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威海市威盛酒店式公寓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威海市威盛酒店式公寓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威海市威盛酒店式公寓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威海市威盛酒店式公寓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威海市威盛酒店式公寓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 本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威海市威盛酒店式公寓设计。本设计主要包括两 个部分的设计:第一 部分为建筑设计,第二 部分为结构设计。建筑设 计部分:根据建筑设计的依据以及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住宅建 筑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设计。结构设计部分:选取 4 轴框架进行计 算。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进行荷载汇集, 计算风载和地震作用 ,以及 框架在各种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力组合;然后 选取最不利的内力来进行框架梁、柱的配筋计算,接着进行了板和楼梯的 设计计算,最后进行了筏板基础的设计。通过此次设计使我们掌握了科 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 析和解决实

2、际问题的能力。 关关键键词词 :公寓 设计 框架结构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筏板基础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wei sheng apartments design in weihai city. this design includes two parts:the first is for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second is for structur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3、architecture design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plane, elevation and profil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part: the 4 axis calculation framework. sure frame diagram calculation; for collection, calculation of wind load load and earthquakes, and in various load

4、single frame under the action of internal force, based on this force combination; and then to select the most unfavorable to the internal force beam and column of reinforcement, then calculated the board and the design of stair calculation, and finally the raft foundation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5、that we master the scientific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correct design thought,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studies the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keywords: apartments design frame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board founda

6、tion of the raft 目录 摘摘要要.i 英英文文摘摘要要.ii 目目录录.iii 英英文文目目录录.viii 第第 1 1 章章 建建筑筑设设计计.1 1.1 工程概况.1 1.2 建筑设计要点.1 1.3 建筑平面设计说明.2 1.3.1 使用部分平面设计.2 1.3.2 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3 1.4 建筑立面设计说明.4 1.5 建筑剖面设计说明.4 1.5.1 建筑层数.5 1.5.2 建筑层高.5 1.5.3 楼梯.5 1.5.4 防火疏散设计.5 1.6 构造设计.6 1.6.1 外墙和内墙.6 1.6.2 楼板的构造.6 1.6.3 楼梯构造.6 1.6.4 门窗

7、构造.7 1.6.5 建筑各部分构造做法.8 第第 2 2 章章 结结构构设设计计.9 2.1 结构体系选择.9 2.2 结构布置.9 2.3 结构设计说明.10 2.3.1 工程概况.10 2.3.2 设计活荷载标准值.10 2.3.3 基础.10 2.3.4 钢筋混凝土构造要求.11 第第 3 3 章章 4 4 轴轴框框架架结结构构计计算算及及截截面面设设计计.12 3.1 确定计算简图.12 3.1.1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12 3.1.2 用高跨比和宽高比初估截面尺寸.12 3.2 荷载计算.15 3.2.1 屋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15 3.2.2 楼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16 3

8、.2.3 屋面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19 3.2.4 楼点集中荷载标准值.19 3.2.5 风荷载计算.21 3.2.6 地震作用计算.22 3.2.7 侧移、刚重比、剪重比验算.28 3.3 框架内力计算.31 3.3.1 计算方法.31 3.3.2 恒载作用下框架内力.32 3.3.3 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43 3.3.5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52 3.3.6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56 3.4 框架内力组合.60 3.4.1 控制截面.60 3.4.2 弯矩调幅.63 3.4.3 内力组合.66 3.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75 3.5.1 框架梁截面设计.75 3.5.2 框架

9、柱截面设计.76 第第 4 4 章章 板板的的设设计计.89 4.1 设计资料.89 4.2 荷载计算.89 4.2.1 屋面荷载.89 4.2.2 楼面荷载.90 4.2.3 走廊及卫生间荷载.90 4.3 计算跨度.91 4.4 弯矩计算.93 4.4.1 屋面板各区格板的弯矩计算.93 4.4.2 屋面板截面设计.94 4.4.3 楼面板各区格板的弯矩计算.96 4.4.4 楼面板截面设计.98 第第 5 5 章章 楼楼梯梯设设计计.100 5.1 楼梯斜板设计.101 5.1.1 荷载计算.101 5.1.2 内力计算.102 5.1.3 配筋计算.102 5.2 平台板设计.102

10、5.2.1 荷载计算.103 5.2.2 内力计算.103 5.2.3 配筋计算.103 5.3 平台梁设计.104 5.3.1 荷载计算.104 5.3.2 内力计算.104 5.3.3 截面设计.105 第第 6 6 章章 基基础础设设计计.107 6.1 基础底面积的确定.107 6.1.1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验算.107 6.1.2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验算.108 6.2 基础梁、板内内力分析.110 6.2.1 非震地震作用效应 .110 6.2.2 地震作用效应.114 6.3.配筋计算.116 6.3.1 底板配筋.116 6.3.2 基础梁配筋.117 6.3.

