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乐记》_第1页
《周易》与《乐记》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周易与乐记 是的核心,是一个文化形成的思想基础。周易被尊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比的活水源头。它弥纶群言,笼罩百家,涵古盖今,包裹天地,对的方方面面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四库总目经部易类)从中国古代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援易以为说最多的,则为乐记。它的乐本论、乐象说和乐简观,分别与周易阴阳之道、易象理论和易简学说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而乐记又是中国古代理论的奠基石,在中国古典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分析周易与乐记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周易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

2、心。 一阴阳之道与乐本论 ; 天下称;“易以道阴阳”。这句话说出了周易的思想本质。阴阳为周易之本,它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和人道的总规律。一部周易就是建立在“一”、“一”两个阴阳符号的基础上,这一断一连的两个阴阳符号,经过排列组合而衍成八卦和六十四卦。易传又进一步用阴阳消长之理来解释这两个符号,并以阴阳之道为基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易传认为,阴阳是推动宇宙万物演变的两种元气,在阳气鼓动之下,事物的属性是刚健的,在阴气支配之下,事物的属性是柔顺的。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根据其属性特点,区分为阴阳两大类,如天地、水火、雷风、昼夜等自然现象,男女、君臣、父子、夫妇等人际关系,

3、都是阴阳的表现。诚如朱熹所说:“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朱子语类读易纲领)周易以阴阳之道为宇宙之本,用阴阳范畴概括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关系,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 阴阳之道为宇宙之本,同时也是音乐之根。周易阴阳之道的大义表现在宇宙生化与天地谐和两方面,乐记正是循易道之迹,从这两方面来论述音乐的起源与本质的。首先,乐记本易道阴阳生化之理,阐述音乐的起源。系辞曰:“一阴一阳之渭道”。道者,太极也。太极乃阴阳二气环抱之状,喻示天地浑沌未分之时。阴阳二气,一动一静,自相交感,变合施受,则出两仪,生天地,化四时,成万物。这便是周易所展示的阴阳生化之理和宇宙构成模式。本

4、此之理,乐记论述了音乐的起源问题: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本篇)这就是中国古代乐论所谓的“物动心感”说,它强凋音乐的产生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心的结果,其本源则是宇宙间生生不息的气化运动。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品序)“舞咏”即包含音乐在内的诗、乐、舞的统一体,也就是乐记所说的“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洋,音乐产生的具体过程便是:气-物-心-声音乐。既然音乐与万物的产物都是阴阳气化的结果,那么,追寻音乐的本源当然也就要十溯列天地之间的阴阳之道。所以,乐记乐礼篇

5、又说: ;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而化,而乐兴焉。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云乐云”。这里着眼的正是阴阳间的动静交合,天地间的生生化化。这种以阴阳生化为依据,从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角度考察音乐本源问题的思维方式,正源于周易阴阳之道,篇中有一大段文字完全抄录系辞则是明证。 ; 其次,乐记本易道天地谐和之说,论述音乐的本质。系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哲学乃是重生的哲学,故有“生生之渭易”说,然而,万物生化的基本条件是天地和谐、阴阳调顺。乾彖:“保合大和,乃利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周易以“弥纶天地之道”为己任,追求的是宇宙间的普遍

6、和谐。这种和谐以天地定位、阴阳相得为基础,在阴阳刚柔的对立统一中追求和谐与流变,以便山川相通、雷风激荡、水火交化,最终形成自然界的普遍和谐运动。豫彖:“天地以顺动,故口月不过,而四时不忒。”“顺动”即天地和谐运动。日月运行不过,四时推移不忒,百物兴化有序,均是天地和谐运动的表现。大自然的和谐乐章孕育了音乐的和谐本质。“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记受易道天地谐和说的启发,把音乐放到天地之间加以审视,以天地之和为音乐和谐的依据,提出了“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论篇)的观点。这一观点诱发于宇宙大干生生不息、风雨序次的和谐运动,其本则在周易对此,乐礼篇作了交待: ;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

7、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这两段话完全出自系辞,乐记引而用之,目的在于从天地运行、四时周转的自然和谐运动中导引出音乐的和谐本质。有人认为:“这两段内容实际与礼乐无关,中间点到两句,也显得附会。”其实不然。阴阳之道,一动一静,这是宇宙间万物生化的无穷力量。阴阳之道有序和谐的运动正是天地大美之所在,而宇宙的和谐已包含了音乐的和谐,天地之美实际上也就是音乐之美,所以说:“乐者,天地之和也”。这样,乐

8、记就为音乐的和谐美找到。了物质基础和本体依据。这种以阴阳之道为基础,从宇宙生成沦的角度论证音乐的本质问题,正是中国古代乐论的一贯作法。乐记之前的吕氏春秋大乐,乐记之后的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莫不如此。 ; 阴阳之道作为附着在占筮之经周易上的,除了具有自然物质性的一面外,尚有鬼神迷信的神秘色彩。系辞曰:“阴阳不测之渭神”,观彖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阴阳变化,幽微难测,在其运行过程中,既生出天地山川之丽象,又带来蓍龟河洛之神物,故曰“神道”。清人江慎修渭之为,“天不爱道,地不爱宝,河出马图,洛出龟书,天地之大文章也。”(河洛精蕴)这就给阴阳之道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种神秘色彩又具体表现在天尊地卑、天人合一的观念上。周易哲学具有崇阳抑阴的倾向,它把天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赞美它的德比功能:“大哉乾元,万物资生,乃统天”(乾彖)。天主宰万物,统摄一切,所以囊周易赋予它人格神的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