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_第1页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_第2页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_第3页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_第4页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n5.1 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诊断n5.1.1 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n5.1.1.1首先判断是否是病害首先判断是否是病害n 病害区别于虫害及自然或人为造成的机械伤害病害区别于虫害及自然或人为造成的机械伤害的特征的特征n5.1.1.2 确定病害类型确定病害类型n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5.1 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诊断n5.1.1.3 确诊病原物确诊病原物n(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症状的识别与描述n(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n(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采样检查(镜检与

2、剖检)n(4)专项检测)专项检测n(5)逐步排除法得到适当结论)逐步排除法得到适当结论5.1 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诊断n5.1.1.3 确诊病原物确诊病原物n真菌病害:症状观察、病原检查真菌病害:症状观察、病原检查n细菌病害:症状观察、细菌病害:症状观察、喷菌现象喷菌现象n病毒病害:症状、田间分布、血清学和分子生物病毒病害:症状、田间分布、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学技术n线虫病害:结合症状,进行病原鉴定,血清学和线虫病害:结合症状,进行病原鉴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炭疽病炭疽病霜疫病霜疫病炭疽病炭疽病霜疫病霜疫病炭疽病炭疽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褐斑病青枯病青枯病枯萎病枯萎病5.

3、1 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诊断n5.1.2 柯赫氏法则柯赫氏法则n 对于少见或新发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对于少见或新发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n5.1.2.1 原理原理n(1) 某一微生物当被怀疑是某一病害的病原物时,它一某一微生物当被怀疑是某一病害的病原物时,它一定与该病害同时存在。定与该病害同时存在。n(2) 从发病植株上能分离到这种微生物,从发病植株上能分离到这种微生物, 并培养成纯培并培养成纯培养物。养物。n(3) 将这种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到健康的寄将这种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到健康的寄 主上能诱发同主上能诱发同样的病害。样的病害。n(4)从人工接种的寄主上能分离出同样的微生物。从

4、人工接种的寄主上能分离出同样的微生物。5.1 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诊断n5.1.2.2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n(1) 从病株上分离病原物,并纯化培养。从病株上分离病原物,并纯化培养。n(2) 将纯培养物接种到健康的植株上。将纯培养物接种到健康的植株上。n(3) 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观察接种株是否发病。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观察接种株是否发病。n(4) 从接种的病株上再分离病原物。从接种的病株上再分离病原物。5.1 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诊断n5.1.2.3 局限性局限性n(1) 病毒和线虫引起的病害不能培养,可以活病毒和线虫引起的病害不能培养,可以活体接种,病毒病害还必须要了解其田间传播途径。体接

5、种,病毒病害还必须要了解其田间传播途径。n(2) 只适用于单一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只适用于单一病原物引起的病害。n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物引起,或非生物因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物引起,或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引起则不适用。和生物因素共同引起则不适用。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1 防治原理防治原理 5.2.1.1 消灭病原物的来源或抑制它们的繁殖消灭病原物的来源或抑制它们的繁殖(1) 了解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减少其基数了解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减少其基数 来自土壤:土壤消毒或轮作来自土壤:土壤消毒或轮作 来自种子:温汤侵种或药剂拌种来自种子:温汤侵种或药剂拌种(2) 控制再侵染来源,控

6、制再侵染来源, 抑制其繁殖抑制其繁殖n a 清除田间病株清除田间病株n b 使用杀菌剂使用杀菌剂n c 改善田间环境条件改善田间环境条件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5.2.1.2 阻止病原物的传播和侵入阻止病原物的传播和侵入 了解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和侵入途径了解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和侵入途径 通过昆虫传播:杀死昆虫通过昆虫传播:杀死昆虫 伤口侵入:减少伤口产生如:线虫伤口侵入:减少伤口产生如:线虫 气孔侵入:到气孔形成后才喷药气孔侵入:到气孔形成后才喷药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1.3 增强植物的抵抗力或逃避病原物为害严重增强植物的抵抗力或逃避病原物为害严重的时期的时期n

7、 a 了解品种抗病性以及了解品种抗病性以及 易感病时期易感病时期n b 作物对栽培管理条件的要求作物对栽培管理条件的要求n c 病害发生始期、盛病期病害发生始期、盛病期n防治手段:防治手段:n 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和治疗。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和治疗。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2 病害的综合防治病害的综合防治n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8、因地制宜地协调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将有害生物控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n综合防治的主要途径:综合防治的主要途径: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3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n 指由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指由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

9、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 5.2.3.1 目的目的 阻止病原物的人为传播。阻止病原物的人为传播。 5.2.3.2 理由理由 病害的发生有区域性。病害的发生有区域性。 葡萄霜霉病、香蕉花叶心腐病、枯萎病、柑葡萄霜霉病、香蕉花叶心腐病、枯萎病、柑桔溃疡病桔溃疡病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3. 3 任务任务n(1)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进传出)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进传出n(2)对新传入的病虫害划定疫区)对新传入的病虫害划定疫区n(3)消灭新发生区病虫害)消灭新发生区病虫害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对外检疫:国与国之间的检疫对外检疫:

