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4_第1页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4_第2页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4_第3页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4_第4页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4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4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新的课文姥姥的剪纸。姥姥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技艺高超。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这一句话怎么体现姥姥的技艺高超的? 生:剪得惟妙惟肖,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可以看出姥姥平时勤学苦练。 师:你读懂了姥姥。 生:剪只公鸡能打鸣,就像真的公鸡一样。 师:把这些动物都剪活了,剪神了。这是村里人的赞叹,如果是你会怎么赞叹? 生:这是真公鸡吗?简直跟真的一模一样,我要

2、把它带回家养起来给我打鸣。 师:说得多好呀!我们看课文插图,这上面都是姥姥的剪纸作品,请你选择一个夸一夸姥姥。 生:哇噻,这是狗还是猪呀,这是一头猪呀,我要把它带回家喂食物吃。 师:后面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前面一句话有问题,连猪狗都分不清,那剪纸水平也太差了吧。 生:噢,麦考,这真像一只公鸡,它还叼着一只小虫子跑来跑去呢! 师:还来了个外国友人! 生:好精致的缝纫机呀,如果我带回家的话,一定能做不少的衣服。 师:我好像都能听到缝纫机发出的 生:咔嚓咔嚓的声音。 生:老人挑着担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师:我们能听到什么? 生:他们笑着说:"今年大丰收了。' 生:这只小羊就像神笔马良

3、画得一样,绝了! 师:绝了! 生:这只公鸡,好像在说good! 师:姥姥的剪纸good!我们一起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还有哪一句?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同学们把这一句话画下来。从这一句中的哪些词你读懂了姥姥的技艺高超? 生:我从"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可以看得出来。 师:说明对姥姥来说,操作非常简单。 生:我从无所不能可以看出来,你说

4、出什么她就能剪出什么。 师:只有 生:想不到。 师:没有 生:做不到。 师:剪不到。 生:我从"普普通通'看出来,普普通通的剪刀和彩纸,在姥姥手里却什么都能剪出来。 生:从"要什么就有什么'也能看出来,就算是难度再大的也都能剪出来。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剪纸作品,要剪到这样的程度难不难? 生:难 师:为什么? 生:剪得很细,像那台缝纫机上有很多的线,还弯弯曲曲的。 师:是啊,连线条都剪出来了。 生:那条狗中间的缝隙很小,很难剪。 师:再看看这只羊 生:她把羊毛都剪出来了,好像都会蹦跳了。 师:啊,真不简单!在这句话当中,我们知道普普通通的是剪刀,不普通的是什

5、么? 生:姥姥的手。 生:姥姥创作的作品。 生:还有姥姥长年累月地练习。 师:普普通通的是一张张剪纸,不普通的是什么? 生:技艺的高超。 师:普普通通的剪刀和彩纸,普普通通地翻来折去,却创造出这样不普通的,精致绝仑的作品,你们读一读这句话,看能有什么启迪,能感悟到什么? 生读: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师:从普通到不普通,从简单到不简单,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姥姥的技艺一年半载是练不出来的。 生:姥姥经常剪,所以剪得这么好。 师:我们由此明白什么道理?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普普通通的事情,简单的操作,如果不停的练下去,结果怎样? 生:越练越好。 生:熟能生巧。 生:闭着眼睛也能做得出来

6、。 师:那就是说,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 生:不简单。 师:普普通通的技术练扎实,就会不普通,甚至于成为绝活。老师曾经看到一个人,能将生鸡蛋竖在桌子上,竖在杯沿上,最后竖在光滑的电灯泡上,普普通通的鸡蛋,普普通通的灯泡,却在他手上练就了这样的绝活。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吗? 生: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将二个鸡蛋立在一块儿。 生: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玻璃上行走。 师:见到这样技艺高超的人,你会有怎样一种情感? 生:敬佩。 生:景仰。 生:赞叹。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这一句话,要读出对姥姥的敬佩。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师:正因为姥姥技艺高超,所以她的剪纸深入人心,但深入人心的仅仅是技艺高超吗?还