11、3 抗冲切、抗剪切验算.120 结结论论.122 致致谢谢.124 参参考考文文献献.125 catalogue abstract(chinese).i abstract(english).iii catalogue(chinese).iii catalogue(english).iii chapter 1 architecture design.1 1.1 project summary.1 1.2 architectural design points.1 1.3 building graphic design instruction.2 1.3.1 use of graphic desi

12、gn.2 1.3.2 traffic contact part of graphic design.3 1.4 the building elevation design descriptions.4 1.5 building profile design descriptions.4 1.5.1 construction layer.5 1.5.2 building height.5 1.5.3 stair.5 1.5.4 design of evacuation of fire prevention.5 1.6 structure design.6 1.6.1 outer wall and

13、 inner wall.6 1.6.2 floor structure.6 1.6.3 stair tectonic.6 1.6.4 door and window structure.7 1.6.5 building parts structure practices.8 chapter 2 structure design.9 2.1 structure choose.9 2.2 structure layout.9 2.3 structure design elucidation.10 2.3.1 project summary.10 2.3.2 design standard live

14、 load.10 2.3.3 foundation.10 2.3.4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al requirements.11 chapter 3 4 shaft frame structure calculation and cross-section design.12 3.1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diagram.12 3.1.1 frame structure layout .12 3.1.2 use depth-span ratio and early width to estimate section size

15、.12 3.2 load calculation.15 3.2.1 roofing beams standard vertical line load.15 3.2.2 vertical line load floor beams standard values.16 3.2.3 roofing node standard concentrated loading.19 3.2.4 floor point standard concentrated loading.19 3.2.5 wind load calculation.21 3.2.6 earthquake calculation.22

16、 3.2.7 lateral shift, just heavy weight than, shear than checking28 3.3 framework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31 3.3.1 calculation method.31 3.3.2 the internal force under constant load framework.32 3.3.3 the internal for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ive load framework.43 3.3.5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

17、ation under wind loading.52 3.3.6 earthquake effect framework of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56 3.4 framework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60 3.4.1 control section.60 3.4.2 bending moment attenuation.63 3.4.3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66 3.5 beam and column section design.75 3.5.1 beam section design.7

18、5 3.5.2 frame column section design.76 chapter 4 board design.89 4.1 design material.89 4.2 load calculation.89 4.2.1 roof load.89 4.2.2 floor load.90 4.2.3 corridor and toilet load.90 4.3 calculation span.91 4.4 bending moment calculation.93 4.4.1 roof district case board of moment calculation.93 4

19、.4.2 roof cross-section design.94 4.4.3 floor panels attached to the case board of moment calculation.96 4.4.4 floor panel section design.98 chapter 5 stair design.100 5.1 stair of the inclined plate design.101 5.1.1 load calculation.101 5.1.2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102 5.1.3 reinforcement calcu

20、lation.102 5.2 flat bedplate design.102 5.2.1 load calculation.103 5.2.2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103 5.2.3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103 5.3 platform beam design.104 5.3.1 load calculation.104 5.3.2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104 5.3.3 section design.105 chapter 6 foundation design.107 6.1 determ

21、ination of the area based.107 6.1.1the foundation under vertical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checking.107 6.1.2 horizontal earthquake under the action of calculating th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108 6.2 foundation beam, plate inside internal force analysis.110 6.2.1 the earthquake seismic effect.110

22、 6.2.2 the earthquake effect.114 6.3.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116 6.3.1 floor reinforcement.116 6.3.2 foundation beams of the reinforcement.117 6.3.3 punching and shearing resistance checked.120 conclusion.122 thanks.124 references.125 第 1 章 建筑设计 1.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威海市威盛酒店式公寓设计; 建筑面积: 8283.6 m2; 层数、层高:

