渣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利用效率利用效率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意义:解决区域间水资源意义:解决区域间水资源_的问题。的问题。 (2)大型工程

13、大型工程 (3)影响影响 对调入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对调入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_之之 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小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小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 护护_;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循环,有;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循环,有 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可能对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可能对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分布不均衡分布不均衡 生产和生活生产和生活 濒危野生动植物濒危野生动植物 2.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北水南调北水南调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三人类活动

14、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物种物种 生物产量生物产量 产量产量 劳动效率劳动效率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1)劳动力及形态变化劳动力及形态变化 (2)地区差异地区差异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_,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越大越大 减少减少 增加增加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15、响 (1)原因:区域之间原因:区域之间_存在差异。存在差异。 (2)过程过程 2.产业转移产业转移 经济总体水平经济总体水平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劳动力、地理位置、劳动力、 技术、市场、地价、交通、国家政策,环境质量、技术、市场、地价、交通、国家政策,环境质量、 内部交易成本等。内部交易成本等。 (4)影响影响 资源资源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产业产业 主导产业主导产业 工业化工业化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三人类活

16、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 关,优势条件的评价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关,优势条件的评价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考点二矿产资源的开发考点二矿产资源的开发山西煤炭山西煤炭 【图说考点图说考点】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煤炭开采对山西省的影响图示法记忆煤炭开采对山西省的影响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 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

17、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 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煤炭。如山西煤炭 的综合利用:的综合利用: 山西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山西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 1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 工业增长值的工业增长值的60%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 化工业得到了加速发展。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化工业得到了加速发展。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 GDP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图为山西省煤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图为山西省煤 炭的综合利用图炭

18、的综合利用图,据图回答,据图回答(1)(3)题。题。 【对点演练对点演练】 (1)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 A交通运输压力加大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B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C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 D耕地面积减小,劳动力短缺耕地面积减小,劳动力短缺 C (2)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土、铁矿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土、铁矿 资源,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其资源,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其 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

19、给当地生态环境造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 成了严重破坏,下列符合该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是成了严重破坏,下列符合该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是 ()。 A禁止开采本地资源,改为进口禁止开采本地资源,改为进口 B加大力度开采地下丰富的煤炭、铝土和铁矿等资源,加大力度开采地下丰富的煤炭、铝土和铁矿等资源, 提高矿产资源销售价格提高矿产资源销售价格 C封闭矿山,关停所有的重化工业企业,使生态环境迅封闭矿山,关停所有的重化工业企业,使生态环境迅 速转向优良速转向优良 D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第一、三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所占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第一、三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所占 的比重的比重

20、D (3)针对目前我国单位针对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物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能耗、物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现状,需要采取的措施有现状,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 A加强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革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革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 B对紧缺的矿产资源停止开发,加大对储量丰富的资源的开对紧缺的矿产资源停止开发,加大对储量丰富的资源的开 发力度发力度 C严格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严格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 D加大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劳动力投入加大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劳动力投入 A 解析解析第第(1)题,重化工业均为资源消耗型行业,它们的加题,重化工业均为资源消耗

21、型行业,它们的加 速发展会造成我国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增,导致资源供应速发展会造成我国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增,导致资源供应 紧张。第紧张。第(2)题,山西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基地,长期以来,题,山西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基地,长期以来, 产业结构单一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重点进行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重点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第结构调整。第(3)题,我国的能耗、物耗高,说明我国的工题,我国的能耗、物耗高,说明我国的工 业技术水平低,因此发展科技应是今后的主攻方向。业技术水平低,因此发展科技应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答案答案(1)C(2)D(3)A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22、的原因 考点三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考点三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图说考点图说考点】 我国三大资源调配工程我国三大资源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线路优缺点对比南水北调线路优缺点对比 【融会贯通融会贯通】 京杭大运京杭大运小小 大大 黄河以南黄河以南 较差较差 南高北低南高北低 好好 2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 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结合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结合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我国资源跨区

23、域调配路线图,回答回答(1)(4)题。题。 【对点演练对点演练】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1)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A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2)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的火电

24、主要输送到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长三角”地区地区 B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 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珠三角珠三角”地区地区 D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C D (3)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输气管线贯穿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输气管线贯穿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

25、一害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4)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 境质量的工程是境质量的工程是 ()。 西气东输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电东送 A B C D A D 解析解析第第(1)题,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有煤,没有题,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有煤,没有 磷,广西向广东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东北调往华北的没有磷,广西向广东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东北调往华北的没有 煤和水,只有石油。第煤和水,只有石油。第(2)题,青海不是我国的火电基地,题,青海不是我国的火电基地, 山西火电主要输送到京津唐地

26、区,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山西火电主要输送到京津唐地区,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长江三角洲地区。第(3)题,西气东输工程穿过两级阶梯,题,西气东输工程穿过两级阶梯, 工程最大的困难不是气候条件恶劣,工程建设对环境也有工程最大的困难不是气候条件恶劣,工程建设对环境也有 一定的破坏作用。第一定的破坏作用。第(4)题,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分别题,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分别 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电能和天然气都属于清洁能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电能和天然气都属于清洁能 源,可减少输入区源,可减少输入区CO2、SO2等的排放量。等的排放量。 答案答案(1)C(2)D(3)A(4)D 从

27、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 求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使生产成本提高,或者扩大产品销售求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使生产成本提高,或者扩大产品销售 市场面临障碍时,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市场面临障碍时,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 场,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厂等方式,进行生产场,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厂等方式,进行生产 转移。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转移。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考点四产业转移的原因与影响考点四产业转移的原因与影响 【图说考点图说考点】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影

