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标定位正确。 “伟大而无私的爱” 显得空泛。应点明这位母亲 的爱是“无视自己的生命, 关注儿子的生命”的母爱, 以区别于其他母亲对子女的 “伟大而无私的爱”。 考虑到“读写结合” 是不错的,但从文本中可获 得什么写作营养,则语焉不 详,显得一般化。其实,使 史铁生深感“愧疚”的是, 母亲自己没能“好好儿活” 却一切都为了使儿子“好好 儿活”。这独具个性的母爱, 是作者深刻的独特的感受。 缺乏独具个性的视角,难以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是眼 下学生作文流于一般化的通 病。教师自身应理解文本的 个性特征,并有独特的感受,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王君汝 【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人
2、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特点,并 结合环境描写进一步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为学生创设主动积 极的思维和情感空间,让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有共鸣;让学生 理解父母,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化解“代沟”,学会在生活中 发现爱,回报爱。 教学目标说明: (1)文本分析: 本文是初一语文新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 是“两代人的心灵沟通”,共五篇课文,有散文、书信、小说, 从各个角度阐释了父母给予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关心和爱。本 文是本单元唯一一篇体现母爱的文章。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 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 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且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 达自己对母亲的
3、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 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文中母亲为了让瘫 痪的儿子好好活真可谓用心良苦,作者从动作、神态、语言 的描写中多角度地展现了母亲伟大而无私的爱,正是教学 时值得学生重点品读和鉴赏的。 指导写作就能闪现“亮点” (2) 学生分析: 学生总是感慨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感慨父母不理解自 己,可是他们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又理解多少,对父母的爱往 往视而不见,写出来的表现亲情之爱的文章要么胡编乱造, 要么情感生硬,难以打动人。其实两代人之间之所以有“沟” 主要是缺少沟通,缺少感悟,学生平日沉浸于太多的爱中, 把爱看成了一种习惯,因而忽视了这真真切切的爱。这篇课 文以
4、细节打动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母亲那伟大的爱就 体现在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中,在教学中就应抓住这些细节的 刻画,启发学生多一点敏感之心,去观察、体会生活中那无 处不在的浓浓亲情。同时,以阅读指导写作,让学生在品析 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文章写 得细腻些,生动些。 教学重点: 通过圈阅文中关键句由浅入深地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 疚、热爱及怀念的感情。 教学难点: 为学生创设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空间,让学生与作者 的感情有共鸣,并能由彼及此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爱。 教学方法: 如何理解文中表现的 不同于一般的“母爱”,也应 是难点。 “赠语”如何避免雷 同和一般化,似应作一点拨。 “
5、导入”有启发性。 应为“暴躁无常”: 是尊重原文,二是“怒”字 更为贴切。轻写改字不安。 是感悟、愧疚才导致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觉醒”。要重视梳理人物思 想情感变化、发展的轨迹。 原文是“眼边红红 的”。“眼圈”太露,“眼边” 则表现母亲在掩饰自己的感 情。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请学生读完课文后为自己的父母做一张贺卡并在卡上 写一句赠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原文没有“不停”两 字。如出现“不停”,语言就 啰嗦了。 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漫步在沙滩上;徜徉在夕照下; 陶醉在山林中,就更应感谢生命给我们的恩赐。然而,对于 因疾病而双腿瘫痪的作家 史铁
6、生来说,生命又是那么残 酷。20岁那年,他突然从一个健全人变成了残疾人,面对这 一残酷的打击他也曾一度消沉,但最终他战胜了自卑,并坚 强地活下来了成为著名作家,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史铁生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一一秋 天的怀念,从中找找答案吧。 (11) 仍未点明文章表现的 “母爱”的特点。 (12) 与引述的两句相比,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 的诀别”一句,蕴含的愧疚 之情更为强烈。从文字表达 来看,一个“绝”字,是起 “压阵脚”作用的。还有“她 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 生艰难的生活” 一句,使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突破口:史铁生为什么改变自己的人生态
7、度呢? 学法指导一一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 语句,如借助传情达意的词语和句子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结合环境描写 进一步揣摩人物心理。 1、 母亲去世前后,史铁生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变化,请从 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说明。 母亲去世前他的人生态度是消极厌世的,表现在: (1 )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 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 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意思!” (3)“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
8、 母亲去世后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表现在: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 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 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一一 2、 为什么他会突然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你能从文中找 到答案吗? 先请四位学生伴着悠扬的乐声一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其他学生根据要求从文中圈划出相关的语句。 原因:母亲对他伟大无私的爱使他最终觉醒。 母亲对他伟大无私的爱具体表现在: 终于明白了母亲一生的艰 难,忏悔也因此而加剧。一 般而言,文章越写到后面, 越将情感推向高潮,前面的 文字只是起铺垫、导入的作 用,如
9、果仅停留于此,对文 字表达功能的理解就有欠缺 了。 (13)“思念”、“缅怀”自 然与“看花”有关,但“看 花”的目的何在?“要好好 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思 念和缅怀。 (14)以菊花的颜色来象征 母爱,显得牵强。邀儿子看 花,无非是想舒缓儿子暴怒 无常的心情,去享受大自然 的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要“好好儿活”。菊花正是在 这个季节开放了,其它的花 其实也一样,如是桂花、梅 花,难道就不邀儿子去观赏 了?有时候,“微言”并不深 藏“大义”,费心思去挖掘出 来的含义,也难以令人信服。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 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
