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 1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考纲扫描】稳态的生理意义( )课前基础自查 s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 (如图 ) 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 与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理化性质(1) 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 的 pH 一般为 7.35 7.45。(3)对于由 构成的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内环境稳态及调节1 概念: 正常机体
2、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3 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4 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自我诊断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 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 D 正确;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
3、液中氧气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A 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 正确。【答案】 A2 (2016 临沂模拟 )如图所示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 是毛细血管壁, 2 是红细胞, 3是血浆, 4 是细胞内液, 5 是组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 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B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C葡萄糖由 3 进入 2 的过程是主动运输D 3 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析】1 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 和 5;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葡萄糖由3 进入 2 的过程是协助扩散。【答案】D3.下列关于人
4、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分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影响组织液中部分体液经淋巴返回血浆,从而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下肢水肿; 血液中钙盐缺乏会引起抽搐,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过敏反应是由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引起的;腹泻可引起体液中水分和盐分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 D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 体液调节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
5、限D寒冷时出现寒颤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解析】目前认为,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寒冷时出现寒颤,是肌肉收缩增加产热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答案】 B课堂合作探究【课堂活动一】内环境 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思考交流1】填写内环境各组分间的关系(1)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2)少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3)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思考交流2】图示为A、 B、 C、 D 四种液
6、体之间的关系,请进行分析推断。(1)先判断 B 为,则 A 为, C 为, D 为。(2)图中 a、 b、 c 分别为 A 与 B、 B 与 C 及 B 与 D 间间隔的 “屏障 ”,则 a 为, b 为, c 为。(3)D 液体需经 d 过程注入C 液体,则d 为。【提示】(1)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淋巴(2)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3)淋巴循环【思考交流3】内环境中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1)将下列物质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无机盐 神经递质 淋巴因子 激素 氨基酸抗体? 血浆蛋白二氧化碳? 呼吸酶血红蛋白? 维生素 葡萄糖尿素?甘油?DNA聚合酶?脂肪酸? 消化酶? 麦芽糖? 糖原?
7、纤维素2122受体载体类别物质归类内环境中营养物质?存在的代谢产物化学物质代谢废物?内环境中细胞内特有 ?不存在的细胞膜上的2122 化学物质消化道中的?不被吸收的?(2)将下列生理过程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细胞呼吸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细胞内蛋白质、 神经递质、 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类别过程归类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内环境中不发生的过程【思考交流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图思考(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 组织液 (或血浆和淋巴) 组织细胞。(2)空气中的 O2
8、: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组织液 (或血浆和淋巴 ) 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易错提醒】与内环境有关的4 对相关概念辨析(1)血液 体液,血浆 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 )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2)体内液体 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3)细胞内的成分 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
9、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 )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典型例题】 (2015 山东泰安期末)右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 b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若为肝脏细胞,则a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 处C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解析】据图可以判断,是淋巴,是细胞内液或细胞,是组织液,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 正确;组织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能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反向回流,C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
10、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D 错误。【答案】B【方法链接】判断内环境成分的“三看法 ”【考向题组】1.下列在血浆中可全部找到的物质是()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 NaC胃蛋白酶、 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解析】纤维素是植物中的多糖,血浆中没有。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存在于消化液中。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答案】A2(2016 江苏淮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 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 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处的
11、液体会减少【解析】 根据成分交换关系, 分别代表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A 错误;正常情况下, 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B 错误;抗体主要存在于 中, C 正确;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 处的液体会增加, D 错误。【答案】 C3(2015 重庆模拟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 的剧烈变化D、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是血浆,其内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12、 A 正确;是组织液,其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B 错误;细胞内产生乳酸后,由于人体的调节作用,内环境 pH 变化不大, C 错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 D 错误。【答案】 A4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过程通过消化系统完成,过程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完成,A 项错误。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 项错误。组织细胞从内环境中获得氧气和养料,排出CO2、尿素等代
13、谢废物,C 项正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间接物质交换,D 项错误。【答案】 C【课堂活动二】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思考交流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思考交流2】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思考交流3】完善如下内环境中pH 调节的过程图解:【思考交流4】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下列哪种生理现象的发生? 细胞代谢紊乱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体温升高
14、血糖浓度降低【提示】 【典型例题】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 c、 d 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c 周围的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解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答案】 D【方法链接】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分析如下:【考向题组】1判断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1)(2015 四川卷 T5B)患者血浆蛋白
15、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2) (2014 全国卷 T3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 (2014 全国卷 T3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4) (2013海南卷 T20D)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5) (2012 海南卷 T12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6) (2012)海南卷 T12C)血浆中的 HCO3参与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 (7) (2011江苏卷T9B)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8)(2010 安徽卷 T5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16、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9)(2010 海南卷 T10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2.(2015 山东四市联考)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 显著下降【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 无机盐等, 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
17、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 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 pH 维持在 7.35 7.45,不会显著下降。【答案】 D3. (2016长春调研)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 ab 段和 b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ab 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 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 ab 段产生的乳酸,在bc 段与 Na2CO3反应【解析】图中ab 段
