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基础_第1页
视听语言基础_第2页
视听语言基础_第3页
视听语言基础_第4页
视听语言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拍好视频 (一) 拍摄原则稳、准、匀视频编辑学会了,但在编辑过程中你会发现视频的质量非常重要,拍了一大堆能用的镜头没几个,所以我们要学会摄像。你信吗会摄影不一定会摄像,但好的摄像一定会摄影。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像变得越来越普及,我们用的数码照相机都有视频功能,就连手机都能拍摄出高清度的画面,然而能拍出满意的视频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摄像基础知识的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来简要介绍一下摄像的基本知识,供大家练习摄像时参考。一、拍摄原则要稳、准、匀1、稳即不抖动,摄影拍一幅画面因没拿稳相机都抖动,画面就虚了,摄像是连续画面更容易虚,在播放时看不清,眼睛也不舒服。最好用相机的取景器取

2、景拍,不要端着相机拍就能避免抖动。有的机子无取景器,那就要用三角架,用时不要打开即独脚撑在地上,既灵活又稳当。注意:靠相机的防抖功能是无效的。2、准在拍摄运动镜头时,要准确的起幅与落幅,以摇镜头为例,开始镜头对着某处不动,2-3秒钟,然后左摇或右摇,当摇到另一处停下2-3秒钟关机。开始静止不动的2-3秒叫起幅,最后停下的2-3秒叫落幅。(注意看央视新闻联播的镜头运用。)不要摇动过了头再摇回来,像拿把刷子刷墙似的,来回刷来刷去。编辑时入点从起幅开始,出点在落幅结束处。当摇拍主体运动时,镜头始终对着主体 并让主体处于视觉中心这时可以不用起幅与落幅。编辑时入点与出点选取自由。3、匀运动镜头要匀均,不

3、要时快时慢。摇镜头时,两脚叉开适度,并试一试左右摇摆的角度是否合适,不要造成别腿现象。二、拍摄姿势1、站立式两脚叉开,全身直立放松,重心下坠。2、跪式一腿曲立,另一腿膝盖撑在地上。3、蹲式两腿略比肩宽,全蹲下,将机持稳。4、有时靠在大树上或其他稳定的物体上,也很好。1、景别(1)远景环境全貌,如江河走向、田野地形、山峦起伏、崎岖小径等。(2)全景表现全貌。教堂寺庙、塔吊群楼、校园会场等的整体外观。如拍人就要拍人的全身。(3)中景拍人物膝盖以上叫中景;腰部以上叫中近景。(4)近景表现人的胸部以上,能看清面部表情。(5)特写拍物体的局部,如人的头部或五官的一部分(大特写)如眼睛等,或用整个画面表现

4、某种小物件,突出细节。2、构图(1)固定镜头构图:相机不动对准景物,与摄影构图相同但不能竖拍有局限性,然而可用竖摇与横摇便能看到全部,弥补了这一缺点。最近召开的两会有很多这样的镜头:画面主体有许多人静静的听或几个人在听,而画面两侧的人不完整,只露半个身子:画面上边的人头也不完整或画面下边的只露半个头,这种构图就是开放式构图,它可以表示画面的周边还有很多人,传统的构图达不到这种效果。(2)运动镜头构图:摄影、绘画是记录一个静止的瞬间,摄像是记录一个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要对主体运动有预见性,能判断他的去向或事先与他商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镜头的盲目运动。 (3)构图的总体把握:。镜与镜、场

5、与场、段与段之间的组合事先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全面考虑画面的组接。(4)视觉趣味中心、画面留白、疏与密、对称与均衡、前景与背景、主体与陪体等的处理都和摄影相同,不再赘述。四、动态构图动态构图有下面几种情况:1、主体运动,静止拍摄(1)主体运动用固定镜头拍,主体运动不要出画面,拍全身运动,注意手臂上举时留有空间,头部更不能越出画面。(2)主体出画与入画。镜头固定,主体可以从画外进来,也可以从画内出去。2、主体静止,运动拍摄(1)起幅与落幅起幅与落幅要准要稳,摇移要匀,如拍会议,第一排从左向右摇,摇到头落幅,决不能再摇回来。如果想摇回来,可选另一排从右到左摇回,一定不要在同一排来回摇,我反复强调。同

