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幼师声乐学科教案来源:本站|作者:东光职教中心|日期:2011年8月14日|浏览4410次字体:大 中 小第一单元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授课课题:送别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学习歌曲送别(3)学习儿歌表演国旗歌(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送别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同 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三、学生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
2、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 唱,需要一定的过程。四、教材分析:(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六、教学难点:(1) “外” “涯” “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2)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七、解决方案:(1)通过母音“ a"、" o”的训练,为“外” “涯” “角”吐字的口腔打开打下基础。(2)通过连贯的发声练声推动气息的积极流动八、
3、教学过程: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教学环节新 歌 教 学儿 歌 学 习作业拓展教学内容1 .叹气2 .哼鸣 5 -IIm5 4 32|1 -IIm3. 1 1 1 1 1 IIa o I e u1 .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作品的 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2 .唱曲谱,熟悉曲调3 .将词放上去,咬字正音4 .深入学唱歌词,并从中找到在 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 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5 .完整演唱歌曲6 .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 声乐作品的艺术性1、按节奏型拍手诵读歌词2、跟琴识谱,唱会歌曲3、按节奏型用轮唱方式诵读歌 词,形成2个声部的诵读4、轮唱儿歌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2、歌唱者和小组成员
4、分别指出演 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3、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 问题的方案教学要求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练习2: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 鸣的形成练习3: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 内变化,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1 .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 气息的过快流失2 . “道” “拂” “浊” “声” “之”“涯” “角” “浊” “余”高音 用相应母音的逐一解决3 .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 吸的对抗作用4 .表达出婉转、深沉的抒情性1、诵读出2拍子的拍律2、诵读和演唱熟练时,可分别 请学生来当指挥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 上台演唱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
5、示范 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导向第二单元歌唱呼吸方法训练-、授课课题:花非花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训练歌唱的呼吸方法(2)学习歌曲花非花(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音阶歌(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1)通过咏唱花非花,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2)感受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三、学生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
6、 唱,需要一定的过程。四、教材分析:(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3)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 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的演唱。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第一乐句后半句“雾非雾”的高位置起声(2)高音乐句“来如春梦不多时”的“多”字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3) “去似朝云”的“云”字七度音程下行声音的连贯性七、解决方案:(1)呼吸训练时练习兴奋状态下腔体吸开的感觉(2)加强“o”母音的训练(3)加
