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醉翁亭记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获奖 优质课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王君篇一:【醉翁亭记】获奖优质课配套导学案醉翁亭记导学案 (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2、领会作者 “ 与民同乐 ” 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3、背诵课文。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醉翁亭记这篇游记佳作一出,便盛传不衰。滁人唯恐失之,于庆历八年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字浅,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摩拓,可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就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遥隔千年时空,继续赏析本文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二、知识回顾(一
2、)解释加线的词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名之者谁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颓然乎其间者伛偻提携射者中,弈者胜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醒能述以文者太守谓谁(二)翻译下列句子。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自学交流( 一)走近醉翁亭,感受景物之美欣赏下列图片,自由朗读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为下面的每张美图配上文中的一两句美文。(二)小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互相交流完成下列问题。1、在美景中,作者到底都在“ 乐” 些什么呢?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之乐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 醉” 与“ 乐” 呢?本文的主旨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四、展示释疑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大展示,学生与老师及时进行补充点评。五、反馈训练(一)完成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_,他是_时著名的_ 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_ 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4 、醉 ” 与“ 乐” 统一起来的句子是:_ 5、
4、文中 “ 伛偻提携 ” 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来指代。(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后,任选段落,背诵课文。六、归纳总结(回归目标,谈谈收获)1、品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2、领会作者 “ 与民同乐 ” 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3、背诵课文。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篇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王宵迪醉翁亭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执教者 王宵迪 王宵迪:2007 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五年来,在校内外语文教育领域专家前辈的帮助和指导下,踏实学习积累经验逐
5、步成长。撰写的由“ 字“ 入“ 文” 浅谈形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缝合作用一文在2011 年宁波市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执教的醉翁亭记一课获2012 年宁波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同年参加江东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获一等奖。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宁波七中王宵迪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2把握全文语言从容有致充满韵味的特点(重点) 3理解欧阳修 “ 乐” 的内涵(难点)4体会 “ 醉” 后的复杂情感(难点)5感受欧阳修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课前预习预习单设计课堂教学一、识人物,导入课文二、练朗读,熟悉课文(一)自由朗读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遇到生字词结合注释参考注释,可以相互讨论,可
6、以举手提问。(二)请生朗读请四位同学来朗读全文。三、品字词,解读课文说说文章中哪个字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一)一字品读“ 也” 1“ 也” 在古文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谁能说说古文中的它有什么作用呢?(1)“ 也” 有表示判断的作用,这时要把它翻译成判断动词“ 是” 。 (2)“ 也” 在古文中还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的时候声音应该延长一些,语速应该慢一些。(3)选了一小段,尝试着读出“ 也” 的韵味儿。2齐声朗读,读出“ 也” 字所带来的不疾不徐从容有致的韵味儿。(二)一字传情 “ 乐” 1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欧阳修身处醉翁亭时的心情?2“ 乐” 这个字在全文当中多次出现,太守快乐的
7、来源是什么?(1)山水之乐 闲适。 主要感受虚词的作用。d欣赏山水之乐时,语言节奏为什么不能快一点?( 2)宴游之乐 轻松 主要体会实词妙用对刻画人物情态的作用。(3)与民同乐 自得 主要体会句子结构的运用对传递人物心情的作用。(三)一字引思 “ 醉” 1读完了太守之乐,你能不能说说欧阳修为什么醉啊?2太守的醉纯粹是快乐的表现吗?文中有一处具体描绘了太守的醉态,你发现了么?3大家估计一下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几岁呢?4又是什么让如此快乐的欧阳修早生华发容颜苍老呢?你能从课文题目下的导读中找寻到吗?(欧阳修因为范仲淹等人上书直谏而获罪,被贬放滁州)5此时他的内心除了乐以外还有什么?(无奈悲凉)这时酒
8、就成了他的精神慰籍。醉中包含多少乐又隐藏了多少无奈啊。6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段,体会一下也的韵味,乐的情怀,醉的无奈。四、结合全文,感受欧阳修的人格魅力1尽管此时的欧阳修正经历着政治的打击人生的坎坷,但他不放大磨难不消极沉沦,依然对美丽的景色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保有纤细的感受力,依然能把管辖的一方土地治理得政通人和。从中你读到欧阳修一个怎样性情之人?2他自己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意思就是我一路游历山水一路吟诗咏怀,如果不是因为你把我
9、贬到这儿来,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呢?这就是欧阳修!3最后,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品味也的韵味,感受乐的情怀,体会醉中的人生感慨。附文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10、,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篇三: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积
11、累古实词。2 背诵默写课文。 3 了解文章围绕线索叙事的方法。4 了解作者的政治抱负。重点 积累词语、背诵默写课文难点 文章写法及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抱负 课时分配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 初读课文,弄准字音。2 掌握欧阳修的知识。 【课堂学习】1. 复习提问(1) 指名读下列词语,矫正字音。 滁州林壑蔚然琅琊潺潺翼然 林霏晦明伛偻提携酒洌山肴野蔌宴酣弈颓然阴翳庐陵(2) 要求学生解说欧阳修的知识,说明文章写作背景。2. 导入 历史上,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文学家,晚年他自称 “ 六一居士 ” ,哪六个一呢 ?“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
