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节 充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内,由于血管的扩张,含血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有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 一、充血 局部动脉血管内血容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 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第1页/共64页1.生理性充血; 生理性代谢增强所致2.病理性充血:(1)炎症性充血 促进渗出(2)减压后充血 晕厥第2页/共64页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 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 第3页/共64页二、淤血 静脉性充血 由于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毛细血管、小静脉淤积,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原因三类: 1.静脉受压; 2.静脉腔
2、阻塞; 3.心力衰竭。第4页/共64页病理变化 大体: 器官肿胀、包膜紧张、紫红色;皮肤紫绀、温度低;水肿、积液、出血。 镜下: 组织内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后果: 水肿、出血;萎缩、变性、坏死;硬化第5页/共64页 不会引起肺淤血的心脏病是 A高血压心脏病 B冠心病 C风湿性心脏病 D肺源性心脏病 E梅毒性心脏病第6页/共64页重要器官的淤血:1.肺淤血(1)急性肺淤血 (急性左心衰竭)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水肿液及红细胞。第7页/共64页 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 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B肺泡壁增宽 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D切面为棕红色 E肺内
3、支气管扩张第8页/共64页(2)慢性肺淤血 (慢性左心衰竭)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水肿液及心力衰竭细胞。 肺褐色硬化(棕色硬化)第9页/共64页 心衰细胞见于 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脏内 E 脾淤血时脾脏内 第10页/共64页 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主要器官是 A 肺、肝及胃肠道 B 肺、脑及胃肠道 C 肝、脾及胃肠道 D 肾、肺及胃肠道 E 脾、肺及胃肠道 第11页/共64页2.慢性肝淤血 镜下: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细胞萎缩,小叶外周肝细胞脂肪变。 肉眼:“槟榔肝”,肝脏切面呈红黄相间的网状图纹,状似槟榔的
4、切面 结局:肝淤血性硬化。第12页/共64页 槟榔肝可发展为 A 坏死后性肝硬化 B 门脉性肝硬化 C 色素性肝硬化 D 胆汁性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 第13页/共64页 槟榔肝的特点不包括 A 肝细胞脂肪变性 B 肝细胞萎缩 C 胆小管增生D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 E 肉芽观察切面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 第14页/共64页 第二节 出血 血液自心脏或血管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或体表,称为出血。又分为: 内出血 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 外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第15页/共64页(一)破裂性出血 见于心脏、大中型血管。 原因:室壁瘤 动脉瘤 侵蚀 肝硬化 (二)漏出性出血 常见于毛细血管。
5、原因: 1.血管壁受损 2.血小板质、量异常 3.凝血因子缺乏第16页/共64页 病理变化血肿 -组织内局限性出血。积血-血液积聚于体腔。瘀点、紫癜、瘀斑 咯血、 呕血、 血便 柏油样便, 血尿等。红蓝 蓝绿 棕黄色第17页/共64页第18页/共64页 后果: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速度、部位。 在较短的时间内出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25%时,即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头皮血肿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现象称为A 肉芽组织形成 B 机化 C 肉芽肿形成 D 结缔组织透明变性 E 纤维化 第19页/共64页 第三节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血管内血液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
6、质块称血栓。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可分三个方面:第20页/共64页 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 A 血管内膜炎 B 血流缓慢 C 血小板数目增多 D 癌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等 E 纤维蛋白溶解产物 第21页/共64页(一)心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细胞具有一系列防止血液凝固的功能。心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内皮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凝血酶形成 血小板粘集堆形成分为三步: 1.粘附反应 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胶原。 第22页/共64页2.释放反应 释放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V、血小板IV因子、生长及转化因子;Ca离子、 ADP、 ATP、5-HT等
