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_第1页
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_第2页
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_第3页
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_第4页
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目录录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1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2一、规划目的.2二、规划依据.2三、规划期限.3四、规划范围.3五、技术路线.3第二章第二章 现状概况及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 .4一、区位.4二、自然条件.4三、历史人文条件.5四、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概况.5五、土地利用概况.5六、镇村布局现状.6七、公共及基础设施现状.7八、综合评价.8第三章第三章 相关规划回顾相关规划回顾 .9一、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9二、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2006-2020).9三、现状与总规的关系.9第四章第四章 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10一、产

2、业发展战略.10二、空间布局.10第五章第五章 镇村布局规划镇村布局规划 .11一、规划目标.11二、规划指导思想.11三、规划原则.11四、人口规模.12五、用地测算.12六、用地布局.14第六章第六章 公共及基础设施规划公共及基础设施规划 .16一、公共设施规划.16二、基础设施规划.16第七章第七章 近期实施空间布局近期实施空间布局 .18一、近期实施期限.18二、近期实施内容.18三、分年度实施计划.18第八章第八章 资金估算资金估算 .26一、成本资金估算.26二、土地经营收益资金估算.27三、盈亏收益资金估算.27第九章第九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27一、加强规

3、划的编制和管理.27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合作.28三、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置换资金.28四、妥善搞好政策衔接,做好置换安置工作.28五、用足用好相关优惠政策,维护改革单位集体利益.28六、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科学选好改革启动区.29七、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改革顺利进行.29八、奖励措施.29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规划背景规划背景实现苏实现苏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苏州“三区三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改革任务。苏州已列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国家发改委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

4、国家发改委中澳管理项目四个试点城市之一。苏州前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城乡一体化也是苏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实现实现科学科学发发展展观观的要求:的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强调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制定计划和编制(修编)完善镇村布局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改革有序实施的有力保障。实现实现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发发展的需要:展的需要:一方面,以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核心,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生为目的,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实

5、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城镇仅仅依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是很难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用地需求的,因此盘活利用好存量建设用地就势在必行。而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好为我们盘活利用好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提供了绝好的途径。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2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一、规划目的一、规划目的通过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快土地流转,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明确分区功能定位,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

6、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规划依据二、规划依据1、 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 苏发(2008)52 号2、 关于加快编制(修编)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镇村布局规划的通知 苏城乡一体办发(2009)23 号 3、 关于印发的通知 苏办发(2009)46 号4、 关于印发的通知 苏发(2009)48 号5、 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决定 苏发(2010)1 号6、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年) 7、 苏

7、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2007-2020 年) 8、 苏州高铁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以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0、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3拆迁用地面拆迁用地面积积建新安置用地面建新安置用地面积积=结结余用地面余用地面积积复耕用地总面积动迁安置用地面积复耕用地总面积动迁安置用地面积=可置换用地面积可置换用地面积11、 元和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2、元和街道提供的数据三、规划三、规划期限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20102020 年其中:近期 20102012

8、年 远期 20132020 年四、规划范围四、规划范围元和街道以及相城经济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 69.5 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约 37.8 平方公里) 。五、技术路线五、技术路线1、领会政策精神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2、研究现状问题在详细分析、调研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对镇村发展的具体要求,充分尊重镇意见,因地制宜确定镇村集聚规模以及镇村空间发展战略。3、制定布局原则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置换和安置原则。4、测算用地指标科学合理的进行用地测算,提出结余用地指标获得的总体思路。注:*拆迁用地面积:a、生活类:置换村庄

9、的建设用地面积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4b、生产类:置换村办工业的建设用地面积* 建新安置用地面积:置换农户按照相城区安置政策以及望亭镇的具体要求得出的用地面积5、落实建设项目通过测算得到的数据,结合望亭镇相关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镇村布局规划,落实结余用地。6、分期实施计划依据望亭镇提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分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分期实施空间布局方案,将规划的指导性落到实处,保障城乡一体化工作有序开展。7、提出实施措施提出实施措施建议,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进镇村一体化建设。第二章第二章 现状概况及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一、区位一、区位规划区地处苏州中

