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橡胶加工工艺及技术实验报告 目录一、配方1二、所用橡胶、助剂物理性质1三、混炼胶加工工艺简述31、配合32、塑炼43、混炼44、硫化4四、性能测试(所用设备名称型号)41、橡胶可塑度测试42、橡胶硫化性能测试5五、总结与讨论5 一、 配方(见下表一)表一 混炼胶配方名称基本配方/质量份质量分数/%生产配方实际用量/gNR3014.6897.8SBR7034.25228.3S2.51.228.2促进剂DM1.50.734.9促进剂CZ0.50.241.6白炭黑4019.57130.5CaCO34019.57130.5Si-690.40.201.3白油125.8739.1颜料0
2、.50.241.6ZnO52.4516.3Hst20.986.5总计204.4100666.6注:生产胶料总质量666.7g(计算过程中出现误差)生胶和各种配合剂的质量百分数=生胶和各种配合剂的质量份数胶料总质量份数*100%生产配方=总质量的生产配方*生胶和各种配合剂的质量百分数含胶率=100生胶质量份数胶料总质量份数*100%经计算本实验中混炼胶的含胶率为48.9%二、所用橡胶、助剂物理性质1、NR(天然橡胶):结构式片状固体,相对密度0.94,折射率1.522,弹性膜量24MPa,130140时软化,150160粘软,200时开始降解。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弹性,稍带塑性,具有非常好的机械强
3、度,滞后损失小,在多次变形时生热低,因此其耐屈挠性也很好,并且因为是非极性橡胶,所以电绝缘性能良好,但低温时结晶硬化。有较好的耐碱性,但不耐强酸。不溶于水、低级酮和醇类,在非极性溶剂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中能溶胀。2、SBR(丁苯橡胶):结构式白色疏松柱状固体,密度:1.04 g/mL (25 ),熔点:-59,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3、S(硫黄):浅黄色或黄色固体物质,硫黄分子由八个硫原子构成的八元环
4、(S8),有结晶和无定形两种形态。硫黄有特殊臭味,蒸汽压是013kPa;熔点为119;相对密度为2.0。硫黄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是电和热的良好绝缘体。4、促DM(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结构式浅黄色针状晶体,相对密度1.50,熔点180,室温下微溶于苯、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丙酮、乙醇、乙醚等,不溶于水、乙酸乙酯、汽油及碱。毒性很小,不需要特别保护。但呈粉尘时有爆炸危险,遇明火可燃烧。5、促CZ(N-环已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结构式灰白色粉末(颗粒) ,稍有气味,无毒。比重1.31-1.34,熔点98以上,易溶于苯、甲苯、氯仿、二硫化碳、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
5、不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和稀酸、稀碱和汽油。6、白炭黑(SiO2):白色无定形粉状物,质轻而松散,无毒,不溶于水及一般的酸,溶于氢氧化钠和氢氟酸,高温不分解,绝缘性好,有吸湿性。7、CaCO3:白色粉末,无臭、无味。露置空气中无变化,几乎不溶于水在含有铵盐或三氧化二铁的水中溶解,不溶于醇。密度:2.93,熔点:825,莫氏硬度:3.0。8、Si-69:略带乙醇气味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溶于乙醇、酮类、苯、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氯化烃,不溶于水。含量(%)22.0,密度(20 )g/cm31.0890.005,折光率(n)1.48500.0005,粘度11.2cst。9、白油:液体,有溶剂气味
6、,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沸点/沸点范围:-50 ,自燃温度:370, 爆炸界限:-50,蒸气压:12毫pa/s,蒸气密度:相对密度(空气=1)3.5,相对密度(水=1)0.700.79。10、颜料:有机颜料色彩鲜明,着色力强;密度小,无毒性,但部分品种的耐光、耐热、耐溶剂和耐迁移性往往不如无机颜料。11、ZnO:白色粉末或六角晶系结晶体。无嗅无味,无砂性。受热变为黄色,冷却后重又变为白色加热至1800时升华。遮盖力是二氧化钛和硫化锌的一半。着色力是碱式碳酸铅的2倍。12、Hst:纯品为白色略带光泽的蜡状小片结晶体。不溶于水(20时,100毫升水中只溶解0.00029g),稍溶于冷乙
7、醇。溶于丙酮、苯、乙醚、氯仿、四氯化碳、二氧化硫、三氯甲烷、热乙醇、甲苯、醋酸戊酯等。密度:0.847 ;水溶性:0.1-1 g/100 mL (23);相对密度(水=1):0.8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9.8 ;饱和蒸气压(kPa):0.13(173.7);闪点:196 ;引燃温度:395;自燃点:4443。三、混炼胶加工工艺简述1、配合:将白炭黑与Si-69混合后干燥备用(注:j由于白炭黑太过于蓬松,加少许酒精;k之所以将两者混合,是因为Si-69作为桥键使界面相互作用力加强让白炭黑能更好的补强)。CF:本组成员分工:生胶处理(切胶、烘胶、破胶):沈玉君、刘淋助剂处理:筛选:陈艳梅
