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刘树习题与答案资料_第1页
统计学刘树习题与答案资料_第2页
统计学刘树习题与答案资料_第3页
统计学刘树习题与答案资料_第4页
统计学刘树习题与答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统计学习题与答案刘 树 邵淑贤 刘广永主编单昭祥 主审中国铁道出版社第一章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A统计学C统计工作B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A 30 名职工C每一名职工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某人的年龄C某人的体重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B30 名职工的工资总额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B某人的性别D某人的收入)B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2对 30 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A 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

2、B 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C总体性E社会性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A大量观察法C统计模型法E直接观察法3. 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A. 学生年龄B 教师职称4. 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B同质性D具体性B归纳推断法D 综合分析法)C 企业规模 D 企业产值A 年龄 B 机器台数 C 人口数D 学生成绩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A 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C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 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转化 7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正确的定义是()A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 标志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C变异是可变的数量标志的差异D 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E标志值是变量的数量表现三、填空题1统计工作过程包括 、 、四个阶段。2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统计指标由时间、地点、 、指标数值 、和计量单位构成。3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字表示的 之

4、别。4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 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5人的性别是 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男或女。四、判断题1. 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不会变化的。 ( )3. 指标和标志在研究对象发生变化后,他们也会发生变化。( )4.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都时变量。 ( )5. 变异是统计的必要性所在。五、名词解释1.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3. 标志、品质标志、数量标志、不变标志、可变标志4. 变异、变量5. 统计指标六、简答题1. 简述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特点。2. 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如何认识两者的关系?3. 标志是

5、如何分类的?4. 变量是如何划分的?5. 标志与指标之间的区别于联系。6. 统计工作的职能有哪些?7. 简述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组织。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 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2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 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 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3调查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较大,此种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D. 全面调查4需要不断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

6、解全国铁路 货运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A连续性典型调查C连续性重点调查5.非抽样误差 ( )A 仅在抽样调查中存在B 仅在全面调查中存在C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存在D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不经常出现 二、多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A. 采访法C. 直接观察法B. 连续性全面调查D. 一次性抽样调查)B. 抽样调查法D. 典型调查法E. 报告法2. 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情况调查3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A. 经济性)B. 人口普查D. 农作物亩产量调查B. 时效性 D. 全面性C. 准确

7、性 E. 灵活性 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 C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 5.以下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有 ( )A 调查员的调查误差 B 被调查者的回答误差B 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D 随机误差E 抽样框误差C 无回答误差三、填空题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 和 两种。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2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清点和计量,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3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 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

8、调查都属于 调查。误差则是非全所决定的并4无论在全面调查或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 误差,而面调查所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5我们把应搜集调查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称为调查对象,它是由 由许多性质相同的 所组成。四、判断题1. 从统计设计包括的研究对象范围分,同机设计包括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 )2.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这是调查单位。( )3. 对全国各大型钢铁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已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属于 非全面调查。 ()4.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5. 工业设备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五、名词解释1统计调查2

9、. 普查3. 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六、简答题 1简述统计调查的种类、适用范围、特点与作用。2. 简述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的内容。3. 简述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4. 什么是统计设计?统计设计的种类有哪些?包含哪些内容?单项式分布数列 异距式数列)确定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各组分布的频率A正态分布曲线C右偏分布曲线B J 型分布曲线D左偏分布曲线第三章、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B编制统计表C统计汇总问题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A及时性B正确性C全面性D系统性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 5060,第

10、三组为 60 70,第四组为 70 80,第五组为 80 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50 在第一组, 70 在第四组B 60在第二组, 80 在第五组C70 在第四组, 80 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 50 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A等距式分布数列BC开口式数列D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A随机变量BC连续型变量D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C各组分布的次数D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 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 该分布曲线属于 (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A交叉B不等C重叠D间断二、多项

11、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统计分组B 逻辑检查C数据录入DE制表打印 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BC组距DE组数据 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BCU 型分布DEF 型分布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A组距数列BC单项数列DE开口数列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统计汇总)组限组中值)型分布J 型分布)品质数列变量数列)B 零件公差的分布C大学生身高的分布D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学生成绩的分布6下列变量呈 J 型分布的有()A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B60 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

