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复习_第1页
浙教版八下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复习_第2页
浙教版八下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复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量守恒定律考点知识总结一、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二、质量守恒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并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 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镁燃烧后固体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加了。2)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为什么?(因为煤燃烧后,有气体生成,逃逸到空气中去,所以质量会减少。、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2、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蜡烛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一定有的元素:碳元素、氢元素可能有的元素:氧元素、进行有关的计算 3计算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19.9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为24.5克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后共热,1.例氯酸钾克,求生成的氧气多少克? 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2.例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克)20 50 80 30反应后的质量(克)0 100 10 X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是 (D )A、

3、50 B 、40 C 、10 D 、704、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依据配平化学方程式四、质量守恒定律理解注意点(1)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变化。(2)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加和,而是指已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不包括没有参与反应的(剩余的)那部分质量。(3 )总和:不能忽略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气体。(4)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和分子个数的守恒。典例精析【例1】在“ 2A + 3B= 2C+ 4D”的反应中,已知8 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 g 物质C和9 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C)A. 16 B. 32 C. 48 D. 64

4、【例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 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6.6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例3】.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由此得岀下列结论)B中不正确的是(.A. 定含C、H元素B该物质分子中 C、H的原子个数比为1: 2C. 一定不含 O元素D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6.4gCO+2XO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O

5、4.物质R在9.6g【例22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的质量分别为测得 CO和XO4.4g和12.8g 2?76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R的质量为8.6g B. A .参加反应的R元素C元素和OC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D. R中含有X元素、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5】.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3g【例C )测得生成物有 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为(B .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A.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4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0%D.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克的水,消耗的氧气为3.6.某物质 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

6、4克CO和】【例62 )W6.4克,则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B B. 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有 O元素元素,不含A. 一定含有C HO元素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一定含有 C H O三种元素 C.在足量的氧气里充分燃烧,3.2g【例7】.小宇探究某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他取该物质C )二氧化碳和生成水则该有机物中(B.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A .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无法确定C.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生成2.2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6.6g二氧化碳和3.6g水(无其它生成物)】【例8 .元素;可能含氧元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 推断:一定

7、含元素;一定不含 OG H原子个数比H;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元素;分子中素;一定含 OG H3: 4C、.其中正确的是(A) 83为:C . B .A .【例9】.有A、B、C三种物质各15g,混合加热后,生成新物质 物质没有剩余;若反应中再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 . 3: 4B. 3: 2 C.D为10g,C物质变为25g, AA、B质量比为(D )D . 3: 1【例10】.在化学反应 A+B- C+D中,已知有11克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 A的质量为A . 5 克B. 10 克C20克A与9克(B ).15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克C.当反应【例11】.A、B C三种物质各15克,

8、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新物质 物中只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第一次反应停止,B剩余9克B.第二次反应后,.20克D30克,若增加A10克,反应C剩余5克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 3D .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3: 2【例12】.在反应X+2Y=R+2M中,当32gY与X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8gM,且生成的 R和M的质量比为11 : 9,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R的质量比为(A )A . 4: 11 B . 16: 98: 11【例13】、在化学方程式26222 ( C )A . 2m = aC . m=2aD32: 9aCH + bO = mCO

9、+ nHO 中,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B. 3n = 2a.a = n - m【例14】、在反应2X+ 丫=2Z中,已知1.2gX完全反应生成2gZ,若已知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A. 2 B . 34 C . 40 D . 80【例15】.化学反应:A+2B=C+D 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2.7克G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B )A. 5.6克 B . 11.2克 C . 14.6克 D .无法计算【例16】.葡萄糖(CHO、乙酸(CHCOO)和尿素CO (NH),在240g组成的混合物2236126. 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C )A . 48gB. 72gC. 144gD. 36g【例17】.下列图象能较好反映加热高锰酸钾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A )a 某物质在氧气中 =4NaOH+Q.取 gCO+O 2HO+2Na【例 18】.已知 2CO+2NaO=2Na222223 a 该.g 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好增加了)D物质的 化学式可能为(HOO D . COB. CHC. CHHA。计窗??.相同分子 HO19I .只含有碳、氢或碳、氢、氧的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均为CO和【例22的质量相等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