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丽水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 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 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 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 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 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 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
2、,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 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 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生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里去领悟。” 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 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 好历史,民族心态总体而言比较冷静、沉稳,民族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 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 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
3、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 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二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不需要客 观实践。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现代性的认知是创造性推动的,现代性的实 践是积极协作,是动手动口的结合。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证实才 能有效。这样古典时期的权威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大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 自命都是无效的。现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 知变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本质而言,主体性必须经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出是不是适
4、合现实。儒家的心学 实际是自命无证的。这正是佛教指责的,“想入非非”,舍弃客体,无法正心诚意。 朱熹的“格物致知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对知识进行客体认证,会使知识成为真实 的知识。传统思想走的是权威主义之路,圣人之言无须客体认证。现代性恰恰与此相 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传统文化历经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是远古时代,文字初创、人文初建的时期,以 原始人文意识、宗教为特点;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会,文明开启文字统一并且 历史演义家天下大一统;第三是元宋明清时期。远古时期,客观性认识不断增加,自 我认识开启,不断对域外文明进行接纳。古典时期自命无证,晚清时
5、期追求知识的客 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更是把客观化的标准作为知识的尺度、思 想的依据以及认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命无证被淡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 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为自身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的可行性,到最终以事 实作为知识的结果,都以客观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 谓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现代年轻人“未 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期的疏狂,但是整个传统文化因为自命无证而变成整 体性的谎言。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 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而古
6、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 这是认识论的历史不断增强的客观化,不断使思想回到现实,工具理性和客观化 的理性不断完善。(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材料三: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道''字和一个“器''字,对宇宙 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 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思维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有形的器。在道与器 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道驭器、重道轻器,由此形成传统文
7、化 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的特点,但也具有忽视科技等器的 一面。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道,而在于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道高于 器、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赖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确 的做法应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道 文化的优势,驾驭器物之用,引导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 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促进经济建设、 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快更好发展。(摘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
8、文化重直觉思维,强调对世界、对事物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而不是穷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态总是冷静沉稳。b.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现代性的特点是主观的东西必 须被客观证实才能有效,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c. 在现代性体系下的年轻人“未老先衰”,没有古人少年时的疏狂,也没有古人的 诚信,但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d. 材料三认为应发挥道文化的优势来驾驭器物之用,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 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儒道释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否定 用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
