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与工业发展_第1页
中国近代经济与工业发展_第2页
中国近代经济与工业发展_第3页
中国近代经济与工业发展_第4页
中国近代经济与工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近代经济与工业发展.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八四零年六月,随着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声炮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了 战争持续了两个月,英国用一万九千人向当时人口最多的帝国挑战,最终却以中英伤亡比44:1,英方获胜结束。 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加快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中国两千余年来的经济与工业得到变革,揭开了中国新的历史新篇章。. 鸦片战争后,在“外力”的冲击下,国门洞开,中国社会出现了千古未有的“奇变”,伴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近代工业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结构的改变,近代工业

2、随之发展,进而带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急剧变化。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通过历次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到20世纪初,达到了92处,并在23个城市开辟了租界和租借地。在条约关系的保护下,列强在这些地方开设工厂,开办银行,倾销商品,建立文化教育机构,使得这批城市迅速在中华大地上崛起中国的以迅速城市化. 城市化的核心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由于农村中自足状态的破产,和雇农的加多,流民进城农业人口被转化为工业人口,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兴起,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近代工商业对小城镇的影响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仅改变了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一些小城镇也因此出现了繁荣景象。 法华乡志第一卷

3、沿革中有这样一段话: (嘉定县曹家渡,近代初期)地甚荒僻,绝少行人(光绪十九年)有人购地建筑油车,是为成市之始。继而,西段开办缫丝厂,东段开办面粉厂,招集男女工作,衣于斯、食于斯、居于斯者,不下数千人。于是,马路两旁造房开店,百工居肆而成市矣。面临吴淞江,帆樯云集,富商巨贾莫不挟重资设厂经商,除缫丝、面粉两厂外,若洋纱厂、织布厂、鸡毛厂、牛皮厂、榨油厂、电灯厂,不数年间,相继而立,市面大为发达,东西长二里许,鳞次栉比,烟火万家。 而据行龙的略论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问题,南汇县的万箱镇,“基本无市”,光绪以后“市面日渐繁盛有花、米、榨油等厂,港南有善堂,有学堂,廓然大规模之市之镇鄢”.近代著名的

4、人士和实业家,张謇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7月9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张謇除在通海、盐阜等地区围垦大片土地、开办盐垦公司外,在东台县境曾和他的哥哥张謇 (号退庵)共同办过大赉(民国6年设于角斜)、大丰(民国7年设于西团)、通遂(民国8年设于沈灶)、中孚(又称通济,民国8年设于潘家 )等5所公司。这些公司投资多的超过百万元,少的数十万元,垦地数十万亩。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

5、纱厂。民国3年(1914年)张謇还以他任两淮盐政使的俸金,在台城南门口河南创办了泰属贫民工场一所,建房80余间,占地30亩,雇工进行毛巾、藤器、缝纫等项工艺的生产。民国8年张謇还将上海人招股筹建的东台荣泰电气公司承购下来,改名为东明电气公司,并增加股金,添置机件,于当年秋开始发电,解决了大街与一些用户照明的困难。光绪30年(1904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张謇与近代博览事业 1903年,张謇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办的博览会。张謇在日本逗留了两个月,参观考察了数十个工厂、农场、学校和其它机构,对张謇日后的实业活动和地方

6、自治事业有着深远影响。 1903年至1911年中,张謇兴办了盐业公司,渔业公司,垦牧公司分场,铅笔公司,日本式实验盐田,轮步公司,内河小轮公司,印刷局,工人艺徒学校,商务学校,初等小学校,冶铁公司,酒厂,农事试验所,铁路学校,法制讲习所,土木讲习所,大生分厂,玻璃公司,历年所创办的各种初等小学堂等等。.清末博览会 1906年,农工商部在北京开设京师劝工陈列所,“专供陈列中国自制各货,供人观览,以为比较改良之张本” 1907年,天津商务总会主办“天津劝工展览会”,一月之内,远近客商报送货物共近30万件。 即使偏远如四川省从1906年至1911年亦先后举办六次商业劝工会,“仿外洋博览会之意而变通之

7、”。 至于1910年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持续了近五个五月之久,除边疆省份外,各省均建有自己的展馆,英美德日各国也有自己展品展出。全部展品估计达十万余件,获奖展品共达五千余件。 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的进步。 .张謇的失败 张謇的失败很大程度是因1922年的棉纺织业危机,导致他的事业全面崩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为他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巧合的是,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初也发生过一次经济恐慌,日本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适

8、应外国资本主义而非适应中国经济生活,所以先有国内的形式交通事业之发达,以便外货输入原料输出。内地一切运输事业随之而兴,尤其是轮船火车兴旺,交通资本先工业资本而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 中国近代工业,是开始于军工工业,其次再推行于一般的生产企业。就其经营形式来说,是开始于官业而成为官督民业。 饱受了新式武器威胁的清政府,因为内忧外患的交加,确切的感受到了新式兵器生产的必要,首先在各地设置造船产兵工厂,输入造兵机械和技术人员,开创了中国的近代工业。. 军用工业时代始于一八六二年至一八八一年。此二十年间所设立的工厂有江南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江南制造局、南京机器局、福建机器局、四川机器局

9、、吉林机器厂、安徽军械所,苏州制炮局等.官办事业及官督民办事业时代 成为军事工业的基本工业,是铁工业,采煤业和铁路业,中国既兴办军事工业,当然连类而及的要兴办铁工业,采煤业和铁路业。从一八八二年到一八九四年,正是兴办此等工业的时期。 中国最初建设的铁路是吴淞铁路(一八六七年),是由英国商人兴办的。 汉阳创办制铁厂,广州创办炼铁所和枪炮厂,中法之役海军败北,于是有扩张造船和制炮工厂的计划。更兴办金陵火药制造局和天津武备学堂,这个时期已由军用工业时代进到经济的生产时代,其过程如下所示. 1882年 李鸿章奏请在上海试办机器织布局 1883年上海商人祝大椿于上海设立源昌五金机器厂(资本金十万元)。