8、 称量:张坤兰 混合:肖雨轩、陈梦瑶塑炼:晏刚、王文韬混炼:于海、肖雨轩、张义峰平板硫化:肖迪、晏刚后处理:全体成员记录及分析:陈梦瑶2、塑炼:辊距调到最小12mm,先塑炼NR,再塑炼SBR。(注:辊距越小,剪切力越大,所用的NR需要干燥,否则胶料中的含水量会影响制品的性能。)3、混炼:首先调节辊距45mm,再按以下步骤进行加料:混炼胶(2min)ZnO+ Hst(5min)促DM、颜料(5min)CaCO3+SiO3+白油(15min)加剩余的CaCO3、SiO3、白油(15min)冷却后加S、超促进剂促CZ(10min)将混炼胶分成两份,一份用于硫化,另一份用于性能测试。混炼过程的好坏以及
9、混炼时间的长短还会影响橡胶制品的最后性能。4、硫化:j预热平板硫化机,温度设置为160;k放胶料(趁热硫化),设置硫化时间12min,加压充模,排气泄压;l稍冷却取制品。四、性能测试(所用设备名称型号)1、橡胶可塑度测试j所用设备:双头快速切片机(型号:SP16-10)、橡胶可塑性试验机(型号:MZ-4014)k双头快速切片机制样试样制备(直径160.5mm,高100.25mm圆柱形):先将胶料压出1314mm,若厚度不够,可用 23层薄胶片称热叠合,旋刀切直径,切刀切厚度。l操作步骤A、 调节恒温箱温度701并稳定1015min;B、 用精度为0.01mm的厚度计,在室温下测量试样(附着双层
10、玻璃纸)的原始厚度h0(注:先测双层玻璃纸厚度,测高时应减去玻璃纸厚度再进行计算);C、 试样放在恒温箱底座上,在701下预热3min(注:可塑机需要调零);D、 预热好的试样放于压板中间位置,轻轻放下负荷加压,同时预热第二个试样;E、 加压3min后立即读出负荷下的试样高度h1;F、 去掉负荷,取出试样室温下放3min,测量恢复后的高度h2。G、 据公式P=h0-h2h0+h1 多测几组算出平均值P=P1+P2+P33 即为该胶料的可塑度。m数据记录(见下表二)表二 可塑度测试数据组别原始高度h0压缩3min后的高度h1/mm恢复3min后的高度h2/mm可塑度P平均可塑度P19.664.3
11、45.580.2910.2629.694.475.370.30539.715.646.680.1842、橡胶硫化性能测试j所用设备:无转子硫化仪(型号:CL-2000E)k试验步骤:A、 试样制备:用专用设备裁出直径为30mm,厚约12mm的圆片;B、 开启电源开关,空气压力在0.40.6MPa;C、 接通电源,打开机台装配柜总电源;D、 启动计算机;E、 打开主机台上的电源键及温控开关;F、 打开硫化仪软件,进入操作界面,设定试验条件(硫化温度、硫化时间、角度、曲线类型);G、 仪器自动加热至设定温度,恒定1015min;H、 将试样上下垫上玻璃纸,放入模腔,闭模测试;I、 到达设定时间,仪
12、器自动罩打开,取试样,打印硫化曲线。l试验结果(具体见附件)以T=155,t=9min;T=170,t=4min为例,得出以下结论:A、 转矩随着硫化时间增长而增加;B、 当温度升高,硫化速度增快,硫化时间缩短;C、 转矩达到最大值后基本保持不变。五、总结与讨论本次实验主要是让我们认识配方,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橡胶生产和橡胶相关性能测试,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得出结论,对橡胶加工工艺有更深的认识。了解到不同生胶和助剂在实验过程中的影响是不同的,譬如说:1、2组用同等质量份数的天然橡胶作为原料,但是助剂用量不同,因此可塑度和硫化性能的区别却相差甚远。3、4组用同等质量份数的混炼胶,但性能测试的差别还是
13、很大,因为4组多加了一种助剂SP1045(酚醛树脂),使得胶料在混炼时能更好发生交联,同时提高胶料的粘度和耐高温性能。本次实验主要从可塑度、硫化性能曲线以及平板硫化机上硫化的制品好坏来讨论。一、可塑度(如下表三):表三 四组可塑度对比数据组别1234可塑度0.6340.7660.260.43经讨论:1 影响1、2组可塑度的因素是白油的用量,白油作为混炼过程中的操作油能避免胶料粘辊,进而使得生胶能更好吃粉。而1组则只是剩下少量沾杯壁的白油,2组则是将白油用尽,因此可塑度的差距不大;2 影响3、4组可塑度的因素则是白炭黑的用量,3组将白炭黑完全加完,使得最后的胶料强度更高,4组只用了白炭黑。3 四组的胶料经比较后发现第3组比其他三组的胶料更硬更干,出现的气泡更少,后经分析是由于其他三组均未将胶料干燥而且混炼时间不够。二、 硫化性能通过和第四组的硫化曲线相比较,我们第三组的焦烧时间、正硫化时间持续的更长,需要的扭矩更大,制品的强度更高,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混炼过程中加入的填料量较其他组多些,所以强度才更大。由于与其他两组所用胶料不同,所以即使焦烧时间更长,但是在使用助剂的用量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较的意义不太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