9、认知方法。b. 墨家与名家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但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 因此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c. 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的方法,是被中国主流文化肯定和推崇的追 求和获得真理的重要因素。d. 古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这往往会导致他们言辞散漫甚至自己想怎么说就怎 么说的荒谬结果。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中国文化特点”的一项是()a. 周易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强劲健, 君子观此卦象,从而以天为法,坚强振作,不断努力。b. 周易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意思是大人 的
10、德性,要与天地的功德、日月的光明相契合。c. 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即便不合口味,也要吃下去,因为只 有这样才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d.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部分及各个组成要 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4. 如何看待用“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来评判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棋王阿城车厢里靠站台一面的窗子已经挤满各校的知青,都探出身去说笑哭泣。另一面的 窗子朝南,冬日的阳光斜射进来,冷清清地照在北边儿众多的屁股上。两边儿行李架 上塞满了东西。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
11、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手拢在 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于是就坐下了,也把手拢在袖里。 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 ”倒吓了我一跳,急忙摆 手说:“不会! ”他不相信地看着我说:“这么细长的手指头,就是个捏棋子儿的, 你肯定会。来一盘吧,我带着家伙呢。”说着就抬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往里掏着。 我说:“我只会马走日,象走田。”他已把棋盒拿出来,放在茶几上。塑料棋盘却搁 不下,他想了想,就横摆了,说:“不碍事,一样下。”就在这时,车厢乱了起来。好多人拥进来,隔着玻璃往外招手。我就站起身,也 隔着玻璃往北月台上看。我的背
12、被谁捅了 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着棋盘,说:“没 你这么下棋的,走哇! ”我实在没心思下棋,就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 候! ”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车开了一会儿,车厢开始平静下来。有水送过来,大家就掏出缸子要水。我旁边 的人打了水,说:“谁的棋?收了放缸子。”他很可怜的样子问:“下棋吗? ”要放 缸的人说:“反正没意思,来一盘吧。”他就很高兴,连忙码好棋子。对手说:“这 横着算怎么回事儿?没法儿看。”他搓着手说:“凑合了,平常看棋的时候,棋盘不 等于是横着的?"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忽然大叫:“棋呆子,你怎么在这儿?你妹妹刚才把你找 苦了。没
13、想到你在我们学校这节车厢里,气儿都不吭一声。你瞧你瞧,又下上了。” 棋呆子红了脸,没好气地说:“你管天管地,还管我下棋?走,该你走了。”就又催 促我身边的对手。我这时听出点音儿来,就问同学:“他就是王一生? ”同学睁了眼, 说:“你不认识他?哎呀,你白活了。你不知道棋呆子? ”我说:“我知道棋呆子就 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渐 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了。我也就知道王一生外号棋呆子,棋下得神不用 说,而且在他们学校里数理成绩总是前数名。可我不信人们说的那些王一生的呆事, 觉得不过是大家寻逸闻鄙事,以快
14、言论罢了。听说呆子认为外省马路棋手高手不多,不能长进,就托人找城里名手近战。有个 同学就带他去见自己的父亲,据说是国内名手。名手见了呆子,也不多说,只摆一副 据说是宋时留下的残局,要呆子走。呆子看了半晌,一五一十道来,替古人赢.了。名 手很惊讶,要收呆子为徒。不料呆子却问:“这残局你可走通了? ”名手没反应过来, 就说:“还未通。”呆子说:“那我为什么要做你的徒弟? ”后来呆子认识了一个捡 烂纸的老头儿,被老头儿连杀三天而仅赢一盘。呆子就执意要替老头儿去撕大字报纸, 不要老头儿劳动这时我旁边的人也明白对手是王一生,连说不下了。王一生便很沮丧。我旁边儿 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 ”我说:
15、“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 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劲。”(有删改)文本二:我不会下棋,不解棋道,但我相信有像王一生那样的棋呆子。我欣赏王一生对下 棋的看法:“我迷象棋。一下棋,就什么都忘了。呆在棋里舒服。”人总要呆在一种 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 王一生一个人和几个人赛棋,连环大战,在胜利后,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明 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是的,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 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 的剑里,这,才叫活着。“不有博弈者
16、乎?为之犹胜乎己。”弈虽小道,可以喻大。“用志不分,乃凝于 神”,古今成事业者都需要有这么一点精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精神。有人告诉我,阿城把道家思想糅进了小说。棋王里的确有一些道家的话。但 那是捡烂纸的老头的思想,甚至也可以说是王一生的思想,不一定就是阿城的思想。 阿城大概是看过一些道家的书,他的思想难免受到一些影响。阿城是有师承的。他看过不少古今中外的书。外国的,我觉得他大概受过海明威 的影响,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国的,他受鲁迅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他似乎还受过 废名的影响。他有些造句光秃秃的,不求规整,有点像莫须有先生传。但这都是 瞎猜。他的叙述方法和语言是他自己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17、云:“俯拾即是,不 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说得很好。阿城的文体的可贵处正在“不取诸邻” o “脑袋在肩上,文章靠自己。”阿城是敏感的。他对生活的观察很精细,能够从平常的生活现象中看出别人视若 无睹的特殊的情趣。他的观察是伴随了思索的。否则他就不会在生活中看到生活的底 蕴。这样,他才能积蓄了各样的生活的印象。可以俯拾,形成作品。只有在今天,现在,阿城才能更清晰地回顾那一段极不正常时期的生活,那个时 期的人,写下来。因为他有了成熟的、冷静的、理直气壮的、不必左顾右盼的思想。 阿城业已成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年作家,循此而进,精益求精,如王一生之于棋艺, 必将成为中国小说的大家。(节选自汪曾祺
18、人之所以为人)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篇描写了知青离开城镇时在车站分别的情景,既交代了时代背景,也为王一生的出场做了铺垫。b. 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独具匠心,“放出光” “很可怜” “搓着手”等细节描写体现 了王一生想要与人一决高下的急切愿望。c. 小说对棋王的称呼有多种变化:“那学生” “棋呆子” “呆子” “王一生”,巧 妙地贯穿了 “我”与他相遇相识的过程,使叙述显得自然、合理。d. 小说运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我”的回忆介绍了王一生的几件“逸闻鄙事”,具体而形象地展现了王一生的“呆子”形象。6. 下列对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19、一项是()a. 王一生的棋道、干将莫邪的故事都启示我们,只有沉溺于某事,全力去拼搏,才 有可能创造生命的价值。b. 作者引用庄子中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既诠释了王一生成为棋王之因, 也寄寓着他对阿城的厚望。c. 作者认为,阿城能“不取诸邻”,自成一派,是因为他把道家思想糅进了小说里 并能兼采古今中外文学大家之长。d. 如要获得成熟冷静的思想,除了作家自身的努力追求和学习之外,时间的沉淀也 是不可或缺的条件。7. 历史上许多非凡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阮籍的“颓”、米芾的“癫”、李白的“狂”、黄公望的“痴”事。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棋呆子王一生的“呆”的深层意 蕴。8. 二十四诗品中的“俱道适往
