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编范文 月光曲教案(10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月光曲教案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预习】(课前) 1自学生字新词, 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听写词语, 自由说话, 引出问题。 1学生听写
2、词语:蜡烛、茅屋等。 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 教师随机点评。 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进入问题, 自主感悟, 感情诵读。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 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 你别难过, 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 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 (1) 盲姑娘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 (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 (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 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 姑娘虽然家境贫困, 但是她并不放弃 对艺术的
3、向往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 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感情朗读) (2)师:盲姑娘这么贫穷, 但是这么热爱音乐, 又这么懂事, 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 所以走进茅屋。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 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 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 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 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 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 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 2梳理问题。 3
4、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三、入情入景, 想象写话, 欣赏音乐。 1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 感悟交流。 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 2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联系上文, 想像写话, 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 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 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 4欣赏月光曲片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 借助音乐形象解决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 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 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 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
5、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 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 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播放月光曲片段) 2、能说说你的感受呢?(交流, 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直奔中心段, 感受月光曲美好的意境。(8-9自然段)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再为他们弹奏的一支乐曲时, 课文是怎样描述的?(打开课文, 自读有关段落。) 2、同学们,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 这个情景多美:蜡烛灭了, 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那么白, 那么亮, 那么美。现在就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想一想, 月光怎么清幽, 小
6、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一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 同座两对话。)(教师适时点拨观察图画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图画内容。(即课文第8自然段) 4、刚才我们图文结合, 知道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 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 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有关段落, 并在读课文有关段落时, 要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边读边思考:在这些段落里哪些句子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 哪些句子是联想句?请用画出实实在在事物的语句, 用画出联想的语句。 5再读, 感受音乐之美, 语言之美, 以及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之美。 6请交流一下, 你们刚才所画出的语句。 7、师生交流总结。(请
7、几位学生说一说交流的结果) 8、再听录音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9、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先生的乐曲后怎么样?(陶醉了。) 三、回读全文, 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 1学到这儿, 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 是什么情感促使他弹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读读, 从文中的重点词语中找寻原因。 2创造性地阅读。(先自读感悟, 再讨论合作。) 3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 随机点拨。) A出于对兄妹俩的同情。 语段:兄妹俩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重点研读:随便说说。 引导体味: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 会怎样想?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
8、乐, 懂音乐, 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语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 多纯熟感情多深 贝多芬没有回答, 其实他心理会怎样想呢!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语段:第八自然段。(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 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等 4情境朗读。 5引读最后一段。 四、教师总结、提升。 1、贝多芬先生的这支著名乐曲的创作, 得益于他的这一次散步。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痴迷。 2、同学们,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向贝多芬先生有一种执着与热情, 向着一定目标奋斗, 勇攀高峰。 五、布置作业。 搜集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板书设计: 传说:贝多
9、芬 盲姑娘 散步 想听 弹奏 入神 对音乐的执着、痴迷 再弹 陶醉 记录 月光曲教案 第二篇: 【设计理念】 新课程注重自主阅读, 自主感悟, 自主探究, 月光曲一文, 从写作手法及文本内容都比较适合作为研究性阅读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本文文字含蓄、优美, 蕴含浓浓的文情感因素, 借助联想深入阅读, 让学生体验文本情感, 从而抒发自我情感, 升华情感。旨在造就一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语文课。 【设计特色】 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借助联想, 感悟情意。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题联想, 启动情感蕴含阅读方法 揭题:月光曲 出示课件呈现美丽的月夜图, 启发描写月光的词语后。教师动情的引
10、导联想:同学们, 当皎洁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树叶时, 当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静的湖面时, 当如水的月光撒向我们每一个的脸, 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层银纱似的外衣。在这样的环境下, 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让我们带着美的感受来读读这首曲子吧! (利用学生平时阅读的理解、感受图片、教师语言引导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 交流感悟展示阅读所得 1初步感受文字的优美。让学生通过第一次读理解课文大致意思, 并找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词语、句子。读完简单交流。如贝多芬是谁?最后为什么飞奔回客店, 记录下月光曲等。 2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引入:运用好联想, 我们经常能读出很多文字背后的含义和情感。带着联想,
11、请同学们好好地再读一读课文, 特别是你找到部分多读几遍。同时边读边思考, 读出自己的感受, 这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师随机指点。 (1)一天夜晚,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这是故事的起因, 通过幽静、断断续续理解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的, 听到有正不熟练地弹奏自己的曲子时, 贝多芬产生好奇) (2)姑娘说:哥哥, 你别难过,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姑娘想听音乐会, 只是因为穷买不起入场券, 哥哥心里拿过, 妹妹体谅哥哥, 劝慰哥哥, 所以才这样说的。) (3)一曲完了,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盲姑