10、心城区以北,北接渭塘镇,东邻太平街道,西连黄埭镇,南靠平江新城。 区内太阳路横贯东西;苏虞张公路、相城大道和 227 省道贯穿南北。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绕城高速等分别从周围经过,交通条件相当便利。二、自然条件二、自然条件规划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水乡地貌特征明显。区内河港浜纵横交织,水源丰富,地势平坦,田沃水媚。区内主要河流有元和塘、蠡塘河、永昌泾、黄埭塘、北河泾、南河泾等。元和,自古富甲一方,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元和人繁衍生息的元和塘西通太湖,东连阳澄湖,物产丰富,景色迷人。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

11、局规划5三、历史人文条件三、历史人文条件元和,得名于唐元和三年。据苏州府志记载:“元和三年,苏州刺史李素请于浙西观察使韩皋开常熟塘。自州齐们北抵常熟,长九十里,因名元和塘,化讹名云河。 ”元和塘贯陆慕、蠡口两镇。这里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留下了不少范蠡、孙武、苏秦、顾恺之、陆贽、文徵明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遗迹和传说故事。这里还是最早的中国缂丝工艺诞生地。四、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概况四、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概况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009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4.1 亿元,增长 12.1%;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58 亿元,增长 14.1%;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 7.54 亿元,增长 19.8%;完

12、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1.89 亿元,增长 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56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5070 元,分别增长 13.3%和 10.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服务业占比达 54.3%,逐步成为主导产业。2、 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元和街道形成了以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为主要特色的一产基地。 二产: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以及光机电一体化等五大产业群为主。 三产:依托农业生态园形成以观光、休闲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品牌;同时,中心城区的房地产、酒店、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也比较发达。五、土地利用概况五、土地利用概况规划区总面积 69.5 平

13、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基本农田约 2.4 万亩,占总面积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6的 23%。中心城区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约 31 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主要集中在元和塘以东至 227 省道,形成了集居住、商贸、办公和研发为主要功能的苏州中心城区副中心。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指导,建设混乱无序、随意性大;小型村办工业众多,且多以家具、纺织等为主。现状形成了多个市场,包括苗木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村庄建设用地 5.8 平方公里。六、镇村布局现状六、镇村布局现状规划区除中心城区外的农村地区,共涉及 9 个行政村,121 个自然村;村庄总人口 22691 人,总户数 6417

14、户。其中:元和街道共涉及秦埂、莫阳、朱泾、胡巷、朱巷、众泾和娄北 7 个行政村、98 个自然村,总人口 17973 人、总户数 5065 户。开发区共涉及常楼和徐庄 2 个行政村、23 个自然村,总人口 4718 人、总户数 1352 户。现状村庄大部分沿河分散布局,规模普遍偏小,配套设施不完善,老的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用地比较浪费。现状村庄建设用地 577.9 公顷,其中:元和街道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 311.9 公顷;村办工业用地面积 185.8 公顷。开发区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 76.6 公顷;村办工业用地面积 3.6 公顷。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

15、7表表 2-1 村庄土地村庄土地调查汇总调查汇总表(表(2009 年)年)村办企业用地村名自然村个数(个)农户数(户)人口(人)农村居民点面积(亩)个数(家) 占地面积(亩)合计1216417226915827.076762841.51秦埂186282551581.9935120.0莫阳106372219553.99136357.6朱泾1710043698844.991891425.23胡巷198652928614.98210542朱巷2126509189.0众泾25142547271650.950239.28娄北73801341241.535103.5常楼22132045901125.722

16、153.9徐庄13212824数据来源:元和街道七、公共及基础设施现状七、公共及基础设施现状1、公共设施现状目前,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相城大道、齐陆路、阳澄湖路两侧,主要有区行政办公中心、商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及医疗卫生用地。各行政村基本都配置村委会和卫生站,商业服务设施分布少,其他公益型公共设施配置较少。2、基础设施现状 道路交通设施区内现状对外交通设施建设情况良好,苏虞张公路、相城大道、227 省道、太阳路等穿境而过。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给水目前,供水主要由相城水厂供应,该水厂的水源为太湖水,基本实现村村通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8自来水。区内