28、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劳动力、地理位置、劳动力、 技术、市场、地价、交通、国家政策,环境质量、技术、市场、地价、交通、国家政策,环境质量、 内部交易成本等。内部交易成本等。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可以推断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可以推断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当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当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 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二产业比重较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二产业比重较 大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当第二、三产业所占比大时,经济发

29、展水平相对较高;当第二、三产业所占比 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 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 家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其次是占领当地的市场占领当地的市场,再次是,再次是 利用其利用其地价便宜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 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 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开关税壁

30、垒等因素。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及轻工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及轻工 业,进而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业,进而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 (2)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国家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国家 和地区。和地区。 (1)产业转移是大趋势。产业转移是大趋势。(2)产业转移不是造成发达国产业转移不是造成发达国 家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更不会加重就业市场的家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更不会加重就业市场的 不景气现状。不景气现状。(3)服务

31、业产业转移使发达国家受益。服务业产业转移使发达国家受益。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1)(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 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 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 程。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 (3)(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下如下 图所示:图所示: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 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 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 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对点演练对点演练】 32012

33、浙江文综浙江文综,37(2)根据图文材料根据图文材料(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示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示 意图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 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 由。由。 解析解析深圳计划转出的有化学、造纸等环境污染较重、占深圳计划转出的有化学、造纸等环境污染较重、占 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较多的企业。图中汕尾与英德相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较多的企业。图中汕尾与英德相 比,汕尾市为沿海城市,水运条件较好,环境承载力较比,汕

34、尾市为沿海城市,水运条件较好,环境承载力较 大,更适合接纳深圳转出的企业。大,更适合接纳深圳转出的企业。 答案答案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 重等。重等。 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 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 好。好。 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 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

35、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 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包括利用过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包括利用过 程中的问题等。程中的问题等。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 源等。源等。 主要分析影响线路选择的区位因素,如西气东输线路选择主要分析影响线路选择的区位因素,如西气东输线路选择 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地形、地质条件:为了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减少施工地形、

36、地质条件:为了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减少施工 量,节约建设成本,天然气管道一般修建于地形平坦、地量,节约建设成本,天然气管道一般修建于地形平坦、地 质条件较好的地区。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2)河流:跨越河流会增加施工的技术难度,增加建设成河流:跨越河流会增加施工的技术难度,增加建设成 本,因而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尽量不本,因而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尽量不(或少或少)穿越河流。穿越河流。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3)市场:为了增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管道的修建尽量选市场:为了增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管道的修建

37、尽量选 择人口密度较大和城市较多的地区。择人口密度较大和城市较多的地区。 (4)补充气源:为保证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西气补充气源:为保证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西气 东输工程绕道经过了陕甘宁地区,将其作为补充和调峰气东输工程绕道经过了陕甘宁地区,将其作为补充和调峰气 源。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 地区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等方面入手。 分析

38、如下:分析如下: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 材料一材料一图图1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是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亿立方 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 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

39、均水平的 21%,有,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 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年 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例例】 (2012江苏高考江苏高考,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图1 1 图图2 1000 2000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

40、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 施?施? 【审答流程】【审答流程】 (一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二)调动和应用地理信息调动和应用地理信息 答案答案(1)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 施?施? 满足生活用水(或缓解用水紧张);促进工农业发展 (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节水技术

4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2012安徽文综安徽文综,2829)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 该州通过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北水南调”工程和工程和“水银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调剂州内水资 源余缺的管理机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 )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 矛盾。下图为该州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 “水银行水银行”交易统计表交易统计表。完成。完成12题。题。 考向一考向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3年年6考考) 自

42、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北部地区湿润多雨北部地区湿润多雨农农 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B C D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1该州实施该州实施“北水南调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的地理背景是 ()。 21993年该州年该州“水银行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B D 解析解析第第1题,据图

43、可看出,图中北部地区河流较多,且题,据图可看出,图中北部地区河流较多,且 处于处于40N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多;居民点中部和南部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多;居民点中部和南部 地区比较密集,生产、生活活动应该较多。故选地区比较密集,生产、生活活动应该较多。故选B项,第项,第2 题,依据表格中交易统计,题,依据表格中交易统计,1992年和年和1994年水价一致,都年水价一致,都 有交易,而有交易,而1993年年“水银行水银行”没有运作,说明与水价、节水没有运作,说明与水价、节水 技术、产业结构无关,最大的可能应是该年降水量丰沛,技术、产业结构无关,最大的可能应是该年降水量丰沛, 水资源充足。水资源充足

44、。 答案答案1.B2.D (2011安徽文综安徽文综,3132)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 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右图表示我国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右图表示我国 197819782005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GDP重心变重心变 化轨迹化轨迹。完成。完成34题。题。 Aa、b、c Bc、b、a Cc、a、b Db、c、a A西电东送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3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

45、重心变化轨迹分重心变化轨迹分 别对应图中的别对应图中的 ()。 4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B D 解析解析第第3题,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题,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 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方迁移到南方。第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方迁移到南方。第4 题,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与题,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与 能源消费重心的间距。能源消费重心的间距。 答案答案3.B4.D (2010江苏地理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

46、达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 地区关系示意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读图回答56题。题。(双选双选) 5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 系的是系的是 ()。 考向二考向二 区域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3年年8考考) A为资金为资金 B为技术为技术 C为劳动力为劳动力 D为原料为原料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 域发展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 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