18、上升是由机体无氧呼吸增强造成的;人体无论是氧气充足还是在高原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的; 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答案】 B4.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度、温度与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体液 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与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答案】 B课后提升训练(时间: 30 分钟)
19、1(. 2015 广东茂名市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CO2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PH 等的动态平衡C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 显著下降【解析】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 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渗透压、pH、温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动态平衡,B 正确; 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C 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维持血浆pH 的相对稳定, D 错误。【答案】 B2(2015 全国卷 )
20、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 NaCl 溶液 (生理盐水 )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 Na 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 的增加50%分布在细胞外液D输入的 Na 中 50%进入细胞内液,【解析】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 项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 B 项错误。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 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 50%分布在细胞外液, 50%
21、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 C、 D 项错误。【答案】 A3.20XX 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赛,如图为比赛的选手。运动员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 的变化趋势、引起pH 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 CO2、Na2CO3B降低、乳酸、 NaHCO3C升高、 CO2、 H2CO3D升高、乳酸、 NaHCO3【解析】 本题考查代谢产物对内环境性质的影响及调节。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 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 (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 的进一步降低。【答案】 B4.如图中的 a、b、c
22、 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 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细胞 2 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c 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细胞 3 的种类最多ABCD【解析】a、b、 c 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错误;细胞2 是血细胞, 其中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正确; 组织液中不含消化酶, 错误;组织细胞种类最多,正确。【答案】D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
23、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解析】由于空调房间温度较低,使汗腺毛孔收缩,影响排汗等生理过程,同时与外界有较大温差,会引起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O2浓度较低,使大脑等组织细胞缺氧, 提供的能量减少,而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人屏住呼吸时,与外界环境不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使CO2大量积累在血浆中,刺激呼吸中枢,进而使呼吸加快,但它不是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由于外界温度过高,使人体代谢紊乱,从而引起“中暑 ”。【答案】 C6.如图是细胞和人体生存的环境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
24、环境B人体生存的内部环境是图中的内环境C大气、气温属于图中的外界环境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以直接进入细胞【解析】 从细胞的角度看,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 从人体的角度看即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必须经过内环境。【答案】 D7.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 2、 6 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 T 细胞、 B 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 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解析】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逐项分析如下:当 2、 6 受阻时,组
25、织液中液体不能进入血浆和淋巴,积聚过多引起组织水肿。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但淋巴可进入血浆,故淋巴细胞可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 O2由红细胞运输,当丁表示红细胞时,O2浓度丁比甲中的高。【答案】 D8(2016 乐山模拟 )如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 B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中【解析】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C错误;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 , A 正确;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 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中,D 错误。【答案】
26、A9.下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 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 中渗透压会升高B X 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 进入 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 的 pH 降低D X、 Y、 Z 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解析】图中 X 是组织液, Y 是血浆, Z 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 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 pH 略有降低;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答案】 D10.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 较过程 b 和
27、c 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 b 或 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BC D【解析】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来说,通过a 过程获得所需的氧气和养料,通过b、c 过程运走代谢产物,它们都是很重要的,这样机体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组织液中的CO2并非有害无益,比如它可扩散至血液中,刺激呼吸中枢的兴奋。【答案】 D11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 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解析】组织液
28、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均为单向箭头,其余箭头为双向箭头,A 正确;血浆蛋白、葡萄糖可以成为内环境成分,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 错误;在物质交换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C 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答案】A12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表示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解析】
29、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脊髓。【答案】 C1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3)正常人内的pH 通常维持在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物质。(4)内环境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和。(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哪一部分
30、的液体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6)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7)若图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液体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8)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 变。这是因为。【解析】(1)分别为组织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红细胞。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细胞组成,其生活的内环境一面是血浆,另一面是组织液。(2)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5)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入组织液,造成组
31、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7)肝炎病人由于肝组织损伤,导致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转氨酶从肝细胞中大量进入血浆。(8)肺气肿病人由于氧气摄入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加上CO2排出不畅,导致内环境中的pH 变小。【答案】(1)(2)中含较多的蛋白质,中蛋白质很少(3)7.35 7.45缓冲(4)适宜的温度适宜的 pH (5) 组织液组织水肿(6) 红细胞基因突变(7) 增大(8)小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14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 表示系统, b 表示系统,
32、 c 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 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调节网络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 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层生物膜。【解析】 (1)由图可知a 吸入 O2排出 CO2,所以为呼吸系统;b 吸收养料, 所以为消化系统;c 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 (2)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由于组织细胞内的 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 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3)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 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合同保价协议书
- 录音团队合同协议书
- 协议书合同图片高清
- 合同履行完成协议书
- 租地合同 协议书模板
- 培训合同转让协议书
- 采购饮料合同协议书
- 合同解除协议书格式
- 安全合同协议书几分
- 股票托管合同协议书
- 企业宣传岗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金山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电气控制技术》课件-反接制动控制
- 华为市场面试题及答案
- 旅游港澳7天计划
-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5套)
-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广东卷)
- 预防老年人痴呆
- 三年级信息科技第23课《分解描述问题》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及课后练习
-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三次形考作业(第10章~第11章)-国开-参考资料
- 设备调试工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