7、入下行旋律练声曲八、教学过程:教学 划、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 .呼吸训练:缓吸缓呼2 .哼鸣5 43 2|1Tm3 .i 7 6 5 | 4 3 2 1 II一练习1:而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 态,口鼻同时呼吸,吸气后平稳 而深入练习2: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 共鸣的形成;力口强母音发声的高 位置练习3:注意口腔打开以及旋律的 清晰新 歌 教 学1 .欣赏示范曲,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2 .唱曲谱,熟悉曲调3 .将词放上去,咬字正音4 .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 的呼、吸与换气关系5 .通过母音训练,解决咬字吐字和发声共 鸣问题6 .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1 .用缓吸缓呼
8、的换气方式,咏唱 歌曲2 .从高位置说“ u”母音过渡到 唱“雾”字3 .通过“o”母音反复练唱,找 到“多”字的共鸣4 .大跳“云”字的归韵5 .结束句渐弱渐慢处理,追惜、 思念的意境表达儿 歌 学 习1 .教师示范两次首阶歌2 .教师逐句教授两次3 .教帅两句教授两次4 .学生自己演唱5 .师生、生生分角色一问一答方式演唱6 .加入手势音阶扮唱1 .学生不看曲谱,凭记忆跟 唱学习,锻炼音乐记忆。2 .学生熟练掌握手势音阶 后,可做“猜猜看”的音乐游戏,根 据手势唱出音高,猜猜看是什 么儿歌。作 业 拓 展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2、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3、教师作评价总结,再次欣
9、赏1 .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2,聆听歌曲春晓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三单元歌唱发声方法训练(、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授课课题:雪绒花(1)继续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训练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基本能做到声音统一,学习歌曲雪绒花(3)让学生准确深入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数鸭子)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雪绒花的演唱,感受外国人民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之情,受三、学生分析:(1)学生已对歌唱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有一定了解;(2)学生用上所学的歌唱方法来演绎这首歌曲还需要不断启发 四、教材分
10、析:(1)牢固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学生不容易协调的,需要不断 巩固和练习;(2)这首歌曲旋律上下行走向清晰,声音要求有力度的控制;(3) 3拍子的强弱规律,演唱时气息的连贯很重要。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随旋律上下行走向,乐句渐强渐弱的声音控制(2)结束句"祝我祖国万年长”高音的延长七、解决方案:(1)通过练声曲力度的要求,打好乐句处理的基础(2)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八、教学过程: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教学环节新 歌 教 学儿 歌 学 习教学内容
11、1 .呼吸训练:急吸缓呼2 .哼鸣 5 0 5 0 5一 | 543 2一m3 .1 3 5 i I i 5 3 1 IIa1 .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作品的 思想情绪2 .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 的处理3 .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4 .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 术性1 .聆听童声示范数鸭子2 .分组自学会儿歌4 .分组演唱5 .分组角色扮演表演唱作业拓展1 .分大组齐唱作品2 .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3 .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教学要求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快速吸开,吸气急促而深入练习2: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 头位置的发声感觉;要注意顿和连 的结合,加深面罩共鸣的体
12、会练习3:注意协调全身和气息,做出 渐强渐弱1 .解决缓慢呼吸的状态下,声音在 八度内的统一2 .结合发声方法,讨论歌曲的表现 和处理,力度变化,逐句演绎,讨 论,修改,示范3 .拍律的体现,优美深情的风格体 现4 .结束开口音高位置的延长1 .强调用自然、童趣的声音学唱 歌曲2 .注意模拟不同角色音色要有变 化3 .表演唱加入道具4 .分组相互观摩,评价,提高1 .要求合伴奏演唱2 .评价的要点在于发声状态和情 绪表达两方面第四单元歌唱的方法训练(二)-、授课课题:故乡的小路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训练歌唱的发声方法,声音须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2)学习歌曲故乡的小路(3)
1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娃哈哈(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故乡的小路的演唱,抒发思念家乡、思念母亲的情感,让学 生获得精神上的共鸣。三、学生分析:(1)学生不断练习发声法,基本消灭大白嗓;(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特别是不和谐的音层演唱很困难。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创作歌曲,旋律流畅舒展,吐字要求圆润、深情;(2)这首歌曲曲调跌宕起伏,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地演唱;(3)本单元的儿歌娃哈哈很熟悉,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教授。五、教学重点:(1)
