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释秦始皇本纪七月丙寅条疑惑_第1页
试释秦始皇本纪七月丙寅条疑惑_第2页
试释秦始皇本纪七月丙寅条疑惑_第3页
试释秦始皇本纪七月丙寅条疑惑_第4页
试释秦始皇本纪七月丙寅条疑惑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释秦始皇本纪 七月丙寅条”疑惑依照司马迁在史记 六国年表序言里的说法,秦取天下以暴力为 手段,然而世道获巨变,成就也巨大,有许多可以参考的经验和教训。 秦廷为了统一政见,镇压异说,烧了诗、书尤其不肯放过各 国记载的史记,几遭灭绝,真是可惜。剩下唯一本秦记,又不记明月日,文辞也简略不完备,如是只好 把其所听闻的内容记了下来,供后人翻检阅览。作为 后世之人”的我 们,翻阅六国秦朝的历史,果然见到的月日记载不多,如是,若看到 少量有日期记载的史料,虽是残鳞片甲,也如拾凤毛麟角,逾显其金 贵。司马迁著秦始皇本纪,取材的秦记无日期,本纪中少量的日 期,尤其是秦始皇在世最后一年出巡和病故于(河北广宗)沙

2、丘大平 台的日期,肯定更不是出自秦记。看了下面的交待,可能会有同 感。先录出于本纪最后一年的两条记载原文:1)、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2)、“(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安)葬始皇(于)郦山”同在一年,十月出门巡游,七月里死,似乎月名称呼的顺序不对?有 关历史知识书籍,比方胡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知识精华,对读 者介绍说:秦时用的是 秦历” 秦历”以颛顼历为基础,以夏历十月为岁首,但春夏秋冬和月份的搭配,完全和夏历相同”也就是说,秦历的计年方法是从每年的十月开始, 但月名和安排的顺序相同 于现在的夏历,所以才出现上述本纪记述事件颠倒月序的现象。细心些的读者,比如我先生

3、也算作一员,当然不满足像上面这样的笼 统解说。掐指算来,从十月到七月,不论划为同一年还是俩年头,都 在270300天范围内,可是用干支记日算,从癸丑到丙寅,相距要 么是253天,要么是313天。从前者,少于270;从后者,超出300 天。左算右算,都有不对。我固然困惑,连历史学者也困惑不解。于是见仁见智,各有一说。典 型的结论如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的黄一农教授,他说:“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七月丙寅条,但其月并无所称之干支,显然抄传有 误。由于晋侯 版主”的介绍,上了黄先生 .tw/ylh/网 拜站,知其著作等身,是有名历史学家,他说的自有一定的份量。据

4、 其秦汉之际朔闰考(文物2001/05)对江陵周家台30号汉墓出土的64枚竹简历谱的考察,并在列举与多种历谱作比较之后,他说:只与殷历完全密合”因此断言:此批竹简确为秦始皇三十四年的历谱,而当时很可能是用殷历推步黄先生经核对出土历简实物后复编订的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的秦历朔闰表录于下:十月庚戌698;月庚辰257;十二月已酉756;正月已卯315;二 月戊申814;三 月戊寅373;四月丁未872;五 月丁丑431;六 月丙午930;七月丙子489;八 月丙午048;九 月乙亥547;后九月甲辰106。(似为乙巳,甲辰误?)黄先生结论说:秦始皇新历应是袭用,甲寅元?殷历,(依从殷历 历

5、数推步只)改十月为岁首,闰在岁末 ”。对于秦始皇本纪中记 载的上述两个日期,黄先生说:三十七年十月癸丑条,与历表无矛盾, 对干支的确认帮助不大。而 三十七年七月丙寅条,(历表上)并无所 称之干支,显然抄传有误”。我对黄先生上述论断,凭经验有些不同想法。记得历史老师提及过一 种设想:各方国都视秦国为 雍戎”,而中原诸侯自大,向来轻视秦国。 秦制订历法,虽然自称颛顼历,统一之际用高压同文同轨,唯使 用历日用于记事上,连秦国本身就不甚了了,因此推行的成效并不大。方国各地,不从抗秦的角度说,只从怀旧情结上说,人们从习惯上, 还是喜欢用 老皇历”说话。按老历闰置在十二月。如是,老历的七 月”在秦历为八月

