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题报告终极版_第1页
基坑开题报告终极版_第2页
基坑开题报告终极版_第3页
基坑开题报告终极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吕立正学号026专业交通工程课题名称基坑钢筋混凝土箱型围护结构设计阅读文献国内文献 12篇开题日期情况国外文献 8篇开题地点18号楼513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 文献)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土木工程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本世纪,随着大量高层、超 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促使 工程技术人员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基坑工程这一古老课题

2、,使许多新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方法得以 出现与成熟。在本世纪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在以后的时间 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基坑工程在我国进 行广泛的研究是始于 80年代初,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高层建筑不 断涌现,相应地基础埋深不断增加,开挖深度也就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课题提出了的新的内 容,那就是如何控制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 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

3、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 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件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仍然 很高。任何一个工程方面的课题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不断相互促进的成果。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一种新的围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放坡面 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围护开挖。迄今为止,围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围护机理来讲, 基坑围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然后有悬臂围护、内撑(或拉锚)围护、组合型围护等。 放坡开挖需要有较大的工作

4、面,且开挖土方量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至今仍然不失是基坑 围护的好方法。悬臂围护是指不带内撑和拉锚的围护结构,可以通过设置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桩 形成围护结构。它也可以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进行南改良形成,如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结构。为了 改善悬臂式围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满足较深基坑的支档土体要求,发展了内撑式围护 和拉锚式围护结构。为了挖掘围护结构材料的潜在能力,使围护结构形式更加合理,并能适合各 种基坑形式,综合利用“空间效应”,发展了组合型围护型式。围护结构最早用木桩,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地基处理方 法采用水泥土挡墙、土钉墙等。钢筋混凝土桩设置方法有钻孔灌注

5、桩、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 和预制桩等。基坑设计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发展很快,因建设需要基础越做越深,其支护结 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坑支护已经成为高层建筑中的难点和重点。基坑支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 程的安全和造价,基坑支护处理不好,后果相当严重;基坑支护处理得好,不仅使工程安全可靠, 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基坑支护的方法和优化设计,对加快基本建设速度,节约 投资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徐长节,尹振宇,深基坑围护设计与实例解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 郑刚,焦莹,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

6、第 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姜晨光,基坑工程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深基坑支护技术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 刘立兵,徐平,付强,深基坑支护设计理论与实例,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 ;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11 ;12 郑刚,刘瑞光,软土地区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 ;13 Mira nda,E.Approximate Seismic LateralDeformatio nDema nds in MultistoryBuildi ngsJ. Struct En greeri ng, ASCE,1999.14 Braja of foun dation en gi neeri ngM. PWS-KENT Publish ing Compa ny,1990.15 Kenneth Leet. Rei nforced Con crete Desig nM.McGraw-Hill Book compa ny,1982.16 Clough , Dunean . Fin

8、ite Element Analyses of Retaining wa11 BehaviorJ. ASCE, 1971, 165-16717 An drew , Youssef . An alysis of Deep Excavati on in Bost on J.Journal of Geotech nicalEn gi neeri ng, 1993, 69-8918 Sunil , Ron aldo I. Seepage and Soi1-structureIn terfaceEffects in BracedExcavatio nsJ. Journal of Geotech nica

9、l En gi neeri ng, 1993, 912-92919 Clough , Dunean .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Retaining wa11 BehaviorJ. ASCE, 1971, 165-16720 An drew , Youssef . An alysis of Deep Excavati on in Bost on J.Journal of Geotech nicalEngin eeri ng, 1993, 69-89 二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设计内容1 、设计方案比选:根据基坑周围环境、开挖深度、土质情况、地下水位、高低以

10、及基坑侧壁 安全等级进行。拟采用土钉墙,钢板桩,锚杆,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中的两种或多种。2 、土压力计算:对于碎石和砂土、粘土和粉土分别采用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并分别计算静止 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3、支护结构计算:支撑断面土压力计算,支撑轴力计算,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计算,最大弯矩计算,配筋计算 抗隆起验算。完成基坑支护电算部分,包括选定断面电算,整体支护结构电算。4、基坑稳定性验算:主要验算有基坑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抗滑移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 算。拟解决的难题如何根据地质水文条件确定合适的方法计算土压力,以及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布置基坑尺寸,支撑形式及布置位置等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

11、路线一、研究方法:1、分析工程的地质资料,深入了解基坑支护对基坑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为基坑支护方 案的设计做好前期准备。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支护方案的选择,达到透彻主题知识的目的。3、征求指导老师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设计课题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二、技术路线:(1)设计方案比选: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各种 支护形式的适用条件,综合考虑以确定合理地设计方案。(2)土压力计算:是根据郎肯的理论进行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3)支护结构计算:其中是根据弹性支点法和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的。有些支护结构也仅采用 静力平衡状态计算。(4)基坑稳定

12、性验算:根据极限平衡法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和基坑坑底隆起稳定性进行分析;基 坑踢脚稳定性则根据力矩平衡来进行分析;根据基坑渗流的水力梯度不应超过临界水力梯度的原 理对基坑渗流稳定性进行分析;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多是从压力平衡的角度分析而得出得结论。四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1. 项目条件:教师提供基坑地质勘察资料及基坑平面图、剖面图等资料。学生要熟悉常见的 基坑围护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比选。2. 设计条件:毕业设计教室、计算机中心开发机房、设计所用软件工程CAD和办公软件等。3. 技能条件:学完规定知识、学校图书馆与学院资料室供补充学习、配备指导教师。五、进度计划起讫日期工作内容刖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根据任务书的要求,阅读国内外文献,准备开题报告开题答辩根据任务书的目标,严格按计划,开展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工作中期检查,包括:设计图纸或软硬件等根据任务书的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根据任务书的成果形式,检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组织对毕业论文或设 计的成果进行验收提交毕业设计或论文,查重完成答辩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