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三一轮复系列《一轮复讲义》(配套PPT课件)第十一单元 第38讲传统发酵技术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免费下载)_第1页
生物高三一轮复系列《一轮复讲义》(配套PPT课件)第十一单元 第38讲传统发酵技术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免费下载)_第2页
生物高三一轮复系列《一轮复讲义》(配套PPT课件)第十一单元 第38讲传统发酵技术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免费下载)_第3页
生物高三一轮复系列《一轮复讲义》(配套PPT课件)第十一单元 第38讲传统发酵技术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免费下载)_第4页
生物高三一轮复系列《一轮复讲义》(配套PPT课件)第十一单元 第38讲传统发酵技术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免费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第38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 其他方面的应用KAO GANG YAO QIU考纲要求1.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3.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4.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5.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6.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7.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8.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考点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01考点二腐乳和泡菜的制作02考点三酶的研究及应用03NEI RONG SUO YIN内容索引矫正易错强记长句05重温高考演练模拟06课时作业07考点四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04考

2、点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项目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来源_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1.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答案知识梳理附着在葡萄皮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_大量繁殖:C6H12O66O2 _;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_产生酒精:C6H12O6 _氧气、糖源_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_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 _温度一般酒精发酵_,繁殖最适为_ 左右最适为_条件前期:_,后期:_需要_时间_天_天答案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充足缺少2C2H5OH2CO2CH3COOHH2O1825203035需氧充足的氧气101278无氧6CO26H2O2

3、.制作流程挑选葡萄_榨汁酒精发酵_发酵 _ 果醋答案果酒冲洗醋酸(1)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2)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温度()(3)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4)在家庭中用新鲜葡萄制作果酒时,需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5)在制作果酒、果醋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6)利用葡萄发酵产生果酒的后期,加入醋酸菌即可产生醋酸()常考基础诊断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答案如图为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教材热点拓展JIAO CAI RE DIAN TUO ZHAN提示

4、(1)甲、乙、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提示通入空气(氧气)、排气、取样(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2)图中发酵瓶中葡萄汁的量是否恰当?为什么?提示不恰当,因为葡萄汁的量不能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而且不能将排气口淹没。提示(3)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时,无论是利用糖源还是酒精,甲都需要打开,请说明原因。提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发酵过程中始终需要氧气,如果氧气中断则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4)果酒搁置时间过久为什么会有酸味?提示醋酸菌在缺乏糖源时,可以将酒精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命题点一果酒、果醋制作原理的理解1.(2019西安调研)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命题探究解析A.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和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答案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物是丙酮酸,而丙酮酸产生乙醇只能发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A、B项错误;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过程是制作果醋的过程,需醋酸菌参与,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因此过程也需要氧气参与,C项正确;制作果酒时,最适温度为1825 ,而制作果醋时,最适温度为3035 ,D项错误。解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果醋的制作由醋酸菌完成,A错误;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定期排放CO2,避免容器内

6、压力过大,B正确;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C错误;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D错误。2.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配制而成的,酒精度为7%18%。在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果醋。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B.在果酒制作过程中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放CO2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解析答案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_(答出两点即可)。命题点二果

7、酒、果醋制作的过程和装置分析3.(2018海南,30)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答案解析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解析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解析解析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图中曲线、依次表示_、_、

8、_含量的变化趋势。(3)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A和乙B),乙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所示。答案乙A中的氧气乙B中的酒精乙A中的酒精解析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图中曲线、依次表示乙A中的氧气、乙B中的酒精、乙A中的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答案解析解析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异养兼性厌氧考点

9、二腐乳和泡菜的制作1.腐乳的制作(1)制作原理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可分解有机物。知识梳理答案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蛋白质 _小分子的肽。脂肪 _。(2)制作流程 直接接种或利用空气中的_答案毛霉孢子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作用方法: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_盐量,近瓶口表面铺厚些析出豆腐中的_,使豆腐块变硬,以免过早酥烂抑制_,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加卤汤装瓶酒: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_、防腐杀菌密封腌制用酒精灯对瓶口灭菌后密封微生物产生的酶继续进行发酵增加水分微生物的生长调味2.泡菜的制作(1)菌种来源:附着在蔬菜上的_。(2)制作原理:在_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

10、糖分解成_。反应式:C6H12O6_。(3)制作流程答案乳酸菌无氧乳酸2C3H6O3选择原料发酵成品传统发酵技术中四种常用菌种的比较归纳总结项目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发酵条件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一直需氧无氧生长适宜温度1825 C3035 C1518 C室温生产应用酿酒、发面酿醋制作腐乳制作酸奶、泡菜1.判断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1)制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2)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3)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4)在腐乳制作过

