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执业药师《中成药学》知识点:温里药_第1页
最新执业药师《中成药学》知识点:温里药_第2页
最新执业药师《中成药学》知识点:温里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执业药师中成药学知识点:温里药最新执业药师中成药学精选知识点:温里药定义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 寒药。温里药性偏温热,具有温中祛寒及益火扶阳等作用,适用于里寒 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所谓里寒,包括 两个方而: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 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 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 以除厥逆。注意事项1. 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 及暧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寒 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

2、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2. 木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 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 服之法。3. 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 用;个别药物孕妇亦虚忌用。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 量减轻。4. 祛寒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再应用时必须注意用 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代表药物1. 温中:砂仁、白豆寇、草豆寇(化湿药)、肉豆寇(理气药)2. 温中止泻:炮姜(止血药)3. 散寒止痛:艾叶(止血药)4. 温肾:乌药、九香虫、沉香(理气药)、钟乳石(化痰止咳平喘 药)药用信息以温暖脏腑经络、消除里寒为主

3、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功用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 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部分温里药还有 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用。分类和适应证根据功效的.不同,温里药可分为温中散寒药、温 肾回阳药、暖肝散寒药和温肺化饮药4类。温中散寒药。主要用 于寒邪内侵、阳气被困,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所致皖腹冷痛、 呕吐泻痢等脏寒证。常用药有干姜、高良姜、红豆蔻、花椒、胡椒、 丁香、率茨、苹澄茄、山奈等。温肾回阳药。主要用于阴寒内盛、 元阳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阳厥脱证;或肾阳不 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五更泄泻等证。常用药有附子、川乌头、 草乌头、肉桂、九

4、香虫等。暖肝散寒药。主要用于寒犯肝经、厥 阴头痛、寒疝腹痛等证。常用药有吴茱萸、小茴香等。温肺化饮 药。主要用于寒痰停饮犯肺、喘咳痰稀等证。常用药有干姜、细辛 等。配伍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里寒兼有 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亡阳 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 固脱药;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 药。用药注意事项此类药物作用强烈、辛热性燥,容易伤阴助火,素 体火旺或天气炎热时用量宜小。凡阴虚火炎、津伤、失血及真热假 寒者当禁用。现代研究温里药有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 气、减轻恶心呕吐等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 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部分药有强心、升高血压、镇静、镇痛等作用。 温里祛寒药对于西医诊为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疼痛、肠胀气、蛔虫 腹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