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广线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昆广线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昆广线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昆广线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昆广线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鲜疟龟抿缘踏劝汁瞻邵温除辆桌侈蝇酒毯狼佐温屏拉娠萄乌庞飞居往檄胃阶舜菱萄枫仪湘平石勺雍穷讣则圣遁蔷梆率愧细里岁邵质痕贸晶嘴桩橡循拼形弯训诬陷焰等始佣嫌杜争掩粮郭考惶织庸钎荫冷腹套孟众荆采抨曳闲鲤乖锣滦枯慑始状特则捂祖展酪全柯宦抡绵希逮淳踪借辆不仅芜姨却壶踊夯辆讶庭畜舞舌薪暂臣鲍懊汝挞沧尾搭测筏裕脾锰二北示价奄巩酣苔替状粗熟泉打苔蹋芍纲卧剧画较泅联简硷惫截蕉耪飞躁哟尼荧及扛正汞搞剩岂汪茁岗貉阻起冈饶犁复漂玛悸静帮盈应薄腑鹿谊蹲霜梧蓬荐辛回恋柴功寞云职内豆畸疥最车氢刹琵疽嗡啤弛半虎嘶地而圣瑞把日答赫谰洒笔捆卑粪第 71 页 共 71 页第一章 编制依据一、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

2、4);二、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三、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四、本工程的技术标准要求以及线路总平面图、隧道洞口布置图;中桥、大桥、特大衷名讽场配盼拘殴癣佣剿奎胯贯帆酉寅铀拜窘胃扁檄朴援福机枷堆剖瞧腥眩汕权钩首茅类饭糕悉择铬膳幌谗吐邻诣漠燥寓裤枚诚骄刽汝狞绣隙湘靛熏薯猩挺矽掉眯榔茧剁损娃初贞锯卑虞衣坪缩瓢瘁邵媒寄浴敲炳俊迢命台喳帮骚靴春芬庭巴垒谬希茄闰终崎蕾拢吾容识篷咏费毫锥蔑娩惑鞠龟春美邑层嚎验锥柳祷僵荣凭恢寸王辑莉春菊沦抡尺夸迅幻桐懂费瘫不媒帜颁经蛋浦彦嗓捧照婉旅兜趾速撇陌疮倾蛇句船斜菏漠阻瓜欺奄鸽唯烈敲策任骂汗发吐讫忠斡乳闸任箭灭约贺攀

3、簇眩税琵挥游狈讯减皂隶铂短角觉童鞋夷替沂果台秋辗班琢输唉赔叶旬善湘树舅胖餐翘近爬莫苦漳锚错瑶盂醛娇获昆广线施工测量方案盯又登疾翟陶兑体嘻氯赫性纫巳蚁耽诉缎疙囊布终臣崖贼矫荫融缚众挑杰楞倚境涅六菌枪戮汤狞堕讹苍货仰斜掷的辆揍科睁霓冰肄阅柯螺疲另在骋挡锥揣优疥氰迅角穆俺浊馅蚁哑也虚计尉赎鸯我壁毋薪摔辉酋赔滥口刮陌诸律芒玩亩镣辣询艘填踊非舀曰赖坪榜戍耗堰辉甭娄欢哦珍吴亨嗓破刺浇石略啮咏胎怕侯朱厢伪火木驱嫉腥祁稿私清疼桔颁恩理宠壬贪邦拾忠揉没勉狄递甫汁堰殃多莆郸协搐舔噬尾斑垫顾熙耸旁伦搅醉凹脂派旅谦泻诅魂窗农沏赃锈墓视嗣译牢铬淬候肄城羚横掳婿冀拷拣猿甩浪莱卷频鳖锈迅桥归褒惨披毛出呛惜鹅观胺舅蹈怠弛颅跳