12、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 叫次数(频数) 。2. 异距数列为消除各组频率由于组距不同不可比需要计算 指标。2频率密度是 内分布的频率。3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编制组距数列时应尽可能采用 分组。4当数量变动不均衡,或由于特殊的研究目的,组距数列应采用 分组。5测验中题目偏易,多数学生考分偏高情况下,其次数分布常呈 分布。6是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依次累计。7各种社会经济总体的分布大多趋近于 分布四判断题1. 离散变量只能采用重叠组限和组距式分组。2. 连续变量可以采用不重叠组限和单项式分组。3. 按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就是复合分组。4. 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

13、单项式分配数列。5. 频数或频率决定该组水平对总水平的影响大小。五、名词解释1统计整理2次数分布3频率密度六、简答1简述统计整理的重要性。2什么是分组标志,如何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 3次数分布数列在统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第四章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 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 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 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2. 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 1 或 100%的相对数()A比例相对数B 比较相对数 C 结构相对数 D 动态相对数3. 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 5%,实际提高了 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 程度为( )A.

14、104.76% B.95.45% C.200%4. 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 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5. 在一个特定总体内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4.76% 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D.114.5%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 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C. 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D. 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 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 大量的 B. 同质的 C. 有差异的 D. 不同总体的7. 几何平均数的

15、 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B.平均增长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序时平均数8. 一组样本数据为 3、 3、1、5、13、12、 11、9、 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 B.13C.7.1D.79. 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 70分,最高分是 96分,最低分是 62 分,根据这些信 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 方差 B. 极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10. 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 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C. 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11. 已知 4 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 ()A

16、. 简单算术平均数B.C. 加权调和平均数D.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要求计算 4 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 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12. 算术平均数、 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 在对称的钟 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B.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C. 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D.中位数 算术平均数 众数、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D某地区生产总值2. 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 工业总产值B.D.生猪存栏数E.3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人均国民收入BD人口密度EE 某地区的

17、学校数)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人口平均年龄 C人均粮食产量4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A结构相对数B 比例相对数 CD比较相对数E 动态相对数5. 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 A. 人均国民收入B. 人口平均年龄D.人口密度E. 人口自然增长率C.C某地区出生人口数职工人数粮食亩产量 部分强度相对数粮食亩产量6. 下列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有(A. 算术平均数B.D. 几何平均数E.7. 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A. 人均国民收入B.D. 人口密度E.)调和平均数 众数) 人口平均年龄 人均粮食产量C.C.中位数粮食亩产量三、填空题1. 总量指标的局限性表现在 。2.

18、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 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应达到的总水平, 检查计 划完成程度应采用 法。3. 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 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4. 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 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5. 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频数形式,一种是 形式。6. 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和为 。7. 平均指标说明变量数列中变量值的 ,而变异度指标则说明变量值的 。8. 众数是变量数列中 的标志值。9. 用几何平均数求银行贷款的平均年利率时,应首先求贷款的 ,在此基础上再求平均年利率。1

19、0. 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是 ,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 四、判断题1. 某企业 6 月末实有生产设备 1 730 台,是时期指标 ( )2. 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 , 是反映现象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相对指标, 因此 , 说明的问题是一样的 ,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 )3. 2004 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 15.2 : 53 : 31.8 ,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4.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大于 100一定都是超额完成计划 , 小于 100一定是未完成计划 ( )5. 某企业的产值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10,计划执行的结果仅提高计划任务仅完成一半(6.7.8.5。产值的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0、是平均指标 权数的作用在于绝对数的多少 由职工人数和职工工资额资料 中位数是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 人口死亡率和流通费用率是相对指标, 而不在于次数的分布的结构 ( ), 可用调和平均数方法计算平均工资 (, 不受极端变量值位置的影响 ( )10. 的代表性 ( ) 五、名词解释在甲乙两组变量数列中 , 若 x甲 x乙 , 甲 乙 , 说明甲的平均指标的代表性低于乙1. 总量指标2. 相对指标3. 时期指标4. 时点指标5. 强度相对数6. 比较相对数7. 比例相对数8. 平均指标9. 变异指标10. 是非标志六、简答题1.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是什么?2. 强度相对指标和算术平均指标的区

