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1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2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3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4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年秋季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20XX2014_ 姓名: 班级:_ 分,150(120 题号 一 二三 四 总分 得分 分钟) 18分)一、基础知识的积累。(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3分) A嫩芽(nn) 徘徊(hu)瘫痪(tn) B霎时(s) 脸颊(xi) 沐浴(y) C憔悴(qia)絮叨(x) 匿笑(n) D粼粼(ln)拆散(chi)攲斜(q)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每个人或每件事都得到很好的安顿。( ) (2)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 (3)(意见、思想、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3、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3分) A .我的母亲又遨过了一个严冬。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处,应选哪一项词语依次填上才恰当( )(3分) 那些受苦的人也有同样的愿望,也_一切的不义和罪恶,也追求幸福的生活。 游览绍兴,进入宋代诗人陆游与恋人唐婉_的沈园,听着导游诉说的凄婉的爱情故事,我的心中不胜感慨。 夜深了,喧闹了一天的广场终于_下来。 A憎恨 诀别 沉寂 B怨恨 分别 沉寂 C怨恨 诀别 沉静 D憎恨 分别 沉静 5、课文相关知识填空

3、。(6分) (1)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 (2)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都是_中的文章,该书由南朝的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金色花的作者是_(国籍)的泰戈尔,在他的影响下冰心开始创作哲理小诗,后结集成诗集_和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魏文

4、侯守信4123魏文侯天风疾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虞人期猎会。明日5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 风而罢虞人。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虞人:又单称虞、山虞,古代官名,古代掌握【注释】2 5犯:顶着,冒着。明日:第二天,次日。会:恰好,正好。山泽苑囿田猎的官员。 4分)6、解释加点的词。( )2)尊君在不( 1)元方入门不顾 ( ) ( ( )以疾风之故而失信( )遂自驱车往( ) (4(3 )(2分)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子骂父 /中 B对 A期日D明日/会天/风疾左右止/文侯不听 C下车/引之 8、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友人惭,下

5、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9、两篇短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共同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3分) 三、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3分) 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 我的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大,来到武汉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他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一个合适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 是黄河,一半是长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我仍记得,父亲那晚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疲2倦的神经

6、,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又是一段颠簸的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亲的手心。 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起 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竟没有一滴眼泪。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且是永远地走了 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现在

7、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照片前 点了一炷香,慢慢的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良久,父亲看着我,轻轻 地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不知道天下有没 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 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 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一无所有。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

8、,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母。 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 也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他11 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摇晃的火车不再让我疲倦,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父亲一直在弥补,21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总是握着如墨的夜色早已被家的灯光照耀的温暖、明媚! 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通读全文,你认为文

9、中“我”所领悟到的父亲表情和眼神中的“难于言说”的情感包括哪10分)些?(3 段“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这个句子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它在句1111、写出第 分)(2中的含义。 3分)12、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分)段划线的句子(2、请品析第138 、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温暖了万千家庭;也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身体与身体的距14 3分)(离不等于心灵与心灵的距离。读完上文,请结合你和父母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2分) _ 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

10、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 。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我们

11、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杂乱。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_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_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_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_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厅

12、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即少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选自

13、林清玄散文集)(2分15、请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句子为本文命题。 2分)16、本文开头提到苏轼的词有什么作用?( ) 分17、请参照前面的句子,在第自然段的横线上仿写一句话。(3 分)、请将下边句子中空缺的名词各归原位。(218 舌耳 D.A.身 B.鼻 C.要_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_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_ 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请用“清”组成三个不同的双音节词,来分别解释作者在第段中所向往的“清欢”19) (3分具体指什么。在第段中具体指,_在第段中具体指_“清欢”在第段中具体指_。 (三)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奶奶家的烘笼 上小学前住在姥姥家,最难捱的就是冬天。北方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一进11月份就开始 飘起雪花。姥姥家的黄土屋四面透风,纸糊的窗户被北风撕开了一道道口子,晴天的时候,屋 里反倒不如外面暖和。白天还倒好说,小伙伴们只顾疯玩着追逐嬉戏,跑得满头大汗早忘却了 寒冷,只有到了晚上,便会感觉到缓缓涌上的寒意。三十年前的北方农村,家里极少有烧煤取暖的,即使是富裕人家每年也就买上几百斤碳,只是等着逢年过节来客人的时候用。实在冷得不行的时候,姥爷会在炉膛里点些玉米芯去去寒气,但效果却是寥寥,冰冷的屋子仍旧冻得我瑟瑟发抖,所以每天晚上吃罢晚饭,我便闹腾着要钻被

15、窝。但被窝同样是冰凉的,年幼的我每天晚上都会被冻得喊叫一番。 有一天姥爷从外面割了很多柳条回来,说要为我做一个暖被窝的烘笼,然后就在屋子里忙活起来。编了三四个晚上,烘笼终于做成了,大小和农家挑粪用的筐子差不多,只是上面加了不知道这东西怎么能取暖呢?只见姥爷先把烘笼塞进我看着好奇,中间留有一个小口。盖子,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被窝里,在火盆里点着几个玉米芯,等燃得差不多的时候把火吹灭,再透过烘笼口把火盆小心地塞进去,隔了十几分钟,姥爷把火盆和烘笼撤出来,拍拍我的头说:“小子快钻进去试试。”我迅速脱光衣服,似泥鳅般钻进被窝,里面暖暖的、软软的,好像刚被太阳晒过一般舒服,还带着一股烧玉米的味道。躺在暖融融的被窝里,我便缠着姥姥讲故事,姥姥轻轻拍着我的头唱道“小毛驴晃铃铛,当啷当啷到集上,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杏杏又酸,吃个栗子面丹丹。”说到面丹丹的时候,姥姥总会笑着刮一下我的鼻头,我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北方的冬夜寒风恣意呼啸着,老屋的窗棂纸被刮得呼啦作响,躺在暖融融的被窝里,我的心里却有一股暖流在荡漾。 2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21、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22、用简介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3分)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