17、沿相城大道东侧铺有 dn800 给水干管,沿太阳路北侧铺有 dn500 给水干管,沿北河泾铺有 dn500 给水干管。 排水中心城区内目前有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为 2 万 m/d,各村庄排水系统以雨污合流制为主。区内河道密集,雨水就近排放入河,河道缺乏疏竣,排水不畅。 电力、电信中心城区内目前有 220kv 变电所 2 座,分别为 220kv 苏州变,主变容量为2180mva,220kv 陆慕变,主变容量为 2180mva。110kv 变电所 5 座,分别为 110kv 蠡口变,250mva;110kv 徐庄变,140mva;110kv 嘉元变,240mva;110kv 文陵变,140mv

18、a;110kv 黄桥变,240mva。区内有蠡口热电厂一座,容量为 212mw。中心城区内目前有电信分局一座,为电信汇接局,位于阳澄湖中路与澄凤路交叉口;有小型电信模块局多个。现状有线电视网络由苏州市有线电视中心相城局覆盖。现状通信线路主要为架空线路。 燃气目前规划区范围内居民用气主要为钢瓶液化气,沿太阳路南侧及 227 省道分流线铺设至相城调压计量站及坝基桥调压计量站的高压天然气管道,管径dn500。八、综合评价八、综合评价1、元和街道地理环境优越,同时作为苏州总规提出的“北拓平相”战略中的两大副中心之一,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使之成为苏州市北部新的功能载体。2、中心城区以外的农村地区,通过城乡

19、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规划,实施土地置换,为城区建设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为相城绿心生态保育区的构建创造条件。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93、随着中心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京沪高铁建设的加快,目前还存在外来人口多、环境容量不足、农业规模经营不够、景观面貌不佳的情况。特别是目前规划范围内家具、纺织企业众多,乱堆乱放情况严重,高铁站点周边缺少相应配套的物流仓储设施。4、同时,考虑到农民在丢失土地后还有一定的收益,从而体现农民增收、富民优先的政策,迫切需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规划,着力解决农民的实际需要。第三章第三章 相关规划回顾相关规划回顾一、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一、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元和街道太阳路以南、227 省道以西区域作为苏州中心城区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商贸、商务、行政服务、文化娱乐、居住等产业。保留施埂、莫阳、西公田和雪南四个村,总建设用地 81.2 公顷,总人口约6700 人。二、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二、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2006-2020)相城区规划构建“一轴两翼、三核三片、四湖连心”的城乡空间结构,中心城区由元和街道和黄桥街道组成,重点发展商贸、商务、行政服务、文化娱乐、居住等产业,是苏州中心城区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市域服务能力的商务、文化、休闲娱乐

21、中心,同时也为相城中心城区提供片区级公共服务。三、现状与总规的关系三、现状与总规的关系考虑到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年) 中,元和街道农村地区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为 81.2 公顷,故本次规划的农村地区在保持原有建设用地总量不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0增加的基础上,通过用地置换取得的挂钩指标不突破苏州总规的要求,即保证农村地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第四章第四章 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一、产业发展战略一、产业发展战略1、政府扶持特色一产,为发展旅游休闲业打好基础以农业示范园为基础,推进大地景观化,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和观光农业,

22、鼓励发展农家乐等多种乡村旅游形式。2、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相城经济开发区产业载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规模型经济,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集聚,调优产业布局,培育规模型企业。实现自主研发,自主产权,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开发和生产能力产业链。3、依托相城主城区优势,重点发展三产 着力建设国际服装城、蠡口家具城、中翔家电城、小商品市场、电子市场等专业市场,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心商贸区。 承载市域商务、文化、商业、休闲服务功能;依托高铁站发展相关第三产业;适度发展房地产业,提供高品质人居环境。 以万亩农业生态示范园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大力推进农业三产化。二、

23、空间布局二、空间布局元和街道形成四个产业区。1、太阳路以北区域的“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高铁新城” 。2、以荷塘月色为中心的 “都市休闲娱乐业”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13、中心城区、元和塘两侧的“综合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消费性服务业、城市型房地产业” 。4、在现有相城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退二进三,形成“科技研发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教育产业” 。第五章第五章 镇村布局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一、规划目一、规划目标标通过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使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市域服务能力的商务、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同时也为相城中心城区提供片区级公