14、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弱起节奏的掌握(2)变音的音准把握(3)尾声的哼鸣要唱得轻松自然七、解决方案:(1)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2)练习半音及不协和音程(3)发声训练中坚持哼鸣练习,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 鸣的形成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 .呼吸训练:缓吸急呼2 .哼鸣 5 0 5 0 5 | 5 43 2 1 |m3 . 5 6 54 5 4| 3 4 32 3 2 | 1 |ma moma moma练习1:面部保 持微笑兴奋的 状态,吸气像 闻花,呼气像
15、 吹灯练习2:顿音演 唱注意气息向 下找喉头位置 的发声感觉; 要注意顿和连 的结合,加深 面罩共鸣的体 会练习3:通过ma mo训练,直接进 入歌曲“小路” 的练习1、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的旋律,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2、初步演唱作品,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情绪特征3、重点解决歌曲作品的演唱难点,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4、加强艺术处理,强调歌曲表达的艺术性。新 歌 教 学1 .掌握弱起节 奏,乐句的划 分,附点节奏 型2 .歌曲高潮两 个乐句递进的 情感表达,气 息的流动和力 度支持3 .加强半音的 音准感受和记 忆4 .尾声哼鸣的 轻柔,自然发 声5 .结合发声方 法,讨论歌曲 的表现和处 理,力度
16、变化, 逐句演绎,讨 论,修改,示 范儿 歌 学 习1 .请学生示范演唱娃哈哈,学生评价2 .巩固十六分节奏型的拍打3 .学生来教授4 .加上声势律动进行表演唱1 .用自然、童 趣的声音演唱 歌曲2 . /、同的学生 来教授儿歌 时,引导学生 相互学习好的 教法教态3 .创编声势律 动后,好的动 作立即集体学 习,实践出好 效果作 业 拓 展1 .领唱和齐唱故乡的小路2 .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3 .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1.可多加入 哼鸣的运 用,把歌曲 变为两个 声部等,体 会流动的 美感第五单元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训练(一)-、授课课题:在那遥远的地方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7、:(1)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歌唱语言处理歌曲(2)学习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演唱抒情性歌曲的能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 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演唱,体验少数民族曲调特色,热爱民族 艺术。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但声音的力度较差(2)学生的演唱要达到一定的规 范程度,需要自觉地加长练习时间(3)学生对歌曲吐字的方式没有进行过区别四、教材分析:(1)这首哈萨克风格的歌曲优美抒情,歌唱性很
18、强,上下旬对比较大,歌曲处理要把 握激情与深情,明亮与温柔的关系;(2)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呼吸缓慢悠长, 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声音的力度加大(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吐字的方法(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声音在中高声区徘徊气息支持要跟上,声音不能虚(2)上乐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把握高音延长的唱法和位置,音量上渐强处理七、解决方案:(1)采用顿音训练,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2)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体会向下用力发声的畅通感觉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练习1:保持微笑的
19、歌 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 罩共鸣效果练习2:顿音演唱注意 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 发声感觉,腰腹弹跳 练习3:体会开口音的 打开、注意帖着后咽壁 吸着唱,突显气息的支 持作用。1. 哼鸣 5J 3 2 1 II m2. 55 44| 33 22 | U0IIpipo pio pipo pipo pipo3. 5 6 54 5 4| 3 4 32 3 2 |yiyuo yiyuoaoao1-11yi a新 歌 教 学1 . 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2 , 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关系, 把握好科 学的呼吸规律,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3 .重点解决歌曲咬字吐字的难点问题,能较