7、有什么? 生: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师:"任谁开口都行。'换句话怎么说? 生:只要开了口,就都答应。 生:说到做到。 师:不管是谁来都开口答应,这里的"谁'可能是哪些人? 生:孙子。 师:那自然是在所不辞。 生:邻居,朋友,乡亲。 生:补鞋的。 师:剪个什么呢? 生:大鞋子吧。 师:哈,贴起来做个广告。 生:与她不和的人。 师:是啊,姥姥依然是:没问题!心胸是多么的开阔,怪不得她 生:广结善缘呢! 师:来求剪纸的有年轻人,有孩子,有老年人,现在他们都来了。你们就是姥姥,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有求必应。老人来了,是老张,姥姥怎么样 生:姥姥撩

8、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是老人哪,和我说话是什么语气? 生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感觉咱俩亲近多了。 生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呀,就往窗户上贴,再过几天就过年了,给我剪几个好看的剪纸。 生:没问题。 师:剪什么呀? 生:给你剪个年年有鱼。 师:好。 生:喜鹊登枝。 师:啊呀,我太高兴了!这十里八村哪,我终于找到你这剪纸第一人哪,谢谢你能答应我。这时候来了个年轻人-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马上要结婚了,你给我剪个什么呀! 生:我给你剪个喜字。 生:剪个"喜结良缘'。 师:全都是字呀。我

9、还想要一点画呢。 生:给你剪个小孙子。(笑) 师:儿子还没有呢,就剪孙子啦。 生:给你剪个大胖小子。 生:给你剪个娃娃骑鱼。 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喜欢剪那个"喜得贵子'。这时,孩子来了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和孩子说话要亲切,再读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还可以再亲一点,别把孩子吓着了。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妈妈要过生日了,姥姥,您帮我剪几个剪纸送给妈妈吧。 生:我给你剪个大蛋糕。 生:我给你剪个你的全家福吧。 师:刚才姥姥说了这么多的剪纸,能剪出来吗? 生:能。 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无所不能。 师:只要想得到,她都能

10、剪得出来,这就叫 生:无所不能。 师:再读这句话。 生: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生:姥姥是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 生:慈祥的老太太。 生:技艺高超。 生:乐于助人, 生:和蔼可亲。 生:有求必应。 师:只要开口,就答应下来,说明性格 生:爽朗。 师:从洗衣服,纳鞋底等等可以看出来 生:勤劳。 师:这样一个和蔼可亲、勤劳善良的姥姥,怎么会不喜欢,不尊敬呢?所以在这祖孙俩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看第二段,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什么程度

11、了? 生:炉火纯青的境界。 生:身心入境的境界。 生:惟妙惟肖的境界。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特别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工夫不大、形象生动、无可挑剔。 师:读出无可挑剔- 生读 生:我觉得姥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师:读出这种境界来- 生读。 齐读。 师:姥姥是怎样解释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的? 生:熟能生巧。 师:你赞成姥姥的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生:赞成,因为姥姥经常剪喜鹊登枝。 生: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长年累月地剪,所以

12、手都有准头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找到生活中的例子来验证姥姥讲的是正确的。 生:我们学校的姚老师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我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里练字。 师:熟能生巧! 生:古时候,一个卖油的老人把一个铜钱放在一个油壶上,他舀起一勺油倒进油壶,油从铜钱孔里倒进去,却一点儿也没有沾到铜钱。 师:熟能生巧! 生:我妈妈切菜和剁肉,想切多快就切多块,想切多大就切多大,从来没有切到手。 师:所以,姥姥说 生读: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长日久,熟能生巧。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到姥姥剪纸非常的"熟'? 生: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

13、'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她每天都在剪。 生:每天练习,勤学苦练。 生:我看到写到六个"剪'字,说明姥姥一年四季都在剪,所以熟能生巧。 师:他最会读书了,我们把这六个"剪'字都圈出来。姥姥几乎天天都在剪,不论什么时间,她都在剪,都要剪,所以姥姥的手 生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就是说她想怎么剪就怎么剪。 生:她天长日久地练习,心中都有数了。 生:姥姥已经达到了手和剪合