10、国与国之间的检疫n预防病害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预防病害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 对内检疫:国内各地区间的检疫对内检疫:国内各地区间的检疫 预防病害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预防病害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5.2.3.4 确定检疫对象的标准确定检疫对象的标准(1)危险性大)危险性大(2)国内未有或只是局部地区有)国内未有或只是局部地区有(3)靠人为远距离传播)靠人为远距离传播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3.5 检疫措施检疫措施n(1)禁止进境;)禁止进境;n(2)限制进境;)限制进境;n(3)调运检疫;)调运检疫;n(4)产地检疫;)产地检

11、疫;n(5)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n(6)紧急防治。)紧急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4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n又称栽培管理或栽培防治。又称栽培管理或栽培防治。n原理: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原理: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4.1 使用无病繁殖材料使用无病繁殖材料n 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传播和压低初侵染接种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传播和压低初侵染接种体的数量。体的数量。n建立无病种子繁育制度和无病毒母本树制度。建

12、立无病种子繁育制度和无病毒母本树制度。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4.2 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合理利用抗病品种n抗病品种抗性抗病品种抗性“丧失丧失”的原因:的原因:n(1)种子的混杂和退化)种子的混杂和退化n 寄主本身的变异:天然杂交;机械混杂;繁殖器官寄主本身的变异:天然杂交;机械混杂;繁殖器官的异质性的异质性n(2)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影响n(3)病原物群体构成发生了变化)病原物群体构成发生了变化n原因:原因:na 病原物方面通过突变等途径产生了新的毒性小种。病原物方面通过突变等途径产生了新的毒性小种。nb 寄主方面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抗性基因品种使得新的毒寄主方面由于大

13、面积种植单一抗性基因品种使得新的毒性小种有条件急剧增繁。性小种有条件急剧增繁。nc 自然或人为的栽培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新的毒性小种的繁自然或人为的栽培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新的毒性小种的繁殖和侵染殖和侵染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解决对策:解决对策:n(1)抗性品种的轮换使用和合理布局。)抗性品种的轮换使用和合理布局。n(2)多系品种和聚合品种的利用。)多系品种和聚合品种的利用。n 多系品种:除抗性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背景基本多系品种:除抗性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背景基本相同的一组品种。相同的一组品种。n 聚合品种:多个抗性基因通过分子育种学手段聚合聚合品种:多个抗性基因通过分子育种学手段聚

14、合到一个品种之中。到一个品种之中。n(3)非专化性抗性品种的利用)非专化性抗性品种的利用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4.3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n 轮作轮作连作连作轮作轮作病原物累积病原物累积打断病原的侵染循环打断病原的侵染循环土壤肥力短缺土壤肥力短缺调节土壤肥力调节土壤肥力根系分泌物影响植株生根系分泌物影响植株生长和根系微生物群落长和根系微生物群落改善根系微生物群落改善根系微生物群落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采取轮作防病需要考虑的因素采取轮作防病需要考虑的因素n(1)轮作期限)轮作期限n a 病原物在土中的存活期病原物在土中的存活期n b 轮作的

15、方式轮作的方式n(2)轮作对象)轮作对象n a 了解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了解病原物的寄主范围n b 应种植非寄主植物应种植非寄主植物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4.4 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n(1)改进栽培技术)改进栽培技术n(2)合理调节环境因素)合理调节环境因素n(3)改善立地条件)改善立地条件n(4)调整播期)调整播期n 使易感期与发病高峰期错开使易感期与发病高峰期错开n(5)优化水肥管理)优化水肥管理n 调节植物营养状况调节植物营养状况n 防止积水和干旱防止积水和干旱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4.5 保持田间卫生保持田间卫生n(1)及时清除病株、病残

16、体)及时清除病株、病残体n 减少侵染来源减少侵染来源n(2)施用清洁的肥、水)施用清洁的肥、水 肥料充分腐熟灌溉水中不带病原物肥料充分腐熟灌溉水中不带病原物 (3)防止人手、工具带菌)防止人手、工具带菌 不要先与病株接触不要先与病株接触 与病株接触过的工具要消毒与病株接触过的工具要消毒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n 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n5.2.5.1 机制机制n 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和交叉保护作用。用、捕食作用和交叉保护作用。n竞争

17、作用:有些微生物生长繁殖很快,通过它的竞争作用:有些微生物生长繁殖很快,通过它的生长繁殖和病原物争夺空间、营养、水分和氧气,生长繁殖和病原物争夺空间、营养、水分和氧气,从而控制病原物的繁殖和侵染。从而控制病原物的繁殖和侵染。n重寄生作用:又称超寄生。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重寄生作用:又称超寄生。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病原物寄生的现象。种病原物寄生的现象。n交叉保护作用:植物感染弱毒的株系后就不再感交叉保护作用:植物感染弱毒的株系后就不再感染强毒株系。染强毒株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5.2 防治措施及应用防治措施及应用n(1)引进外源拮抗菌)引进外源拮抗菌n 放射土壤杆菌放射