24、共服务。外围农村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以生态功能为主,依托高铁站点,融合部分相关产业的生态组团。二、规划指导思想二、规划指导思想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是“积极推进以三置换一维护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 “三置换”工作主要就是让广大农户自愿将三大经济权益(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和分配权、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通过置换,实行“换股进城、换保进城、换房进城” , “换房进城”工作既是“三置换”的主要内容,又是推进其他两项置换工作的重要基础。规划以此为指导思想,对农村地区现有土地进行合理置换与整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农

25、业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为基础,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2三、规划原则三、规划原则1、富民优先原则尊重民意,以实现、维护及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权益,让广大农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2、生态优先,保护耕地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农村地区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利用建设用地置换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3、集约发展原则规划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三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即农村人口向

26、中心城区集中、工业向工业区集中、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四、四、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年) ,规划区范围内保留施埂、莫阳、西公田和雪南四个村,总建设用地 81.2 公顷,村庄总人口约 6700 人。相城中心城区规划人口 50 万。本次规划根据元和街道实际情况以及今后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太阳路以北、227 省道以东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逐步置换、统一安置,考虑无保留村庄,即现状村庄基本予以置换;村办工业远期全部实施货币安置。中心城区内农居点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征用统一纳入城市居住区。五、用地测算五、用地测算1、置换原则按照城乡一体化土地政策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

27、政策” ,保证农村地区用地整理后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用地布局更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3合理。按照“工业企业向工业园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和农民 “换股进城、换保进城、换房进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规划区内的农民向安置区集中,工业向产业区集中。农村地区 6417 户农户远期通过逐步置换,统一安置,即远期考虑无保留村庄的情况,现状村庄基本予以置换。现状村办工业远期全部实行货币安置。2、置换安置方式及标准 农村居民点全部集中安置,按照户均 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安置,安置用房以高层住宅为主,

28、毛容积率取 1.8。 村办工业实行“货币安置” ,按照相关拆迁补偿标准一次性安置。3、测算公式 建新安置面积测算: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置换村庄总户数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户建新安置住宅用地面积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毛容积率 结余用地面积测算:结余用地面积拆迁用地总面积建新安置用地面积其中:拆迁用地总面积置换村庄用地面积 + 置换村办工业用地面积4、拆迁用地面积现状村庄用地总面积 5827.07 亩,现状村办工业用地总面积 2841.51 亩。拆迁用地总面积 8668.58 亩(577.9 公顷) ,其中:元和街道: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311.9 公顷;村办工业用地面积 185.8 公顷。

29、拆迁用地总面积 497.7 公顷,置换农户 5065 户。开发区: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 76.6 公顷;村办工业用地面积 3.6 公顷。拆迁用地总面积 80.2 公顷,置换农户 1352 户。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45、建新安置用地测算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6417 户200 平方米/户1283400 平方米128.34 万平方米建新安置住宅用地面积128.34 万平方米1.871.3 公顷规划建新安置住宅用地总面积 71.3 公顷(已落实 23.2 公顷用地指标),其中:元和街道: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5065 户200 平方米/户1013000 平方

30、米101.3 万平方米建新安置住宅用地面积101.3 万平方米1.856.3 公顷开发区: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1352 户200 平方米/户270400 平方米27.04 万平方米建新安置住宅用地面积27.04 万平方米1.815.0 公顷6、结余用地测算结余用地面积=577.9 公顷-48.1 公顷=529.8 公顷结余用地总面积 529.8 公顷,其中:元和街道:结余用地面积=497.7 公顷-34.3 公顷=463.4 公顷开发区:结余用地面积=80.2 公顷-13.8 公顷=66.4 公顷综上所述:通过农村地区村庄用地置换,规划区结余用地指标 529.8 公顷(元和街道 463.4

31、公顷;开发区 66.4 公顷) 。六、用地布局六、用地布局本次规划考虑现状村庄全部置换,同时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相关规划,根据农村地区基本农田不减少、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以及富民优先的原则,进行建新安置用地和结余用地的落实。1、建新安置用地由于中心城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安置用地布置在此区域建设成本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5低。元和街道:本次规划共形成 3 个集中居住安置点: 位于御窑路以东、兴业路东端的玉成小区安置点,总用地面积 14.1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主要安置元和的秦埂、莫阳共 1265 户农户。 位于采莲路东侧、富元路西端的朱巷小区