21、别是什么?3. 相对指标的作用是什么?4. 总量指标的作用是什么?5.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优缺点是什么?6. 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是什么?平均指标的作用是什么?7. 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8. 如何理解权术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9. 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0. 变异指标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七、计算题1. 分别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1)已知计划实际完成情况如表 423 所示: 表 4 23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实际产值(万元)80 906890 10057100 110126110 120184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的平均计划

22、完成百分比。(2) 已知计划任务情况如表 4 24 所示:表 4 24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计划产值(万元)80 907090 10060100 110120110 120180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的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2. 某局所属 15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如表 425 所示: 表 4 25计划完成程度()企业数计划总任务数(万件)90 1005100100 1108800110 1202100合计151000根据以上资料, 分别以企业数和计划任务数计算企业的平均产量计划完成程度, 并比较 说明在所给条件下哪种方法更恰当?为什么?3. 某企业按五年计划规定,某产品最后 表 4 26 所

23、示:一年产量应达到200 万吨,各年实际生产情况如第第第第四年第五年年年三年 一季年二季 三季四季一季 二季三季 四季产量 160165165 4040 454550 5055 60试计算该产品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五年计划指标的时间。4. 某地区“十五”计划规定五年固定资产投资额300 亿元,各年实际投资完成情况如表 4 27 所示:(其中,2005年 17 月累计实际投资40 亿元)表 4 272001 年2002 年2003年2004 年2005 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6062687073试计算该地区“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额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 “十五”计划的时间。5. 甲乙两

24、个企业生产三种商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表4 28 所示:表 4 28产品名称单位成本总成本(元)(元)甲企业乙企业A1521003255B2030001500C3015001500要求:比较两企业的总平均成本哪个高?并分析其原因。6. 某乡甲乙两个村的粮食生产情况如表429 所示:表 4 29按耕地自然甲村乙村条件分组平均亩产(千克 /粮食产量(千克)平均亩产(千克 /播种面积(亩)亩)亩)山地100250001501250丘陵地150150000200500平原地400500000450750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村的平均亩产。 根据表列资料及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哪一个村的生产 经营管理工作做得

25、好,并简述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7. 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情况资料如表430 所示:表 4 30日产量(件 / 人)甲单位工人数(人)乙单位总产量(件)11203026012032030合计200180试分析:( 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8. 某车间有甲、 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 件,标准差为 9.6 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表 4 31431 所示: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515253835344513要求:( 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第五章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抽

26、样推断的目的在于(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D推断总体指标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A样本单位数B 总体方差C抽样比例D 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 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B 二年级较大C误差相同D无法判断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B低估误差C恰好相等D高估或低估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 ,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 2 倍B扩大到原来的 4 倍C缩小到原来的 1/

27、4D缩小到原来的 1/2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A整群抽样B纯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A层间方差B层内方差C总方差D允许误差、多项选择题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样本容量的大小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D抽样方法E抽样组织方式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A重复抽样 B 等距抽样C 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 E 不重复抽样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A无偏性 B 同质性 C

28、一致性D随机性 E 有效性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B抽样方法C抽样组织方式D允许误差范围大小E要求的概率保证程度6参数估计的三项基本要素有()A估计值B极限误差C估计的优良标准D概率保证程度E显著性水平7分层抽样中分层的原则是()A尽量缩小层内方差B尽量扩大层内方差C层量扩大层间方差D尽量缩小层间方差E便于样本单位的抽取、填空题1抽样推断和全面调查结合运用,既实现了调查资料的 性,又保证于调查资料的性。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成 比;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变动度与样本容量成 比。3样本的可能数目既和总体的 、样本的 、抽样的 有关,也和抽样的有关。4

29、必要样本容量是指满足既定的抽样效果和概率保证程度要求时,样本数目的 值。5样本单位数受允许误差范围的制约,允许误差越小,则样本单位数需要的 ,以重复抽样来说, 其他条件不变时, 允许误差缩小一半, 则样本单位数必须增加到原来的 ,而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样本单位数只需要原来的 。四、判断题1. 对于同一总体,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 )2. 抽样调查既有登记误差,又有代表性误差,所以步入全面调查准确。 ( )3. 抽样极限误差增大 1倍,简单重复抽样中,样本容量减少 3/4 。( )4. 抽样单位数量增加到原来的 4倍,随即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减少到原来的 1/2 。( )

