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教案(共4页)_第1页
苦斋记教案(共4页)_第2页
苦斋记教案(共4页)_第3页
苦斋记教案(共4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导入】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大都有他的书斋。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七录斋是张溥的书斋,饮冰室是梁启超的书斋。这些书斋的名字往往都有特定的内涵,或反映作者的志向,或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意趣无穷。继项脊轩志之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书斋的文章苦斋记,看看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简介】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通晓经世之学,尤其精通天文、兵法。他建言献策,辅佐朱元璋开创帝业、建立明朝,是明朝功勋卓著、驰名天下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称刘基为“吾之子房”,后人把他比作“诸葛武侯”。明朝建立后,朱元

2、璋一直很想让他做宰相,但刘基却一再推辞,最终告老还乡,与家人一起生活。他由于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派医生借治病为名将其毒死。后被封为诚意伯,谥号文成。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补充(书斋雅趣):老学庵: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饮冰室: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出

3、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绿林书屋: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意思要和他们抗争到底。【解题】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也就是通常说的书斋。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

4、重写景物的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从“苦斋记”的标题就可看出,本文记叙、阐释的一定就是“苦”字的内涵。【赏析】【第一段】1、第一段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第一段交代了苦斋的所属、格局、位置以及所在之地匡山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其上多北风”的恶劣气候环境造就了植物“味苦”的特性,从而交代了“苦”之由来。2、文章开头写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交待了什么信息?开篇点题,点出了本文写作的对象苦斋,突出苦字;交待了苦斋所属章溢先生;写了苦斋的作用隐居。3、最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结构:过渡内容:点出物性之苦者亦乐生,为下文写苦与乐的关系作了铺垫。【第二段】1、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写“物

5、性之苦”?明确:第二段从等方面,具体突出“物性之苦”。2、第二段写了哪些苦?“木、草、菜、果、笋、蜜、茶、鱼”3、第二段只是为了写苦而苦吗?不是。对木、草、菜、果、笋写其族布而罗生,突出了其乐生;对蜜写其初味苦,突出其后的甜和药用价值;对茶,写其苦于常茶,但还是有人饮用;写鱼写其味苦而微辛,但可清酒,又不同于一般。综上所述,作者写物性之苦,而意并不在苦,而在苦与乐间的倚伏关系。【第三段】1、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三段主要写建斋的缘由以及苦斋主人的生活乐趣。这里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苦斋主人却通过“植粟艺菽、茹啖荑实、蹑屐登崖、倚木长啸、降临清泠、拊石和歌”品尝到一般人感受不

6、到的乐趣。这种“乐”可以说成是“以苦为乐,苦中作乐”。2、第三段关键词是哪个?最后一句话乐是指什么?乐游。乐:隐居之乐,悠然自得之乐,上文中的童儿数人和之。3、第三段和上一段的内容有可联系?由物及人,既然生于苦地之物都能乐生,那隐居于此的人又如何呢?自然过渡到第三段对章溢先生日常生活之趣的描写。【第四段】1、第四段借苦斋主人之口,阐述了怎样的生活哲理?明确:第四段主要阐述了“苦与乐可以相互依托、转化”的道理。当今之人只知道“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的道理,所以富贵子弟享受惯了条件优裕的生活,一旦生活变得困顿,连性命都无法保全,以前的“快乐”不就变成“痛苦”了吗?孟子的名言在于说明成大事者“乐”

7、从“苦”中来。赵子的话在于说明良药、忠言虽“苦”,但对治病、行事有利,忍受了一时之“痛苦”,“快乐”才会到来。更是从自然和人事各自的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苦乐相互依托、转化”的道理。这样一来,章溢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苦斋”的用意就很明确了。2、第四段章溢先生是如何说明自己的苦乐观的?先生先言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说明苦与乐不是单独存在的,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然后,再借富家子弟的昔日之乐与今日之苦作对比,阐述苦生于乐,从而说明苦也可以为乐;最后借名家名言进一步议论表明自己的苦乐观,也照应了第三段中的乐游。3、第四段最后一句吾闻夫运用了哪些典故?这样写有何意义?“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灭

8、亡”“勾践兴国”连用数典,一正一反,形成强烈对比,阐明自己苦乐观的正确性。【第五段】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最后一段收结全文,交代书斋命名和作记原因。1、结尾十分简洁,有何作用?作者行文洒脱,收放有度,结尾惜墨如金,只一悟字给读者以无尽的猜想,余味无穷。【写作特点】【脉络分明】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对比】作者写苦时,始终没有忘记其对立面是甜与乐,借富家子弟的昔日之乐与今日之苦作对比,最后又以几过正反对比的例子,阐明了乐与苦相为倚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文章主旨】本文记述了苦斋的所属、格局、所在、地理环境和周围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的命名由来与本文的写作原因,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依托转化(即“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