10、1886年张之洞发起于广东创办缫丝局。 1887年张之洞奏请于广东设立机铸制钱局及银元局。同年 李鸿章于天津机器局购机铸制钱定名 宝津局,又于保定设厂。 1888年贵州省镇远府青溪县设立官商合办之制铁厂。 1889年张之洞在广东奏设织布局及制铁厂,向英国定购熔矿炉二具。. 1890年上海设立官商合办之上海纺织新局(即现在之恒丰纱织新局)又张之洞将前年在广东所定购之织布机械及熔矿炉,移到武汉,设汉阳铁政局(即今之汉阳铁厂)。 又于汉阳设立枪炮厂。 1891年 上海道台唐松岩于上海设立官民合办之纺纱局。 1893年 张之洞于武昌设立织布纺纱制麻缫丝四局,后改名湖北纺纱织布局。李鸿章发起建设之上海机

11、器洋布局,于前年竣工时被毁于火。 1984年 盛宣怀由李鸿章奏派募集民间股本,重办洋布局,因股少改设华盛纱厂。又,是年湖北成立聚昌盛昌等火柴公司,官股占大部分。.但是中国近代工业迟迟未能发展 官营工业的结果,和军事工业一样,同是失败。官僚和绅士对于产业的经营和工业管理多无常识,只要看看当时张之洞所述官营事业之不经济的奏章,就可知道。 这个时代的工业中,生命比较长久的要算是汉阳铁厂和招商局。 大官和乡绅所总办的官营工业,完全委诸外国技师经营,外国技师绝无诚意,对于华人干部多所排斥,因此助长外国资本的流入,种成了中国企业界普遍的祸根。湖北纺纱织布官局,经营既不得法,重以外资流入,遂以形成低工业化的

12、局势。 已成功的招商局,则为英国资本所侵入,汉阳铁厂则为日本资本所侵入。这是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事业的情形。.不平等条约的建立也助长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落后一九六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人民得在中国从事各种制造业,输出各种机械”,于是确认了外国人在通商口岸有工业的企业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力和原料,从事中国人所需要的商品的生产,市场既然广大,利益特别增加,所以日英德美诸国,就在中国办起工厂。一八九五年,上海商办的纱厂,有裕源纱厂和大纯纱厂,裕源纱厂在一九一八年卖给日本人,改为上海纺织第一厂,大纯纱厂设立后不久也卖给日本人,改为内外棉第九厂。其他如东华,日华等日本纱厂,都陆续在上海设立

13、起来了。英国人设立的有“怡和”和“老公茂”,德国人设立的有“瑞记”美国人设立的有“鸿源” 。此外英国人又在上海设立“瑞珞机器轮船 工厂”。在北方的大煤田,则有英国会社的开平公司和中国会社的滦州公司,合组开滦矿务局,英国的势力,就伸张到全部煤田了。 而日本在这时候又和大冶铁矿缔结了十年的买矿契约。列强如此争夺中国的资源,而来迟了一步的美国资本家,却怂恿自国政府提倡中国之机会均等和门户开放主义,以期牵制列国,自己在中国的外交上取得了有利的地位。.民间资本在这时渐有起色,以前官办事业也渐渐移归商办。但实际担负经营责任的人对于新式企业毫无常识,不免失败。 苏州的苏伦纱厂成立以后,移归宝通公司承办 上海

14、的“大纯”“裕圆”纱厂,又移归到日本人之手 无锡“业勤”纱厂成立以后,移归福成公司承办 杭州“通益”纱厂成立以后,改为鼎新公司 上海裕通纱厂成立以后,移归宝丰公司承办 各地商办纱厂共计有十五处,锭子有五十六万五千,但成功的却是没有,不是变更经营便是倒闭。. 这个时期中,满清政府也曾做过一些奖励民业的事情 设立商部,订定商律,颁布公司注册章程,发表奖给商勋章程,新器制造奖励章程,商工科进士称号章程,考验游学生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 清廷的商部,又于北京、天津、武昌等地设立商品陈列所,于天津设立工艺总局、工业学堂、考工厂、实习工厂;于北京设立高等实业学堂,于工艺局附属工厂设置十二科;其后宣

15、统二年,又于南京开过南阳劝业博览会。.这个时期民间所举办事业 纺织业方面,在1905年,设有振华纱厂(在上海,初为中英合办,后归华人独资经营)、振新(在无锡)、裕泰(在常熟)、和丰(在宁波);等,在1908年设有利用(江阴)、同昌(上海,后卖给日本人,称上海第二纺织厂)等。从1905年起,至1914年止,中国的纺织业,各地共有工厂十七,锭子九十七万。其他如船舶机械,在上海有求新厂,在汉口有扬子机器公司,在武昌有车辆铁器制造工场的计划。又大冶设有水门汀工场,山东及江苏有若干玻璃工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也在这时候创立。江南造船厂改为官督商办,景德镇官窑,委诸商办瓷器公司之手,制造品免除厘金课税.这个时期的外人企业 在奉天有本溪湖煤矿公司,由日本的大仓组和中国的政府合办,汉冶萍煤铁有限公司,先由日本兴业银行借入资金三百万圆,后又由三井、兴业、正金三银行及大仓组借入资金六百万圆,这是日帝国主义者后来要夺取汉冶萍的张本。又上海商务印书馆,在这时候亦有中日合办,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