12、娘通过纯熟的琴声判断出了他是贝多芬, 说明她很爱音乐, 同时又很懂音乐。)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等他们苏醒过来, 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说明了兄妹俩被美妙的音乐陶醉了。) 三、潜心会文, 品读感悟感受阅读的乐趣 1交流之后提出问题, 师:你们读懂了很多, 回答的也很精彩, 这就是学习。但这还不够, 学习还得能提出疑问,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如:为什么贝多芬弹完一首还要再弹一首? 为什么盲姑娘问贝多芬时, 贝多芬没有回答? 为什么姑娘要连忙站起来让座等。 2同学们, 老师和你们一样, 在备课时, 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以前我看描写音乐的文章, 都会说这首曲子多么高亢, 多么低沉, 甚至
13、有的还把音乐比喻成莺鸣空谷珠落玉盘等等。可是在这篇课文里, 老师却什么都没发现, 曲调怎么样?节奏怎么样?(指向第九自然段) 3细品第九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九自然段:请同学们和老师一样, 合着美妙的音乐读一读。同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有声琅读) (2)对有关内容的点拨 A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个部分旋律很慢、柔和、平缓。) (板书: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B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亮?大海?
14、(板书: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C皮鞋匠看看妹妹,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月光怎么样?大海又怎么样? (板书: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3)朗读训练, 既然海面是这样变化的, 你能把三次海面变化读出来吗? 配上月光曲独自练指名读: 先按变化顺序来朗读(三个学生)各自朗读自己喜欢的变化比较式朗读(两个学生读) (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读, 反复感受文本的魅力, 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并使学生有话可说!真正传设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语文课堂) (板书:舒缓有力激荡) 四、课后质疑衍生课外学习
15、 从刚才我们的学习, 我们知道月光曲的旋律是通过联想月光和大海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动听、优美。兄妹俩完全陶醉其中。那么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他的这种激情又是源于何处? 月光曲教案 第三篇: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 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民,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 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知道贝
16、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引出文中的主要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 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 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 茵 幽 券 蜡 瞎 陌 盲 键 粼 缕 恬 汹 录 、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 、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 很清静。
17、 陌生:生疏, 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 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三、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 多读读, 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 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独立默读, 完成批注。 、在小组中质疑、解疑, 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 互相解答。 四、练习 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 十_大大的眼睛 波涛涌汹的大海 美妙的琴声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贝
18、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学习抓住环境特点,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想象第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 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想象第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贝多芬为兄妹俩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二、直视课题, 找到文章的中心部分来学习 、默读课文, 画出盲姑娘两次弹奏曲子的有关句、段, 读一读, 说说贝多芬开始在小路上散步, 而后来飞奔回客店的原因, 体会贝多芬的感情有哪些变化?(默读回答:贝多芬走进茅屋, 为什么弹完一曲, 又弹一曲?) 、快速浏览, 找出哪自然段是写月光曲的?(第自然段) 、默读第自然段, 边读边想像, 用简笔
19、画的形式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图画, 找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进行评价。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月光曲, 看着图画或闭上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第自然段, 回答问题: 皮鞋匠听着琴声, 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 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薄云。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逐渐增强, 使联想到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再后来, 音乐可能高昂激越, 使联想到
20、月光下风起浪涌。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哥哥看到妹妹脸上恬静的表情和睁得大大的眼睛, 想到她可能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她当然不可能产生像她哥哥那样的联想, 所以只是说她仿佛也看到了。 三、月光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板书:听→看→弹→听→看→又弹 文章哪几自然段写的这个内容?()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想象回答。 同桌分配角色朗读兄妹俩的话, 说说当时贝多芬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读段) 四、填空 、贝多芬没有回答姑娘的话, 只是借着清幽的
21、月光, 按起琴键来。当时他想到了_想到了_想到了_。(出示投影, 学生口头填空) 、小结:这些都与什么有关?(环境) 板书:月光 穷兄妹 、说说当时贝多芬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 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学生的回答有可能性和合理性就对, 老师不要限制。 可以回答各种可能: 贝多芬默认了。 贝多芬谦虚。 贝多芬怕知道, 会有很多来看他。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进入情境, 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 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弹出来, 顾不上回答。 贝多芬认为遇到了知音, 非常激动, 说不出话来。 五、总结全文 说说通过读
22、课文, 你了解到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家?(热爱民, 同情穷, 热爱大自然。) 六、朗读欣赏评读 、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指名读, 讲评。(让学生适时互相点评) 注意:整篇课文的朗读应该是徐缓的、抒情的, 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 朗读时才用高昂的语读。要注意表达物的迫切心情, 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抱歉心情, 盲姑娘安慰哥哥时的体贴、懂事, 贝多芬来时的诚恳、热情, 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 贝多芬见盲姑娘猜出自己后的愉快、激动, 都要读得恰如其分, 真实感。 七、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月光曲教案 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23、生字, 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体会并认识贝多芬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和同情、热爱劳动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的含义,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钢琴奏鸣曲月光曲录音磁带, 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听一段音乐(月光曲奏鸣曲第一乐章前四小节)说说听后感觉。 2、学生介绍月光奏鸣曲。 3、一起来了解月光奏鸣曲背后动的故事。 二、汇报预习 1、生字: 指名读字说
24、部首, 组词。 正音:券、缕、陌。 正形: 券的形近字:卷、拳、眷、豢、誊。 蜡的形近字:腊。 幽的笔顺。 粼、盲、瞎、茵的注意的部分。 齐读生字。 2、指名说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 直奔重点 1、自由读课文, 哪几段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8、9、10 。) 2、自主学习8、9、10三段, 你读懂了什么?标记不明白的地方。 3、四小组讨论。 4、汇报: 为旋律是怎样的?应该怎样读? (弱强。) 指导读忽然有气势, 高昂。 作者是怎样借助语言来表示音乐描述的意境的? (联想 。) 画出联想的内容自由读。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实在的事物。) 去掉联想的句子再读, 这样好吗? 练习
