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专项方案_第1页
临时用电专项方案_第2页
临时用电专项方案_第3页
临时用电专项方案_第4页
临时用电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工程概况新建270t转炉及配套公辅设施的设备、电气及管道安装工程,工程范围包括转炉区域、一次除尘系统、二次除尘系统、水泵房、污水间等,主要施工用电点有转炉本体、公辅区域和管道制作加工厂三个部分,集中用电量大。考虑到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紧,为全面推进工程进度,现场临时用电布局需仔细筹划,保证多个施工点的同时施工的正常用电。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的目的1.1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施工现场生产全过程的用电安全,加强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防止触电事故和不规范用电事件的发生,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2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预先规划设计,以期对施工现场时用电真正起到规

2、范和指导作用,使用工程项目顺利实现安全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做到安全用电,并认真执行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减少人身触电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1.3建筑施工用电是安全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宗旨是用以指导建造一个既能够确保施工用电安全,又能够兼顾施工用电方便的临时用工程,使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文明施工”。2、编制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三、用电基本原则及用电总体布置现场用电电源:电源从业主指定的接线点将线路引至

3、工地配电箱,再从配电箱相继引至现场用电分配电箱,再到各施工用电开关箱。施工用电采用tn-s系统,严格按jgj46-2005、j405-2005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做好用电机械与电动工具的接地、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运行。1、施工机械用电量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计划数量功率kw台总计功率备注1电焊机bx1500台5011.5575焊机分配:转炉本体20台,加工厂10台,公辅20台2切割机400台32.47.2考虑在转炉本体用电点中3电动卷板机台11616临时加工厂用4电动套丝机台23.26.4考虑在转炉本体用电点中5电动绞磨机台27.515绞磨机分配:转炉本体1台,

4、1外线公辅1台6液压弯管器台41.56考虑在转炉本体用电点中7天车63t20t台1247247临时加工厂用8天车140t40t台1618618按正式电源考虑9厂房照明 套2000.480按正式电源考虑10临时照明套50150按本体和公辅各占一半负荷计11其他50按本体和公辅各占一半负荷计12合计972.62、施工临时用电负荷计算2.1用电负荷按安装工程用电高峰期计算,用电负荷计算:焊机总功率:p1;动力用电:p2(天车使用应使用正式电,此处仅考虑炉渣跨63t天车);照明用电:p3(厂房照明使用正式电,此处仅为临时照明);其他用电:p4;p=(1.051.10)(k1*p1/cos+ k2*p2

5、+ k3*p3+ k4*p4)其中: 电压损:1% k1:需要系数,取0.6; k2:需要系数,取0.5; k3:需要系数,取0.8; k4:需要系数,取1.0; cos:功率因数,取0.75。因此,分别计算各主要施工用电点计划总功率:p 本体=1.05(0.52300.75+0.527.1+0.825+125)=222.5kw;p 公辅=1.05(0.52300.75+0.527.1+0.825+125)=212.2kw;p 加工厂=1.05(0.52300.75+0.527.1+0.825+125)=223.8kw;p= p 本体+ p 公辅+ p 加工厂658.5kw,即业主提供的总电源

6、点至少应满足658.5kw的最大功率用电要求。2.2 电源干线选择最大用电电流i=p/u997a由于业主共有2个临时用电接入点(暂标记为接入点a和b,具体位置参见附图1施工临时用电布置图),结合各接入点位置可以将公辅区域施工用电由b点引入,转炉本体和加工厂两个区域由a点引入。其中,炼钢(本体)区域用电电流i本体=p/u337 a;公辅区域用电电流i公辅=p/u322 a;加工厂域用电电流i加工厂=p/u338 a;3、计算各设备用电缆截面的选择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功率kw台电缆型号选择1电焊机bx150011.536+24 mm22切割机4002.452.5 mm23电动卷板机1634+22

7、.5 mm24电动套丝机3.252.5 mm25电动绞磨机7.542.5 mm26液压弯管器1.542.5 mm27天车63t20t2473120+170 mm28临时照明52.5 mm29其他22.5 mm2四、设备安装及线路的敷设1、设备安装1.1施工配电按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两级漏电开关保护设置。1.2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如设置在同一箱内,动力和照明应分路设置。1.3开关箱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电”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严禁线路两端用插头连接电源与用电设备或电源与下一级供电线路。1.4配电箱、开

8、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潮气及其他有害介质中,亦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场所。否则,要做清除或做防护处理。1.5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必须采用铜芯绝缘导线;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1.6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1.7控制两个供电回路

9、或两台设备及以上的配电箱,箱内的开关电器,必须在其外壳注明开关所控制的线路或设备名称。进出线必须从箱底进出 。1.8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2、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敷设电缆线路的敷设,一般采用架空或穿管埋地敷设,严禁沿地面明敷设。架空或穿管埋地敷设电缆的一般要求如下:2.1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有牢固的支撑点或固定点,其固定间距应满足承受电缆自重的要求;采用铁件支架固定电缆时,在铁件与电缆间加绝缘橡皮,防止损伤电缆绝缘层;采用尼龙扎带绑扎时,扎带的规格应与电缆的规格相配。2.2架空敷设的电缆,其架空高度应满足现场车辆通行要求。架空线路的走向应尽量敷设在现场塔吊等设备的