10、 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 (15)要求不妥。学生母亲 大都健在,孩子缺乏作者丧 母之痛的直接感受,表达的 情难免不真实,而且家长对 这样做法也会反感。 暴无理。) (2)“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 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 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与时间,更没 有心思再养花。) (16)不应作比较去突出 “更喜欢”。不如改成:“阅 读朱自清的背影,你想到 了什么?” (3)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 一块儿,好好儿活”(这句话虽朴实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 和坚强。母亲忍住心里的痛
11、苦及身体的苦痛用自己坚定的信 念鼓励着我。) (4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 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逍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 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母亲想把萧 瑟的秋天挡在窗外,因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母亲深怕我触景 生情变得更消沉。母亲努力劝我去看花是为了让我学花的坚 强,感受生命的美好) (5 )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她高兴得一会儿坐 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絮絮叨叨地说着(母亲认 为我又重新有了生的希望,她为我开心,完全忘记了自己的 病情。) (6)对于“跑”和“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 现了母爱的细腻。) (7)
12、“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邻 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她昏迷前 (17)“贺卡制作”、“献花” 与“张扬学生个性”又有什 么关系呢?学生表现的是情 的深浅、真挚与否,形式不 是主要的,与个性强弱,是 否彰显关系不大。时尚用语 不应信手拈来,随意套用。 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 儿(母亲在病重时和临终时心里想的依然只有子女。这 份爱令读者动容也让作者明白了母亲的心愿一一愿子女们好 好活着。) 总结:是母亲以其博大的胸襟、坚强乐观的精神和那无 私伟大的母爱为史铁生指明了人生的方向,给了他生活的动 力。(11) (18)“体现爱的感人
13、素材” 如何不趋于雷同和流于琐 屑,这需要领悟文本中表现 “爱”的“独具个性”才能 寻找到。学生未能独具慧眼 去发现它,需要教师点拨才 能开窍。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文中哪些语句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情,那是怎样的 一种情感? (文中“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心中那挥之 不去的内疚之情。)(12)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 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 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 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这段文字
14、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 思念,因为母亲去世前曾邀我同去北海看菊花,所以我和妹 妹以到北海看花来缅怀母亲。)的 2、为什么文末作者要极力描绘菊花的美呢? 全班先齐读最后一节,然后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提示:从菊花的颜色联想到母亲的品质) 作者以菊花来赞美母亲的伟大: 母亲把爱埋藏在心底就像黄色的花那样淡雅;母亲为了 子女忘记了自己的病痛,这份爱就像白色的花那样高洁;母 亲对他的爱就像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母亲的坚强更似乎 不畏寒的菊。(14) 同时作者也以此暗示自己将如菊那样不畏风雪与严寒, 勇敢地面对人生路上的一切挫折。 (因为作者已明白当初母亲想让他看花的原因) (板书见后) (四)
15、拓展与延伸: 1、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又岂止在秋天呢,在他许多作品 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比如在 (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及合欢树三篇作品中都 有感人的抒情,现在就请大家一起听听这三篇作品中抒发作 者怀念之情的片断,并细细体会史铁生的心情。 (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读以下片断)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我的黑夜 里重复一回:母亲,她并没有死,她只是深深地失望了,对 我,或者尤其对这个世界,完全地失望了,困苦的灵魂无处 诉告,无以支持,因而她走了,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不再回来。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 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
16、要捎个信儿来呀, 你不知道 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 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到底 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 驱之不去一一有 关庙的回忆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 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 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 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 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 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 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一一我 与地坛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
17、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 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 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 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合欢树 2、欣赏了以上三段感人至深的语段,你应该深深地体会 到作者那浓浓的愧疚和思念之情吧,课文中提到“母亲喜欢 花”现在假设你是作者,清明扫墓时你会为爱花的母亲献上 什么花(除菊花外),为什么?你还会对她说什么呢?(15) 3、 史铁生面对母亲的爱曾无动于衷,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莫及。现在我们有些同学常常以“代沟”为由不能理解父母的 一片苦心,所以我请大家在初读完本文后,为父母亲做一张 贺卡并写句赠言,结果很令我欣慰,许多