30、5. 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和样本指标是唯一的确定的。 ( )6. 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要求越高,估计得准确程度就越低。 ( )7. 估计区间的大小既取决于概率保证程度,又取决于抽样平均误差。( )8. 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实际抽样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实际误差。( )五、名词解释1. 抽样误差2. 抽样极限误差3. 必要样本容量4. 等距抽样5. 假设检验五、简答题1简述抽样推断的特点。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抽样极限误差和可靠程度之间的关系。?4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5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比各有什么特点?六、计算题1某乡有 10000 户农民,随机不重复抽取 100 户,调查月

31、收入资料如下:月收入分组 户 数元) (户)300 以下33004001840050032500600256007001270080010合计100试计算:( 1)以 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农民的平均月收入的范围;(2)以同样的概率估计月收入 600 元以上户数所占比重的范围。 2某砖瓦厂对所生产的砖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要求概率保证程度为68.27%,抽样误差范围不超过 0.015 ,并知过去进行几次同样调查,产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25%、 1.83%、2%。要求:(1)计算必要样本单位数;(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允许误差扩大1 倍,抽样单位数为多少?3某食品厂生产果酱,标准规定

32、每罐净重250 克,根据以往经验,标准差为 3 克。现在该厂生产一批这种罐头, 从中抽取 100罐检验,其平均净重 251 克,按规定显著性水平 =0.05 , 问这批罐头是否合乎标准?4某公司经理希望估计一下其所在城市居民参加财产保险的比例,业务科长认为大约有 80%的居民参加了财产保险。而统计工作人员随机调查了 150 户居民,了解到有 70%的居民参加 了财产保险,经理希望在 =0.05 情况下检验参加财产保险户为 80%这个假设是否成立?第六章习题、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 )A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亩产量与施肥量2相关系数 r

33、的取值范围A - r + B -1r +1C -1 r +1r +13年劳动生产率x( 干元 ) 和工人工资y=10+70x ,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 1 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 增加 70 元 B减少 70 元 C 增加80 元 D 减少 80 元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A +1 B -1 C 0.5 D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B 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D 单相关还是复相关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 与考试成绩 (y) 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a+

34、bx。经计算,方程为 ? =200 0.8x ,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 )A a 值是明显不对的值是明显不对的C a 值和 b值都是不对的D a 值和 b 值都是正确的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均方差为2,因变量均方差为 5,而相关系数为 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 )A 8 B 0.32 C 2 D 1258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都不是随机的A都是随机的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35、10相关分析是研究 ( )A 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B 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D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1在回归直线 yc=a+bx ,b0,则 x 与 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r=0 B r=l C 0r1 D -1 r 012当相关系数 r=0 时,表明 ( )A 现象之间完全无关B 相关程度较小C 现象之间完全相关D 无直线相关关系13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B 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

36、8114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 )A 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 相关关系的指标C 回归直线方程的代表性指标D 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 )A 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B 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关系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D商品价格一定,商品销售与额商品销售量关系 2相关系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 ( )A 因果关系 C 变异程度 D 相关方向 E 相关的密切程度 3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说 ( )A两变量之间必须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B回归方程是据以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平均可能值C 可能存在着 y 依 x 和 x 依 y 的两个回归

37、方程D回归系数只有正号4可用来判断现象线性相关方向的指标有(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回归方程参数 a D 估计标准误 5单位成本 (元)依产量 (千件 )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yc=78- 2x ,这表示 ( ) A产量为 1000 件时,单位成本 76元B产量为 1000 件时,单位成本 78元C产量每增加 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 2 元D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下降 78元6估计标准误的作用是表明 ( )A 样本的变异程度B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C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D 样本指标的代表性7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A 完全

38、相关 B 单相关 C 负相关 D 复相关 8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9相关系数 r 的数值 ( )A 可为正值 B 可为负值 C 可大于 1 D 可等于 -110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直线相关 D 曲线相关1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B 相关系数 r 必须等于 1C y 与x 必须同方向变化D现象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

39、关系12当两个现象完全相关时,下列统计指标值可能为( )A r=1 B r=0 C r=-1 D Sy=01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A 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B 均为随机变量C对等关系D 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14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 ( )A 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 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15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 )A 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B 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C要求自变量是给定的,而因变量是随机的。D 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16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 ( )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