20、完整地表 达作品4 .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 现力1 .唱高音x.xx要求气 息深而不便,声首往前 送,竖起来,腰腹用力 加大音量2 .单个句末延长音的吐 字练习,要求字腹唱得 长而松3 .演唱感情含蓄、委婉、 抒情的歌曲时,口咽腔 在打开的基础上,咬字 吐字柔和圆润,字的头、 腹、尾转换过程要放慢, 字音衔接要连贯儿 歌 学 习1 .学生试奏,自学儿歌划船2 .分组活动:自编律动歌曲处理3 .分组展示4 .小结讨论,幼儿园中可采取哪些主题的方式教唱这 首儿歌1 .强调音乐动机的感受2 .歌唱中根据歌词意思 进行处理:推进结束作 业 拓 展结合教法,开展音乐活动课划船 教
21、学设计及展示引导学生从声音舞蹈 语言绘画 游戏五领域找切 入点,进行幼儿园音乐 课设计,广开思路第六单元呼吸连贯的训练-、授课课题:摇篮曲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练习平稳的呼吸方式,并能用这种 呼吸方式演唱歌曲(2)学习歌曲摇篮曲(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演唱抒情性歌曲的能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摇篮曲的演唱,体验外国歌曲的魅力,领略“歌曲之王”舒 伯特的音乐风格,受到美的熏陶。三、学生分析:(1)
22、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在呼吸的各个状 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2)学生的演唱要达到一定的规范程度,需要自觉的加长练 习时间。四、教材分析:(1)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呼吸缓慢悠长,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3)这首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4)这首歌曲要完成需要分段进行大量的练 习。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3)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六、教学难点:用连贯柔和、内在安详的声音演唱高音但力度不能强七、解决方案: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八、教学过
23、程:教学 划、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 音 训 练1 .哼鸣 5J_ 3 2 1 II m2 . 5 6 54 5 4| 3 4 32 3 2 |yiyuoyiyuoaoao1-11yi a练习1:保持微笑的歌 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 罩共鸣效果练习2:保持良好的打 开状态,做好咬字吐字, 做到字正腔圆。在连贯 的气息支持卜,向卜发 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 置新 歌 教 学1 .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 情绪特征。2 .哼唱作品,演出在演唱中难于把握的地方;并标出 吸气换气的地方。3 .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处理作品的过程中解决好节奏及强弱的对比关系。4
24、.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注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1 .用开口音“a”在哼鸣 的高位置哼唱歌曲2 .哼唱时注意音量的控 制,体会柔和抒情的风 格3 .把词放入腔体,保持 高位置,不改变发声状 态4 .练唱歌词时,多交替 采用混声诵读来帮助寻 找高位置,体验头腔共 鸣5 .随着旋律的起伏,要 做出自然的强弱变化, 但整首歌不宜唱得过强儿 歌 学 习1 .欣赏幼儿园视频儿歌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2 .附点节奏体验,学生敲击自制打击乐器3 .加声势律动演唱歌曲4 . f来舞蹈1 .学生带上收集的有生 活气息的儿歌,课堂上 和大家分享2 .要求学生用生活中最 常用的东西自制打击乐 器3 .在集体活动体验歌曲
25、 风格,收获快乐感受作 业 拓 展1 .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歌曲作品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3 .再次欣赏,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欣赏世界著名的三首摇 篮曲,体验摇篮曲柔和、 均匀、平稳的风格第七单元呼吸状态的支持下高声区的开发一、授课课题:燕子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中低声区的歌唱状态(2)巩固平稳的呼吸方式,在呼吸的支持下学习高声区的演唱方式 (3)学习歌曲燕子,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声音的能力(2)通 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
26、 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我国民歌的丰富,同时体 验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三、学生分析:(1)学生的气息状态和中低声区比较稳固、 扎实;(2)具备对单个高音的演唱的能力;(3)对连续演唱中高声区并能控制声音的力度比较困难四、教材分析:(1)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变声区)为主,气息支持非常重要,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2)这首歌曲情绪高亢,富于歌唱性;(3)这首歌曲的完成要避免声音脱离气息的支持,发干、发直;(4)学生演唱整首歌曲需要体力上的训练五、教学重点:(1)在中高声区声音的统一,变声区声音的控制(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