11、程中加入香辛料既能调节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5)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盐的用量要适宜,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常考基础诊断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答案2.判断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1)泡菜制作的菌种主要是醋酸菌()(2)制作泡菜时,盐水煮沸后可以立即使用()(3)泡菜坛的选择、发酵过程中坛沿要注满水都有利于泡菜的无氧发酵()(4)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气,后期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5)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答案下图是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据图分析: 教材热点拓展JIAO CAI RE DIAN

12、 TUO ZHAN(1)从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条件变化分析,乳酸菌呈现这种变化规律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发酵初期以不产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在该时期利用氧气,产生了无氧环境,乳酸菌开始活动;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乳酸菌活动增强;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2)乳酸含量开始很低,中后期急剧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发酵初期有氧气,乳酸菌活动较弱,中后期氧气含量减少,乳酸菌大量繁殖,乳酸的量迅速积累。(3)分析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的原因。提示发酵初期,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

13、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后期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提示命题点一腐乳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分析1.(2018芜湖调研)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解析命题探究答案解析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腐乳发酵,控制发酵的温度主要有利于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和腐乳发酵,A项错误;香辛料和料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防腐作用,B项正确;毛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

14、成小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是毛霉产生的,毛霉属于真菌,D项错误。2.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易于消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答案解析毛霉毛霉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解析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为真核生物,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毛霉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毛霉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与此有关的物质变化有_。参与这些物质变化的酶有_。答案解析蛋白质小分子的肽、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解析腐乳的

15、制作主要是利用了毛霉等真菌,因为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它们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成小分子物质,从而易于吸收。与此有关的物质变化有蛋白质小分子的肽、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蛋白酶、脂肪酶(3)腐乳的制作过程中需加盐腌制,那么用盐腌制的目的是_。要控制盐的用量,因为_。答案解析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抑制微生物的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解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中用盐腌制的目的是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加盐还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

16、程中不会过早酥烂。但要控制盐的用量,因为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4)在腐乳的制作中,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的原因是_。答案解析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解析在腐乳的制作中,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若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若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命题点二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分析3.(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

17、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解析A.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C.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D.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增殖答案解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根据曲线图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可知,发酵初期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所以乳酸菌成为了明显的优势菌种,B正确;结合曲线图分析,前6天,由于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其产生的乳酸会降低培养液的pH,C正确;由于整个发酵过程都是在无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中期,酵母菌明显增多,酵母菌增多只能是通过无氧呼吸增殖,D正确。(1)制作泡菜时

18、,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_。(2)据题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4.(2015广东,29)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答案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丙酮酸、H、ATP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增多(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

19、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答案答案两种乳酸菌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表 乳酸菌类型及 食盐浓度 亚硝酸发酵时 盐含量 间(天) (mg/kg)普通乳酸菌“优选”乳酸菌4%5% 10%4%5% 10%1 2 3 10 推测实验结论:与普通乳酸菌相比,“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低。考点三酶的研究及应用1.酶的活性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酶的活性概念:酶催化一定_的能力。表示方法: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_来表示。酶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_或_。(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_、pH和酶的抑制剂

20、等。知识梳理答案化学反应反应速度反应物的减少量产物的增加量温度探究内容自变量无关变量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_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_不同类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_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1)加酶种类:_酶、脂肪酶、_酶和纤维素酶。(2)作用原理:将大分子的_、_、_和纤维素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提高洗衣粉的去污能力。(3)实验设计(用对应数字填写下表)洗衣粉的种类污染物的种类洗衣粉的用量反应温度搅拌时间布料质地答案蛋白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是_法,是将酶或者细胞包埋在_里。是_法,是将酶或者细胞_或者结合到_上。是_法,是将酶或者细胞_在载体表面上。(2)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及发酵

21、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_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_固定化酵母细胞_发酵。3.酶和酵母细胞的固定化(1)常用的几种固定方式答案包埋细微的网格化学结合相互结合载体物理吸附吸附CaCl2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冲洗(1)果胶酶不特指某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2)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的加酶洗衣粉好() (3)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 (4)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5)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常考基础诊断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答案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

22、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请分析:教材热点拓展JIAO CAI RE DIAN TUO ZHAN(1)图中a、b、c分别是什么?提示a是固定化酵母细胞,b是反应柱,c是筛板。 (2)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过高会使酵母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提示(3)要想得到较多的酒精,加入反应液后应_活塞1和活塞2。关闭答案(4)图中的长导管有什么用途?提示释放CO2,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反应柱。提示命题点一探究酶的活性和加酶洗衣粉1.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B.底物浓度一定时,随酶用量的增大滤出的