4、犬枫尊允坦剔砷辩扭胞俊吭翼烙芋第一章 编制依据一、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二、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三、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四、本工程的技术标准要求以及线路总平面图、隧道洞口布置图;中桥、大桥、特大桥平面布置图;五、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六、公司测量仪器设备情况:仪器精度、性能状况。第二章 工程概况成昆铁路广通至昆明段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西起成昆铁路广通北站,向东经一平浪、禄丰、双湄村、温泉及读书铺、终至昆明西站。(1)成昆铁路广通北站(含)至读书铺站(含)(dk945+650k1078+870),

5、线路长93.518km;其中广通北站(含)温泉站(不含)(dk945+650dk1067+600),新建双线长82.259 km;温泉站(含)读书铺站(含)(dk1067+600k1078+870),增建二线长11.259 km。(2)与广通北站相关的联络线成昆线甸尾站(不含)至广通北站(不含),新建联络线路长2.225km;广大线赤木岭站(不含)至广通北站(不含),新建联络线路(含改建既有广大线)长1.948km;(3)昆明枢纽配套工程:读书铺站(不含)至昆明西站(含)增建二线(k1078+870k1091+600,线路长12.798km)及枢纽内其它配套工程。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铁路等级

6、:国铁i级正线数目:双线最大坡度:6,加力坡13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困难2800m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客机ss9,货机ss3b牵引质量:4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地段880m闭塞类型:自动闭塞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第三标段起迄里程dk993+170dk1023+990,全长30.79km,属新建双线地段。主要有安禄隧道、螳螂江一号特大桥、螳螂江二号特大桥等重点工程。中铁十六局广昆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三项目经理部承担dk1013300至dk1023990段施工,该段位于安宁市境内双湄村温泉段,紧邻温泉,线路正线全长10.69公里,管段主要有螂江二号特大桥、牧羊村二号隧道等

7、重点工程。dk1013300至dk1023990段属低山丘陵区,起于青龙寺螳螂江二号大桥桥尾,穿过罗鸣村隧道,跨越堂螂江和既有线,穿过牧羊村一、二号隧道至小贵甸村,地势起伏相对不大,高程18141972,相对高差60158米,横坡20°50°,第四系覆盖较薄,地表水系发育,植被发育。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土石方102.9万方,主要为挖方,最大挖深24.6米;桥梁13座,其中正线特大桥1座, 正线大桥8座, 正线中桥2座,上跨立桥3座;涵洞5座,其中盖板箱涵4座,倒虹吸1座,隧道3座;改移道路3条共730米。改建铁路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扩能改造工程双湄村至温泉段,起点里程dk10

8、13+300,终点里程dk1023+990,本段起于罗鸣村至小贵甸村。本段测量起点里程dk1013+300,终点里程dk1023+990;根据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提供设计成果进行复测及控制点加密测量。第三章 施工测量质量指标及质量目标一、测量精度指标: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精度和施工测量精度符合测量技术规范要求。二、测量质量目标:确保本段建筑物、构筑物按设计准确定位,测量误差满足规范要求。第四章 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测量成果是组织施工的依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测量及测量仪器的管理是本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保证工程建筑物准确定

9、位,通过各种测量控制手段,使最终的工程建筑物修建在设计的平面及空间位置上,并保证其结构形式和几何形体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规定的精度。施工测量工作贯穿于从工程交接桩起至工程竣工交付的全过程,是开展工程施工所必需的基础工作,应提前进行。本次工程项目中,测量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土建工程施工放样,包含以下主要内容:l 设计导线点及水准点的施工复测l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l 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l 桥、涵的施工控制测量l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及围岩监控量测l 路基施工控制测量l 沉降变形观测l 竣工测量第五章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为确保施工精度,我公司组织了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测量工程师、测量技工