23、 12 层,均为 3.3m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抗震要求:建造地点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近震,场地土为 类, 地面粗糙度为 b 类。 1.2 建筑设计要点 设计以建筑物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以一系 列规范及相关设计资料作为设计依据,融入经济实用,以人为本的设计 思想,在满足相关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和委托方对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 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主旋律,尽量做到使用方便, 功能齐全,以满足委托方对科研办公以及商业出租的要求。 对高层建筑设计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2)现行技术条件下方便施工的要求; (3)尽量减少能量消耗,

24、创造节能环保建筑的要求; (4)具有一定的美观要求; (5)防火设防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6)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要求。 总之建筑设计概括出来满足:使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 1.3 建筑平面设计说明 建筑的平面设计是针对建筑的室内使用部分进行的,主要可以分为 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大类。 2 1.3.1 使用部分平面设计 1、房间使用面积、形状、大小的确定 在房间形状和大小尺寸确定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室内活动 的特点,以满足不同功能的要求;与室内家具、设备的尺寸相配合,便 于家具、设备的布置;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要求的满足;结构与施工 的可能性,尽可能经济合

25、理。 本工程为酒店式公寓设计,因此以一居室户型占主流,二居室次之。 户型 a 为单间,一房一卫,建筑面积为30.42m2,卧室面积 24.66m2,卫生间面积 5.76m2;户型 b 为双间,二房 一厨一卫 ,建筑 面积为 60.84m2,每间卧室面积 24.66m2,每间卫生间面积5.76m2。 2、门窗大小及位置的确定 (1)建筑设计中,决定各种房间门的尺寸、数量和开启方向的主要 因素是考虑人流的多少和搬进家具、设备的大小。一般卧室的门取 900mm 宽,2100mm 高;卫生间取 750mm 宽,2100mm 高;管道井的门取 600mm 宽,1800mm 高;均采用平开门。 (2)房间

26、中窗的大小和位置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室内采光和通风要 求考虑的。从采光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窗居中布置,以使光线均匀,避免 死角,采用窗地比来限制窗的最小尺寸;从通风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窗子 的位置与门综合考虑,把窗尽量开在门的对面墙上的位置,保证室内空 气通畅。 1.3.2 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 在这部分设计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交通路线简洁明确,联系通行方便; (2)宽度合理,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 (3)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 (4)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的造型处理等问题。 1、水平交通联系部分 走廊 该部分主要功能是连接同一楼层的各个房间、楼梯、门厅等,以解 决

27、建筑物中水平联系和疏散问题。走廊的宽度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满足人 流通行、安全疏散、空间感受的要求,本工程走廊宽度取2.1m,除 了底层,在走廊的两端尽头设置高1.8m,宽 1.5m 的窗户,以满足通 风采光的要求。在底层,设置高2.1m,宽 1.2m 的双扇平开门,满足 通风采光要求的同时,供疏散使用。 2、垂直交通联系部分 楼梯、电梯 (1)楼梯: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及在建筑中的位置应满足民用建 筑设计通则和建筑防火的要求。由于是高层建筑,人流通行采用的主要 是电梯,因此楼梯布置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消防功能的要求。根据建筑物 的平面形式,在建筑物中设置一部楼梯,最远处房间的出口到疏散楼梯 的距离

28、,满足最大疏散距离 35m 的要求。同时防火规范要求疏散楼梯的 梯段最小宽度为 1.1m,本设计中采取疏散楼梯的宽度为1.15m,满足 疏散楼梯最小宽度的要求。 (2)电梯:结合电梯的设计要求和住宅中的使用人数通行对电梯数 目的要求,设置两部电梯以满足人流通行的要求,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 与客梯并用。选用2 部载重量为 1000kg,速度为 2.5m/s 的住宅电梯, 井道尺寸为 1.8m2.6m。 3、交通联系枢纽 门厅 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入口处的内外过渡、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安全 疏散是门厅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门厅对外入口的总宽度不应小于通向 该门厅的过道、楼梯宽度的总和。所以此处门厅对外出口