23、果汁越多C.本实验应控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D.反应液的pH必须相同解析命题探究答案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用量,温度和pH属于无关变量,因此要控制好,即每个实验组实验前后都应控制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pH。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也可以配制一种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使用不同的体积即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随着酶用量的增多,酶促反应速度加快,滤出的果汁也增多,当酶用量达到一定量,底物成为限制因素时,再增加酶的用量,酶促反应速度不再增大,滤出的果汁也不再增多。此外,影响果汁产量的因素,除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外,还有温度、pH、酶促反应时间等。2.有人设计实验探究加酶洗衣粉是否能提高

24、去污力并优于普通洗衣粉,实验分为两组,一组衣物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另一组衣物用普通洗衣粉洗涤,该实验设计缺少A.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和用适量普通洗衣粉洗涤的对照B.既不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也不用普通洗衣粉洗涤(即只用清水)的对照C.用普通洗衣粉洗涤和用少量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对照D.用少量普通洗衣粉洗涤和用大量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对照解析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种类。实验设计应分为三组,其中实验组有两组,一组用加酶洗衣粉,一组用普通洗衣粉,另外应有一个空白对照组,即用清水洗涤。答案解析包埋法固定化的果胶酶,可以重复使用,易与产物分离,但不会明显增强酶活性,A错误;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过氧化氢酶和无

25、色物质,但不可以反复使用,B错误;加酶洗衣粉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会影响酶的活性,D错误。命题点二固定化酶和固定化酶的应用3.(2018无锡一模)下列关于酶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包埋法将果胶酶固定化后,其活性明显增强B.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C.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D.加酶洗衣粉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促进酶的活性解析答案4.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操作,正确的是A.制备好海藻酸钠溶液后,要立即将其与酵母细胞混合以防凝固B.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需用到注射器C.以恒定的速度把混合液注射到CaSO4溶液中D.凝胶珠在Ca

26、Cl2溶液中应浸泡10 min左右解析解析应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否则会把酵母细胞杀死,A错误;应以恒定的速度把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而不是CaSO4溶液中,C错误;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应浸泡30 min左右,D错误。答案考点四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方法原理凝胶色谱法根据_分离蛋白质电泳法利用了各种分子_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_,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进行分离1.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1)方法及原理知识梳理答案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带电性质大小、形状的不同(2)实验操作程序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粗分离:用_法除去样品中相对分子

27、质量较小的杂质纯化:用凝胶色谱法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纯度鉴定:_法来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即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度鉴定答案透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实验原理利用_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通过_,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使芳香油溶解在_中,蒸发溶剂获得芳香油方法步骤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过滤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2.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三种常用方法答案水蒸气机械加压有机溶剂适用范围适用于提取_、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适用于柑橘、柠檬等_原料的提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优

28、点 简单易行,便于分离生产成本低,易保持原料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出油率高,易分离局限性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分离较为困难,出油率相对较低使用的有机溶剂处理不当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答案玫瑰油易焦糊 1.判断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叙述(1)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2)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3)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4)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的原理相同()常考基础诊断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答案2.判断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叙述(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

29、根据提取的芳香油的用途选择提取的方法()(2)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有利于分离油层()(3)原料易焦糊和有效成分易水解的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不宜采用水中蒸馏法,宜采用压榨法()(4)由于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进行提取()(5)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除了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之外,还有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答案1.凝胶色谱法教材热点拓展JIAO CAI RE DIAN TUO ZHAN(1)结合右图,根据凝胶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填表分析不同大小的分子洗脱后的次序。 相对分子质量大相对分子质量小直径大小_运动方式_无规则的扩散运动运动

30、路程较短_运动速度_较慢洗脱次序先流出后流出答案较大较小垂直向下运动较长较快(2)结合下图,分析为什么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会先从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答案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由于扩散作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被滞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外面,在颗粒之间迅速通过。答案(3)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通过一次洗脱能否将所需蛋白质与其他杂质彻底分离?答案不能。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移动距离较近,移动速度较快,先洗脱出来;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可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也可能不进入,导致部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可能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一起洗脱出来。答

31、案2.下图是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水蒸气蒸馏装置,据图分析:(1)图中a、b哪一个为进水口,哪一个为出水口?加热时为何常向液体中加入几片碎石或瓷片?提示图中a为出水口,b为进水口,这与蒸气流方向相反;加热时向液体中加入几片碎石或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提示(2)玫瑰精油为什么适合用水中蒸馏法进行提取?提示因为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且不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所以适合用水中蒸馏法进行提取。(3)为何常采用水浴加热?在烧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在烧瓶口安装