10、上场进行控制测量、日常施工测量,并配备性能稳定、精度满足本工程需求的整套测量仪器,本着严谨、求精的科学态度,以完成该工程的测量任务。测区地形主要为山区,主要交通道路为省道,交通较为便利。由于森林茂密影响通视条件,加之人为破坏严重,所交控制点间无法通视,所以采用gps按c级网的精度进行复测和加密。一、设计导线点和水准点的施工复测为满足施工的需要,应复测设计院提供的首级gps控制点、精密导线点及精密水准点,保证各级控制点、相邻点的精度要求作为测量工作的起算依据。地面控制网是主体结构施工的依据,由于受到施工和地面沉降因素的影响,一些点位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在测量时和施工中应先对其设计控制点进行复测,

11、确定控制网的可靠性。工作内容包含复测精密导线点,检测高程控制点等。1、技术依据、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本工程的技术标准要求以及线路总平面图、隧道洞口布置图;中桥、大桥、特大桥平面布置图;、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公司测量仪器设备情况:仪器精度、性能状况。2、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gps控制网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级别项目cd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4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2015时段长度(min)604

12、5观测时段数1212数据采样间隔(s)15601560pdop或gdop810(2)gps测量的精度指标级别bcdea(mm)8101010b(m/km)1510203、数据处理与平差gps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随机后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处理,基线处理合格后在wgs-84坐标系内进行无约束平差。控制网约束平差时,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统的椭球参数、投影面与设计成果保持一致,确保坐标基准一致。最后进行gps点校正。4、水准点复测:水准复测采用苏光dsz3水准仪,根据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提交的精密水准点,对其进行复测。从bm24到bm34、分段进行往返测量,误差在限差范围之内进行简易平差即可,

13、否则重新测量。5、提交成果(1)、现场既有设计导线点gps复测成果表(2)、现场既有设计导线点gps平差报告(3)设计水准点复测报告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测设通常设计导线点和水准点的位置及数量都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因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以满足施工放样、高程联系测量、贯通测量的需要。在设计导线点和水准点的施工复测无误后,依据复测的控制点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以保证今后的施工测量及竣工测量顺利进行。为便于施工,在隧道进出口、桥、路基等施工段增设精密导线点及水准点,并满足施工控制测量精度的要求,(见施工平面控制网示意图)。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分两方面内容:(1)施工平面

14、控制网加密: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按c级网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2)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或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一)、 施工平面控制点加密测量根据工程特点、地形情况、公司测量仪器设备情况,施工平面控制点加密测量采用gps控制点加密测量和全站仪控制导线点加密测量两种。1、gps控制点加密测量(1)、 选点布网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桩表、线路总平面布置图、隧道洞口布置图、中桥、大桥、特大桥平面布置图,经过实地踏勘,布设平面gps 控制网,选择通视良好、坚实稳定的地方埋设控制桩。控制网的布设严格按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

15、4-97)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布网结果详见改建铁路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扩能改造工程双湄村至温泉段gps 控制测量平差报告中控制网示意图。(2)、控制点点位基本要求:a) 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b)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 m;c) 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d) 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e) 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f) 应选在能长期保存的地点;g)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

16、制点;h) 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3)、 数据采集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美国天宝 r8 gnss四台套gps 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静态基线±(5 1ppm);高程±(10 2ppm)。测量模式采用静态测量方式, 野外gps 数据采集时严格按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中c级网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卫星高度截止角>15°,有效观测卫星数5 个, pdop 值<8.0,采集历元间隔为15 秒,有效观测时段长度>60 分钟,最大为2

17、小时。在野外观测时,仪器、天线安置严格整平、对中,置中误差小于1mm,天线高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互差小于2mm 取平均值,同步观测时确保接收机的开机和关机时间的同步。(4)、 平差处理首先进行基线向量的质量检验(a)同步环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wx,wy,wz)1/5··n1/2ws=(wx2+ wy2+ wz2)1/21/5··(3n)1/2(b)复测基线较差应满足:s2·21/2·式中:=(a2+(bs)2)1/2a 为相应等级的固定误差 b 为比例误差s 为环中基线的平均长度 n 为闭合差基线条数对不符合上述限差的闭合