32、安置点,总用地面积 22.2 公顷(其中 7.9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主要安置元和的朱泾、胡巷、朱巷共 1995 户农户。 位于 227 省道以东、华元路东端的众泾小区安置点,总用地面积 20.0 公顷,主要安置元和的众泾、娄北共 1805 户农户。开发区:利用元和街道形成的朱巷、众泾 2 个集中居住安置点一同安排置换农户。 朱巷小区安置点主要安排常楼共 1320 户农户的安置,总用地面积 14.6公顷(其中 1.2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 众泾小区安置点主要安排徐庄共 32 户农户的安置,总用地面积 0.4 公顷。2、结余用地 通过此次村庄置换,规划区可以结余用地 529.8 公顷,具

33、体安排为: 规划区范围内考虑保证农民在丢失土地进入建新安置区集中居住后还有一定的收益,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标。预留元和街道三产用地,部分用地作为农民集体资产,建议以股份制的形式分配给农民,充分体现让利于农民的政策精神。 元和塘以西、太阳路以北的市场区:以汽车 4s 店为主要形式,总面积 34 公顷。元和塘以东、相城大道以西的物流仓储区:一期用地面积 16 公顷、二期用地面积 15 公顷。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6 生态园落实结余用地共 19 公顷。 沪宁高速以南居住用地 12 公顷。 其他结余用地共 433.8 公顷,建议由相城区统一调配。3、农村集体资产用

34、地建议将动迁安置区内的社区商业、社区服务设施等也作为集体资产使用,用地大约占整个动迁安置区用地的 5%-10%。第六章第六章 公共及基础设施规划公共及基础设施规划一、公共设施规划一、公共设施规划1、大型公共设施规划大型公共设施规划布置于中心城区内,按照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的要求进行配置。2、建新安置点公共设施规划根据安置人口考虑基层社区服务设施配套,主要配设幼儿园、社区管理中心、卫生服务站、菜场、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二、基础设施规划二、基础设施规划按照苏州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要求统一配置。1、道路交通设施 中心城区形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的主要道路格局,

35、其中:快速路为“一横两纵” ,主干路布局结构布局为“六横八纵” ,组成方格网结构。 京沪高铁与轨道二号线穿越规划区。2、给水工程规划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7以太湖水为水源,以相城水厂供水为主,以苏州市白洋湾水厂作为补充。保留现状齐门外大街、黄蠡路、及阳澄湖路输水干管,在太阳路南侧及 227 省道分流线东侧规划 dn1400、dn1200 输水干管向南与园区水厂沟通。区内沿家具大道、千僖路、日益中心路、采莲路、相城大道、澄阳路布置 dn500dn600 给水干管,沿其它道路布置 dn200dn400 配水管。3、排水工程规划污水排放以元和塘为界分东西两个分区

36、。规划扩建相城污水处理厂至 12 万m/d,收集元和塘以东区域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规划建黄桥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能力为 8 万 m/d,收集元和塘以西区域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雨水尽量排入内河,根据河流位置及道路等划分汇水区域,布置雨水管道,分片收集,排入附近水体。4、电力工程规划近期以 220kv 陆慕变和 220kv 渭塘变为主供电源,远期以规划新增的 220kv苏州北变为主供电源。为配合高铁站区开发建设,在北侧拟新建 110kv 变电所 1 座,主变容量近期为 263mva,远期按照 363mva 预留,作为高铁地区供电电源。5、电信工程规划相城区主城区内规划扩建相城电信局作为整个相城区域的电

37、信汇接局,电信长途局设在苏州市区。在高铁地区内布置 4 座电信模块局、移动通信基站 4 座、邮政所或邮政营业网点 3 个。6、燃气工程规划规划区远期将使用天然气,气源为“西气东输”天然气通过苏州第二门站(东桥门站)及相城高中压调压计量站供气。沿区内主干道铺设中压主干管,管径 dn300,沿次干道及支路铺设中压次干管,管径 dn200。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87、环卫设施规划依托城区现有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及太阳路边规划的大型垃圾转运站,规划区内不建设集中垃圾转运站,只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经环卫车辆收集后送至城区垃圾转运站,最后送至苏州市垃圾填埋处理厂处理。8、

