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_第1页
在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_第2页
在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在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孙可智读了朱建平同学的小说研讨作品自行车,小说围绕一张自行车凭券购的故事展开,小说研讨作品山鸡掠过树梢写了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下,兽医被迫医人的故事,读完两篇作品,使我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作品深刻的揭示了70 年代农村的苦难生活,写出了主人公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用平淡的、通俗化的语言写出了农村底层生活无奈与妥协,小说接地气,是源于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熟知,从自己熟悉的人身边寻找素材和灵感,最终确定以农村底层生活作为小说题材,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中心,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反映了70年代中农村的悲苦生活,这样的作品能引起共鸣,有一种亲切感。但读完两

2、篇小说,我有几个建议:一、初读两篇小说时感到对农村生活的无奈和琐碎,描写的过程有时过于详细,如为了买自行车,陶招贵一家养猪、卖猪,猪跳下悬崖,陶招贵也跟着跳下去,摔死的过程,缺乏文字镜头的跳跃感。衔接有时过于紧密,如与父亲相处的情节中,举手投足完全按照人物的顺序来,如果可以在文字中转换镜头感,也许会更有感觉。二、对人物出场铺垫不够,如:张金凤拍着手上的灰尘,急乎乎地跑出门,人物出场没对人进行铺垫也没有对人物进行描写。三、两篇文章中陶招贵的摔死和小梅的难产面而死,小说情节也过于密集,情节转折过于急了些,有点想要急于结尾的意味。四、两篇小说都是以悲剧结尾,这样的文章看了让人心里感到忧伤,读完给人以

3、沉重感,悲怆感,如果作者经常这样写,就会形成一种套路,就是把与主人公非常相关的人写死,这样的套路写多了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当然,这是我对两篇小说的肤浅感受,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建平和同学们谅解,最后以老师点评的为准。最后引用我喜爱的罗伯特麦基故事中的一句话送给建平和同学们:坚持笔耕,一行接一行,一页续一页,一刻接一刻,把你不断学习的东西,逐渐掌握成你与生俱来的天资,克服自己的恐惧,敢于面对拒绝、嘲笑和失败,只要你在这条精美而意义深长的求索之路一直走下去,刻意研究、大胆写作,那么,你的舞蹈定会震惊世界。拓展阅读:小说研讨发言张弛没有什么理论修养,所以也谈不上研讨,只能看作是对几位同学作品看过之后的

4、一点粗浅印象。或者说是读后感。胡杰同学擅长的是纪实文学,小说是这两年才开始学着写的。读了胡杰同学的短篇小说重庆表姐、梅姐之后。感到他经过这么多年的文字上的锻炼,语言还是很过关的。是文学化的语言。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仅仅讲一个故事,这个意识也是有的。这两个短篇都着意于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重庆表姐,人物形象还是比较鲜活可感的,读了之后能够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一类人。并且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也寄予了一定的评价,从这种评价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性中丑恶面、或者说阴暗面的某种批判,进而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善所寄予的某种隐含着的期待。相比之下,梅姐这个短篇就显得弱了一些。虽然也通过对梅姐的个人遭际

5、勾画出了梅姐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可以说把这个人物基本描绘出来了。但在这个人物身上,看不出作者要寄予些什么。换句话说,这个人物形象虽然基本上勾画出来了,但不具备什么审美的价值和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梅姐的不幸生活,和她身上的某些性格特点,比如对于婚姻生活、对于男人的那种既渴望又怕吃亏的心理状态。但从这种描述中,读者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人艰难追求幸福的那种精神,因此提炼不出过多的审美价值。而结尾处,对梅姐性饥渴的那种过度直白的描写,也降低了作品的审美品位。可以看出,胡杰同学是具备写小说的良好基础的,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勤奋地写下去。在更多的实践中,锻炼塑造人物形象、结构故事情节,提炼主题、深

6、化思想等小说的各种审美追求。最终达到小说创作的更高境界。李阳同学的作品看了两篇。但她的小说写了不少,甚至还有长篇小说,很勤奋。这是她能够提高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感觉李阳同学的语言基本上是过关的,但在小说创作的其他方面,比如选材、结构、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十字街头这篇小说中,我感到叙述的基本功还行,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方面也还行。但这篇小说是一个串珠式的结构,就是通过一个有心写作的人到一条街上的采访,接触这样那样的人,带出了对几个市井小人物的速写。所以整篇小说显得很散,根本原因在于那个以他的视角来观察的人,与被观察对象之间,仅仅就是一个观察和被观察的关系,小说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冲

7、突。由于没有矛盾冲突,因此也就没有一个能够贯穿始终、统摄全篇的故事,也就没有塑造人物形象的机会。因此这篇小说显得既缺乏故事性,也没有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偷情这篇小说比之上篇略好了一些,它有了一个核心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偷情.但仍然在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一个短篇小说里,作者的注意力似乎老是两代人的偷情故事之间游移不定,而这两代人的偷情故事之间又没有什么内在联系。这样一来,读者读这篇小说就无法聚焦了。就有两条并行的线,但互相之间又缺乏勾联。这是这篇小说的最大问题。其次的问题就是,这些偷情故事写得流于一般,缺乏新意。关于生活、关于社会也提炼不出什么更深的意义来。看不出这些个偷情,与人物的性格和