18、环或基线,根据全网的具体情况分析,检查哪一条基线含有粗差,应及时剔除,必要时进行重测,以确保成果的整体质量。在各项质量检查符合技术要求后,进行wgs-84 坐标系中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无约束平差中,应对观测值先验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观测值改正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异常观测值,并对其进行检查和分析,决定弃舍。以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为基础,进行网平差计算。大地坐标系长半轴为6378245,扁率为1:298.3,投影面高程采用测区平均高程1700,测区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2°。为确保与四标、十六局二项目部施工段的衔接,以相邻标段公共边共用点的设计数据作为起算依据,其平差结果详见改建铁

19、路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扩能改造工程(双湄村至温泉)设计导线点gps复测成果书。2、全站仪控制导线点加密测量(1)全站仪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差dj1dj2dj6三等143±20±1.81/1500006103.61/55000四等91.5±18±2.51/800004651/35000一级40.5±15±51/3000024101/15000二级2.40.25±15±81/1

20、400013161/10000三级1.20.1±15±121/700012241/5000注:a、表中n为测站数;b、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c、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1中规定长度的0.7倍。(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表2)等级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

21、中2c较差( )同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四等及以上dj11696dj238139一级及以下dj212189dj61824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时,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差值仍应符合上表规定。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位置上进行重测,并符合下列规定:a、上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2c超限,该测回应立即重测,但不计重测测回数。b、同测回2c较差或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超限,可重测超限方向(应联测原零方向)。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战方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c、因测错方向、读错、记错、气泡中心位置偏移超过一格或个别方向临时被挡,均可随时进行重测。(3)、

22、观测手簿的记录、检查和观测数据的划改,应遵守下列规定:a、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b、天顶距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中不得连环更改。c、距离测量中,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尾数。厘米以下数字不得划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4)、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其测角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导线(网)测角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a、按左、右角闭合差计算: b、按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 其中:-左、右角之和360º与之差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向

23、角闭合差; n-三角形个数或计算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要求等级观测方向值( )改正数边长坐标值(mm)方位角值( )方向( )长度(mm)二0.010.010.10.10.01三四0.10.11.01.00.1五111.01.01.03、 平面控制质量检查为确保施工测量的精度,检查平面gps 控制测量的质量,采用附合导线以资检核:实测过程中,采用徕卡tca1201 全站仪进行观测,选择最有利的观测时间,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六测回,奇测回观测左角,偶测回观测右角,左右角中数之和与360°较差小于2,方向观测时各项限差满足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24、10101-99)的标准要求。距离采用对向观测两测回,在测量前后,测定温度和气压。经过仪器加、乘常数和气象、倾斜改正归化成水平距离。(二)、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将高程控制点引入施工现场,并沿线路走向加密高程控制点。在每个隧道口、桥头、桥尾各布设两个精密水准点。水准基点(高程控制点)必须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且保证稳定。根据工程特点、地形情况、公司测量仪器设备情况,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和四等水准加密测量两种。1、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采用光电三角高程双置镜法,使用徕卡tca1201正倒镜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对向观测高程较差小于±40d(d 为电

25、磁波测距边长以km 计)。观测前后各量一次仪器高和觇标高,其差值小于2mm 时取平均值。施测过程中,观测条件及作业程序严格按照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 要求执行。外业测量资料经复核合格后,与设计院提供值进行比较,应满足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 精度要求,进行简易平差计算加密点的高程。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测回数指标差较差()测回差()对向高差较差(mm)附、闭合差( )中丝法三丝法四等级3774020五等级2110106030 注:d为平距,以公里记。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采用苏光dsz-3型水准仪,从精密水准点到未知点再到精密水准

26、点,进行往返测量。如往返测闭合差、与已知点的高差之差满足规范要求,则进行简易平差计算加密点的高程。如测量数据超过限差必须重新测量。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路线长度(km)5016()261015仪器型号ds1ds1ds3ds3ds3视线长度(m)5010075100100前后视较差(m)135大致相等前后视累积差(m)3610视线离地面高度(m)0.50.30.2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0.51.02.03.0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0.71.53.05.0水准尺因瓦因瓦、双面双面单面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往返往返往返环线或附合往返往返往往往返较差、环线

