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推荐文档_第1页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推荐文档_第2页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推荐文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 1高一物理必修 1 知识点总结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空间和时间参考系建立一维、二维坐标系描述空间位置时间和时刻2、质点和位移质点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3、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平均速度v = dsdt加速度a = vt - vot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vt = vo + at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 = vt + vo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 = vt = vo + vt t = v t

2、+ 1 at 2 v 2 - v 22= 2as o2to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利用纸带会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差ds = at 2 v = vt + v0 = v + a t 2o2各个点的瞬时速度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v = sn + sn+1n2t3、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规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vt = gt s = 1 gt 22 v 2 = 2gst四相互作用1、重力与重心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重力及其测量,弹簧测力计重心和稳定 g =

3、mg2、形变与弹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弹力的应用弹力f = kx (胡克定律)3、摩擦力滑动摩擦、动摩擦因数静摩擦摩擦力的调控滑动摩擦力 f = an五力与平衡1、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计算2、力的分解力的作用效果及分解力的正交分解力的分解的应用 力的正交分解fx = f cosafy = f sina3、力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平衡的种类和稳度 共点力下物体平衡条件:f 合 = 04、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条件的应用六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作

4、用力和反作用力f = -f 4、超重与失重超重和失重的解释完全失重现象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运动种类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stvt匀变速直线运动vt1、从 st 图象中可求:、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1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 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2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3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 st 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2、从 vt 图象中可求:、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 表示加速,a0 表示减速)1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 t=0

5、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2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 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 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3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4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种类联系区别(特点)匀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v=恒量a=0s = vt匀变速直线vt = v0 + ata=恒量运动速直线运动。s = v t + 1 at 2 = 1 (v + v )t0220t= v 2 - v 2 t02aa 与 v0

6、同向为加速a 与 v0 反向为减速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2、当加速度 a 与速度 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若 a 与 v 方向相同时,不管 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若 a 与 v 方向相反时,不管 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 度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 dxdt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和所用总时间的比值v = x 总t

7、总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速度v =dxd(t0)t4、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 = dv = v - v0dtt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 、打点时间间隔:0.02s(2) 、电源:低压交流电电压:6v 以下(3) 、纸袋处理:解题思想: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 t纸带上点的求法: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前后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加速度的求法: a = dx ( dx :纸带上连续两段的差)t 22、匀变速直线运动(1) 、速度: v = v0 + at(2) 、位移: x = v t + 1 at 2020(3

8、) 、速度与位移: v2 - v2 = 2ax(4) 、自由落体运动:速度: v =三、相互作用(1) 、重力: g = mg(2)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 fgt= kx位移: h = 1 gt 22(3) 、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 f 在 0 与最大静摩擦力 fmax 之间: 0 g五、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失重: fn 轨道对球产生压力)rg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rg(3)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 就脱离了轨道)“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 生推力。)(1) 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9、:v=0,f=mg(f 为支持力)rg(2) 当 0vf0(f 为支持力)rg(3) 当 v=时 , f=0rg(4) 当 v时,f 随 v 增大而增大,且 f0(f 为拉力)7. 万有引力定律1.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 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3r= k t 2(k 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2. 万有引力定律: f = g m1m2万r 2(1) 赤道上万有引力: f引 = mg + f向向= mg + ma( g和a向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2) 两极上的万有引力: f引 = mg3. 忽略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gmm = mg gm

10、 = gr2 (黄金代换)r24. 距离地球表面高为 h 的重力加速度:gmm(r + h)2= mg gm = g(r + h)2 g =gm(r + h)25.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 = gmm = f万r 2向gmm = ma a = gm(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 a 等于轨道处的重r 2r 2gmr力加速度g 轨)2gmm = m v v =r 2rgmm = ma2r a= gm r 2r34a2 r3gmgmm 2a2 = m r t =r 2 t 6. 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 1: gm = gr 2 m =gr2(已知 r 和 g)ggmr方法 2: v