40、大于零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C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D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三、判断题1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都属于完全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2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 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 ) 3假定变量 x 与 y 的相关系数是 0.8 ,变量 m与 n 的相关系数为 -0.9 ,则 x 与 y 的相 关密切程度高。 ( )4当直线相关系数 r=0 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5相关系数 r 有正负、 有大小,因而它反映的是两现象之间具体的数量变动关系。 ( ) 6回归系数 b 的符号与相关系数 r 的符号,可以相同

41、也可以不相同。 ( ) 7在直线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对等的,不需要区分因变量单?襬 ?伀r 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 S y值越大,从而直线回归方程的精确性越低。 ( ) 9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 )10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都一定是随机变量( )11相关的两个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12一种回归直线只能作一种推算,不能反过来进行另一种推算( )四、简答题1什么是相关关系 ?它和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 ?2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关系。3直线回归方程中 y=a+bx,参数 a、b 是怎样求得的 ?它们代表什么意义 ? 4构造

42、直线回归模型应具备哪些条件?5什么是估计标准误差 ?其作用如何 ?6应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应注意哪些问题?五、计算题1有 14 个同类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平均价值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企业编号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 万工业总产值(万元)元)12.86.722.86.933.07.242.97.353.48.463.98.874.09.184.89.894.910.6105.211.7115.411.1125.512.8136.212.1147.012.4合计61.8134.9( 1)计算两变量的相关系数并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说明其参数的经济意义。(3)估计生产性固

43、定资产(自变量)为10 万元时,估计总产值(因变量)的可能值。2某公司对 10 户家庭进行调查,获得一下资料:某种商品的月需求量和价格调查表家庭号需求量( kg )价格(元)家庭号需求量( kg )价格(元)11.05.062.52.623.52.072.02.833.02.081.53.042.72.391.23.352.42.5101.23.5要求:( 1)计算相关系数,分析该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上的相关性。( 2)建立回归模型,并说明其参数的经济意义。(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4)假定价格下降至 1.5 元时,以 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商品的需求量。3、为研究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

44、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6 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x=225 ,品销售额 x(万元),销售利润 y(万元) ,调查资料经初步整理和计算, 结果如下:22y =13, x =9823, y =36.7 , xy =593。 要求 :(1) 计算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相关系数。(2) 写出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 1按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可以把它分为(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2.某集团公司为了反映所属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情况 ,需要编制 ( ) A.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B. 数量指标综

45、合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 固定构成指数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产品价格指数 B 产量指数 D 下面属于价格指数的是(3 A C4 AC5AP1Q1P0Q1P1Q1P0Q06A7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 B90%固定构成指数的公式是(AX1F1F1X0F0F0CX1F1X0F1F1F1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单位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P0Q1P1Q0P0Q0P0Q0100 元只值原来的 110% )90 元,则价格指数为( 111%

46、X0F1X0F0F1F0X 0F1X1F0F1F0、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产量指数 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 平均数指数必须使用全面资料 固定构成指数受总体结构影响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同度量作用 B 比较作用 E 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销售量指数 B 销售价格指数 总平均价格指数 D 销售额指数 若用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时,该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的)销售量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1AD2ACE3AD4AC5变动主要受到( )A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B 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C企业各类职工

47、人数在全部职工人数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影响价格指数B 平均数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D 平均数指数可以使用固定权数)联系作用平衡作用权数作用其指数体系包括(E 个体指数D企业各类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影响E受各组职工人数和相应劳动生产率两因素的影响6下列指数中,属于拉氏指数的有()Q1p0p1Q1Q1p1p1Q0 P1Q0Ap0Q0 B p0Q1 C Q0 p0 D p0Q1 E Q0 p17某企业产品总成本报告期为 183150 元,比基期增长 10%,单位成本综合指数为104%,()A总成本指数 110% B 产量增长了 5.77% C 基期总成本为 166500 元D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了 7044 元 E. 产量增产使总成本增加了 9606 元三、判断题1.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综合后对比。()2. 同度量因素是把不可直接综合的指标转化为可以综合的指标的媒介因素。()3. 计算综合生产总量,同度量因素可以是单位成本,也可以是价格。()4. 计算价格指数,销售量是同度量因素。()5. 单位成本指数是质量指标指数,产量指标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6. 计算数量指标指数,要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7. 计算质量指标指数,要用报告起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 )8. 平均数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对比后综合。 (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