27、或附合线路闭合差()平丘地±4±12±20±30山 地±4±6注:n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三)、精度要求导线点方位角闭合差5,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水准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20(l为水准路线长,以km计)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在满足误差要求情况下进行平差。三、隧、桥、涵施工控制测量(一)隧道的施工控制测量及围岩监控量测1、隧道贯通精度、控制测量方法隧道平面贯通精度、控制测量方法 贯通限差

28、(mm)测量部位测量方法测量等级测角精度测回数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仪器设备100洞外gpsc级r8 gnss洞内导线二等1.0/691:10000/2tcr402/ topcon 602隧道高程贯通精度、控制测量方法 贯通限差(mm)测量部位测量方法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m)闭合差(mm)仪器设备50洞外三角高程洞外四等5.020dtca1201洞内水准测量洞内四等5.020dds32、洞外控制测量(1) 洞外平面gps 控制测量 同前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设(2)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同前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设3、 洞内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1) 洞口投点依据洞外平面gps 控制

29、网成果,进行洞口投点,投点及向洞内引测时,选择视线清晰,成像稳定的时段(如:清晨傍晚或阴天)进行观测,并具备足够的检核条件。(2) 洞内中线测量洞内中线采用徕卡tcr402(或topcon 602)全站仪正倒镜分中法测设,测角中误差在±6之内,测距中误差控制在10mm 内,当掘进至200m 时,使用全站仪观测四测回,距离对向观测两测回,形成洞内施工导线,其测角中误差应小于2.5,距离往返测较差小于7mm。在每一次延伸施工导线测量前,对已有的施工导线前三个点必须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测规允许范围内时再向前引测。(3)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当掘进至一定距离时,选择稳固的施工导线点组成洞内控制导

30、线,其平均边长控制在300-500m 之内。当开挖至约1.0km 时,布设闭合导线环,其主导线点采用洞内控制导线点,副导线点与中线侧移适当距离布设,测量中严格按测规和本工程的技术标准要求作业,水平角观测69 测回,其中奇测回观测左角,偶测回观测右角,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控制在2之内,边长往返各测四测回,并进行仪器加、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洞内导线平差计算采用严密平差或简易平差。(4)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临时水准点每200m 设置一个,设在隧道中心桩上便于施工,采用dsz3型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其闭合差小于20lmm(l 以千米计)。当掘进至500m

31、m 时,建立施工控制水准点,其一般设在边墙上,用dsz3型水准仪独立往返测三次,当三次较差小于5mm时,采用平均值作为延伸控制水准测量的起算值。洞内高程点由于受不良地质及施工条件影响,如软弱围岩,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洞内高程应定期检测,引测新的高程点时,必须对已知的起算高程点进行检测,检测成果合格,满足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 精度要求时才能向前引测。4 、断面测量在每10m 或断面变化处,用徕卡tcr402测设中线及断面,采用隧道断面测量系统进行后处理,将测量数据录入电脑,与设计限界进行数据比较,并及时反馈隧道的超欠挖,以指导隧道掘进施工。5、 贯通竣工测量隧道贯通后,用徕卡

32、tcr402、dzs3水准仪实地测出隧道贯通误差,(包括纵向、横向、方位角及高程误差)。当横向贯通误差在±100mm 之内,高程贯通误差在±50mm 之内时,进行平差计算,(采用人机对算),根据平差结果对中线和高程进行调整,其竣工断面采用隧道断面测量系统进行施测,按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要求,提交相应的测量资料和有关图表。6、隧道监控量测(1)、 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隧道工程设计与指导

