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实验报告_第1页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_第2页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_第3页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_第4页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波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一 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参量的测量一、 实验目的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二、实验原理 S参量 一个二端口微波元件用二端口网络来表示,如图1-1所示。图中,a1,a2分别为网络端口“”和端口“”的向内的入射波;1,2分别为端口“”和端口“2”向外的反射波。对于线性网络,可用线性代数方程表示。 b1=S11a1+S12a2 b2=S21a1+S22a2写成矩阵形式: 式中S11,S12,S21,S22组成S参量,它们的

2、物理意义分别为 S11=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的反射系数 S21=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至“2”端口的传输系数 S12= “1”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2”端口至“1”端口的传输系数 S22=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的反射系数 对于多端口网络,S参量可按上述方法同样定义,对于互易二端口网络,S12=S21,则仅有三个独立参量。二、 实验仪器1模组编号:RF2KM1-1A (OPTN/SHORT/THRU CAL KIT) 2模组内容:代号 名称说明适用频率范围主要特性MOD-1AOPEN开路传输线50-500MHzRuturn Loss-1d

3、bMOD-1BSHORT短路传输线50-500MHzRuturn Loss-1dbMOD-1CTHRU50微带线50-500MHzRuturn Loss-15dbIntretion Loss-0.5db3 RF2000测量主机:一台4 PC机一台,BNC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内容及结果(一)开路线(MOD-1A)的S11测量 开路状态下300MHz-500MHz时的S11曲线图 (二)短路线(MOD-1B)的S11测量 短路状态下300MHz-500MHz时S11的曲线图 (三)匹配负载(MOD-1C)的S11的测量 匹配负载状态下300MHz-500MHz时的S11的曲线图 (四)匹配负载(MO

4、D-1C)的S22的测量 匹配负载状态下300MHz-500MHz时的S21的曲线 实验二 定向耦合器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MOD-5A:叉路型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隔离度的测量,了解叉路型定向耦合器的特性。2、通过对MOD-5B:平行线型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隔离度的测量,了解平行线型定向耦合器电路的特性。二、实验原理1、定向耦合器是微波测量和其他微波系统中的常用元件,更是近代扫频反射计的核心部件,因此,熟悉定向耦合器的特性,掌握其测量方法很重要。定向耦合器是一种有方向性的微波功率分配器件,通常有波导、同轴线、带状线及微带线几种类型,定向耦合器包含主线和副线两部分,在主线中传播的微波功

5、率通过小孔或间隙等耦合元件,将一部分功率耦合到副线中的一个方向传输(称“耦合输出”),而在另一个方向几乎没有(或极小)功率传输(称“隔离输出”)。2、在本实验中,定向耦合器是个四端口网络结构(4port network),如图31所示。若信号输入端(Port-1,Input Port)的功率为P1,信号传输端(Port-2,Transmission Port)的功率为P2,信号耦合端(Port-3,Coupling Port)的功率为P3,而信号隔离端(Port-4,Isolation Port)的功率为P4。若P1、P2、P3、P4皆用毫瓦(mW)来表示,定向耦合器的四大参数,则可定义为:传

6、输系数: 耦合系数: 隔离度: 方向性: 定向耦合器Port-1P1Port-2P2 图3-1:定向耦合器方块图Port-3P3Port-4P4 常见的定向耦合器可分成支线型和平行线型两种。3、主要技术参数:(1)隔离度 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定义为输入功率P入与隔离臂输出功率P隔之比的分贝数,记以KI,即KI=10lg 本实验中测得的功率的单位均为dBm,所以隔离度的值为输入端(或传输端)与隔离端测得的功率的差值。 (2)方向性 方向性的定义是副通道中耦合臂和隔离臂输出功率之比的分贝数,记以KD,即 KD=10lg(dB) 本实验中测得的功率的单位均为dBm,所以方向性的值为耦合端与隔离端测得的

7、功率的差值。由定义知道,耦合到副通道中隔离臂的功率愈小,则方向性愈高。通常希望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愈高愈好。理想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和隔离度均为无穷大(因P隔=0)。三、实验仪器及装置 1、模组编号:RF2KM5-1A (L-C BRANCH LINE COUPLER) RF2KM5-2A (PARALLEL LINE COUPLER) 2、模组内容:代号名称/说明适用频率范围主要特性MOD-5AL-C BRANCH LINE COUPLER叉路型定向耦合器40050MHzReturn Loss-13dBTransmission-2dBCoupling-11dBIsolation-13dB代号名称

8、/说明适用频率范围主要特性MOD-5BPARALLEL LINE COUPLER平行线型定向耦合器75050MHzReturn Loss-12dBTransmission-1.5dBCoupling-10dBIsolation-14dB3、RF2000测量主机:一台 4、PC机:一台 5、连接线若干,50匹配端子2个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MOD-5A的S参量的测量 (1) 开路状态下300MHz-500MHz时的S11曲线图(2)S21曲线图(3)S31曲线图(4)S41曲线图(二)MOD-5B的S参量的测量在实验测量中,信号从P1端输入,P2为耦合端,P3为传输端,P4为隔离端。 与MOD

9、-5A的S参量的测量同理,依次测量S11S31 S41 S21。(1) S11曲线图(2) S21曲线图(3) S31曲线图(4) S41曲线图实验三 功率衰减器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功率衰减器”的原理。2、通过对MOD-3A:型功率衰减器的S11及S21的测量,以了解型功率衰减电路的特性。3、通过对 MOD-3B:T性功率衰减器的S11及S21的测量,以了解T型功率衰减电路的特性。二、实验原理 功率衰减器是双端口网络结构,如图2-1所示。其信号输入端的功率为P1,而其输出端的功率为P2。若P1、P2以毫瓦分贝(dBm)来表示,且衰减器之功率衰减量为AdB,则两端功率间的关系,可写成

10、: P2(dBm) = P1(dBm) AdB 2-1亦即 2-2 PowerAttenuator Port-1P1Port-2P2图2-1三、实验仪器及装置 1、模组编号:RF2KM3-1A(ATTENUATOR) 2、模组内容:代号名称/说明适用频率范围主要特性MOD-3A-TYPE 10db ATTENUATOR型功率衰减器50-1000MHzReturn Loss-12dbInsertion Loss:-100.5dbMOD-3BT-TYPE 10db ATTENUATORT型功率衰减器50-1000MHzReturn Loss-12dbInsertion Loss:-100.5db

11、3、RF2000测量主机:一台 4、PC机:一台,连接线若干四、 实验内容及结果(一)MOD-3A的S参量的测量(1)S11曲线图 (2)S21曲线图(二)MOD-3B的S参量的测量 (1)S11曲线图 (2)S21曲线图实验四 功率分配器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功率分配器的原理。 2、通过对MOD-4A的输出端的功率的测量,了解简单的功率分配电路的特性。二、实验原理 功率分配器是三端口网络结构,如图4-1所示。其信号输入端(Port-1)的功率为P1,而其他两个输出端(Port-2及Port-3)的功率分别为P2及P3。理论上,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P1=P2+P3。 若P2=P3并以毫瓦分贝(dBm)来表示三端功率间的关系,则可写成: P2(dBm) = P3(dBm) = Pin(dBm) 3dB 功率分配器端子1P1端子2P2端子3P3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 1、模组编号:RF2KM4-1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