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_第2页
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_第3页
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_第4页
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职学校教学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所谓教学评价, 就是利用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 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激励教 师的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 教学评价逐渐被世界各国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所重视, 其价值指向引发了教育理论 者的广泛思考,进而推动了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变革。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 由于起步晚, 发展快,加之本身“职 业”特殊性的限制, 他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有较成熟和较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应 用,加之各地各校虽有所探讨

2、,但基本上是“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 ,缺少成功的、可 在中职类学校推广的教学评价模式, 因而探索和建立科学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对 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一、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的现状笔者通过对省内二十余所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模式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尽管大都 重视并初步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价模式,但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多数达不到应有的评价目的。 究其根源,因其评价模式未能摆脱普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羁绊, 导致评价结果不尽科学、 合理。具体表现为:(一)重终结性评价, 轻过程性评价。 不少学校仍以传统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 评价的

3、主要依据, 这种方式虽能够鼓励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千方 百计完成教学目标, 但存在较大缺陷: 一是忽视了职业学校课程间难易差异和考核方式上的 差异, 简单地用一个标准进行评价显然不尽合理。 二是忽视了教师教学过程评价。 教师的教 学行为反映在备、教、辅、改、考、管、研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程度及质量上。教师平时 的教学行为与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虽有内在的因果关系, 但学生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平 时工作投入的全部产出。 如果重终结性评价而轻过程性评价, 可能导致教师只重教学而轻教 研。三是不利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在探索和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 如工学结合

4、、模块化教学、 “双元制”、 “CBE ”(能力本位)模式等,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 模式显然不适合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二)重教学效果的评价,轻育人效果的评价。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教育是 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两者兼顾。 如重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价指标, 而弱化或忽视了学生在 做人处事、品行修养及人格完善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这样可能会导致教师走向管教不管导、 重教书轻育人的误区,教育评价也失去意义。(三)重奖惩性评价,轻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主要特征是以行政评价为主, 教师 被动接受, 很少参与;评价目

5、的主要是通过奖优罚劣,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发展性评 价则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注重教师的个人、 伦理和专业价值; 关注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 积极性, 实现了评价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共识; 其目的主要强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倡导教 师的个性化教学, 强调教师的主动性, 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 奖惩性教学评价与发展性教学 评价并不是相互独立或相互排斥, 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两者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必须有机 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重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轻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社会评价。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 评价主要是评价教师的教学因素,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

6、效果、学生成绩, 而不考虑课程本 身的地位和属性, 忽视了该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因此, 学校对教师教学评价指向往往与社会的认同不一致, 校内的评价制度与社会的评价标准、 方法脱节, 这样将导致 我们培养出来的合格学生得不到社会认可。此外,有些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在“投入”评价和“产出”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 等关系上处理不够合理,有的教学评价模式过于抽象或复杂、可操作性不强等等。二、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 高和教师发展的“催化剂” 。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模式的确立须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 要求

7、以真实可靠的资料为依据,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谨地评定。2、科学性原则。 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全面性原则。教学评价要树立全面观点。教学是多要素组成的“双边”活动,对其 评价要从育人的整体发展功能出发, 从培养“既能行动又有思想的人” 出发,判定教学的综 合性价值。4、激励性原则。要求评价的结果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改进不足,自我提高。5、可行性原则。评价标准要具体可行 ,尽量减少概念化、抽象化、 “软指标”。不同评价

8、 对象、学科应转化为科学的同一的评价质量标准, 方能让全校教师在公平的标准下评价优劣。6、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学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的指导体系及权重、评价的组织和实 施,直至评价结果的处理都必须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中职学校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笔者结合国内外职业学校在教学评价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多年的教学评价实践, 认为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应该由教学能力评价(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行为)评价 和教学目标评价三部分构成。(一)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主导作用, 具体评价包括教师学术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评价教师

9、学术水平主要指教师学历、 职称、专业技术等级、专业技能水平、 评价期内能 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各种荣誉(如“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 。课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组织课堂实施教学的能力, 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 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教学设计能力、 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语言能力、 板书板 图能力、讲解概念能力、教态变化能力、教学演示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提问能 力、导入能力、反馈强化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结束能力等。这些指标应以量表的形式设计 成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表, 包括教师评价表和学生评价表。 教师评价表用于专家组评价、 同行 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 学

10、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公开课竞赛, 任课教师人人讲一堂公开课, 专家 组和同行到堂听课, 并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根据评价表进行评分,课后由专家组、同行、 教师 本人一起召开听证会,先由教师本人对本堂课进行自我评价,专家和同行进行面对面评价, 然后再由专家组、 同行和教师分别进行评分。 最后将四方面评价进行加权平均。 需要强调的 是,一堂课的评价结果往往带有较大的偶然性, 因此不宜以一堂课的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 教学能力的唯一依据, 而需要多次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且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中 占较大比例。教师教育管理能力是指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主要评价指标是课堂教学组织、 学 生课堂表现和学生