7、3.粘集反应 Ca离子、ADP、TXA2共同使血小板粘集成为持久性粘集堆。 常见于心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心内膜炎、心肌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压、缺氧、中毒等疾病或病理过程。 第23页/共64页(二)血流状态的改变 指血流缓慢或有漩涡形成,血小板可以从轴流到边流,容易粘附血管壁;另外当血流缓慢时,容易引起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脱落,胶原暴露,激活内外源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凝聚。 常见于长期卧床患者的静脉内、心瓣膜狭窄的心脏内、动脉瘤内。 第24页/共64页(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1.获得性高凝状态: (1)手术、创伤、妊娠、高脂血症、吸烟;(血小板增多,粘性增加,凝血因子合成增加) (2)DIC:严重
8、烧伤、创伤、胃肠癌血行转移等。(组织因子) (3)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自身抗体) 2.遗传性高凝状态 V因子基因突变第25页/共64页 白色血栓发生于 A 血流不变时 B 血流较快时 C 血流减慢时 D 血流停滞时 E 组织出血时 第26页/共64页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1.血小板粘附和积聚 2.血液凝固血栓分类: 1.白色血栓 2.混合血栓 3.红色血栓 4.透明血栓第27页/共64页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第28页/共64页 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互沟通的新生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 A 血栓脱落 B 侧支循环形成 C 血栓机化 D 血栓硬化 E 再通 第29页/共64页
9、血栓的结局不包括 A 梗死 B 溶解、吸收 C 钙化 D 机化 E 再通 第30页/共64页三、血栓的转归 1.软化 2.溶解、吸收 3.机化与再通 4.钙化第31页/共64页第32页/共64页 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 阻塞血管 B 堵塞血管破口,阻止出血,预防出血 C 栓塞 D 心瓣膜变形 E DIC,并引起广泛出血和休克 第33页/共64页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两方面:有利 不利 1.血管阻塞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4.DIC第34页/共64页 第四节 栓 塞 循环血液出现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堵塞 血管腔的过程。 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 固体 液体 气体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1
10、.动脉栓子-阻塞全身各器官。 2.静脉栓子-肺脏。第35页/共64页3.门静脉栓子-肝脏。4.交叉性栓塞-栓子由压力高一侧进入压力低一侧。5.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第36页/共64页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一)血栓栓塞:占99% 1.肺动脉栓塞 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 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肺功能 (1)无严重后果 (2)出血梗死 (3)猝死第37页/共64页第38页/共64页2.体循环动脉栓塞 栓子80%来自左心 后果视局部动脉供血状况而定 下肢 脑 肾 肠 脾等。第39页/共64页第40页/共64页第41页/共64页(二)脂肪栓塞骨折、挫伤、脂肪肝肺:水肿、
11、出血、不张脑:点状出血、梗死、脑水肿 广泛瘀点 920g可致死 脂滴20m可通过肺第42页/共64页第43页/共64页第44页/共64页(三)气体栓塞 1.空气栓塞 颈部、胸部的大静脉受伤破裂,此处静脉腔内呈负压。还可在分娩、加压输液、输卵管通气、人工气腹或人工气胸等意外事故中发生。100ml可致猝死 第45页/共64页2.减压病 沉箱病 指从高气压急速转到低气压时,溶解在血中的氮气迅速游离,而形成无数气泡,造成广泛性氮气栓塞。可致股骨头、胫骨、髂骨无菌坏死;肌肉、关节、韧带受累疼痛。第46页/共64页(四)羊水栓塞 发生率1/50000 死亡率80% 羊水通过子宫静脉进入母体肺血液循环造成的
12、栓塞。 对机体的影响有机械性阻塞、过敏休克、血管痉挛、DIC。第47页/共64页第48页/共64页(五)其他类型栓塞 肿瘤、细菌、血吸虫卵、异物等。第49页/共64页第50页/共64页第五节 梗死 器官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称缺血。 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淤血缺氧性坏死称为梗死。 动脉 /静脉 一、梗死的原因 1.血栓形成 最常见 心 脑 2.动脉栓塞 肾、脾、肺、脑 3.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 4.血管受压闭塞 静脉、动脉第51页/共64页二、梗死形成的条件 1.供血血管类型:肺、肝、前臂;脾、肾;脑。 2.血流阻断速度:侧枝循环建立 3.缺氧耐受性:脑5分,心肌30分 4.血氧含量:贫
13、血、失血、休克可致心脑梗死。第52页/共64页三、梗死的形态特征1.梗死灶形状:血管分布。 锥体 地图 扇形2.梗死灶质地:取决坏死的类型。3.梗死灶颜色:取决于含血量第53页/共64页败血症梗死是由以下哪种栓子阻塞引起的A 脂肪栓 B 羊水 C 细菌 D 肿瘤细胞 E 空气第54页/共64页 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 心 B 肾 C 脑 D 肠 E 脾 肺梗死患者胸痛的主要原因是 A 肺通气障碍 B 梗死区胸膜炎 C 坏死组织刺激支气管 D 出血灶刺激支气管 E 以上都不是 第55页/共64页四、梗死的类型依梗死灶含血量的多少及感染分为三类即:1.贫血性梗死 贫血性梗死易发生于组织致密、血管吻合支贫乏的实质性器官,如心、肾、脾、脑 等。第56页/共64页 下述对贫血性梗死的描述中,哪种说法是错的 A形态与脏器的血管分布有关 B梗死灶边缘常有充血、出血反应带 C梗死灶边界不清 D梗死灶呈贫血苍白状 E实质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第57页/共64页第58页/共64页2.出血性梗死严重淤血、组织疏松、血管吻合枝丰富或具有双重血液循环 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