25、对比读, 体会联想内容的必要性。 5、小结: 作者正是通过对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的描写, 通过对月光下大海的描写来表达音乐的内容、意境、感情, 以具体的形象来展示音乐以景美写音乐美。我们再读, 试背诵。 月光曲教案 第五篇: 教学目标: 知识;自学生字新词。 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思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学习重点: 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榈乩识恋睦识量挝摹?br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投影片剪辑录像。 2、学生预习课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
26、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又叫什么名字呢?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 齐读课题。 二、自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 (2)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 (3)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并作好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生读第9自然段, 谈月光曲的内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教师随机板书)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2)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
27、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兄妹俩)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默读第九自然段, 把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句子划下来, 通过好像一词让学生知道这景象并不是事实, 而是皮鞋匠的联想, 并引导学生从静静地听着了解到这个联想是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 师: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 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 (3)想象这些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读欣赏录像剪辑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诵读教师随机示范评读。) 师: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
28、家, 不一定像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 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 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 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 是不是?这样, 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 你听了这首曲子好像看到了什么? (4)如此美好的乐曲, 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那么, 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A、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引导感悟”要是.那么多好啊!”“.太贵了,.又太穷.”“随便说说”等)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引导感悟”多纯熟”,”感情多深”等.)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
29、(5)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穷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6)指名说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 三、课外延伸: 1、师:贝多芬悄然而来, 悄然而去, 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间之爱, 一次美的艺术享受, 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 给世界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以美的享受, 还可以陶冶的性情, 让我们借助课外资料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仿写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
30、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 全开的、半开的, 姿态各式各样异, 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 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 四、作业:完成仿写。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柔和徐缓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高昂激荡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月光曲教案 第六篇: 月光曲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 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民的思想情怀。 使学生了解
31、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 以及在创作过程当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机教学§1)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 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 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 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 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 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我备课时读了半天, 你们刚才
32、也说了不少, 可是, 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 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9:(指名读课文) (1) 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 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 通过朗读来体会, 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 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4)教师小结: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 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
33、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 有力快速 高昂激荡) (5)系统练说: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 按起琴键来, 一开始, 他的琴声是柔和徐缓的, 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 产生了月光升起 微波粼粼的联想, 生接着说 (6)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 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 不一定象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 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 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 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 是不是?这样, 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音乐欣赏) (7)想象练习: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
34、什么? 三、追根溯源, 了解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 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学到这儿, 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 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1) 有感于知音: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别吗?特别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当中, 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板书:一分触动 十_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练说: 五、课外延伸: 1、教师:贝多芬悄然而来, 悄然而去, 给穷兄妹俩带来
35、一片温馨的间之爱, 一次美的艺术享受, 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 给世界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以美的享受, 还可以陶冶的性情, 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点击网络)介绍:他的乐曲热情激昂, 像一团熊熊的烈火, 迸发着炽热的激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学习, 你结识了谁?对他有哪些了解? 2、背诵月光曲的内容(§9)(伴月光曲) 二、写作迁移: 1、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联想到的事物? 2、写作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