32、冷凝回流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提示命题点一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和过程分析1.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溶性物质层、沉淀层B.甲苯层、沉淀层、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层C.脂溶性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沉淀层D.甲苯层、脂溶性物质层、血红蛋白、沉淀层解析命题探究答案命题探究解析混合液经离心后,按密度大小排列,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3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为暗红

33、色沉淀物,主要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1)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_,原因是_。2.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应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据图回答问题:答案解析a分子质量大,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a相对解析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各种物质时,大分子物质先洗脱出来,然后是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

34、孔,而只能分布于颗粒之间,所以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个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落后于大分子物质洗脱速度。在色谱柱中填凝胶的时候要尽量紧密,以降低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一是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二是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一旦发生上述两种情况,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2)自己制作凝胶色谱柱时,在色谱柱底部d位置相当于多孔板的结

35、构可由_替代。(3)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原因是_。(4)若选用Sephadex G100,则“G”表示_,100表示_。答案尼龙网和尼龙纱气泡会搅乱洗脱离范围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凝胶得水值A.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是因为类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B.“按相同的实验步骤”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C.实验课题为探究6种有机溶剂对枸杞中类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D.该实验的自变量为6种有机溶剂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命题点二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原理和过程分析3.(2018山西运城康杰中学高三期中)如图为科研人员分别用6种不同的有机溶剂(编号为16)按相

36、同的实验步骤从枸杞中提取类胡萝卜素,得到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解析答案解析类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有机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A项正确;实验目的是探究6种有机溶剂对枸杞中类胡萝卜素提取量的影响,自变量为有机溶剂种类的不同,实验步骤为无关变量,B、C项正确,D项错误。4.某植物园中种植的有菊花、玫瑰等花卉,还有葡萄、橘子等水果,其中玫瑰、橘子都可以作为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_、压榨和_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解析解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答

37、案蒸馏萃取(2)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_。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_层和水层。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原因是_。答案油水混合物油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解析解析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油水混合物。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由于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3)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糊,宜采用_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的目的是_。解析解析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

38、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答案压榨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5.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法。用这种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_、_、_。解析解析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常用方法是萃取法,用这种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答案萃取萃取过滤浓缩(2)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_和_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_。答案解析温度解析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温度

39、和时间,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胡萝卜素分解。时间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3)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_比。答案解析反解析提取胡萝卜素时,原料颗粒越小、水分越少,萃取温度和时间适度,萃取效果就越好,因此萃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反比。矫正易错强记长句1.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并除去枝梗,以防葡萄汁流失及污染。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且不要太干净,以防洗去野生型酵母菌。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3.腐乳的风味主要取决于卤汤和酒的作用。4.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 、

40、脂肪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5.海藻酸钠的浓度涉及固定化细胞的质量。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目少,影响实验效果。命题探究易错警示突破选择题6.蛋白质的分离依据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7.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命题探究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下表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装置图,请据图分析:1.图中利用

41、的主要菌种依次为酵母菌、醋酸菌、毛霉;其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酵母菌、毛霉,因为它们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甲丙装置或者步骤是否存在缺陷?试具体分析:甲装置中排气管不应插入到发酵液内,丙装置接种应在“加盐”之前,不应在“加盐”后接种。食品果酒果醋腐乳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3.甲装置留有1/3空间的目的是:(1)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O2后再进行酒精发酵;(2)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豆腐的含水量、制作过程中的加盐量及酒与香辛料的量。重温高考演练模拟1.(2018江苏,14)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

42、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B.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解析1234答案解析溶解海藻酸钠时,应先加水,小火间断加热并不断搅拌,完全溶化后用蒸馏水定容,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再固定,A错误;进行包埋时,CaCl2溶液的作用是让胶体聚沉,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不是用于悬浮细胞,B错误;滴加时注射器或滴管不能贴近液面,否则凝胶珠会呈蝌蚪状,C错误;制作成功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D正确。12342.(2

43、017全国,37)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解析答案菌种发酵时间1234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解析答案好氧菌解析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1234(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

44、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解析答案最佳发酵时间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解析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1234(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脂肪转变为_。解析答案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和肽解析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氨基酸和肽,脂肪转变为脂肪酸和甘油。12343.(2017全

45、国,37)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_。解析答案晾干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1234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受热、受潮物质W易分解,所以选择晾干的植物甲,因为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

46、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_。解析答案1234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解析振荡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_。解析答案1234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解析根据题意,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杂质色素易被吸附。(4)现有丙酮(沸点56 )、乙醇(沸点约78 )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为提取剂,理由是_。解析答案1234丙酮沸点低于乙醇,蒸馏时物质W分解较少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物质W受热易分解,所以选择沸点低的丙酮。(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_