14、一的境界。 师:手剪合一的境界了!说得太好啦! 生:手不离剪。 师:就像曲不离口一样。 生:我体会到姥姥高超娴熟的技艺。手就是她的眼睛。 师:我们使用剪刀比较笨拙,但姥姥却运用得灵巧自如,谁能读出姥姥动作的娴熟- 生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 师:这位技艺高超的姥姥不仅给人们创作了精美的剪纸作品,同时也与我产生了深厚的情意。默读第三段,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祖孙俩的融融亲情。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机灵鬼!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那头牛就像是姥姥,那只兔子就像是孙子,可以看出姥姥非常喜欢孙子。 生:就像那只兔子骑在老牛背上一样。 生:姥姥非常疼爱孙子,害怕孙子去

15、河里游泳出危险。 生: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师:这写的仅仅是老牛吗? 生:这敦厚的老牛就是姥姥,这活泼的兔子就是孙子。 师:通过兔子和老牛之间的玩耍,可以看出我和姥姥之间融融的亲情。大家看这句话,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一般姥姥还可以怎么夸? 生:淘气包。 生:调皮鬼。 生:小机灵,跟你爸爸小的时候一模一样。 师:比较一下,和课文中写到的"机灵鬼',哪一个更能体现姥姥对我的疼爱。 生:"机灵鬼'写得好,机灵说明人很聪明,脑

16、子反应很快。 师:请你读这一句话。 生读: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师: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姥姥对我的疼爱。练习一下。 生读 师:好多了,老师来读一下-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模仿姥姥语气,将"鬼'强调拖长音) 生读 师:有点味道了。 生读(笑) 师:好,姥姥来了啊 生读 师:又一个姥姥- 生读 师:做一个动作- 生读(作点鼻子动作) 男生读 女生读 师:姥姥和孙子之间的融融亲情呀,都在这一声"机灵鬼'里弥漫开来了。这就是姥姥,这就是我和姥姥之间的故事。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姥姥剪了那么多的剪纸作品,我

17、为什么唯独钟情于这敦厚的老牛和活泼的兔子呢? 生:这体现出我和姥姥之间的深厚感情。 生:老牛和兔子之间的故事就像姥姥和我之间发生的故事一样。 师:的确如此,这老牛,这兔子,这些故事都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用心读读最后一段,看能不能读出一丝的感动。圈出令你感动的词语。 生:我圈的是"定定、出神、欢蹦。'牛代表姥姥,兔子就代表是我,姥姥把思念化作片片剪纸寄给我。 师:我听出了感动,你是用心读了。 生:从"不断'可以感受到。我都上大学了,姥姥还是不停地给我寄剪纸,一天都没有间断,不管是生病还是健康,都在给我剪,我对姥姥的思念也更加深了。 师:这里,"

18、不断'的仅仅是姥姥的剪纸吗? 生:不断的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生:不断的是对我的牵挂。 生:不断的是对我的思念。 生:姥姥已经满头白发了,我已经上大学了,她的手也不再那么灵巧了,但依然为我剪纸,不断地为我寄来。 师:这不断的不仅仅是这剪纸,更是这- 生:融融的亲情。 师:也正是这份亲情让我无比感动,让我永远回忆,读 生: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有声有色。 师:我的梦境和心境有声有色。梦境中我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有怎样的画面呢?根据提示想象并写下来。 (出示:当捧着姥姥寄来的一张张剪纸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出现许许多多的画面:数九隆冬,姥姥-三伏盛夏,姥姥-月光下,

19、姥姥-) 生写话。 师:让我们分享你们描绘的美好画面吧- 生:数九隆冬,微风中,姥姥坐在炉子旁拿着剪刀,手不停地发抖,但仍认真地剪着老牛拉车图,嘴边不时还露出一丝微笑。 师:我能看出她一边剪一边思念着千里之外的孙子。 生:数九隆冬,姥姥坐在炉子旁,用她那粗糙的手拿着剪刀,剪老牛吃草图,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手都快冻僵了,但还是坚持为我剪纸,念叨着:孙子,要加油呀!姥姥为你寄你最喜欢的剪纸呢。 生:天黑了,姥姥点了一盏灯,灯光昏暗,外面下关大雪,姥姥用她那灵巧的手为我剪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生:数九隆冬,姥姥独自一人坐在暖炉边,手上拿着一张彩纸,一把剪刀,戴着老花镜,在仔细、安静地剪纸。又过了几个钟头,姥姥有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