6、理推拉也要遵循这个原则,防止无目的的乱推拉和乱摇移。(2)推与拉主体应处的位置。应将主体始终处于视觉中心,(井字构图法)而不是画面的正中。(3)推拉镜头的景别跨度。如全景到特写,跨度大,变化明显。如中景到近景,跨度太小,若推拉的时间不长,就会感到这个镜头第一次选景没选准,开机后又调了一下,这个镜头就不能用了。一般的景别跨度以变化三个档次以上为好。如全近,特中。(在编辑时要注意这个问题)3、摇移镜头的景别选择(1)远景和全景的摇常用于展现场面的恢弘。(2)近景与特写的摇如会议的横幅、亭柱上的对联、公园大门上的园名等等,为的是能让人看得清,加深印象。(3)移镜头常用于中景和全景,因为在强调主体形象

7、的同时,还要展示环境。拍移镜要铺设轨道,上面用轨道车,摄像机架在三脚架上一起放在轨道车上,摄像师站在轨道车上进行拍摄。我们民用因设备困难,基本不用,但可以坐在车上拍,也有移镜的效果。4、摇镜头的运动路线(1)横摇可展示出空间的广度,画面不能出现空白镜头。如拍晨练一群人跳舞,你可以横摇,看到每个人的舞姿,当你摇到最后一个人就要落幅,再不能往下摇了,再摇下去就是空白镜头了。(2)垂摇可表现空间的高度或细部。如垂摇高大的建筑、参天大树,近景垂摇一棵植物也可以,能看到它的细部。同样画面不能出现空白镜头。5、活动主体,运动拍摄。就是主体在动,镜头也运动拍摄。(1)跟、摇的主体位置主体位置应处于视觉中心,

8、并保持相对稳定。在主体运动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镜头的运动速度应与主体运动的速度相一致。(2)摄像机的运动与主体速度。使用运动镜头时,主体的运动速度往往是通过背景物体移动的快慢程度来表现的。背景简洁,这种对比不明显。如拍一人在河面上游泳,因环境、背景相似,前进感不明显。表现纵深运动速度时。拉拍迎面走来的人,就慢,推镜就显得快些。对背向离去的主体。拉快,推慢。(3)跟、摇结合的落幅处理。为显示主体所在的环境、地点,需摇离主体,镜头停留在某一个标志物上。如一群人走进公园大门,镜头摇起,出现门顶上挂着的“烈士公园”四个大字,这样地点就交待得十分清楚。当镜头摇离主体时,要处理好镜头的落幅。如果标志物较小,

9、还要推大,再落幅。五、 轴线我们在 拍摄时假想的一条直线叫轴线。摄像机只能架设在轴线的同一侧进行拍摄,这叫同轴,否则叫反轴。我们在看视频节目时,会发现主体的运动、人物的视线和人物的交流等,画面都有一定的方向,这画面的方向就是由拍摄的方向决定的。要把握好拍摄方向,轴线至关重要。轴线一般分为3种:1、主体运动轴线是由主体运动方向构成的线。机位只能在轴线的同一侧架设。例1、汽车汽车前进的方向线就是轴线,拍摄机位只能设在A、B、C三个点进行拍摄,叫同轴。如果把机子设在轴线的另一侧X的位置,就叫反轴,把这两个镜头接起来播放,你就会看到上镜主体向画右跑,下镜主体向画左跑。感觉主体又回来了,这样不行。若解决