29、设两个 1.8m 宽的弹簧门,以达到安全疏散要求。 1.4 建筑立面设计说明 建筑的立面图反映建筑四周的外部形象。立面设计是在满足房间的 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下,运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紧 密结合平面、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而进行的。 建筑立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1)根据初步确定的房屋平、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关系,绘出建筑 各个方向里面的基本轮廓作为设计基础。 (2)推敲立面各部分的体量和总的比例关系,同时考虑几个立面之 间的统一,相邻立面之间的协调。 (3)调整各个立面上的墙面处理和门窗安排,以满足建筑立面形式 美的原则。 (4)最后对入口、雨棚、建筑装饰等重点及细部处理。 1.5 建

30、筑剖面设计说明 建筑剖面图反映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主要是 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建筑层数及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 1.5.1 建筑层数 结合建设用地面积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该建筑设计为12 层。 1.5.2 建筑层高 112 层的层高均采用 3.3m。 1.5.3 楼梯 考虑楼梯为消防楼梯,楼层之间采用两跑式设置。每跑采用设置 10 个踏步,踏步宽度为280mm,踏步高度为 165mm,休息平台宽度为 1.2m。作为消防楼梯,要求楼梯能够直接通上建筑物的楼顶,楼梯全部 采用梁板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1.5.4 防火疏散设计: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的要求,该建筑需要设置带

31、前室的 消防楼梯,在所设计的建筑物中,电梯旁边的附属楼梯以电梯和楼梯间 距离为该楼梯的消防前室,满足消防楼梯的前室面积满足至少大于 6m2的需要,在前室处按照防火规范要求设置乙级防火门,防火门的开启 方向为消防疏散方向,即朝向楼梯间开启。在建筑物的底层处则朝向安 全出口的方向开启。同时按照规范的规定,高层建筑应采用防火墙等来 划分防火分区,每个分区规定的最大建筑面积要小于防火规范的要求,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对于二级建筑,每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 1500m2。由于本建筑每层面积为690, 每层可作为为一个防火分区设 防。 1.6 构造设计 构造设计在设计中要较大数量的内容,本设计说明中只

32、针对主要部 分内容作一介绍,其余参照相关规范、规定设计采用。 1.6.1 外墙和内墙: 本建筑物为框架结构,结构的承重体系为框架柱,作为分割空间的 填充墙墙,要满足自重轻、隔声以及防火、防潮、防水的要求。本设计 中外墙采用 200厚的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重度为5.5kn/mm 。内墙采用 100厚的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墙体稳定下 3 mmm 较差的情况下需要沿墙身横向配置加筋的方式来满足墙体的稳定性。 1.6.2 楼板的构造: 框架结构体系中,框架结构需要刚度很大的楼盖将竖向构件联系在 一起共同抵抗水平荷载。本设计中,楼盖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 盖,楼板厚度为 100mm。

33、1.6.3 楼梯构造: 由于办公建筑设置有电梯,因此楼梯的功能主要是消防疏散的要求。 楼梯采用两段楼梯,楼梯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楼梯设置踏步尺寸 为 280mm, 扶手高度为 1100mm。楼梯采用 1:25 水泥砂浆抹面,楼梯和 平台下表面装饰采用水泥砂浆抹平,喷白二度。 1.6.4 门窗构造 门窗采用自 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配件图集 ,详见标 准图集。 1.6.5 建筑各部分构造做法 表 1-1 建筑各部分构造做法 序号种类厚度构造做法 20 外贴面砖 10 水泥石灰膏砂浆粘结层 200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 10 膨胀珍珠石灰浆粉面 12 水泥砂浆打底 1 外墙 15 纸

34、筋石灰泥压光 15 纸筋石灰泥压光 12 水泥砂浆打底 100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 12 水泥砂浆打底 2 内墙 15 纸筋石灰泥压光 35 架空隔热板 1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 20 1:3 水泥石灰砂浆找平层 120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3 屋顶 12 纸筋石灰粉平层 10 防滑彩色面砖 5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20 1:3 水泥石灰砂浆找平层 100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4 楼面 12 纸筋石灰粉平层 第 2 章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确定计算简图、选择 合理简单的计算方法进行各种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截 面配筋设计、绘施工图。