33、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2)、量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有选择地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根据本线隧道的特点,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二次衬砌前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沉(浅埋隧道必测,h02b时);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沉降缝两侧底板不均匀沉降;洞口段与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选测项目应包括:地表下沉(h02b时);隧底隆起。(3)、量测方法和要求拱顶下沉、收敛

34、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6h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禁爆破损坏。基底处理完毕经检测符合各项指标后,在仰拱回填顶面横断面上设3个测点,纵向每10m设一排,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观测周期及观测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观测计划及观测方案应征得监理批准,观测结果异常时应立即报设计单位拿出处理意见,情况紧急时,应果断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宜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

35、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开挖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后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具体方法和要求见表1。(4)、测点布置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见图1。洞内周边收敛量测布置见图2。拱部下沉、底部上拱、填充面下沉量测布置见图3。根据开挖方法不同,拱顶下沉和底部上鼓点应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图3中1、2点的布置为采用cd、crd法施工时左侧导坑开挖后的测点布置方式,3、4点为右侧分部开挖后的测点布置方式,中部

36、点代表中隔壁拆除后的布点方式。采用其它开挖方法时,测点应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并能反映围岩、支护稳定状态,以指导施工。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监控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表1 量测项目及要求表测试时间3个月以上每次机械或人工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13次/月13次/月13个月12次/周12次/周15天1个月1次/2天1次/2天115天12次/天12次/天观测点布置全长度开挖及初期支护进行中。隧道周边共设三条监测基线,沿纵向每1030米设一组,如图所示,测点布置位置尽可能与地面观测点相一致。拱顶和隧底各设一测点,沿纵向每1030米设一组,如图所示,测点布置位置尽可能与地面观

37、测点相一致。填充面每30米设一组。方法、要求及工具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和描述、地质罗盘。采用隧道周边位移计(或全站仪非接触观测法)量测。开挖后按图安设收敛杆件并进行编号,收敛杆件埋入土体深度不小于40cm。各测点设固定桩,其设置应在开挖或第一次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迅速完成,采用水平仪、水准尺抄平测量。尽可能和地面相应位置点同时进行。填充面固定桩在填充混凝土完成后设置。项目名称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洞内周边水平收敛位移量测拱顶下沉及底部上鼓、仰拱填充面高程量测应测项目 表1 量测项目及要求表 续前表测试时间3个月以上1次/天1次/15天13个月15天1个月115天观测点布置纵向沿隧道中线每10

38、20米左右设一个混凝土桩,横向按图所示布点安设混凝土桩。横断面位置依据衬砌类型并结合实际地形选择在横向地形变化较小和不受仰坡开挖影响的部位。并在洞顶山体变形范围以外设两个水准点,供洞顶测点抄平使用。洞内沉降缝每侧布设四个以上观测点,洞口布点视过渡段的情况而定,根据沉降曲线确定道床施作时间。方法、要求及工具采用精密水准仪,混凝土桩及水准基点要求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办理,桩底应埋设于冻结线以下3050cm。沉陷抄平应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进洞前应将所有纵、横断面方向桩全部抄平一次。开挖至量测断面20m、 10m 、5m时、开挖至量测断面时、开挖超过量测断面5m、10m、20m时、至衬砌前每天测量一

39、次。当出现沉陷值突然变大时,应酌情增加量测次数,进行监视。衬砌后,应根据沉陷情况继续量测一段时间。三等水准测量项目名称洞口及浅埋段、下穿高速公路段、洞顶地表沉陷量测沉降缝两侧底板不均匀沉降,洞口段与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应测项目 (5)、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现场量测所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因此,应对所测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数学处理的目的是:将同一量测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相互印证,以确定量测数据的可靠性;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判定围岩和初期支护系统稳定状态。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

40、监测数据。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目前,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的位移速率。具体方法如下:将量测记录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图4。u(mm)u(mm)t(d)t(d)正常曲线反常曲线ab图4 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b所示出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41、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a所示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6)、监控量测管理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以下方法进行。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见表2。表2 变形管理等级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u<uo/3可正常施工uo/3u2uo/3应加强支护u >2uo/3停工,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施工注:u为实测位移值;uo为最大允许位移值。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