20、,着手成春”,是说写作需要利用多种道路并行 追寻,才能使文章格调自然清新。而阿城的作品可谓“着手成春”,请结合文本二的 内容,简要归纳他取得这样的成就所凭借的“道”有哪些。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 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
21、;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乙)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 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节选自帛书老子)(丙)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 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 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
22、#39;寓而政于臧 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 ”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 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 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 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 ” 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节选色庄子)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辞让之心辞让:谦逊推让b. 自贼者也贼:伤害c. 为学者日益益:好处d. 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属:聚集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23、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吾尝终日而思矣a. 无为而无以为人之有是四端也b.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c. 而其钓莫钓其皆出于此乎d. 不足以取天下作师说以贻之11. 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文王观于臧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客有吹洞箫者d.徘徊于斗牛之间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b.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c.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d.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
24、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b. 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 倡的“无为思想”,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c. 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 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d. 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丙文借助故事,婉曲
25、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注: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莫,没有。槎(chs),木筏。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15. 杜甫与合称为“李杜”,被后世称为“” o16.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26、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b. 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c. 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d. 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17. 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五、情景默写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2)在修养品性这件事上,礼记大学之道中,认为人无贵贱,应一视同仁的句子是“, ” o(3) 老子认为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
27、的,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通达的两句是(4)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5)杜甫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不管是抗击疫病,还是抗击外敌,都不屈地矗 立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传承着()的精神力量。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感慨:“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之人。”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的责
28、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 “”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 “”的乐观豁达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不为挫折气馁,特别能忍耐、特别能 吃苦、特别能战斗,越是艰险越向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困苦,()。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 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19. 依次填入括号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生生不息坚强坚难感同身受b.绵绵不断坚韧艰难相濡以沫c.生生不息坚韧艰难相濡以沫d.绵绵不断坚强坚难感同身受
29、20. 选出最恰当的一组引文依次填到原文横线上。()a.不破楼兰终不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任尔东南西北风b.苟利国家生死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我自倡然不动苟利国家生死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任尔东南西北风21.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都不屈地挺都不屈地矗都挺立着中都矗立着中a. 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立着中华民族的脊梁b. 不管是抗击疫病,还是抗击外敌,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
30、立着中华民族的脊梁c. 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华民族不屈的脊梁d. 不管是抗击疫病,还是抗击外敌,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七、语言表达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 ,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 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 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23.