10、旋转半径以外,防止线路意外受损,影响用电。2.3架空露外的电缆不应在线路上有电缆头,防止受潮影响线路的绝缘电阻值,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2.4如需埋地穿管敷设时,埋地电缆上不得有接头,防止漏电;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如遇有室外给水管网,应尽量避开敷设。2.5电缆在室外、道路侧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小于0.6m,并在电缆上下各均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并做好“下有电缆严禁开挖”的警示标志。五、技术措施1、接地与防雷1.1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施工现场的所有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

11、,应做保护接零,包括以下五个部分:a电机、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b电气机具传动装置的金属框架;c配电屏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d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e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设的钢管塔吊机轨道、钢管外架、路灯等。1.2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1.3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小于16mm2,采用多股铜绞线,不准使用独股铜线。1.4保护零线采用五芯线,从变压器中性点开始由电箱分箱开关箱到各种用电设备连通。1.5保护零线采用黄、绿双色线,保护零不准与工作零混用,工作零、保护零应分别使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 1.6作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同时作重复接

12、地,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防雷冲击电阻不大于30。 1.7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内做重复接地,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2、安全电压在潮湿的环境使用24v安全电压照明。六、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1、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四次检查维修,每周进行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2、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3、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拉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4、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回路标志。5、总、分配电箱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

13、专人负责。6、各种配电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不得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7、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安装和维修或拆除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作业。8、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按以下操作顺序:8.1送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8.2停电: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注:发现电气故障的紧急情况除外。9、施工现场停电l小时以上,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10、用电人员应做到:10.1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电的性能。10.2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

14、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10.3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10.4负责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保护地线和开关箱完好无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10.5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妥善处理后进行。七、用电组织管理1、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用电方案,并向电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2、项目经理部应有专人管理暂设电气工程,线路、设备安装后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送电。3、安装、维护暂设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市政施工暂设电气用电管理规定。4、对施工用电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各种检查应记录健全。5、现场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及移动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6、施工现场和车间

15、的电闸,必须有箱、有门、有锁,一箱一闸一漏,通过道路的电源线,必须穿管套,埋入土内,铁电闸箱要有保护接零。7、电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经有关部门发给合格证才能上岗作业,非电工严禁拆改电气设备。8、任何人不得强行指令电工违章作业。9、施工用电实行五线制,保证首尾端有漏电保护器。10、分包使用电气设施必须编写用电计划和制定用电管理责任,同时签订总分包责任合同,划分用电责任,遵守总包用电规定。八、电气防火措施1、按设计合理配置、整齐各种电气设备,对电线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进行可靠地保护。电气设备损坏后,应及时更换,严禁带病运行。2、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准堆放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建立易燃、易

16、爆和强腐蚀介质管理制度。3、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地间绝缘,防止闪烁。4、加强防雷接地保护措施,应将防雷装置移至现场最高处,在正式工程未完成以前,应认真做好临时防雷设施的设置工作。5、加强电气防火教育,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责任制,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制。并设置禁止烟火标志。6、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械等消防器材,并设专人负责。7、加强电气防火领导制度,建立电气防火队伍。九、安全保证措施1、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是施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2、项目部安全员是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的监督及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进行全面管理。3、项目部电工是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具体实施者,在项

17、目经理和安全员领导下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施工现场每班作业电工不得少于2人。4、 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及专业电工必须是持证人员,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作。5、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用电安全检查,主要检查管理责任制是否在现场得到了落实,电气线路敷设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电器设备是否完好、可靠,维修检查记录是否完善,专业维护电工是否持证上岗等。现场安全员不定期地组织专业电工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维修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现场维护电工每天对现场用电线路及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并做好检查记录和维修记录

18、。7、急救措施触电者摆脱电流后,应就地立即对其进行急救,只有在触电的危险性继续威胁着触电者或救护人员时,或该处不便于救护的情况下(比如阴暗、下雨、场地狭窄等),才可将触电者转移到其它地方。触电的急救措施,根据触电者的情况确定。为了确定触电者的情况,必须使触电者仰面躺下,检查有没有呼吸和心脏是否跳动。是否有呼吸,可根据他呼吸时胸部的起伏来判断,不要仅仅发现了微弱的或浅表的呼吸而不做任何仔细的检查,因为这样做对救护没有好处,往往导致延误救护时间,这是完全不允许的。正常呼吸特征是胸部起伏明显而有节奏,处于这种状态的触电者,不需要作人工呼吸;不正常呼吸的特征是吸气短促,吸气时胸部上升不明显或没有节奏,

19、或胸部没有明显的呼吸动作,所有这些症状,都会导致肺内血液含氧不足,造成组织和器官缺氧,因此要给触电者作人工呼吸。心脏收缩,证明心脏在工作,也就是说机体有血液循环,诊断的方法是:把耳朵贴近触电者胸部,倾听心音或者检查脉搏。诊断触电者的身体状况时,应当检查大拇指附近的脉搏或颈部甲关软骨的凸出部喉结左右两侧颈动脉的脉搏,若颈动脉没有脉搏,通常证明体内血液循环运动终止,心脏停止工作;体内有无血液循环,也可由瞳孔状况判断,没有血液循环,瞳孔放大。检查触电者状况,包括使他保持适当姿势、检查呼吸、脉搏、瞳孔状况等,应在15-20s钟内完成。如果触电者有知觉,但以前曾处于昏迷状态或长时间处于电流作用之下时,必须将他放在干垫子上,盖一件衣服,立刻请医生。医生到来之前须使患者绝对安静,不断观察其呼吸与脉搏,不允许继续活动与工作,即使其自我感觉良好。比如,遭受电流作用的人,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