27、绪把握(4)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六、教学难点:(1)歌曲第一段叙述性歌唱的流畅性(2)结束高音的站立七、解决方案:(1)深刻理解歌词情绪,在足够的气息催动下练习流畅行腔(2)加强“a、o”母音的发声训练,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 题八、教学过程:教学 划、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 .哼鸣 5J_3 2 1 IIm2 . 1 5|5 6 54 5 4 |aao3 4 32 3 2 | 1 IIaoa练习1 :保持含水状打开 内口腔练习2:稳定高位置的音 色,注思向卜用力的方 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新 歌 教 学1 .学唱歌曲,分析曲式结构,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2 .找出发
28、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3 .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4 .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对比 两段情绪,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1 .采用急吸缓呼的呼吸 方式2 .强化练习多处“啊” 的高位置发声及打开状 态3 .用唱颂的方式带入叙 述性歌唱练习第一段的 情绪表达,体会气息的支 持和催动4 .第一段中低声区优美 细腻,第二段中高声区热 情明朗的声音对比儿 歌 学 习1 .按节奏诵读儿歌卖报歌2 .加入动作表演儿歌3 .练习用明亮纯净的音色演唱4 .分段加上道具接龙歌表演1 . 了解这首儿歌创作的普导 目乐2 .把握歌曲情绪,乐观 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3 .加上
29、语气的对比演唱作业拓展1 .分别演唱作品2 .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3 .教师点评总结,提出新的声音训练要求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 活动第八单元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训练-、授课课题:让世界充满爱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尝试通俗歌曲的用气方法是一致的(2)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1)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接触通俗歌曲的美感,增强乐感 和音乐素质(2)通过这首公益歌曲的演唱,体验人们对充满着 爱、和平的世界的热爱、
30、赞美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在呼吸的各个状 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2)学生热爱通俗歌曲,兴趣浓厚,但易喊唱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通俗歌曲,旋律高低起伏,需要用统一的声音演唱;(2)这首歌曲富于激情,高声区声音应稳定、辉煌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3)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六、教学难点:(1)歌曲XXX XXX节奏型的准确演唱(2)高音乐句避免脱离气息地喊唱七、解决方案:(1)识谱时有针对性地解决歌曲特色节奏(2)低声区不能用完全用大白嗓,需要挂住高位置,向头腔转换
31、,为高音的混声做好 准备。(3)通过顿音练习,寻找较明亮的音色。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1 .哼鸣5J 32 1 - | m声 2. 1555|音1444|训1333练 la la la lala la lala la la la laI 1227 | 1 - |la lalalala教学要求练习1: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 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练习2:顿音挂住头腔,寻找较明亮 的音色新 歌 教 学1 .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 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2 .识谱,掌握特色节奏型,解决 好节奏的对比关系3 .哼唱作品,找出在演唱中难于 把握的地方;并标出吸气换气的地 方。4 .通过专
32、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 歌曲高潮部分低法区到高音区声音状 态的衔接5 .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注 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1 .掌握切分节奏及连线的准确性2 .通过尝试了解通俗歌曲同样也要 有气息支持,打开喉咙3 .在唱高音时,可做一些微调,使 既能保持通俗歌唱的风格,又能在 声音运用上体现出一定技巧4 .不断调节气息和口腔状态,避免 前半段低音大白嗓,后半段高音吸 不进去声音发虚儿 歌 学 习1 .教师示范两次当我们同在一起2 .教师逐句教授两次3 .教帅两句教授两次4 .学生自己演唱5 .加入声势律动伴唱1 .掌握弱起拍唱词、句逗和重拍,练习流畅演唱2 .学生根据节拍特点创造声势动作,加入演唱作
33、 业 拓 展1 .分组演唱歌曲作品,可加入领 唱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 评价3 .再次欣赏,教师总结并提出改 进建议1 .学生收集流行的公益歌曲,带 到课堂上交流2 .尝试用中英文各唱一遍当我 们同在T第九单元变声区的声音力度训练一、授课课题:我亲爱的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训练和巩固变声区声音统一,通过对学生腰腹力量的加强, 加强声音的力度(2)学习歌曲我亲爱的,能带乐感完整的演唱(3)高音必须具有力度和优美的音色 (4)对变音的音准把握准确(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音准的