3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为“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在互联网图文时代,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年龄和职业各异,他们使用各类相机、 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他们也许并无专业技巧,但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 的眼睛,能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用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发送 彩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发布到网络上与大家分享。他们关心社 会热点,记录日常生活,捕捉感人细节。拍客的诞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流行文化 的盛行。网络人士古永锵先生表示“拍客们眼界宽广,善于思考,习惯用影像表达和 记录心情,表达出个体对纷繁世界和人文环境的真实感受”。拍客在国外已经是个非 常普及的文化现
32、象,在国内也迅速升温。拍客指八、材料作文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 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 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 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 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 自己是来散步的借用屈原的一句话,这叫“民生各有所乐”。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按要求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33、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 b2. b3. c4. 这种评判方式有其合理性,传统文化确实不注重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理性,更注重整体思维与直觉思维。这种评判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如此评判会否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和卓越的思维魅力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 关系进行的高度概括;其次,如此评判会无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即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驭器物之用,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 补互进。【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 “总是冷静沉稳”表述不准确,原文是“总体而言比较冷静、沉稳”。“总体而言” 不等于“总是”。c. “也没
34、有古人的诚信"表述不准确,原文是“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诚信”,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d. “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错,材料三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而材料一中的“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 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b. “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因此”属于强加因果,材料中并没 有指出墨家、名家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的原因。故选bo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 按照营养摄食是典型的西方理性的逻辑思维,与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的特点不符。5
35、. c “呆子”这一称呼并不是相遇相识过程所使用的,而是“我”回忆中的称呼。6. c “是因为他把道家思想糅进了小说里”错误。从材料二中“道家不一定就是 阿城的思想。阿城大概是看过一些道家的书,他的思想难免受到一些影响”可知,作 者并不认为阿城具有道家思想,所以也不会认为他把道家思想糅进小说是他成功的原 因。7. 王一生的“呆”体现在他沉溺于下棋之中,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下棋,当知青们在 火车站忙着与亲人告别时,他想的依然是下棋。这种“呆”让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 到下棋之中,最终成为了 “棋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8. 广泛阅读中外名著,吸收其中的营养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有自己的叙 述方式
36、和语言,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以及对这些观察的思考。9. c10. d11. c12. d13. c14. (1)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 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入江河)。(3)托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百姓就差不多生活安定了!【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为:“为学者”旨在每天增进知见。“益”此处作动词,解释为增加。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连词,就,表顺承/表修饰;b. 结构助词“的” /取消句子独立性;c. 代词,他/副词,表推测,
37、大概;d. 来,表目的。故选do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为状语后置句,“于”为标志,正常语序为“文王于臧观”;a.状语后置句,“于”为标志,正常语序为“于蓝取之而于蓝青”;b. 状语后置句,“于”为标志,正常语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c.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d. 状语后置句,“于”为标志,正常语序为“于斗牛之间徘徊” o故选co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依据语法结构,“三年”是一个时间状语,前边应断开,排除ac两项;“观于国”中,“于”是介词,“国”是“于”的宾语,“于国” 一起做观的状语, 应在“观于国”后边断开,还有,“
38、则”为连词,引出后边内容,一般前边应断开, 所以排除bc项。句意:随后典章法规无一更改,也没发布什么偏颇的政令。三年后,文王观察国政, 文武士人自行解散了朋党,年长的官员也不再自诩有德。故选d。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 “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理解错误。应该是“老人早上还接受文王的指令,晚上就逃走了”。“遁”是“逃”的意思。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得分点:“皆”,都;“若”,就像;“始”,开始;“然”,通“燃”,燃烧;“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得分点:“寓”,托付;“于”,介词,给;“庶几”,差不多;“廖”,本 义
39、为“疾病消失了”,活译成“安定”。参考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 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 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 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 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 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 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
40、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 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 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 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 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 问题。”(节选自孟子)“为学者”旨在每天增进知见,“为道者”重在日渐减损执著;减损再减损,直 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的境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便能无入不自得,顺着自然常道,安 宁无事。若是生事扰民,那便无法得到天下了。(节选自帛书老子)周文王来到臧地观游
41、,只见一位老者在垂钓,但他的样子似钓非钓。他不是那种 手拿钓竿的钓法,却经常见他这样钓。文王很想请他来参议国政,又担心大臣和父兄 们心里不服;转念还是想放弃这打算,却又不忍心百姓失去天赐的机会。于是第二天 召见属下大夫说:“昨夜寡人梦见一位贤良之士,面色焦黑满脸胡须,骑着毛色斑驳 的马且马蹄半边是红色,口里念着号令:'托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百姓就差不多 生活安定了!' ”众大夫吃惊地说:“这是先祖君王啊。”文王便说:“要不还是占 个卦来决定吧。”众大夫说:“既然是先王的托命,大王就不用多虑,又何必占卦呢。" 于是乎迎请臧地老者前来面授国政。随后典章法规无一更改,也没发布什么偏颇的政 令。三年后,文王观察国政,文武士人自行解散了朋党,年长的官员也不再自诩有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3年钦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4年南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3年邯郸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精练)
- 2023年省直辖行政单位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3年白山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a卷)
- 2024年嘉峪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3年福建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3年邵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3年襄樊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平面设计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务部工作人员招聘1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新华保险金融科技中心社会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赖氨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海南省海口市城建集团招聘1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天然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学法知法守法教案x
- 矩阵论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饮食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山东农业大学
- 植入性Holter的临床应用课件
- 嘘 - 副本【经典绘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