11、评教结果等。美国学者伯利纳 (Berliner) 和蒂奇诺夫 (Tichenoff) 的有效教学 理论认为: 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 并显示出对此学科的驾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表现 出一种积极的、 乐观的态度和情绪, 并能感染学生; 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 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才有效。因此, 中职学校对于教师教育管理能力评价不可忽视。每学期 由考核组依据对教师平时教学巡查记载、 平时课堂巡查记载、 考核组组织学生座谈情况实施 评价; 学生评教是由考核组定期在学生中进行的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让学生根据 问卷调 查表对任课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最终比较所有任课教师的满意率的高低。教师

12、教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 主要评价指标是教师评价期 内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如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获奖、教科研(如课题研究、 编写教材等) 取得成果、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奖项等, 由考核组根据考核标 准量化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能力评价, 既是学校保证 教学质量的需要, 又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 忌过于 强调教师资历或资格,也不宜将以往取得的实绩纳入教学能力评价。(二)教师教学过程 (行为)评价。 教师教学过程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 中的教学行为评价。 教师的教学

13、行为主要有教学设计 (备)、教学实施(教)、教学辅导 (辅)、 批改作业(改)、教学效果(考)、学生教育(管)和教科研(研)等环节。 除了“管”和“研” 两个环节已作为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外, 其作四个环节均是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 标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投入程度,对教学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各中职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师教学规范,把对教师备、教、辅、改、考等各教 学环节的要求具体化、 制度化, 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并以此作为教学过程监控和考核的 依据。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学常规检查,主要检查教师备课、作业(实训报告)布置及批改、 教学进度、 教学日志记载情况, 并根据量化

14、方案进行量化评分,期末进行汇总;同时对于教 师平时开展教研活动情况、 教学考勤情况等都应认真记载, 学期末由考核组依据上述情况记 载,进行量化评分,作为教学行为评价结果。(三)教师教学目标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教师教学目标评 价,就是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情况进行评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模式认为, 教育教学目标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根据美国教育家加纳德 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判定, 当前中职学校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培养, 才能满足学 生个性和能力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在制定各课程教学目标时, 要依据学校教育目标、 专业培养

15、目标和行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是教师制定授课计划和方案、实施教学的依据和最终目的。传统的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拥有量或某项操作技能的熟练度, 而情感目标和动作 技能目标则无法用考试检测。 应采用替代性评价理论所要求的: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考 核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教育效果。如生产车间(或工种)模拟、大型作业、教学实 习、职业资格及技术等级考试等,尽量采用能发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方式。基于中职学校课程特点和考核方式的差别较大, 不可比因素较多, 教学目标考核不宜采 取一刀切的方式, 应将学校所有课程分为以笔试考核为主的基础型课程 (

16、包括文化课、 德育 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以动手操作考核为主的技能型课程(包括专业课、实训课、实践课、体 育课等)分块考核。基础型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 ,最终成绩(综合成绩)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综合 而成。 平时成绩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 品行表现及成绩检测给定。 教 学目标评价宜采取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纵向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效 果,评价指标为班级综合成绩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横向评价是同年级各班级之间学生基础及 学习能力的比较, 评价指标为班级系数。 班级系数是用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确定的。 先计算 出上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平均成绩,用某班平均成绩除以最高平

17、均成绩即为该班班级系数。 第一学期的班级系数可用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确定。 最后用综合成绩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分别除 以班级系数,再按比例量化汇总,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依据。技能型课程的考核以动手操作考核为主。 由于该类课程与生产环节接近, 学校可以模拟 生产过程, 按实际需要安排生产任务或设置故障, 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 生完成任务情况评定分数。 这种考核方式贴近生产, 有利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适合教 学改革需要。 技能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动手操作考核成绩、 取得该课程相 关技术证书率及社会(如家长、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对此类考核,考核组宜采取随机 抽样的

18、方式检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评价的关键是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决定, 是对培 养目标的分解,同时专业培养目标须随着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而调整。 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不宜过于广泛、面面俱 到,而应根据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确定。否则, 将不利教师实施教学和学校组织评价。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的模式, 一系列配套的、科学合理的、 内容完善和权重适当的量 化评价表必不可少,他是对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的具体化。四、建立中职学校教学监控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教学监控体系, 是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得到落实的重要措施, 也是保 障教

19、学考核数据真实有效的主要手段。 因此, 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 还要建立可行可 靠的教学监控机制。监控机制应形成学校制度,采用行政手段落实。主要包括:(一)听课制度。 主要是由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 动。通过建立“课堂教学工作评价指标” ,确定教案准备、学生交流、教学重点、兴趣培养 和教学手段等评价项目和具体评分登记, 并在学校每年一次的课堂教学比赛中, 将评价结果 作为重要评判标准。(二)督导制度。 一般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是离退休领导和老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 组,对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具有专家指导 监督的性质, 专业对口专家和教学管理专业人员的结合是督导队伍的基本特征。 督导员的专 业权威和管理权责, 以及客观中立的地位, 对教学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