35、2.1 结构体系选择 该工程有 12 层,选择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柱杆系构件构成, 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承重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 照施工方法的不同,有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和现浇式三种。本设计采用 现浇式,其特点是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好,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但模 板较多,工期较长。承重方案采用纵横向:混合承重方案。 2.2 结构布置 结构布置主要工作是合理确定梁柱的位置及跨度。基本原则是: 1、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要求结构有利于抵抗竖向和水平荷载、受力 明确、传力直接的要求。抗震设防也要求建筑物能够简单规则。本设计 中,建筑物平面形状为矩形,其中建筑物长l=58.8m,建筑物高

36、度 h=31.5m,建筑物宽 b=16.8。按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m (jgj3-2002)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a 长宽比的要求,知: h/b=39.6/17.72.24(7 度抗震设防对高宽比 的要求 ),满足要求;长宽比: l/b=39/17.7=2.25.0,满足最大高宽 比要求。 2、尽量统一柱网和层高,以减少构件种类规格,简化梁柱设计与施 工。 3、考虑是否设置变形缝, 由于建筑物平面形状规则简单,结构竖 向无较大的落差,结构不设变形缝。对于有保温、隔热屋面的房屋,当 采用现浇式钢筋砼框架结构时,其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55m,所以本 建筑物不设伸缩缝

37、。本建筑物中,l/b5.0,且结构的形状简单规则, 不需要设置抗震缝。 4、按照规范要求,高层建筑竖向体型以规则、均匀,避免有较大的 内收和外挑,结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竖向布置 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在本设计中,建筑结构规则,无大型的悬挑和突变, 符合抗震设防的要求。 2.3 结构设计说明 2.3.1 工程概况 1、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抗震要求:建造地点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近震,场地土为 类, 地面粗糙度为 b 类。 3.、工程地质资料:自然地表下0.5m 内为填土,填土下5m 内为粘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 kpa,其下层 4.5 m 为粉质粘土(地基承

38、 载力特征值为 300 mpa)再下层为碎石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400mpa) 。 2.3.2 设计活荷载标准值 楼面取 2.0kn/m2 ,屋面取 2.0kn/m2 ;卫生间取 2.5kn/m2 2.3.3 基础 综合考虑建筑物场地的地质状况、上部结构类型、施工条件和使用 要求,在本设计基础处理中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 容许变性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肋梁式筏板基础。混凝土 c40,地板钢筋 hrb335,基础梁纵筋 hrb400 2.3.4 钢筋混凝土构造要求 1. 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 板 c25 梁 c25 柱 c30 2. 纵向受力钢筋 采用三级钢筋 hrb400

39、 箍筋 采用一级钢筋 hpb235 3. 构件受力钢筋混凝土净保护层厚(mm) 板 15 梁 35 柱 40 第 3 章 4 轴框架结构计算 及截面设计 3.1 确定计算简图 3.1.1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如图3-1 所示,本设计选取轴上一榀有代表性的 框架进行计算,此取轴线4 横向框架为计算分析对象,计算单元取相邻 两框架柱基础埋置较深,采用刚性地坪,位置在-0.5m 处,则底层柱 高为 3.8m,其他层柱高为 3.3m,13由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 3-2 所示: 3.1.2 用高跨比和宽高比初估截面尺寸 1、板: h/l1/50(l 为板的计算跨度 )。1-11 层布

40、置板最大计算 跨度 l=5280mm,取 h=100mm。顶层布置板最大计算跨度,l=6930mm, 取 h=120mm。 2、梁截面设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第 6.3.1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可取( 1/12-1/18), b h b l 为梁的计算跨度,梁净距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截面宽不 b l 宜小于 200mm,梁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横向框架主梁取 200mm600mm;a、d 轴纵向框架主梁取200mm500mm;b、c 轴纵向 框架梁取 200mm400mm;卫生间处的横向框架次梁(二级次梁)取 200mm300mm;纵向框架次