18、同学都从文中那真 挚的母子情中得到启发,用心地做了精致的贺卡并写下了感 人的赠言,下面就请做得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读一下他们写的 赠言并谈谈读完本文的感受。 4、 用心去感受生活中动人的关爱,用行动去关怀爱你的 人,请你说说父母亲最令你感动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或一个 神态。 (五)布置作业:(从第I第2题中任选一题做;第 3题 为必做题) 1、 思考题: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与本文相比你更喜 欢哪一篇,为什么?(16) 2、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警句(至少 4句)并背出。 3、通过细节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体现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一段亲情,题 目自拟,字数:300字左右
19、。 附板书: /看菊花 鼓励(秋天) 母亲 “二 爱 二亠 我 描写抒情 【教学反思】 1、课文是例子,重在一课一得,通过例子得到阅读的方 法,积累阅读的经验,以此指导学生更广阔范围的阅读行为,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就在于此。 在这节课中,我先进行学法指导,然后让学生以课文为 例运用所教的方法去阅读,从而把握阅读技巧,实践证明学 生在后来的阅读教学中,均能理论联系实例,对人物进行全 面而正确的分析,说出对文章独到的见解,也因此充分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学 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绝对不是来自老师的自我展 示,而是学生内在潜力
20、的最大程度的发挥,要把语文课堂真 正还给学生,不能让学生做老师的应声虫和教材的奴隶。教 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 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 鉴于此,在上这节课时我设计了:( 1 )预习课文后为自 己的父母做一张贺卡并在卡上写一句赠语;(2)现在假设你 是作者,清明扫墓时你会为爱花的母亲献上什么花(除菊花 外),为什么?你还会对她说什么呢?这两个环节,在很大程 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并由此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 另外,通过贺卡制作与情境创设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17) 让学生走入文本与作者有了情感上的共鸣,也因此达到了很 好的教学效果。 3、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
21、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 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 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 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能有效的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养。所以,以阅读指导写作,是这节课的隐性目 标。 史铁生笔下的母爱之所以令人动容,并不在于它的轰轰 烈烈而在于它的细致真挚,生活中这样的爱并不少见,抓住 这个契机,我要求学生在被这份无私母爱感动的同时,报着 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身边的爱,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体现爱 的感人素材,(18)并生动的描写出来。 在学生习作中,我看到了许多发自肺腑的文章,说明学 习了本文,学生对细腻的亲情有了深刻的领悟
22、,也因此文章 字里行间多了一份细致和真诚,我高兴地发现学生们的写作 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此外,在教学中,我深 切地感受到,在二期课改的新形式下,对于语文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不断地完善 自我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同时,我也知道,阅读教学并 不是在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 总结和完善。 篇末总评 教案设计,要有整体意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是防止肢解、割裂的弊端,避免“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解读;关注“片言只语”是需要的,但不能脱离文本,应领悟其在文 中的含义与作者感情乃至文章主旨的关系;一些教案几乎成了“
23、练习设计”,根源就在于缺 乏设计的整体意识。 文本执教者在这方面是做得不错的。着眼于文本的整体感知,理解描述母亲的形象既 是怀念母亲,又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愧疚、忏悔之情,由此展现自己人生态度的变化,并要 求学生品味关键词句,深入体会;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主旨,也能使他们懂得语 句运用为主旨服务的道理。 “整体感知”大致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文本表现的内容和表现的方法,二是作者 传递的感情,三是文本的写作意图。 此三者往往隐含于文本的关键词句之中,从中能发现贯 穿全文的主旨,因此整体感知文本, 关键词句忽视不得。 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述文本关键 词句时,必须“摘录原型”,不可随意字和添字
24、,一般来说,换添的字词总不及原文准确、 简明而顺畅,何况有的还含有深意或言外之意。 教案设计,要有对象意识。我们教的学生,是文本的最终接受者,不了解他们的现状 和需求,教学会流于无的放矢, 必须难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无法唤醒他们的知识积 淀和思维积累。一些教案忽视教学对象,一味从自我出发设计教学, 实践时又缺乏与学生沟 通,教师纵然有较好的表达功力,头头是道地解读课文,又怎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感悟,并通 过自己的消化最终接受文本且留下难忘的印记呢?一些文章教读后学生留不下什么印象,恐 怕原因即在于此。 文本执教者关注教学对象, 在说明教学目标时,不仅有“文本分析”,还有“学生分析”; 在安排教学重点、难点时,有清晰的“对象意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要求学生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并写一句赠语,也是唤醒学生感恩之心的颇具匠心的设 计;尤为可贵的是,能关注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写作营养,沟通阅读与写作,以拓宽学生思考 的空间;可以说,教案设计有了鲜明的对象意识,教学的天地无疑更为宽广,教学也更具有 针对性了。 教案设计,还要有重点意识。整体感知是要求教师对文本总体把握,并非指在教学中 必须面面俱到地解读文本。相反,在我看来,没有重点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这个“重 点”既包含了对教学难点的解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瓶电池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空吊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市社工证报考试卷及答案
- URAT1-inhibitor-13-生命科学试剂-MCE
- Dimethenamid-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安全员a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软件开发服务合同(编号5)
- 护士转正考试题及答案
- 个人与团队管理机考试题及答案
- 真菌学考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城镇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指导价》
- 悬赏合同范例
- 《小儿腹泻的护理》课件
- 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 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成因
- 储能电池模组PACK和系统集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学期学校导览模板
-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方法概要
- 2024长沙劳动合同范本长沙劳动合同样本
- 2024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