11、 = m = v2r g(已知卫星的 v 与 r)gmr3方法 3:a= a2r3(已知卫星的a与 r)mg4a2r3gm方法 4:= 4a2r3(已知卫星的周期 t 与 r)tmgt 2grm v =4a2r3gm方法 5:已知 m =t =gmr v =v3t2ag(已知卫星的 v 与 t)方法 6:已知a= m = vgmr33ag(已知卫星的 v 与a,相当于已知 v 与 t)7. 地球密度计算:球的体积公式:v = 4ar33mm = m( 2a 2g m = 4a2 r3gt 23近地卫星a= 3a(r=r) rm =m3argt 2r 2ta=v4ar33= gt 2r38. 发

12、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 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8.机械能1. 功的计算。w = fx cosaw合合=

13、wf + wf + wf lwf= f x cosa123n p = w2. 计算平均功率: t计算瞬时功率:p瞬瞬= f vp = f v cosap = f v(力 f 的方向与速度 v 的方向夹角 )3. 重力势能: ep = mgh重力做功计算公式:wg = mgh1 - mgh2 = ep初末- ep重力势能变化量:dep = ep末初- ep=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wg = -dep重力做功特点:重力做正功(a 到 b),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c 到 d),重力势能增加。 k4. 弹簧弹性势能: e = 1 dx2p2dx = l - l0(弹簧的变化量)弹簧弹力

14、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w弹初=末-dep = ep- ep特点: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5. 动能: ek= 1 mv2211动能变化量: de = e- e=mv2 -mv2kk末初k26. 动能定理:w合末=初dek = ek- ek221常用变形:wf + wf + wf lwf= dek = ek 末 初 - ek123n7. 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 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达式: ep1 + ek1 = ep 2 + ek 2 (初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的减

15、少量)dek = -depdea = -deb(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a 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 b 物体机械能选修 3-1*第一章、电场1、电荷先中和后均分: q = q1 + q22(带正负号)2、库仑定律: f = k q1q2r 2(不带正负号)(k=9.0109 nm2/c2,r 为点电荷球心间的距离)3、电场强度定义式: e = fq场强的方向:正检验电荷受力的方向.r24、点电荷的场强: e a = k q a5、电场力做功:wab = qu ab(q 为场源电量)(带正负号)6、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w电 = -dep7、电势差的定义式:u ab = wab

16、q(带正负号)8、电势的定义式:aa= wap q(带正负号)(p 代表零势点或无穷远处)9、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u ab = aa -ab10、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e = ud(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11、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2qumv =1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加速度 a = qumd偏转量 y = qu l 22md v02偏转角 tana=qu lmd v0213、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并偏转:qu l 2y =22md 2 qu1m= u 2l 24du114、电容的定义: c = qu单位:法拉 f1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

17、 a s4a kd*第二章、电路1、电阻定律: r = a l s(l 叫电阻率)2、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u1 = r1 ,u = u 2r21r1ur1 + r2总3、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i1 = r2 , i = i 2r11r2ir1 + r2 干4、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r串 = r1 + r2 (= nr)5、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r= r1 r2(= r )并r + rn126、i-u 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 k = tana= 1r7、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 = ur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 e r + r9、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u = e

18、 - i r10、电源输出特性曲线:电动势 e:等于 u 轴上的截距内阻 r:直线的斜率r = tana= e i 短11、多用电表:若将电压表量程扩大 n 倍,需r串 =(n -1)rg若将电流表量程扩大 n 倍,需r并= rgn -1欧姆表:调零ig = e ,测量ix =er内12、电功(电能):w = uit = pt对于纯电阻w = pt = uit = i 2 rt = u 2 trr 内 + rx13、电功率: p = w = uit对于纯电阻p = w = ui = i 2 r = u 2tr14、电热: q = i 2 rt15、热功率: p热 = i 2 r16、闭合电路中

19、的电功率: ei = u 外i + u内i17、电源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当r = r 时,输出功率最大, p出18、电源的效率:a= p出 = ui = u = r = e 24rp总eier + r*第三章、磁场1、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 n 极的指向2、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方向。3、磁感应强度: b = f i l单位:特斯拉 t4、安培力: f = bil sina ( 为 b 和 l 的夹角)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5、磁通量: f = bs sina 单位:韦伯 wb( 为 b 和 s 的夹角,即线和面的夹角)6、力矩: m = fl(l 为力 f 的力臂