34、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意大利艺术歌曲的魅力, 受到美的熏陶。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但声音的力度较差;(2)学生对变音的音准把握起 来困难,需要分音准、声音等步骤逐步训练;(3)学生对声音的强弱控制较困难,让 学生尽量在气息的支持下,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更加困难。四、教材分析:(1)完成作品需要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呼吸方法,调动全身,强化咽鼻、腰腹力量,增 强声音的力度;(2)这首歌曲以变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表现有力 度的高音;(3)这首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但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 的演唱,同时需要声音的强弱对比;
35、(4)这首歌曲对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声音控制要求 很高。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掌握变声区的真假声混合程度,高音 站稳(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4)变音的音准把握六、教学难点:(1)歌曲第一段叙述性歌唱的流畅性(2)结束高音的站立七、解决方案:(1)深刻理解歌词情绪,在足够的气息催动下练习流畅行腔(2)加强“a、o”母音的发声训练,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 题八、教学过程:教学 划、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 .哼鸣 5J_3 2 1 IIm2 . 1 5|5 6 54 5 4 |aao3 4 32 3 2 | 1 IIa
36、oa练习1:保持含水状打开 内口腔练习2:稳定高位置的音 色,注思向卜用力的方 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新 歌 教 学1 .学唱歌曲,分析曲式结构,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2 .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3 .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4 .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对比 两段情绪,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1 .采用急吸缓呼的呼吸 方式2 .强化练习多处“啊” 的局位置发严及打开状 态3 .用唱颂的方式带入叙 述性歌唱练习第一段的 情绪表达,体会气息的支 持和催动4 .第一段中低声区优美 细腻,第二段中高声区热 情明朗的声音对比儿 歌 学 习1 .按节奏诵读儿歌卖
37、报歌2 .加入动作表演儿歌3 .练习用明亮纯净的音色演唱4 .分段加上道具接龙歌表演1 . 了解这首儿歌创作的普导 目乐2 .把握歌曲情绪,乐观 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3 .加上语气的对比演唱作 业 拓 展1 .分别演唱作品2 .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3 .教师点评总结,提出新的声音训练要求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 活动第十单元声音灵巧的训练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授课课题:漓江谣(1)训练歌唱中气息量的适度和气息的走动(2)学习歌曲漓江谣,能带乐感完整地演唱 (3)声音自如,具有优美音色(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
38、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感受江南民歌的特点,领略我们民歌的丰富底蕴,受到美的熏陶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但接触的曲目类别不多;(2)学生之前歌唱的注意 力集中在发声状态上,行腔不够自如,需要加强练习。(3)学生已学习的声乐曲目节奏多为平均规整的,没有接触过字少腔多的曲调节奏 四、教材分析:(1)完成作品需要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呼吸方法, 调动全身,强化咽鼻、腰腹力量;(2)这首歌曲带有江南民歌风格的曲调特点,具有温婉细腻的色彩;(3)这首歌曲需要用连贯的气息、流畅的行腔、秀美的音色歌唱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各部位
39、的协调统(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适度的气息支持下声音的灵活性六、教学难点:(1)字少腔多的曲调掌握(2)行腔的流畅自如,避免气息过重造成的僵硬七、解决方案:(1)学唱旋律时重点突破复杂的节奏、曲调(2)训练吸气的适度及控制,既不要吸得过饱导致呼吸器官的僵硬,也不能无气息支 持发虚声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练习1: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练习2:用急吸急呼的方式, 快速打开腔体,每一拍换气,1 .哼鸣 5 6 54 5 4| 3 4 32 3 2mI 1-112 .13 3 5 |5_L i_5_ I 53 31 IImi ma mi ma mi ma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新 歌教 学