41、梁(一级次梁)取200mm400mm。 图 3-1 结构平面布置 3、框架柱截面设计 框架柱截面尺寸应满足剪跨比、剪压比、轴压比的限值要求,保证 其延性。依据经验公式: a:柱横截面面积 n: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f:验算柱的负荷面积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c f :地震及中、边柱的相关调整系数,7 度中间柱取 1.0,边柱取 1.1 :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二级时为8.0 g:结构单位面积重量(竖向荷载) ,经验估算钢筋混凝土高层建 筑约为 1218 kn/m 2 2 3 6 3450391 10)1.08.0(3.14 15.69.3121012 ma 故柱子截面尺寸最小值为,取为 6

42、00mm600mm587aamm 图 3-2 4 轴框架 计算简图 3.2 荷载计算 3.2.1 屋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 1. 恒载 (1)屋面恒载标准值 35mm 厚架空隔热板 0.035m25kn/m =0.875kn/m 32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 0.40kn/m 2 20mm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m20kn/m =0.40kn/m 32 12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m25kn/m =3.0kn/m 32 12 厚纸筋石灰粉平顶 0.01216=0.192kn/m 2 合计: 4.87kn/m 2 (2)梁自重 ab、bc、cd 跨: 0.20.6

43、25=3kn/m 20 厚混合砂浆双面粉刷 (0.6-0.12)0.02217=0.33kn/m 合计: 3.33kn/m (3)作用在顶层框架横梁上的线恒荷载标准值 梁自重:kn/m0275. 0 5010006 . 90 . 1 1066 . 0 2 6 2 01 bhf m c s 板传来的荷载:kn/m(梯形分布),等效为矩形.986 . 0 2 0275. 0211 s 均布荷载,kn/m 2 6 0 8 . 63 50210986. 0 1066 . 0 mm hf m a ys s 38.16 , 2 bc g 2、活载 kn/m(梯形分布),8 . 79 . 30 . 2 22

44、2 cdbcab qqq 等效为矩形均布荷载:kn/m,kn/m14 . 6 , 2 , 2 cdab qq73 . 6 , 2 bc q 3.2.2 楼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 1、恒载 (1)楼面恒载标准值 25mm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520=0.50kn/m 2 10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025=2.5kn/m 2 12 厚纸筋石灰粉平顶 0.01216=0.192kn/m 2 合计: 3.192kn/m 2 (2)梁自重 ab、bc、cd 跨: 0.20.625=3kn/m 20 厚混合砂浆双面粉刷 (0.6-0.10)0.02217 =0.34kn/m 合

45、计: 3.34kn/m (3)作用在框架横梁上的线恒荷载标准值 a作用在 ab、cd 跨的线恒荷载标准值包括梁的自重,梁上填充墙的重 量,板出来的荷载。 梁自重kn/m;34 . 3 1 g 主梁上填充墙重量=(0.15.5+20.0217)3.3=4.06 kn/m; 2 g 板传来的荷载 3.1923.9=12.45 kn/m,等效成矩形均布荷载 : =9.79 kn/m, 3 g 所以作用在 ab、cd 跨的线恒荷载标准值为=17.19 kn/mg b作用在 bc 跨上的线恒荷载标准值包括梁的自重,梁上填充墙的重量, 板出来的荷载 ,以及一级次梁作用其上的集中荷载。 b1.为求一级次梁

46、l1 作用主梁 kl2 上的集中荷载,先求二级次梁l2 作用在 l1 上的集中荷载 f1: l2 自重为 =0.20.325+(0.3-0.1) 1 g 0.02217=1.636kn/m; l2 上填充墙重量(减去门的荷载)为=(0.15.5+20.02172) 2 g (2.43.3-0.752.1)+0.752.10.5=8.59kn; 板作用在 l2 上的线荷载有两部分 (临近 l2 有两块楼板 ),叠加完等效 为矩形均布荷载为=4.394 kn/m。 3 g 则 f1=0.5(g1+g3)2.4+g2=11.532 kn b2.一级次梁 l1 作用主梁 kl2 上的集中荷载 f2:

47、l1 自重为=0.20.425+(0.4-0.1)0.02217=2.204kn/m; 1 g l2 上填充墙重量(减去门的荷载)为=(0.15.5+20.02172) 2 g (3.93.3-0.92.1)+0.92.10.5=14.45kn; 板作用在 l1 上的线荷载有三部分 (临近 l1 有三块楼板 ),叠加完等效 为作用在 kl2 上的集中力=10.124kn; 3 g f1对 kl2 产生的集中力为=4.44kn。 4 g 则 f2=0.5(3.9+)+=26.08 kn。 1 g 2 g 3 g 4 g b3. 作用在 bc 跨上的线恒荷载标准值 主梁 kl2 自重为=3.34

