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乃免。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由是得免。后昪贵,以彦能为抚州节度使。知训之用事也,尝
2、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及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盛暑未尝张盖、操扇,左右进盖,必却之,曰:“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武义元年,拜左仆射,参知政事。温行军司马徐玠数劝温以己子代昪,温遣子知询入广陵,谋代昪秉政。会温病卒,知询奔还金陵,玠反为昪谋,诬知询以罪,以知询为右统军。昪照鉴见白须,顾其吏周宗叹曰:“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宗知其意,驰诣广陵见宋齐丘,谋禅代。齐丘以为未可,请斩宗以谢吴人,昪黜宗为池州刺史。五年,昪封齐王。已而闽、越诸国皆遣使劝
3、进,昪谓人望已归。天祚三年,建齐国,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陵曰永陵。子景立。(选自新五代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其状貌 奇:认为奇特B.伏剑士欲害之 伏:倒下C.绐以不及 及:赶得上,追得上D.请斩宗以谢吴人 谢:谢罪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杨氏诸子不能容B.及于中途而还C.而吴人颇已归昪D.而吾老矣3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_(2) 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_4简要分析李昪为什么能够建立齐国。 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扬州清明(节选)张岱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注释展墓:扫墓。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饮胙(zuò):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城
5、中男女毕出 毕:_(2)席地饮胙 席地:_2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_3张岱的这篇文章反映了明清之际扬州人扫墓的哪些习惯?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清明当日,要拜扫先人的坟墓。B.一日可以扫多处坟墓,不辞往复。C.祭祀先人,须备肴核纸钱。D.祭祀完毕,祭品要留给先人享用,扫墓的人不能食用。3.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乱:_(2)云:_(3)鞭:_ (4)释: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 B.求之不得 C.君子何之 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4. 阅读短文。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窥头于牖(_)
7、160; 弃而还走(_)2翻译下列的句子。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5. 小古文阅读。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注)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正确意思。何为不去也 A过去 B离开 C走远(_)孔子过泰山侧 A 经过 B过错
8、C 度过(_)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这三人都是谁?她为什么不搬家?(用文中原句回答)_3下列哪句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填上序号()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C.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D.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6.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
9、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为”字的解释:A因为 B同“谓”,说 C是 D认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2)孰为汝多知乎?(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标三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最好用文言文回答)_4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曰:“_。”7. 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
10、信也。”选自韩非子(注释)郑:春秋时代的郑国。欲:将要,想要。履(l):鞋子。先:首先,事先。度(duó):测量,衡量。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置:安放,搁。坐:通假字,通“座”,座位。至:等到。之:到去,往。操:拿、带。乃:然后,才。持:拿、带。度(dù):量好的尺码。及:等到。反:通假字,通“返”,返回。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以:用。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郑人有欲买履者 _ (2)置之其坐 _ (3)先自度其足
11、60;_ (4)吾忘持度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8. 阅读短文。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
12、。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A.造诣。 B.接见。 C.会见。 D.拜访。2既通,前坐。( )A.前面。 B.前进。 C.上前。 D.前排。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
13、得这个孩子很奇怪。4“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正确的是(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5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词是( )。A.博学多才 B.反应敏捷 C.应对机智 D.能言善辩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
14、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15、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_ 曝 喙 箝 舍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蚌方出曝:_不肯相舍:_3文中矛盾对立的双方及其表现是_,导致的结果是_。4依据本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以上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文中鹬和蚌对话的语气有威胁的意味它们彼此以对方弱点相威胁。( )这个寓言是战国时楚国的苏代给楚王讲的一个故事,楚王听了这个故事,打消了攻打赵国的念头。(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自相残杀的结果是任何一方都不
16、会占到便宜,获利的是第三方。( )5鹬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_11. 阅读训练。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注释)曹冲:曹操之子。智意:智谋。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致:送给。太祖:指曹操。访:询问。群下:僚属,群臣。咸:全,都。理:办法,道理。校(jiào):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时孙权曾致巨象(_)(2)访之群下(_)(3)咸莫能出其理(_)(4)则校可知矣(_)2用现代汉语翻译
17、下面的句子。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_3文中最能体现曹冲机智聪明的是哪一句话?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_4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刮骨去毒羽尝为流矢(sh sh)所中,贯其右臂,后创(chuàng chung),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ú cú)有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惠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p p)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矢镞箭头1为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解释下面的字。常:_ 贯:_
18、3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_4读了短文,我知道了“刮骨去毒”的意思_,比喻_,我还能写一个带有典故的四字词语:_。5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中的_,他是一个_的人。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编者加。讴:唱歌。谓:认为。辞:告别。饯:饯行。衢:大路。节:节拍。遏:挡住。谢:认错。1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再判断下列说法。(1)故事中的秦青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_)(2)故事中的薛谭一开始就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拉挤异型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旋切面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碳钢止回阀铸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可可脂粉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样式
- 中国去静电PET片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染烫修复发膜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通信电缆用接续材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科研项目委托开发合同
- 细支气管-肺泡腺癌的护理个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
- 工程结构荷载和可靠度设计原理课件
- 浦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 外观限度样品管理办法样板
- GJB9001C装备研制过程控制程序含完整表单
-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检查表
- 光伏区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范围划分表
- 《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言稿五篇材料》
- EnergyPlus+能源管理解决方案+for+SA
- 第十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 建筑施工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