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簪花”话宋朝_第1页
烂漫“簪花”话宋朝_第2页
烂漫“簪花”话宋朝_第3页
烂漫“簪花”话宋朝_第4页
烂漫“簪花”话宋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烂漫“簪花”话宋朝中篇清晨早起,小阁遥山翠。颊面整冠巾,问寝罢、安排菽水。随家丰俭,不羡五侯鲭,软煮肉,熟炊粳,适意为甘旨。中庭散步,一盏云涛细。迤遮竹洲中,坐息奥、行歌随意。逡巡酒熟,呼唤社中人,花下石,水边亭,醉便颓然睡。宋吴儆蓦山溪清晨早起宋朝文人心中自有山水;宋朝人往往比今人更清楚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如果活在宋朝,你会更懂得追求生命的意义吗?宋朝有大美,且奇。自古说 “美”, 似乎万变不离女子。且看彼时的皇后画像:前额、太阳穴, 连苹果肌上都仔细贴了珍珠花钿的妆容,乍看似乎多少得花哨有余,端庄不足;其实不然。泱泱历史如歌,在对的时间邂逅别样的美,后人只须用心揣度其当下特有的质感罢了。

2、再看彼时的“簪花”,无论男女皆可尽之,实在是另一份颠覆传统的流行“花事”乃“瑞事”。北宋庆历五年,扬州太守韩琦是远近闻名的爱花人士。所谓“花木成畦手自栽”,韩太守自家院里的一株芍药总归不负主人悉心,每逢花开时节,那猩红色的瓣儿娇羞含笑,偏偏中间萦绕一圈黄灿灿的蕊,美其名日“金缠腰”。碰巧这年,此株芍药的一根枝条上竟并蒂而出四朵花,一时间惹来啧啧赞叹。好花自须共赏,韩琦遂邀驻守在当地的王安石、王珪前来府中,顺道将路经此地的陈升也一并邀来了。花好还须人合味儿不是?几杯甜酒下肚,韩琦开心地剪下四朵芍药,给自己头上插一朵,请三位友人各插一朵。此后三十年间,这宾客四人居然先后都当了宰相。由此, “四相簪

3、花”的故事在坊间传为美谈。沧海桑田,直到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时仍对“花瑞”芍药情有独钟,并特意将当地的“四相簪花宴”带回京城列入满汉全席。 “以花为媒”的机缘, “天人合一”的祝愿, “四相簪花”的传奇应的是景,诉的是情。 宋人对花的爱慕与企托犹若一股奇幻又独特的馥郁之风,扶摇直 上。事实上, “花事”之风并非始于宋代。且追溯男子与花的渊源,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相当爱花,不过止于佩戴熏香的小趣味而已;隋朝时期男子开始戴花,外出狩猎的太子亦不惜专程插了金花以作衬饰;唐朝时期,全唐诗中依稀存有关于“男子簪花”的民间描述然而直至宋朝,无关男女的“全民簪花”才成为普世的审美归宿。是为 “花语” ?譬如菊花

4、 “延寿” , 茱萸 “辟邪” , 梅子 “凌寒” ?是为 “雅艺” ?譬如焚香、挂画、 点茶, “供花” 就在那里不可或缺。所以邵雍一曲插花吟: “头上花枝照酒卮”;陆游遍游诸家园: “为爱名花抵死狂”而才子苏轼,年轻时犹爱头插玫瑰,即使垂垂老矣尚有满满的勇气去簪杭州吉祥寺里盛开的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与苏轼的有感而发相媲美,想必“簪花”已是大宋子民渗进骨子里的一种生活态度吧。“花事”乃“盛事”。诚然宋朝皇帝以“武”开得天下,后继者们却多富才情。澶渊之 盟过后,宋真宗准备封禅泰山以昭盛世,特命陈尧叟作东京留守,马知节作大内都巡检使主持京城事务。临行之前,君臣三人头上簪好

5、千叶牡丹,在后苑亭里杯弓交盏。酒过三巡,真宗示意陈尧叟将头上的簪花弃之,复从自己头上取下一朵重新赐予。这可是莫大的恩宠哟,陈尧叟跪拜谢恩,马知节却多少生些醋意。二人出宫返程时有风路过,陈尧叟头上的牡丹不慎掉落一瓣。他不顾马知节打笑,慌忙命随从拾起并揣入怀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宋徽宗可谓“簪花”艺术的集大成者。这位精于书画的皇帝每次出游回宫,总是从头到脚一派春光:簪花,裹小帽,乘良马。不仅自个儿如此,连身边的侍卫宫女也无不赐花簪戴。据说徽宗的每个贴身护卫都拥有锦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 “宫花锦袄”的行头一度成了出入大内的 “天子令牌”。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苑”,小旋风正是趁徽宗上元

6、节出游,骗到一朵翠叶花簪于幞头边方才混进 了睿思殿“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杨万里的诗作记述的正是宋高宗八十华诞的景象:御宴上“往来皆簪花”,好不热闹哈。宋朝皇帝爱花, “花事”也因此愈加细化:依据不同官次、品级等,簪花从品种、数量到颜色、材质等不尽相同。到了南宋时期,皇帝本人则更显气度,便在御宴中不再“簪花”而只行“赐花”,取的是“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的美意。宋朝“百官簪花”思潮涌动,那位小时候砸缸救伙伴的司马光却堪称一位特立独行者。宋仁宗宝元初年,二十岁的司马光喜中进士甲科。 在朝廷专程举办的闻喜宴上,仁宗为表皇恩浩荡分赐给每位学子一枝

7、花。其他人感激涕零,立马戴上以示谢恩,只有司马光硬是在旁人好心提醒“切勿抗旨”时才勉强将花插在了帽檐上。大宋朝廷将插花列为四司六局的专营项目,针对类似司马光这样不屑于领赏簪花的“问题臣子”亦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哪个胆敢不珍惜天子所赐之花势必遭到御史弹劾。如此“恩威并济”, “簪花”终于演变成大宋王7 / 7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I,朝法定的礼仪制度之一。慢慢地, 上级赐花俨然成了身份的标识与殊荣的象征,相互赠花更是必要的公关手段“花”的用场多了,宋朝的花卉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洛阳城郊牡丹遍地,每逢花季会向京师进贡大量的姚黄、魏紫等名贵品种;临安城郊的马塍、锦坞均设置花卉种植基地,或蓬勃

8、葱郁,或繁华似锦;岭南地区气候温和,花匠们精心培植北方没有的珍奇花卉,于是乎“南花北运”:官方用的是马,民间靠的是船。元宵节簪雪柳,风筝节簪荠花,端午节簪茉莉,立秋时簪楸叶,重阳节簪黄菊花田交错,花房林立,不同时节的花篮里装了数不尽的时令花儿,买者、卖者纷纷然又欣欣然。花既要采摘、运送、 买卖、 赏存, 那么花卉保鲜技术当是必须的。宋人聪慧,有的是法子: “菜叶实笼中, 藉覆上下”, 如此 “马不动摇”,能“御日气”;“以蜡封花蒂”,便可“数日不落”冬季寒冷,许多鲜花奇货可居,机灵的花商便开动脑筋生产出一系列的 “象生花”:锦帛、丝绢、琉璃各种材料皆可拈来所用。象生花优点十足,自问世起很受上层名流欢迎,例如徽宗时的“滴粉缕金花”富丽堂皇,是以金丝细密镶嵌而成; “罗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