48、kn/m; 1 g 梁上填充墙重等效为矩形均布荷载=2.824 kn/m; 2 g 板作用在 l2 上的线荷载有六部分 (临近 kl2 有六块楼板 ),叠加 完等效为矩形均布荷载为=3.937 kn/m; 3 g 将两处 2 倍的 f2 等效为矩形均布荷载为=15.12 kn/m。 4 g 则作用在 bc 跨上的线恒荷载标准值为 =25.22 kn/m 4321 ggggg 2、活载 (1)作用在框架横梁ab、cd 上的线活荷载标准值 作用在框架横梁 ab、cd 上的线活荷载标准值为7.8kn/m(梯形荷 载) ,等效为矩形均布荷载为=6.13 kn/m。q (2)作用在框架横梁bc 上的线活

49、荷载标准值 作用在框架横梁 bc 上的线活荷载标准值包括临近六块板传来的荷 载,以及一级次梁l1 作用其上的集中荷载。 a、二级次梁 l2 作用在一级次梁 l1 上的集中活荷载 f1: 楼面板作用在 l2 上的活荷载经计算等效成矩形均布荷载 =3.441 kn/m,则 l2 作用在 l1 上的集中活荷载 1 q f1=2.40.5=4.13kn 1 q b、一级次梁 l1 作用主梁 kl2 上的集中活荷载 f2: f1对 kl2 产生的集中力=1.59kn;板作用在 l1 上的线活荷载有 1 q 三部分 (临近 l1 有三块楼板 ),叠加完等效为作用在kl2 上的集中力 =7.926 kn。则

50、一级次梁 l1 作用主梁 kl2 上的集中活荷载 2 q f2=+=9.52kn 1 q 2 q c. 作用在 bc 跨主梁 kl2 的线活荷载标准值 板作用在 l2 上的线活荷载有六部分 (临近 kl2 有六块楼板 ),叠 加完等效为矩形均布荷载为=3.60kn/m;将两处 2 倍的 f2 等效为矩 1 q 形均布荷载为=5.52kn/m。则作用在 bc 跨上的线恒荷载标准值为 2 q =+ =9.12 kn/mq 1 q 2 q 3.2.3 屋面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1、恒载 边柱连系梁自重 0.20.5253.9=9.75kn 20 厚混合砂浆双面粉刷 (0.5-0.12)0.022173

51、.9=1. 01kn 1.2m 高女儿墙 1.23.95.50.2=5.15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3.90.53.94.87=18.5 2kn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34.45 da gg 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0.20.5253.9=9.75kn 20 厚混合砂浆双面粉刷 (0.5-0.12) 0.022173.9=1.01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20.53.90.53.94.87=37. 04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47.80kn cb gg 2、活载 kn61 . 7 29 . 35 . 09 . 35 . 0 da qq kn22.15229 . 35 . 09 . 3

52、5 . 0 cb qq 3.2.4 楼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1、恒载 边柱连系梁自重 0.20.5253.9=9.75kn 20 厚混合砂浆双面粉刷 (0.5-0.1)0.022173.9= 1.06kn 梁上填充墙 (0.25.5+20.0217)(3.93.3-1.8 2.2) +0.52.21.8=17.84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0.53.90.53.93.192=1 2.14kn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40.8kn da gg 框架柱自重 : kn 7 . 29253 . 36 . 06 . 0 , da gg 中柱连系梁自重 0.20.4253.9=7.8kn 20 厚混合砂浆双面

53、粉刷 (0.4-0.1)0.022173.9=0. 795kn 梁上填充墙 13.49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三部分叠加 ) 22.97kn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45.06kn cb gg 框架柱自重 : kn 考虑方法同前面的计算,需考虑楼板传7 .29253 . 36 . 06 . 0 , cb gg 来的荷载,还需考虑次梁传来的集中力。 2、活载 kn,61 . 7 29 . 35 . 09 . 35 . 0 da qq kn78.13 cb qq 考虑方法同前面的计算,需考虑楼板传来的荷载,还需考虑次梁传来的 集中力。 3.2.5 风荷载计算 基本风压=0.4 kn/m ,地面