10、反轴的问题,可在上、下镜头中间加一个中性镜头。如D或F位置架设机子,拍摄的镜头,就叫中性镜头。注意我只举汽车的例子,拍所有运动的物体都是一样的。有人叫180度规律。2、人物视线轴线是静止的人在看某一物体时,这人与某一物体之间的连线,叫人物视线轴线。例2、人看飞机上图是一个人看飞机(看什么都一样),机位应架设在人物视线轴线的同侧,如A点与B点。拍时不要先拍人然后再摇向飞机,一个镜头下来,这样不好。要在A点处用固定镜头先拍人,然后再在B点拍飞机,这样两个镜头连起来播放就合情合理,非常顺畅。3、人物关系轴线(1)人物关系单轴线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里看到的两人对话时的位置关系基本是面对、横排、斜对和背对

11、。如下图:特点是两人静止不动在对话,他俩之间的连线就是单轴线,机器就要架设在轴线的同一侧。(2)人物关系双轴线有时两个人物边说边走,除了原来的关系单轴线, 又形成了一个主体运动轴线,成为双轴线。如下图:这种情况下机位的设置可以越轴,但必须在越轴的两个镜头之间加一个中性镜头。4、合理越轴。在拍摄时,为了活泼画面,常需要越轴拍摄,但在两越轴镜头中间一定要插入一个过度镜头。(1)插入中性镜头,如他自己的正面或背面的镜头。(2)插入与运动主体有关的镜头。如拍自行车运动员竞赛,上镜拍他向画右跑,下镜越轴拍他向画左跑,中间插一个“观众欢呼”镜头。(3)插入运动中人物的主观镜头。还是以自行车运动员为例,上镜

12、向右,下镜向左,中间插一辆行进中的汽车,该汽车镜头即为主观镜头。(4)在上、下越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全景的转弯镜头。5、不用轴线(1)在拍摄静止的物体时不要考虑轴线问题。如自然风光、城市建筑、室内家具、陈列古玩等,因静止不动,不存在画面方向问题。(2)虽有人物但无交流也无需考虑轴线。如参加会议的人在听报告、学生静听老师上课、观众看舞台演出等,都没有交流。(3)在一个场景内只拍一个镜头,如拍一列高速行驶着的高铁列车,因只拍一个镜头,那列车的行驶方向无所谓。(4)在同一场景中,虽拍了两个越轴镜头,但在剪辑时,没有将这两个越轴镜头接在一起,而接在了两个不同场景中,也就不存在越轴问题了。六、镜头的动静组

13、接一看到“组接”二字,就会想到这是编辑的事,其实我们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即在拍摄时就要考虑编辑,这样在编辑时就能省时省力方便很多,这一讲重点讲解如下3个问题:1、画面的主体运动或静止(1)什么是主体运动主体运动是指机位、光轴(方向)、焦距都不动的前提下,只是主体运动所拍摄的固定镜头。如拍摄人物的走、跑、跳、动物的奔跑、车船的行驶等。(2)什么是主体静止拍摄静止的山峰、月亮、建筑、停放的车辆等。2、镜头的组接原则(1)静接静静止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如高山接青松、天安门接英雄纪念碑、多个人听报告接几个人听报告等。(2)动接动运动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同一个主体动接动利用两个运动镜头来完成同一个主体完整

14、的运动过程。如同一架飞机,上镜从长沙黄花机场起飞,下镜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同一辆汽车从东站出发,在南站进站等等。两个不同主体动接动如上镜一个篮球运动员跳起投篮,下镜篮球进网;上镜一个人把信投到信筒里,下镜另一个人撕开信封看信;上镜一人逃跑。下镜公安人员猛追等。(3)动接静运动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如上镜老师点燃酒精灯,下镜两个学生在看;上镜一辆行驶的汽车,下镜车内两个乘客。一般都是两个不同主体动接静,同一个主体动接静就要有一个间隔时间,如上镜一个人关电脑,下镜这个人躺在床上睡着了,这就不和情理,但在编辑时两镜头之间加淡出淡入就可以了,表示有一段时间过去了。(4)静接动静止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与动接静相反,同样是两个主体好处理。如上镜一个人在睡觉,下镜外面的人在晨练。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是同一个主体静接动中间就要加淡出淡入。如上镜一个人在睡觉,下镜他在晨练,中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