38、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区按 100 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防洪水位为吴淞 4.8 米。 区内河道排涝标准为 20 年一遇,一日排出。 人防指挥通信工程依托主城区,其它工程结合规划区内商业地块、停车场库等建大型集中人防地下室。 依托现有的相城消防大队蠡口中队及苏州市消防专项规划确定在主城区规划新增的消防中队,区内不布置标准消防站,可以结合高铁站建设设置专职消防队。 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设计地震动参数应依据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按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和江苏省具体规定采用。第七章第七章 近期实施空间布局近期实施空间布局一、近期实施期限一、近期实施期限20102012 年二、近期实施内容二

39、、近期实施内容规划从城乡一体化可实施的需要出发,共分 3 期进行置换安置,具体内容为:1、对需要置换的村庄和村办工业进行逐年统计,搬迁居民进入安置点居住,村办工业实施货币安置。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192、配合村庄置换,计算建新安置用地面积,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建设集中安置小区,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3、利用结余用地指标落实建设项目。三、分年度实施三、分年度实施计划计划1、2010 年度 置换计划元和街道:2010 年,元和街道计划置换农户共 1319 户,村庄总面积 77.9 公顷;置换村办工业 132 家,总面积 28.0 公顷。具体现状置换分

40、布情况见表 6-1。表表 7-1: :2010 年度元和街道置年度元和街道置换换情况一情况一览览表表需置换村庄需置换村办工业自然村名称户数(户)图版面积(亩)家数(家)占地面积(亩)秦埂:旺家角3936.09秦埂:连树巷4339.79秦埂:施埂河北1035秦埂: 施埂河南7974.98秦埂: 连树巷3128.69莫阳:天鹅圩2925.22莫阳:船条浜4236.382348莫阳:西陶村、渭角上7464.10828朱泾:徐泾浜3428.59210.53朱泾:原西公田 1、2、3、4 组146122.75朱泾:原西公田 9 组108.41朱泾:原朱泾钱家里3226.91朱泾:老卜浦2722.70朱泾

41、:新庄里5445.40朱泾:小陶村3025.22胡巷:胡巷南村143101.682840胡巷:胡巷北村8661.14胡巷:唐家桥2014.22胡巷:李庄村7855.451532胡巷:河西岸2014.22胡巷:罗家里2819.90众泾:范家浜2630.1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20众泾:八图里8497.3众泾:旺巷港5867.2众泾:王家桥1416.2众泾:浜伟里3844众泾:油车浜1112.7众泾:东海村1517.4众泾:后浜2832.4井亭工业区25114众泾工业区21112合 计13191169.14132419.53数据来源:元和街道开发区:2010 年

42、,开发区计划置换农户共 111 户,村庄总面积 7.0 公顷。具体现状置换分布情况见表 6-2。表表 7-2: :2010 年度开年度开发发区置区置换换情况一情况一览览表表需置换村庄需置换村办工业自然村名称户数(户)图版面积(亩)家数(家)占地面积(亩)常楼:横巷上6054.7常楼:姚家里1311.5常楼:上三十亩109.76常楼:汤埂上北2828.56合 计111104.5200数据来源:相城经济开发区 建新安置用地测算元和街道: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1319 户200 平方米/户=263800 平方米建新安置居住用地面积=263800 平方米1.8=146555.6 平方米=14.7 公

43、顷(其中:玉成小区 3.8 公顷、朱巷小区 7.9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开发区: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111 户200 平方米/户=22200 平方米建新安置居住用地面积=22200 平方米1.8=12333.3 平方米=1.2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结余用地测算元和街道:结余用地=105.9 公顷-3.0 公顷=102.9 公顷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21开发区:结余用地 7.0 公顷结论:2010 年,规划区拆迁用地总面积 112.9 公顷;建新安置用地面积15.9 公顷(其中 12.9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结余用地面积 109.9 公顷。 用地