54、粗糙度为 b 类, 0 2 0kzsz 式中,风荷载体型系数:迎风面取 0.8,背风面取 -0.5 s 风振系数 1 z z z :近似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 与房屋高度 h 的比值, z :查荷载规范 表 7.4.3, , 1 0.11.21.38tn :查荷载规范 表 7.4.3,=0.49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荷载规范 表 7.2.1 z 表 3-1 风荷载计算 层次 szzzzawo 风荷载 p(kn) 121.340.051.0001.561.43311.1150.412.92 111.336.750.9181.511.41112.8700.414.26 101.333.45

55、0.8351.471.38412.8700.413.62 91.330.150.7531.421.35812.8700.412.91 81.326.850.6701.371.33112.8700.412.20 71.323.550.5881.311.30412.8700.411.43 61.320.250.5061.251.27412.8700.410.65 51.316.950.4231.181.24312.8700.49.81 41.313.650.3411.101.21012.8700.48.90 31.310.350.2581.001.17512.8700.47.86 21.37.05

56、0.1761.001.11912.8700.47.49 11.33.750.0941.001.06313.7480.47.60 3.2.6 地震作用 计算 1、建筑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i g 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指100%的恒荷载、 50%80%的楼面活荷载和 50%雪 荷载之和,屋面活荷载不考虑。 (1)集中于屋盖处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 : 12 g 50%雪荷载 0.50.4517.739=155.3kn 屋面恒载 4.8717.739=3361.8kn 横梁 3.3317.711=648.4kn 纵梁 2.76394=430.6kn 女儿墙 (5.15+3.18)/3.9(17.7+39

57、)=121.1 kn 柱重 0.60.6253.3/244=653.4kn 横墙 0.23.35.517.7+0.13.3/2(17.7- 2.1)95.5+8.5920/2=277.6kn 纵墙 (17.8420+9.7420+14.4520)/2=420.3 kn 重力荷载代表值 g12=6068.5kn 重力荷载设计值 g12=1.2 恒载+1.4 活载 =5913.21.2+310.61.4=7530.68kn (2) 集中于 211 层处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 112 gg 50%楼面活载 0.52.017.739+0.50.52.42.420=719.1 kn 楼面恒载 3.192

58、17.739=220 3.4kn 横梁 1.6362.420+648.4=726.9kn 纵梁 2.76392+2.204394=559.1kn 柱重 2653.4=1306.8kn 横墙 277.62=555.2kn 纵墙 420.32=840.6kn 重力荷载代表值 kn 1 . 6911 112 gg 重力荷载设计值 =1.2 恒载+1.4 活载 , 11 , 2 gg =61921.2+1438.21.4=9443.88kn (3)集中于屋盖处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 : 1 g 50%楼面活载 0.52.017.739+0.50.52.42.420=719. 1kn 楼面恒载 3.192

59、17.739=2203.4kn 横梁 1.6362.420+648.4=726.9kn 纵梁 2.76392+2.204394=559.1kn 柱重 0.6 0.6 25(1.65+1.9)44=140 5.8kn 横墙 277.6(1+1.9/1.65) =597.3kn 纵墙 420.3277.6(1+1.9/1.65)=90 4.3kn 重力荷载代表值 =7115.9kn 1 g 重力荷载设计值 =1.2 恒载+1.4 活载 1 g =6396.81.2+1438.21.4=9689.64kn 2、地震作用计算 (1)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计算 由于采用现浇楼盖,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

60、翼缘,每一侧 翼缘的有效宽度,可以取至板厚的6 倍。在设计中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框架梁的惯性矩:边框架梁i=1.5i。 ,中框架梁 i=2i。 (i。为梁的截 面惯性矩 )。横梁、柱线刚度见表3-2。 表 3-2 梁、柱线刚度 杆件 bh (mmmm) ec(kn /mm2) l(mm) 相对刚 度 边框架梁 20060028.003.65.454002.801 边框架梁 20060028.003.65.469002.190.782 中框架梁 20060028.003.67.254003.731.332 中框架梁 20060028.003.67.269002.921.043 底层框架柱 6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