18、土壤杆菌k84菌系防治根癌病菌系防治根癌病n 木霉菌制剂控制根腐和茎腐木霉菌制剂控制根腐和茎腐n(2)调节环境条件,使已有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增)调节环境条件,使已有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增长并表现拮抗活性。长并表现拮抗活性。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6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n 主要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主要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激光等手段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波、核辐射、激光等手段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物,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n(1)汰除)汰除n(2)热力处理)热力处理n(3)射线处理)射线处理 n5.2.7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n

19、是指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是指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n5.2.7.1 化学防治的优点与缺点化学防治的优点与缺点n优点:防效高、见效快,优点:防效高、见效快, 方法简便方法简便n缺点:成本高、易产生药害缺点:成本高、易产生药害n 污染环境、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n 产生抗药性产生抗药性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7.2 化学防治的原理化学防治的原理n(1)化学保护)化学保护n 是指在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之前消灭或抑制是指在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之前消灭或抑制病原物,以保护植物不受侵害。病原物,以保护植物不受侵害。n(2)化

20、学治疗)化学治疗n 是指药物能渗入或被吸收到植物体内,起杀是指药物能渗入或被吸收到植物体内,起杀死或抑制已进入植物体内的病原物或影响病原物死或抑制已进入植物体内的病原物或影响病原物的致病过程的作用。的致病过程的作用。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3)化学免疫)化学免疫n 是指药物进入植物体内后能改变植物本身的是指药物进入植物体内后能改变植物本身的代谢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力,但这种作用代谢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力,但这种作用是暂时的。是暂时的。n(4)化学钝化)化学钝化n 主要用于病毒病的防治。主要用于病毒病的防治。n 有些金属盐、氨基酸、维生素、植物生长素有些金属盐、氨基酸、维

21、生素、植物生长素和抗菌素等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能影响病毒的生和抗菌素等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能影响病毒的生物学活性,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物学活性,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7.3 杀菌剂的类型杀菌剂的类型n(1)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n a 只起保护作用只起保护作用n b 药剂残效期短药剂残效期短n 残效期:使用药剂后对有害生物有一定毒杀作用的残效期:使用药剂后对有害生物有一定毒杀作用的 时期。时期。n c 杀菌谱广杀菌谱广n d 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易产生抗药性n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2)内吸性杀菌剂)内

22、吸性杀菌剂n a 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具保护和治疗作用n b 残效期较长残效期较长n c 专化性强,杀菌谱窄专化性强,杀菌谱窄n d 易产生抗药性易产生抗药性n有机磷、苯并咪唑类、羧酰替苯胺类、甾醇抑制有机磷、苯并咪唑类、羧酰替苯胺类、甾醇抑制剂剂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7.4 杀菌剂的剂型和辅助剂杀菌剂的剂型和辅助剂n剂型:剂型:粉剂、粒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及胶体粉剂、粒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及胶体剂、乳油、水乳剂、种衣剂、微胶囊剂、烟剂剂、乳油、水乳剂、种衣剂、微胶囊剂、烟剂n 辅助剂:辅助剂:填充剂、湿展剂、乳化剂、溶剂、分填充剂、湿展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黏着剂

23、、稳定剂、增效剂、发泡剂、消泡散剂、黏着剂、稳定剂、增效剂、发泡剂、消泡剂剂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5.2.7.4 农药的合理使用农药的合理使用n(1)对症用药)对症用药n 确诊发病原因,选择有效药剂确诊发病原因,选择有效药剂n细菌病害细菌病害:链霉素、氢氧化铜(可杀得)、氧氯:链霉素、氢氧化铜(可杀得)、氧氯化铜、碱式硫酸铜(果菜多)、络氨铜(瑞枯霉、化铜、碱式硫酸铜(果菜多)、络氨铜(瑞枯霉、dt)n病毒病害病毒病害:83增抗剂、植病灵、病毒宁、增抗剂、植病灵、病毒宁、 抗毒剂抗毒剂一号、毒克星(病毒一号、毒克星(病毒a)n线虫病害线虫病害:力满库、铁线灵、米乐尔、呋喃丹:力

24、满库、铁线灵、米乐尔、呋喃丹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真菌病害真菌病害:n卵菌病害卵菌病害(霜霉病、疫病、绵腐病、猝倒病):霜霉病、疫病、绵腐病、猝倒病):乙磷铝、杀毒矾、瑞毒霉锰锌、克露、安克、百乙磷铝、杀毒矾、瑞毒霉锰锌、克露、安克、百得富、普力克(霜霉威)、霜脲锰锌得富、普力克(霜霉威)、霜脲锰锌n白粉病、锈病白粉病、锈病:粉锈宁(三唑铜)、多硫悬浮剂:粉锈宁(三唑铜)、多硫悬浮剂(灭病威)、硫磺悬浮剂、胶体硫(灭病威)、硫磺悬浮剂、胶体硫n枯萎病枯萎病:多菌灵、恶霉灵(绿亨一号):多菌灵、恶霉灵(绿亨一号)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n其它真菌病害其它真菌病害:n多菌灵、多菌灵、 百菌清(达科宁)、甲基托布津、代森百菌清(达科宁)、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