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题选粹】1. (2011年无锡)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 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m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 ”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 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 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
2、之事 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1) 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属子作文以记之B.至之市C.亲戚畔之D.怅恨久之(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A 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B .“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C 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D 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
3、,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身干阖闾 身: 被羔裘被:天下谁能伐.楚乎 伐: 操鞭笞.平王之坟 笞: (4)翻译下列句子。 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译: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译:2. (2012年无锡)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
4、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军二十二年,与夏侯淳、 臧霸等征吴。至尿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注:宄(g u i )坏人。钞:掠夺。(1)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策之不以 其道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5、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A. 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B. 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C .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D .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客谢之 谢: 监试者异.之异: 窃为郡内忧之 窃:(4) 翻译下列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译: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译:【临门一脚】 以病去.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提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时不逞之徒,往往以私盐中人者
6、。尝有村童,负菜入城。途中,值一尼自河阳来,与之偕行。去城近,尼辄先入。既而,门司搜阅,于菜篮中获盐数斤,遂系之以诣府。行德取其盐视之,裹以白绡帕子,而龙麝之气袭人,惊曰:“吾视村童,敝衣百结,蓝缕之甚者也。岂有薰香帕子?必是奸人为之耳。”因问曰:“汝离家以来,与何人同途?村童以实对。行德闻之,喜曰:“吾知之矣。此必天女寺尼与门司冀幸以求赏也, 即日而获。其事果连门司,而村童获免。自是官吏畏服而不敢欺,京师肃然。注:武行德:人名。中:中伤,陷害。(1) 下列句中的“以”与“裹以白绢帕子”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扶苏以数谏故 B .故临崩寄臣以 大事也 C .何不试之以 足 D遂
7、问其状,命亲信捕之,( )以中有足乐者(2)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当时一些坏人之所以用私盐来陷害人,是希望获得国家给予的重赏。B .守门的官吏对村童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了几斤私盐,表明了他们对工作的负责。C 武行德通过一块熏香手帕,断定村童必定是受了冤屈,并通过审问确定了真凶。D .武行德明察秋毫,秉公断案,使得官吏畏服,京师为之肃然。(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去城近 去: 遂系之以诣府 系: 敝衣百结敝:冀幸以求赏也 冀:(4) 翻译下列句子 岂有黛香帕子?必是奸人为之耳。译: 遂问其状,命亲信捕之,即日而获。译: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
8、贾胡得关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受其身也:吏受贿抵法,与帝王徇奢欲 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 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 免为人所笑也!”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止威。尝言于上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 ”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因久不已,鹞竟死怀中。注:上:指唐太宗。徇:以身从物叫徇。徇奢欲:
9、即放纵嗜欲。庶:差不多。鹞:鹞鹰。(1) 下列句中的“之”与“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剖身以藏之B .悍吏之来吾乡 C .寡助之至 D .益慕圣贤之道(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A .魏征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告诫唐太宗不要贪图享乐,要以国事为重。B .魏征一心为公,敢于进谏,即使触怒唐太宗,也毫不退避。C 唐太宗是一位喜欢游玩山水、饲养鹞鹰、贪图享乐的国君。D 面对魏征的直言进谏,唐太宗也有所忌惮,有些行为有所收敛。(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人有好.忘者 好: 神色不移.移: 尝言于上曰 尝: 故中辍耳 辍: (4) 翻译下列句
10、子。 吏受贿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译: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译: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晋国苦盗,有郗雍 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焉。晋侯大 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 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益之为? ”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注:郗雍:人名
11、。随会:人名。(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晋国苦 盗 苦: 晋侯使视盗 使: 吾所穷者 穷: 举贤而任之 举: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立召文子而告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 B .言和而色夷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夺而杀尉(3) 翻译下面的句子。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译:(4) 从本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阎典史者,名应元,明崇祯十四年,为江阴县典交。始至,有江盗百艘,将薄.城,男女奔窜。应元带刀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 ”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
12、:“事 急矣,假一竿,值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应元往来驰射,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 邑人以为荣。清军十万渡江,士民蛾 .聚者万人,欲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 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草为人,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 晓,获矢无算。下列句中的“于”与“跃马大呼于市”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告之于帝 B .苛政猛于.虎 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 .万钟于.我何加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将薄城 薄: 然苦无
13、械 苦: 士民蛾聚者万人 蛾: 比晓 比: 翻译下列句子。事急矣,假一竿,值取诸我。译:请根据答: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杨万里为人刚而偏 。孝宗始受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高官。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几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 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注释:偏:固执。邸(d I )此指官府。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 已白,年已老。(1) 下列句中的“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的“之”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汝心之固 B .属子作文以记之C .辍耕之垄上D.公将鼓之(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 .孝宗当初爱惜杨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货车转让合同范本
- 销售合同审核及风险评估管理工具
- 电子设备维护保养承诺书4篇范文
- 公司供应链合作合同承诺书(3篇)
- 质量控制流程优化诊断工具
- 企业招聘流程优化模板提升招聘效率版
- 2025鸡蛋买卖合同
-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化文档及资产管理工具
- 人力资源招聘及培训流程模板
-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与应对措施模板风险识别与控制版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气质形象培训课件
-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便民生活圈规划设计导则
- 老年大学班级管理制度
- 物业公司属地管理制度
- 融媒体保密管理制度
- 公司员工应酬管理制度
- 【安全经验分享】100例事故案例
- 社保延期岗位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三中学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