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创新征文木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研究和改进黄陂区实验中学 田金坤实验内容:木炭吸附作用实验的研究和改进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课题1实验61演示了木炭的吸附作用,而且很多教师往往还补充一个实验:向盛有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几小块木炭。用这两个实验的演示来说明木炭的吸附作用。虽然这两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61中,因为振荡锥形瓶,会使水中分散少量木炭小颗粒,影响观察效果。(2)在往盛NO2的集气瓶中添加木炭时,要打开集气瓶盖,这样会使一部分有毒的NO2气体逸出,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3)两个实验所
2、用时间较长,达不到即时实验,即时观察现象的目的。实验原理: (1)对木炭吸附NO2的实验尽量采用封闭体系,减少污染。(2)尽量排除实验过程中因操作带来的干扰。(3)木炭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就越强,从而缩短实验时间。实验器材及装置:见图1、图2图1:木炭对红墨水中色素的吸附作用图2:木炭对NO2的吸附作用实验步骤: (1)木炭对红墨水中色素的吸附实验:按图1组装好实验仪器。在漏斗中填装已研成极细颗粒的烘烤过的木炭,然后将漏斗中间的木炭用玻璃棒弄成凹状,便于注入红墨水,防止因红墨水浸染滤纸而影响实验效果。将玻璃棒轻轻斜放入漏斗中,沿玻璃棒往漏斗凹面中注入已稀释过的红墨水。此时从漏斗下端管口即滴下无
3、色液体,经过12分钟,试管中可收集到无色液体。为消去学生认为是滤纸将红墨水过滤成无色的疑惑,可进行一个对比实验,如图1中b,按此装置操作得到的仍是红色液体。由此说明滤纸并不能将红墨水的色素除去。(2)木炭对NO2的吸附作用实验: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事先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注意:为防止气体从漏斗管中逸出和木炭小颗粒从漏斗管中掉下来,采用一端套有胶皮管的玻璃棒将漏斗管塞紧。打开止水夹,发现锥形瓶中的水不能被倒吸进集气瓶中。关闭止水夹,将已研成细小颗粒的木炭(已烘烤)装入漏斗中,轻轻上提起玻璃棒,木炭小颗粒滑落到集气瓶中,注入适量木炭后,再慢慢转动玻璃棒,塞紧漏斗管。静置片刻,即可观察瓶中红棕色消失,说明NO2气体被吸附。再次打开止水夹,观察到有少量水沿导管流进集气瓶中,证明NO2气体被吸附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实验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12分钟便可得到无色液体,以及观察到红棕色消失。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是因为:木炭研磨成细小颗粒,用相同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昌校园安全教育主题展厅
- 累积滑移施工方案
- 保险公司营销策略方案
- 景区公众号活动方案策划
- 会计实习报告范文两篇
- 建筑车行坡道分析方案设计
- 会务会展活动施工方案
-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2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练习试题以及答案(适合鲁教版)
- 城镇雨污管网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维生物磷酸酯镁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急诊icu管理制度
- T/CSBME 078-2024掌上超声仪临床应用规范
- T/CEMIA 012-2018光纤激光器用掺镱光纤
- T/BECA 0005-2023建筑垃圾再生回填材料
- 老年医学人才培训汇报
- 线下佣金结算协议合同
- 人工气道湿化管理
- 机关食堂服务员工作职责
-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2相反数教学实录(新版)沪科版
- 安全防坠网施工方案
- 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真题集锦(共9套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