8、命运、与时代之间有什么关系。正因此这些不足,使得这篇小说没有塑出鲜活的、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因为李阳的小说没有全读,不好过多评价。但相信在她对小说的热情的推动之下,当会越写越好。此后当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故事结构的处理,主题的升化等问题。张弛的小说看了几篇,总体印象相对比较成熟。小说语言、人物形象塑造、构造故事等几方面还可以。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方面:一、张弛的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消极,多描写小人物的失败、无奈和挣扎等。很多小说看不到什么亮色,终其全篇,没有什么希望,也没有什么温暖的感觉。尤其是扔掉的累赘:小说描写篮球健将孙红蕾在计划经济时代退役,因为红旗机械厂厂长酷爱打篮球,而被特召进机械厂当了一名四

9、季清闲的库管员。主要任务就是陪王厂长打篮球。在浑浑噩噩的大锅饭生涯中,孙红蕾越长越胖,而且毫无一技之长。当残酷的市场经济来临,工厂倒闭,孙红蕾下岗踏入社会谋求生存时,才发现自己空有一身肥肉竟无一丝足以谋生的本领。最后不得不给一家美容美体中心当了一名丢人现眼的所谓减肥模特,天天把自己肥胖臃肿的丑态展览给富人们看,以刺激他们的减肥决心,引领他们的减肥意志。不但受尽屈辱,而且为了减肥达标,像动物一样被美体中心当作肆意折磨的实验品。而他的丈夫,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吃大锅饭时,也是一幅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下岗之后,则偷鸡摸狗,尽想出些撬开闲置的商品房对外出租之类的歪点子。纵观孙红蕾的一生,就是

10、前半生拚命长肉,后半生拚命减肥,仿佛掉入一个荒诞的怪圈。进入竞争残酷的市场经济社会,她和丈夫为了生存,把尊严、道德甚至最起码的体面统统当作累赘扔得一干二净。故事虽然颇为精彩,但这里面看不到一点人生的积极意义。使人感到生活还有希望和亮光的地方。虽然,结尾处描写赵乏干拿着从偷情富婆处讹来的钱准备开杂货铺,孙红蕾虽然没有减肥达标,没有挣上那笔当减肥模特的酬劳,但她也基本恢复了过去篮球健将的身材。看起来更有竞争力了。但这一点光明尾巴并不能掩盖作品整体灰暗消极的情绪。二、张弛的小说有时有过度阐释的问题。有种仿佛生怕读者不明白,因而过度地、重复地进行描写,显得语言罗嗦。要么就是在得意之处不懂得节制,从而在

11、某些情节片段流连忘返,或对某些次要人物兴致盎然地进行细致的描绘,使节奏停滞拖沓,或者人物形象塑造上出现喧宾夺主等毛病。要么就是在一篇小说中试图塞入的东西太多。例如旷野之子这篇小说,又想写桑德江的成长经历,又想写他与伍颖男之间艰难曲折的爱情,又想写他们对身边庸俗人物和生活的排斥,和对纯粹精神生活的追求。为了表现桑德对纯洁精神生活的追求,中间夹杂了大量的对大自然的描写。整体上看起来就显得线索纷乱、枝杈繁多,主题就被混淆其中,难以分辨了。三、张弛的小说不太注重形式上的创新。比如为了叙述的方便,总是选择全知全能的视角,很少用第一人称写作。这样的作品多了,就表现出一种单调性,缺乏变化。又比如,经常采用在

12、开头先讲一个精彩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又往往与主体部分并无什么关系。作用类似于传统评话小说里的得胜头回,目的是先把读者吸引住再说。但这种办法用多了就会表现出一种单调性。总之,形式上的创新思考得较少。聂耶是个年轻的作家,他的小说基本功还是不错。往往用较小的篇幅来刻画出一个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语言方面基本没什么问题。有的小说构思奇巧,揭示出深刻主题。例如老狗阿旺,以狗的视角来写人,写出人为谋利而把狗填到滚滚车轮之下,以狗命为代价完成其卑劣的敲诈勒索伎俩,以狗的无知和天真,越发反衬出人心的卑劣和险恶。而这种阴毒伎俩在某些乡村竟蔚然成风,以致成为乡民谋生、谋财的普遍性手段。这就揭示出当下拜金主义对乡村淳厚

13、传统道德的严重侵蚀,写出了当下世道人心的一个侧面。当然,有的短篇所写人物或故事就有些流于平常,如乡村警事等篇什,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聂耶需要下功夫的是小说格局的拓展。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更为复杂、跌荡起伏的故事,对广阔社会生活的描摩,主题的升华和提炼等方面更下些功夫。这些功夫都跟人的人生阅历有很大关系,好在聂耶还很年轻,还经历很多人生的历练。只要坚持努力,将来必会写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朱建平也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作家。近些年发表了不少小说。就看过的来说,基本功也是到位的。语言,叙述一个故事的能力等等都不成问题。但有时感到作品的质量还不很稳定。有的篇什不错,有的就显得明显弱一些。例如秋风引这篇小说感觉就比较弱。叙述的重点不突出,到底要表现主人公的什么,不大清楚。选择素材也比较陈旧。整个文章也没有找到一个核心的矛盾冲突,因此结构不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塑造不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而摇一摇这篇小说就好得多,有一个很明确的故事。就是贫穷的光棍汉要找对象的故事。他能找到对象吗?他能成功吗?这就成了读者的心理期待。成了促使读者不断读下去的基本要素。而且因为触及到一个非常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