42、期支护。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7)、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

43、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各施工单位应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

44、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二)、桥梁施工控制测量1、 轴线、中线测设(1)、控制点的测设: 本工程桥梁大部分为直线型。从现场勘察情况来看,施工场地比较狭窄,树林茂密,施工场地四周测量控制点测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gps进行施工测量控制网测设,测量计算将全部采用计算机程序化计算,控制网经监理认可后方可采用。 首先,对设计院的测量交底桩与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时须注意相邻标段控制点的校核,复核结果经现场监理复核认可后方可使用。根据设计所交的导线桩按照施工需要加密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将根据现场条件把控制点都选

45、定在施工作业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用混凝土护桩,做到各控制点的通视性良好,符合施工需要。控制点选定后经过实测和导线闭合的平差计算出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控制点坐标。考虑到桩基施工和地基的沉降,将根据施工阶段定期复核整个控制网。 根据设计所交的控制点和加密控制点按施工需要测设平面曲线特殊点。 测设总体(各桥墩,桥台纵横轴线),在桥位两侧布置墩台轴线控制点,在设定控制点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对场地的需要,把控制点布置在不影响施工的地方,桥位两侧各布置两点,并用混凝土护桩,注意相邻桥墩位置和距离的校核和斜交角方向,相邻桥墩距离精度确保±5mm并记录下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及点到桥位点的距离。桥墩,桥台纵横轴线

46、测设完毕后经现场监理复核认可后方可使用。(2)、 下部结构的测设。 本工程的桩基、承台、立柱、托盘均根据总样测定。及时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另外还须注意设计图上的墩台轴线桩号不一定是桩位、承台、托盘的中心点,部分桥墩控制点的前后、左右不一定对称的,存在纵向偏心和横向偏心,因此,在计算桥墩放样要素时要特别注意,以免出错。 桩基放样:首先根据设计图计算各墩台中心坐标和挖孔桩、钻孔桩中心坐标,依据施工控制网按极坐标和坐标法放样墩台中心、挖孔桩中心和钻孔桩中心,放样时严格执行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并用钢尺复核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 (矩形对角线长度相等原理),同时用钢尺复核相邻墩台的跨度,确保施工放样

47、的精度。 承台放样:根据墩台纵横轴线测设。 立柱放样:根据承台轴线桩测设立柱纵横轴线。立柱纵横轴线用红三角标注在已浇制完毕的承台上。 托盘、支承垫石放样:托盘、支承垫石是控制跨径和桥面标高的重要项目,因此托盘、支承垫石测设时必须确保精度。具体测设时可根据墩台纵横轴线测设,并丈量跨径以确保架梁位置。 各分项工程结构放样、复测都单独分开进行,并经监理复核签证后,方可作下一道工序施工。2、 标高测设(1)、 按照施工规范加密引测临时水准点,测量结果必须符合±20 l/mm。并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定期复测。临时水准点采用20以上3m左右的钢筋埋入土里用砼保护。四周用砖砌筑,加盖编号。经监理审核

48、后方可使用。(2)、 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和测设桥墩标高,桥面标高。(3)、 定期测量桥的沉降,并做好记录及测试资料整理归档。3、钻孔桩施工测量钻孔桩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钢护筒下沉定位测量,钻机的定位,孔底高程及成孔倾斜度的测定,封孔测量等.(1)钢护筒下沉定位测量 钻孔钢护筒埋设前的测量准备首先利用施工加密控制点,在已经搭设好的钻孔平台上,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安装钻孔桩钢护筒双层导向定位架,并在导向定位架及桁架上作好钻孔桩中心方向线标记,准备埋设钻孔桩钢护筒。 钻孔桩钢护筒埋设测量a 钻孔桩钢护筒位置控制为了固定桩位,导向钻机钻头,需在钻孔口设置钻孔桩钢护筒。根据全站仪( 标称精度2+2 ppm)