12、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 以(转载于 :.smhaida. 海 达 范 文网:醉翁亭记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其中,他自称醉翁,为什么叫醉翁啊?我们学习他的醉翁亭记,来了解一回。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3. 学习过程(精讲内容)(1) 指名读全文。(2) 学习第一段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第一段文意。注意以下词语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者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概括文
13、意 -醉翁亭地理位置,亭名由来。点题-山水之乐4 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滁州林壑蔚然琅琊潺潺翼然 林霏晦明伛偻提携酒洌山肴野蔌宴酣弈颓然阴翳庐陵(2)译句子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者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 反馈训练(1) 读文,注意字音(2) 口头解释一二段5. 知识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二段,了解了醉翁亭地理位置及名字由来,对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课下仔细领会。6 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欧阳修文学家史学家被贬滁州醉翁亭地理位置亭名由来【教学实录】一、课堂导入 师:“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14、,推行 “ 庆历新政 ” 。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师:这是一篇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生: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师: “ 记” 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
15、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走进课文师:请听醉翁亭记的朗读录音。师:(朗读毕)是啊,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听着优美的散文,我们是否已陶醉其中了,下面播放一组图片,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领悟其意境,并借用文中与之意境相近的话说说。(播放图片)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生:峰生: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生:水落而石出者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师:以上展示给大家的是课文的一景 生:山水之乐。师:本文像这样有声有
16、色的画面比比皆是,如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让大家欣赏一部分,其余部分请大家课后尝试着把它画出来。一幅幅画面看似零散,但仔细一看,它们之间又有着紧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密的联系,你们能说说体现全文的文眼是什么吗?生:乐。师:文中写出了谁 “ 乐” ?(生思考,师稍提示)生: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师:太守、众宾为何而“ 乐” ? 生:太守享受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最重要的是与民同乐;众宾是从太守游而乐师: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生: “ 至于
17、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师:请大家用笔圈出主要的动词,并想想这些动词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又在我眼前掠过。(全班异口同声背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师:滁人乐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写百姓之乐有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生:享受 “ 山水之乐 ” 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 ” 写得有声有色 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
18、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生:我补充一下,生活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欧阳修被贬滁州,虽然经历坎坷,但他能做到“ 在其位谋其职 ” ,不计个人得失,励精图治,因而使原本贫穷的滁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师:我觉得几位同学说得很好,对欧阳修的为人心境作了很好的剖析,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进一步了。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我们读着别人的书,也在被人读着,当我们翻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时候,我们的一些体验会被它激发,我们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文字显现出来,请大家选择其中一个画面或者一合适的角度,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赏析。首先老师给大家示范。(过渡,进入第三部分)
19、教师示例: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仿佛身临其境。一幅山水画卷在我脑海里铺开了。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耳边似乎传来了啾啾的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闻见了空气中酝酿的野花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早晚变化不同的四季景色。我真想说: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是的,只有你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你才会有幸感受到那仙境般的美景,而此时生活中的一切不平静都将抛在脑后。生:从醉翁亭记中,我仿佛看到了亭子的坐落,周围的环境,它的建造及命名,它的晨昏及四时景色,那花的春天,浓绿的夏天,清爽的秋,以及雪白的冬。游人的熙攘,野宴的欢乐,太守醉后的神态?那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让我流连忘返。生:看了这段文章,
20、仿佛陷入其中。生: 虽然在宴会上没有丝竹音乐的助兴,但是流水的声音,风吹竹叶动的声音,却汇成了美丽的旋律,使宴会不但没有因为缺少丝竹而失趣,反而增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添了几分色彩,衬托出了宴会的高雅品味,使人感觉到太守的乐民之乐,如桃花源般的生活。不同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的腐败生活,让人感觉到太守亲近于民的和蔼态度。三、课堂反馈学习醉翁亭记后,请与岳阳楼记对比,谈谈作者各抒发了什么感情?他们在抒发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谈看法,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生:两篇文章的作者经历相似,范仲淹与欧阳修都是被贬而不消沉。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整理课堂笔记;将文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而乐亦无穷也 ” 一段所写的 “ 朝暮” 、“ 四时” 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 字左右的短文。五、下课【教学反思】每当从讲台下来,我总是百感交集,课堂上的一幕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