47、(答出两点即可)。解析答案1234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物质W受热易分解,所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又因为用了丙酮,所以要注意防火。(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和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中进行;过程在酵母菌细胞的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4.(2016全国,39节选)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解析答案细胞质基质线粒体1234快解析图示中的过程和分别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其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其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即在酵

48、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1234解析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因此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完成。(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条件下才能完成。解析答案有氧1234解析第一阶段即果酒的制作,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1825 C,第二阶段即果醋的制作,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3035 C,所以第一阶段的温度低于第二阶段。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填“低于”或“高于

49、”)第二阶段。解析答案低于1234(4)醋酸菌属于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答案不含有解析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不含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解析原1234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四川乐山四校高三联考)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 才可以洗得彻底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 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C.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D

50、.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 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答案解析12345678910解析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不能多次反复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项错误;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B项错误;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项正确;制作泡菜时需要加水密封,

51、目的是隔绝空气,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D项错误。123456789102.“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C.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答案解析12345678910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CO2,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发酵过程都需要密闭条件,A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B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C错误;两菌种都以俄式

52、大面包为基质进行发酵,为竞争关系,D错误。123456789103.(2018海口模拟)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C.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 过程答案解析12345678910解析制作泡菜时,所用的泡菜坛要用白酒擦拭消毒,防止杂菌污染,A项正确;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53、加速乳酸发酵,B项正确;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有机物的干重减少,但种类增多,C项错误;如果泡菜盐水浓度过高,乳酸菌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抑制乳酸菌生长,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D项正确。123456789104.(2018内蒙古北方第三中学高三期中)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萃取法、蒸馏法和压榨法。下列关于这三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馏法和萃取法都需要水浴加热B.压榨法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如柑橘、柠檬等C.萃取法适用范围较广,一般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萃取效果好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精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答案解析12345678910解析蒸

54、馏法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其操作过程中不需要水浴加热,萃取法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将原料中的芳香油挤压出来,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B正确;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再通过蒸馏装置蒸发出有机溶剂,剩下的就是要提取的物质,萃取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时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这样能保证提取的物质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好,C正确;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可以分层,将芳香油分离出来的方法,适用于提取玫瑰精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D正确。123

55、45678910解析红细胞洗涤步骤中应加入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血红蛋白释放中加入蒸馏水;透析时缓冲液pH应为7.0而不是4.0。5.下列关于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 析12 h答案解析12345678910二、非选择题6.在酿酒、酿醋、制作腐乳、泡菜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

56、菌,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然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色。12345678910答案解析灰绿解析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然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12345678910答案解析1825 3035 解析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为1825 ,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3035 。(3)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

57、要是_,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_。12345678910答案解析毛霉培养基解析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4)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制作时腐乳一般要加盐、酒,若加入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_。12345678910答案解析不足解析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制作腐乳时一般要加盐、酒,若加入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则会导致豆腐腐败变质。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则会导致豆腐腐败变质(5)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58、乳酸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_。12345678910答案解析解析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制造无氧环境。制造无氧环境7.(2018南宁二中高三5月月考)乳酸菌能产生亚硝酸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某兴趣小组从泡菜滤液中筛选出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较高的乳酸菌,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乳酸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氮源、_、_和_四类,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以亚硝酸盐为唯一氮源,进入乳酸菌的亚硝酸盐的主要作用是_。解析12345678910答案碳源用于合成菌体的含氮物质(或用于合成菌体细胞水无机盐物质)解析乳酸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主

59、要营养物质有氮源、碳源、水和无机盐;亚硝酸盐作为乳酸菌的氮源,可以用于合成菌体的含氮物质。泡菜制作过程中,pH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2)将筛选出的乳酸菌,用于泡菜制作过程,进行食盐用量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探索实验,结果如图。12345678910答案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解析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乳酸,导致pH呈下降趋势。解析据图可知,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的越早,且峰值较高,原因是_。12345678910答案食盐用量过低,造成杂菌大量繁殖解析食盐用量过低,会造成杂菌大量繁殖,因此图中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的越早,且峰值较高。解析实验结果说明,食盐用量和_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一方面是因为_环境抑制杂菌生长,使亚硝酸盐的产生量降低;另一方面是因为_。12345678910答案腌制时间解析据图分析可知,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是因为缺氧和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生长,使亚硝酸盐的产生量降低;同时乳酸菌产生的亚硝酸还原酶会将亚硝酸盐分解。解析缺氧和酸性乳酸菌产生的亚硝酸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8.请回答下列关于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问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