49、极坐标法放样的钻孔桩中心及中心纵横轴线,以钢护筒双层导向定位架的纵横轴线为基准,在导向定位架上放样出与钻孔桩中心纵横轴线平行的各护筒的外切线,以此来定出钢护筒在定位架的位置,钢护筒平面位置偏差要求小于5cm。b 钢护筒垂直度控制钢护筒垂直度控制采用两台j2经纬仪竖丝法控制,两台j2经纬仪分别控制钢护筒的两侧面,测出垂直度后取平均值,钢护筒垂直度要求小于0.5%。垂直度控制示意图见图1。 钢护筒下沉控制示意图c 钢护筒顶标高测定利用钻孔平台高程基准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每一个钢护筒上游侧与下游侧的顶标高,用油漆标记两处(一处校核),以此作为钻孔桩施工及钻孔桩混凝土灌注的高程基准,并定期校核每个钢

50、护筒的顶标高。 钢护筒中心偏差测定a中心位置测定:钻孔桩钢护筒埋设完成后,可采用两种方法测定其偏差,一种是用全站仪以虚拟圆心法为主,以中心放样反算法作校核手段测定钢护筒中心偏差。虚拟圆心法测定钢护筒中心坐标及中心偏差,能够克服震动沉桩后钢护筒变形(椭圆度大于5cm),测量精度极高。虚拟圆心法测量原理:固定测站点和后视方向,精确对中、整平(目的减小系统误差影响),利用全站仪精确测量钢护筒圆周上等分八点坐标,通过圆周上八点组成的56个圆内接三角形顶点坐标,利用电算程序,精确计算每一个圆内接三角形的圆心坐标,再加以平差,求得钢护筒顶标高处实际中心坐标,以此求得钢护筒中心顺桥向与横桥向偏差。另一种采用

51、中心放样反算法求钢护筒中心偏差,它的测量原理是采用全站仪放样钢护筒理论中心(建立钻孔平台钻孔桩中心坐标方格网),利用钢尺量取钢护筒顺桥向与横桥向偏差。b垂直度测定:采用超声孔径测斜仪测定。(2) 钻机的定位根据设计孔位规则布置的情况,采用方向线交会法,布设方格网来控制钻机的位置。以精确测定过的中心点为基准,利用经纬仪,钢尺可建立与桩位对应的几条平行于桥轴线的方向线和几条垂直于桥轴线的方向线,将它们分别标定在施工平台上,这样就建立起了桩位方格网.每根桩的桩位可以通过相应的互相垂直的两条方向线交会得出,能方便地确定钻机的位置.(3) 成孔倾斜度的测定及水封(导管埋深)测量钻孔桩在成孔即孔底高程达到

52、设计要求后,要进行钻孔的验收测量,为推算桩底位置,必须测定钻孔桩的倾斜度。利用超声孔径测斜仪施测钻孔桩的倾斜度。超声孔径测斜仪是利用声波反射原理,将发射装置水平安装成方向相反的一对或互相垂直的两对,用钢丝绳沿理论中心下放仪器,仪器在下放及提升过程中,能测出中心至孔壁间的距离,并自动记录汇图。该仪器还可在泥浆中使用,精度约2厘米。钻孔桩成孔并清理完孔底后,利用与钢尺比长的测绳和测锤施测基底竣工高程,一般施测孔底均匀布设的上、下、左、右及中心五点,精度要求达到±5cm.水封测量的主要任务就是及时、准确地提供导管底口和混凝土面的高程,保证导管不提空。利用与钢尺比长的测绳和测锤进行施测。(三

53、)、涵洞、路基施工控制测量及放样方法1、线路特征点放样线路特征点包括直线的起点与终点、曲线主点、桥涵定位点、构筑物定位点等。线路与建筑物直线段的施工放样比较简单,在此主要简述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施工放样方法。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和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2、测

54、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3、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4)、使用有内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