20、)7、通电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旋转的磁力矩:m = nbis sina( 为 b 和 s 法线的夹角)最大磁力矩: m = nbis8、洛伦兹力: f = qvb sina ( 为 b 和 v 的夹角) 9、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半径: r = mvqb周期: t = 2amqb(与 v 无关)10、速度选择器选出粒子的速度: v = eb11、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 e = bvd(d 为极板间的距离)1.=bssin选修 3-2 是磁通量(wb) b 是磁感应强度(t) s 是面积(m)sin 是磁场方向与导体面的夹角正弦值; 2. e=n te 是感应电动势(v)

21、n 是匝数(匝) 是磁通量的变化量(wb) t 是磁通量的变化时间(s); bs推导公式:e=n t =ns t =nb t =blvsinb 是磁感应强度(t) s 是面积(m)s 是变化面积(m) b 是变化磁感应强度(t)l 是有效长度(m) v 是速度(m/s)sin 是磁场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正弦值;推导公式:f 安=q=np 安=p 电=blvr + rf 安是安培力(n) vm 是最大速度(m/s) r 是外总电阻() r 是内总电阻()r 导是导体本身电阻() p 安是安培力的功率(w)p 电是电功率(w) v 是速度(m/s);3. ie 自=lte 自是自感电动势(v) l

22、 是自感系数(h) i 是变化自感电流(a) t 是变化时间(s); 4.e=emsinte 是电动势(电压)(v) em 是电动势(电压)的峰值(v) 是 线 圈 转 动 的 角 速 度 (rad/s) t 是 时 间 (s); 5.em=nbsem 是电动势(电压)的峰值(v) n 是匝数(匝) b 是磁感应强度(t) s 是面积(m) 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rad/s);16.t=ft 是周期(s) f 是频率(hz);7.i= =0.707imum= =0.707umi 是电流的有效值(a) im 是电流的峰值(a)u 是电压的有效值(v) um 是电压的峰值(v);8. u1 是原线圈

23、两端电压(v) u2 是副线圈两端电压(v) n1 是原线圈的匝数(匝) n2 是副线圈的匝数(匝); 推导公式:n1i1=n2i2i1 是原线圈中的电流(a) i2 是副线圈中的电流(a) n1 是原线圈的匝数(匝) n2 是副线圈的匝数(匝);选修 3-5一、碰撞与动量守恒1、动量:p=mv,矢量,单位:kgm/s 2、动量的变化:p=mv2mv1 (一维)是矢量减法,一般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3、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p 2p2mekek2m4、冲量: i=ft,矢量,单位:ns5、动量定理: i=p,或 ft=mv2mv1 (一维)6、动量守恒定律: m1v1m2v2=m1v1m2v

24、2 (一维)条件: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7、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m1op=m1on+m2om8、弹性碰撞:没有动能损失m1m2v0v = m1 - m2 v, v = 2m11m1+ m2v02m1 + m2 0(牛顿摆中 m1=m2,故 v1=0,v2=v0,入射球损失的动能最多) 9、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m1v0=(m1m2)v10、若 m、m 开始均静止,且系统动量守恒,则: mv1=mv2,ms1=ms2二、波粒二象性1、光子的能量: e = hv = hca其中 h=6.631034js2 遏止电压: eu = 1 mv 2= e2maxkmv 为光的频率,a为光的波

25、长3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hv = 1 mv 2+ w2max4、光源发出的光子数: n = ptahc5、康普顿效应光子的动量: p = ha6、德布罗意波的波长:a= hp三、原子结构之谜1、汤姆生用电磁场测定带电粒子的荷质比: q = eh m b2 d 22、分子、原子的半径约为 1010m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4m核子(质子、中子)的半径约为 1015m3、巴耳末系(可见光区):1 = r( 1 - 1 ), n = 3, 4, 5.22n 2对于氢原子,r=1.097107m1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e = 1 e , r = n 2 rn n21n1其中 n 叫量子数,n=1,2,3.e1=13.6ev,r1=0.531010m5、能级跃迁:hv=emen四、原子核1、剩余的放射性元素质量: m = m2、剩余的放射性元素个数: n = n t 1 t 1 0 2 2 t 1 t 10 2 23、卢瑟福发现质子:14 n+ 4 he17 o+1 h72814、査德威克发现中子: 9 be+ 4 he12 c+ 1n42605、 衰变: 238 u234 th+ 4 he929026、 衰变: 234 th234 pa+ 1e + v (v 射线)9091-17、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27 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