44、落实元和街道:a、建新安置居住用地现状秦埂、莫阳 2 个村的农户安排在相城中心城区的玉成小区安置点,安置农户 337 户,居住用地面积 3.8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现状朱泾、胡巷 2 个村的农户安排在相城中心城区的朱巷小区安置点,安置农户 708 户,居住用地面积 7.9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现状众泾 274 户农户安排在 227 省道以东的众泾小区安置点,居住用地面积3.0 公顷。b、结余用地太阳路以北、元和塘以西市场用地 27.7 公顷;元和塘以东、相城大道以西物流仓储一期 16 公顷;生态园落实结余用地共 13.7 公顷;沪宁高速以南居住用地 12 公顷;剩余 33.5 公顷

45、结余用地指标由相城区统一调配。开发区:a、建新安置居住用地现状常楼的农户安排在相城中心城区的朱巷小区安置点,安置农户 111 户,居住用地面积 1.2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b、结余用地结余用地指标共 7.0 公顷由相城区统一调配。2、2011 年度 置换计划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22元和街道:2011 年,元和街道计划置换农户共 1969 户,村庄总面积 125.5公顷;置换村办工业 292 家,总面积 37.0 公顷。具体现状置换分布情况见表 6-3。表表 7-3: :2011 年度元和街道置年度元和街道置换换情况一情况一览览表表需置换村庄需置换村办

46、工业自然村名称户数(户)图版面积(亩)家数(家)占地面积(亩)秦埂:歇墩 3 组2220.36秦埂: 歇墩 4、5、11 组4440.72秦埂: 歇墩 9、10 组3532.39秦埂: 施埂河北8780.512585秦埂: 安置点4137.94莫阳:王家浜5144.181838莫阳:莫阳河南9989.872246莫阳:莫阳河北9180.633986朱泾:周家里4436.95朱泾:中陶村9882.40胡巷:青龙桥4632.83胡巷:尤家浜2920.62胡巷:太平桥4834.12胡巷:陈埂上2819.90胡巷:大湾上3625.59胡巷:安浜上5236.97胡巷:王家里7855.45胡巷:马家里32

47、22.75胡巷:范埂上5639.76胡巷:杨家里3625.58胡巷:张埂上3222.75胡巷:高宅基1712.08胡巷:原太平村163220朱巷:大树下71106.5朱巷:北五村里5582.50众泾:徐家村6271.8众泾:石家湾南6271.9众泾:石家湾北6878.8众泾:浅头郎5159.1众泾:邵家巷2933.6众泾:鲍家场6271.8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23众泾:东浜头南7081.3众泾:东浜头北7182.2众泾:桥东岸7586.9娄北:严家浜7054.2817娄北:史家桥6653.9413.5娄北:朱家桥3024.9322娄北:潘家桥1623102

48、8娄北:田度角96.2合 计19691882.95292555.5数据来源:元和街道开发区:2011 年,开发区计划置换农户共 201 户,村庄总面积 13.2 公顷;置换村办工业 9 家,总面积 1.1 公顷。具体现状置换分布情况见表 6-4。表表 7-4: :2011 年度开年度开发发区置区置换换情况一情况一览览表表需置换村庄需置换村办工业自然村名称户数(户)图版面积(亩)家数(家)占地面积(亩)常楼:胡家里4445.53常楼:水车浜1213.08915.5常楼:陈家里6153.07常楼:汤埂上南8485.68合 计201197.36915.5数据来源:相城经济开发区 建新安置用地测算元和

49、街道: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1969 户200 平方米/户=393800 平方米建新安置居住用地面积=393800 平方米1.8=218777.8 平方米=21.9 公顷(其中:玉成小区 5.2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开发区: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201 户200 平方米/户=40200 平方米建新安置居住用地面积=40200 平方米1.8=22333.3 平方米=2.2 公顷 结余用地测算元和街道:结余用地=162.5 公顷-16.7 公顷=145.8 公顷开发区:结余用地=14.3 公顷-2.2 公顷=12.1 公顷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24结论:20

50、11 年,规划区拆迁用地总面积 176.8 公顷;建新安置用地面积24.1 公顷(其中 5.2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结余用地面积 157.9 公顷。 用地落实元和街道:a、建新安置居住用地现状秦埂、莫阳 2 个村的农户安排在相城中心城区的玉成小区安置点,安置农户 470 户,居住用地面积 5.2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现状朱泾、胡巷、朱巷 3 个村的农户安排在相城中心城区的朱巷小区安置点,安置农户 758 户,居住用地面积 8.5 公顷。现状众泾、娄北 2 个村共 741 户农户安排在 227 省道以东的众泾小区安置点,居住用地面积 8.2 公顷。b、结余用地太阳路以北、元和塘以西市场

