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认识和治疗(三)_第1页
中医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认识和治疗(三)_第2页
中医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认识和治疗(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认识和治疗(三)治疗 1治则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浊,活血化瘀,醒脑开窍,养阴生津,救阴复脉,回阳救逆。2辨证施治(1) 血瘀证: 证候 患者多由温病疫疠所致。 在原发病基础上多表现出固定性压痛,出血或皮下瘀斑,或脉络异常,发绀,疼痛,经血带黑色有块质或闭经。舌质绛紫,脉涩或无脉。 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流变学、 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等内皮细胞功能不全的表现。 证候分析 痛有定处,皮下瘀斑,舌紫,脉涩均属血瘀指征。且瘀阻病位广泛。病因由疫疠所致,毒瘀互结,乃至无脉,说明心主血脉之功濒于崩溃,危急之至。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血府逐瘀汤 ( 医林改错 ) :桃仁(炒) 10g,红花

2、 10g,赤芍 12g,川芎 9g,枳壳 12g,柴胡 10g,桔梗 6g,当归 12g,地黄 12g,牛膝 10g,甘草6g。 方解 本方为治血瘀证而设。以桃仁(炒)、红花破瘀为君,赤芍、川芎行气活血为臣,肝为藏血之所,具有调节周身血液之功能,瘀血被驱散之后,赖肝之调节,得以生新,故以枳壳、柴胡疏肝理气使之。其余各药为滋阴合调和之佐剂。 加减 同时可配用“神农33 号”注射液及血必净注射液。(2) 毒热证: 证候 多由各种严重感染所致。 症见高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四肢温热、烦躁多言,甚则神昏谵语、皮下瘀斑瘀点,痰涎壅盛、痰涕黄稠、口渴欲饮、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细数等。 证候分析 本证为热

3、毒瘀互结。热象显明,属于表象,究其本乃毒。其瘀和痰均系病理产物。热毒人血阻塞脉络,致瘀成斑;火热伤津,则口渴欲饮,犯肺则痰壅盛;犯心则脉疾数;上扰神明,致神昏谵语。 治法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 清瘟败毒饮 ( 疫诊一得 ) :水牛角 60g,生石膏(先煎) 60g,生地黄 15g,玄参 15g,黄芩 15g,知母 15g,赤芍 15g,栀子 12g,牡丹皮 12g,桔梗 12g,连翘 10g,黄连 10g,竹叶 10g,甘草 6g;每次 1 剂,用约loooml清水煎至 300ml ,分 2 次凉服或鼻饲。治疗以5日为 1 个疗程。 方解 本方由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而成。 药以生石膏为君,清气分之热,配芩、连、栀泻火解毒;犀、地、丹、凉血解毒;玄参滋津解毒。毒除则热却,热却则神安,凉血则斑消。 加减 由痰热犯肺,症见痰多喘促者加川贝母、天竺黄或鲜竹沥、桑皮;由疔毒走黄者可加地丁、蒲公英、土茯苓;由疫斑热致者加紫草、金银花、地龙;由暑热湿邪痉厥而动风者加杭菊花、钩藤、姜蚕、地龙;由疫毒痢致者去知母加白头翁、藿香、厚朴;若高热神昏,可据病情同时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