6、”史记秦始皇本纪 七月丙寅”按秦历算,就是八月二一日”人们念旧,好理解。从1912年推行公历至今达百年,大部份做母亲 的,记述儿女的生日,还是用 夏历”月日时辰,就是明证。秦汉之际, 新老两历的月名一致,月序也一致,闰年也一致,差别只在置闰的月 份上,秦皇出巡于十月癸丑,新历老历都是 十月初四”完全相同, 不必说它。造成认同的隔阂在这年恰巧是闰年。从以殷历为代表的老历”说,十一月是 庚辰朔”按古四分历廿九日是冬至,十二月三十日是 大寒,当闰的十二月无中气。参考刘歆说法,三十七年闰余18,当闰的也是在十二月。秦历则不过是将当闰的第四个月移闰于第十二个 月而已。因为秦始皇 驾崩”的日期,刚好在这个

7、闰年的当中月份,由 于两历于闰年有记日的不同,如是就留下了一个日期问题。用上面推理的方法,只需将 七月丙寅”条文后,附上 此七月依的是 老殷历,秦历为八月二十一日”注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秦始皇 秦历十月初四日癸丑出巡,八月二十一日丙寅崩驾;期间相距313天。 但这只能是一条自以为是的注释。即或推理正确,合情合理,也只能 算是 孤证”一见,若非出自 权威”之口,万难以服从认同。唯其如此, 再有理,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了亲身体验中华古历法文明的真谛,继补修太初历朔闰谱(已上网)之后,又动手往前走,续编补修殷历朔闰谱(也正陆续上网)。关于 七月丙寅”的想法,早已置诸脑后了,我并没有 因七月丙寅”一个

8、疑问而自已动手编古殷历的。但历编到汉高祖 八年(前199年)时,触类旁通,又发现例子,可以为前面叙述的探 索再加证据。现依推步得 汉历”该年的朔闰谱如下:十月丙午882; 月丙子441;十二月丙午000;正月乙亥499;二 月乙巳058;三 月甲戌557;四月甲辰116;五 月癸酉615;六 月癸卯174;七月壬申673;八 月壬寅232;九 月辛未731; 后九月辛丑290。上 谱”一年,经与史记同年逐月所载史记对比,均可洽合纳入。 用荆州张家山出土汉七年竹简也正相衔接。按太初历反溯,则有 当然的差异。如十二月朔丙午”条,依密近天象,交朔为乙巳242分, 冬至为乙巳591分,按太初历反溯,交

9、朔也是乙巳 220分。(为 便于比较,日分均换算成 940分制)刘歆三统历 世经同述了两 种结果:汉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丙子。”问题出现在乙巳朔旦冬至”所安的月份名义上。看上面历表的十一月朔为 丙子”与所称 乙巳”不挨边。与 乙巳”相差一天的不在十月, 就在十二月。经推敲,猛然发觉,又是老历法在人们心目中抹之不去 作的怪。按老殷历推步,汉高祖七年当闰,闰余12,闰在岁末十月。也就是说,上表中 秦历”的十一月丙子”这个月,依老皇历是 闰月,十二月丙午依老皇历是十一月。上表中的十二月,才是刘歆说 的汉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的所指。由地老历闰 十月”按新历 划到了汉八年”闰月也因此移后为八年闰九月。殷历影响深远,在编订历谱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体会。下面再 举一例。汉高后吕雉八年闰九月。这一个月三十日已酉,因汉老臣们 捣毁了吕家帮”篡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