40、1 .学习歌曲的旋律,掌握复杂的曲调节奏,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2 .咬字吐字的处理3 .气息和行腔的结合及调整4 .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5 .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术性1 .注意吸气的适度及控制, 与吐字结合进行/、断调整,长 句要计划用气2 .字头轻柔肩弹性,字和字 的连接平稳、连贯3 .突出语言的清晰和语气的 亲切,语气的起伏和音乐的起 Mt4 .衬词要唱得轻巧灵动,起 到润腔的作用儿 歌 学 习1 .按节奏诵读儿歌牧童之歌2 .力口入二声部用轮唱的方式诵读,学生指挥3 .加入第三个声部诵读,教师示范指挥后学生 尝试指挥4 .用自然纯净的音色演唱1 . 了解这首儿歌的民歌风格2 .唱准
41、确XX X.X节奏3 .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 喜悦的情绪作 业 拓 展1 .分别演唱作品2 .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3 .教师点评总结,提出新的声音训练要求1 .学生收集各地区民歌音响 带到课堂上分享2 .学生收集少数民族儿歌谱 例第十一单元气息支持下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巩固训练一、授课课题:同一首歌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训练通俗歌曲一致的气息支持(2)牢固的掌握低声区的歌唱方法,做到低高声区的统一(3)学习歌曲同一首歌(4)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5)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三)思想
42、目标:(1)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接触通俗歌曲的美感,增强乐感 和音乐素质(2)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表达青年人蓬勃向上的 朝气,激发青春的活力。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在呼吸的各个状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2)学生热爱通俗歌曲,兴趣浓厚,但易喊唱;(3)学生运 用气息控制声音的能力较差,要做到音色变化很困难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通俗歌曲,旋律高低起伏,需要用统一的声音演唱;(2)这首歌曲第二乐段旋律豪放,情感丰富,演唱需要富有激情,但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 连贯的演唱,同时需要声音的强弱对比五、教学重点:(1)中低高声区声
43、音的统一(2)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3)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控制能力六、教学难点:歌曲情绪的表达七、解决方案:加强对作品词曲的分析,并通过歌词朗诵的情感来强化演唱的情感八、教学过程:教学 划、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哼鸣 5 6 54 5 4| 3 4 32 3 2m1 1-113.U_ 3_5_ |5_L i_5_ I A3. 31 IImi mami mami ma练习1: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 腔练习2: “ m3'母首要求稳 定面罩打开,发声时贴着后咽 壁吸着唱,稳定喉头的发声位 置1.第一乐段采用轻声唱法去 处理,发声自然真切,音色要 求柔和甜美3 .重点
44、突破歌曲的重点难点4 .重新欣赏范唱资料,加深作品演唱的艺术表 现力5 .第二乐段调动各歌唱器官 的协调作用,宣泄通俗歌曲的 激情6 .不断调节气息和口腔状态, 避免前半段低音大白嗓,后半 段高音吸不进去声音发虚7 .高潮乐句中“星” “阳”字 的高音,用母音练习后带入,1 .用富有童趣的声音学唱儿歌洋娃娃和小熊 跳舞2 .后十六节奏的巩固3 .拟人化的歌表演4 .改编歌词5 .练习用新歌词演唱注意闭口音的气息对抗1 .后十六分节奏掌握后,将 歌曲该节奏型处改为前十六 节奏,进行练习2 .要求带上神态地歌表演3 .全班或小组选用创作得好 的歌词进行演唱1 .分组演唱歌曲作品,可加入领唱2 .小
45、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3 .再次欣赏,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将该曲定为班级表演曲目,锻 炼演唱第十二单元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训练(二)1 .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2 .学唱歌曲,划分乐句、找出演唱中有困难的 地方授课课题:赶墟归来啊哩哩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不同速度的歌曲要用不同的语言处理(2)学习歌曲赶墟归来啊哩哩(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气息平稳的训练,培养学生演唱欢快、热情的歌曲的能 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 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赶墟归来啊哩哩的演唱
46、,体验彝族民歌风格特色,热爱民族 艺术。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但声音的控制、力度较差(2)之前学生接触的声乐 曲目多为缓慢、抒情性歌曲(3)学生对歌曲吐字的方式的区别不太明确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极富彝族民歌韵味的歌曲, 节奏活泼,旋律朗朗上口,富于舞蹈性;(2) 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需要声音的连贯统一和音色的明亮度,学生完成非常困难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声音的力度加大(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吐字的方法(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敏捷的咬字吐字,唱出明亮的音色(2)衬词“啊哩哩”的演唱七、解决方案:(1)