51、用地 6.3 公顷;元和塘以东、相城大道以西物流仓储二期 15 公顷;生态园落实结余用地共 5.3 公顷;剩余 119.2 公顷结余用地指标由相城区统一调配。开发区:a、建新安置居住用地现状常楼的农户安排在相城中心城区的朱巷小区安置点,安置农户 201 户,居住用地面积 2.2 公顷。b、结余用地结余用地指标共 12.1 公顷由相城区统一调配。3、2012 年度 置换计划元和街道:2012 年,元和街道计划置换农户共 1777 户,村庄总面积 108.4公顷;置换村办工业 192 家,总面积 34.2 公顷。具体现状置换分布情况见表 6-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

52、划255。表表 7-5: :2012 年度元和街道置年度元和街道置换换情况一情况一览览表表需置换村庄需置换村办工业自然村名称户数(户)图版面积(亩)家数(家)占地面积(亩)秦埂:杨埂上1412.96秦埂:石家里3027.76秦埂: 秦埂上 2 组3733.22秦埂: 秦埂上 3 组4037.02秦埂: 庄上 4 组3532.39秦埂: 庄上 5 组2523.13秦埂: 湾塘里2624.06莫阳:西河埂5846.10227.6莫阳:天鹅圩9985.881028莫阳:金埂上2824.26618莫阳:陆家宅基6657.39838朱泾:杨家宅基158132.51152364.7朱泾:金家浜5647.0

53、8朱泾:杨家庄、外浜6050.45朱泾:徐泾浜、朱家里5949.61朱泾:董家里4235.31朱泾:老卜浦129109.65朱泾:横屋里2521.02众泾:许家浜5361.4众泾:朱家浜南4855.6众泾:朱家浜北6271.8众泾:众泾老街4754.4众泾:吕池浜175202.8众泾:吕池浜西7586.9众泾:小桥头109126.3众泾:湾里3237众泾:吕池工业区413.28娄北:东曹庄(6、7)3437.5413娄北:渔业15541.8610合 计17771625.3192512.58数据来源:元和街道 建新安置用地测算元和街道:建新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1777 户200 平方米/户=35

54、5400 平方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26米建新安置居住用地面积=355400 平方米1.8=197444.4 平方米=19.7 公顷(其中:玉成小区 5.1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结余用地测算元和街道:结余用地=142.6 公顷-14.6 公顷=128 公顷结论:2012 年,规划区拆迁用地总面积 142.6 公顷;建新安置用地面积19.7 公顷(其中 5.1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结余用地面积 128 公顷。 用地落实元和街道:a、建新安置居住用地现状秦埂、莫阳 2 个村的农户安排在相城中心城区的玉成小区安置点,安置农户 458 户,居住用地面积 5.1

55、 公顷(用地指标已落实) 。现状朱泾的农户安排在相城中心城区的朱巷小区安置点,安置农户 529 户,居住用地面积 5.8 公顷。现状众泾、娄北 2 个村共 790 户农户安排在 227 省道以东的众泾小区安置点,居住用地面积 8.8 公顷。b、结余用地结余用地共 128 公顷均由相城区统一调配。第八章第八章 资金估算资金估算一、成本资金估算一、成本资金估算1、拆迁安置成本费用标准 农户拆迁安置标准:65 万元/户; 被征地农民补偿标准:3 万元/人; 企业拆迁补偿标准:1000 元/平方米;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27 评估外附着物补偿标准:1.2 万元/户; 土地复耕及整治标准:8667 元/亩; 征地成本按使用挂钩指标标准:6 万元/亩。2、拆迁安置成本费用估算 农户拆迁安置费用:65 万元/户5377 户=349505 万元 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3 万元/人19350 人=58050 万元 企业拆迁补偿费用:1000 元/平方米501037 平方米=50104 万元 评估外附着物补偿费用:1.2 万元/户5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