36、。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 全开的、半开的, 姿态各式各样异, 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 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 3、组织交流。 三、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读 2、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词进行分析比较。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月光曲教案 第七篇: 一、音乐导入, 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听月光曲。师:这时, 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 这样的喜悦, 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于是, 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 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 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
37、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师:同学们想一想,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 听着, 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读后描述,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 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 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那么白, 那么亮, 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 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
38、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 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 也给宁静的感觉。 二、再读想象, 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 眼睛闭起来想一想, 月光怎么清幽, 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 同座两对话。) 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 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 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啊,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 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 他们同样需要音乐, 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 给盲姑娘带来光明, 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 借着月光弹起琴
39、来。 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 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 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 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 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 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 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
40、着听着, 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 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 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 贝多芬在怎样弹琴, 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 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 节奏也越来越快。)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 这么富有美感, 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 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不信, 可以读读。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 要搞清楚哪是叙事, 哪是联想, 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 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
41、加进自己的联想, 文章就会更加充实, 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朗读全文, 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 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 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造福, 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 我也是非常幸福的, 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 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师:”同学们, 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 再大声读一次。” 月光曲教案 第八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新词, 理解课文中的
42、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力。 3、通过理解课文, 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民的同情心。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 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 是首钢琴曲, 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 我们就来探究这
43、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字、词的掌握情况: 认读生字、生词。 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交流初读感受: 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 说明他有同情心。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是他即兴创作的。 质疑问难: 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 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听着琴声, 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月光曲教案
44、第九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先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 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初步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穷苦民的音乐家。 教学重点、难点: 1、要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2、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谈话, 引出关于贝多芬的相关资料及月光曲。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字词。 蜡烛 陌生 琴键 恬静 陶醉 记录 莱茵河 入场券 盲姑娘 霎
45、时间 微波粼粼 注意强调:券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 深入感悟 思考: A、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兄妹弹奏曲子的? B、贝多芬弹完一曲, 为什么又弹一曲? 1、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 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 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热爱音乐) 理解:在盲姑娘说这句话以后,哥哥的心情会怎样?(难过、无奈) 姑娘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什么?(真的随便说吗?) 出示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 朗读对话, 做到有感情朗读。 引导体悟: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小结: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评鉴考试题及答案
- 荔城市工匠评选活动方案
- 自助洗衣活动方案
- 海洋经济考试题及答案
- 贵族分类考试题及答案
- 估算法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安全过斑马线
- 钢琴作品考试题及答案
- 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评估分析框架
- 公益投入参与行为承诺书5篇
- 自动化模具制造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房颤心电图课件
- 工地拌和站试验室培训课件建筑土木工程
- 2024年卫生院“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总结样本(3篇)
- 副总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餐饮4D管理培训资料
- 国庆节磨豆腐活动方案
-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全册
- 峥嵘岁月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
- 税务法律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三年行业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