47、通过快速的跳音练习解决快速吐字技巧(2)有针对性地加强气息流动的练习和力度变化练习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新 歌 教 学1.歌唱时咬 字过程要较 快,口咽腔的 动作小而轻 快,干脆利索, 口腔前面部位 用得较多,声 音在口咽腔的 着力点略靠前 2.注意气息的 平稳,声音的 连贯统一和音 色的明亮度3.衬词“啊哩 哩”要唱得悠 扬喷亮,营造 一种回音的效 果。多次出现 时,要做不同 强弱的处理1.哼鸣 5 43 2 1 |练习1:保持微m笑的歌唱状2. 5 54 4| 3 32 2 | 1 10 H态,注意良好pipo piopipo pipo pipo的面罩共鸣效3. 5 6 5
48、4 5 4| 3 4 32 3 2 | 1 |果yiyuoyiyouyi练习2:跳音演aoao唱注意腰腹弹跳,提笑肌,保持兴奋状 态,口腔动作 小,把声音“打”在硬腭上,练习3:体会开 口音的打开、 注意帖着后咽 壁吸着唱;做 遍强遍弱 的演唱对比1 . 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2 . 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关系,把握好科学的呼吸 规律,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3 .重点解决歌曲咬字吐字的难点问题,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4 .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儿 歌 学 习1 .聆听童声合唱这是一个小世界2 .用自然纯净的声音学唱歌曲3 .随音乐击拍,表现拍律
49、特点4 .边唱边击拍,找好弱起的换气点5 .有表情地歌唱这是一首歌唱 友谊的歌曲, 熟练演唱时, 围圈开展音乐 活动,行进、 转圈、击掌等,作业拓展1 .分组演唱歌曲作品2 .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3 .再次欣赏,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欣赏声乐曲及 同名器乐演奏 的赶墟归来 啊哩哩第十三单元声音统一和闭口音的训练-、授课课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训练在平稳的气息状态下,保持声音的统一(2)闭口音的发声训练(3)学习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解决学生对声音的
50、控制能力和声音的 色彩(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3)培养辨别统一的声音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歌颂教育工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 表达对教师的敬仰和爱戴之情。、学生分析:(1)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 对开口音的歌唱有一定的发声状态;(2) 学生运用气息控制声音的色彩很难;(3)学生演唱整首歌曲需要体力上的训练。四、教材分析:(1)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有连续高音的演唱,气息支持非常重要,学生需要统 一声音完整演唱有一定难度;(2)这首歌曲情绪热情,富于歌唱性,歌唱要情感深厚;(3)歌曲有多处后半拍起声五、教学重点:(1)
51、在中高声区声音的统一,声音的控制(2)歌唱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声音的色彩训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高音区闭口音的发声(2)歌曲的情绪表达七、解决方案:(1)加强母音的发声训练,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2)采用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来解决作品的情绪处理问题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1 5|5 6 54 5 4 |aa3 4 32 3 2 | 1 IIaoa2. 1 1 1 1 1 II a o I e u3. 1 i 1 III练习1:稳定高位置的音 色,注意向下用力的方 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练习2:开口音带闭口音 发声,
52、强调母音的高位置 发声及打开状态练习3:低音时口腔状态 已打开,松开轻声唱,为 高音做好准备,唱高八度 时腰腹用力,体会向下用 力发声的通畅感觉; 注意闭口首局首带 e,o 元音歌唱新 歌 教 学1 .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分析曲式结构,规划吸气 换气的地方2 .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 重点突破首局的障碍3 .调整学生演唱的各个环节,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 品4 .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对比 两段情绪,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1 .识谱时掌握旋律丰富 的节奏型和起伏的音调2 .大跳音程后“时” “就” “问”等闭口音的高音发声,要有气息支持,内口 打开,发音圆润,声音统3 .高潮部分的演唱要用 稳健的气息支持将声音 唱响、送远4 .逐句演绎,修改调整 乐曲表现,使歌唱的情感 不断变化、加深儿 歌 学 习1 .听童声示范,跟唱会七子之歌2 .说一说你知道的这首歌曲的背景3 .解决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