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_第1页
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_第2页
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五桂楼位于宁波市梁弄镇学堂弄。建于清嘉庆十二年 (1807 年 ),是诸生黄澄量的藏书楼,聚书五万余卷,有“浙 东第二藏书楼”之称。 黄氏上代有兄弟五人, 同科中举, 故称 “五桂楼”。建筑占地面积 107 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间二层 楼,通面宽 10.30 米。勾连搭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间起防 漏作用。风火山墙。楼前有庭院, 深 8.6 米。四周围以高墙。 五桂楼建筑蓝图详记在一根固定在众字形屋顶内的长竹竿 上。 1981 年部分屋顶塌落,按原样修复。 五桂楼坐落在梁弄下街洞门弄,是一幢二层三楹木结构清建 筑,系里人黄澄量为藏书而建造的。黄的的先祖颇有雅名, 南宋时,五

2、兄弟同中进士,同朝为官,衣锦还乡时,宋高宗 赠 送五子还乡 诗中有“仙藉桂枝香”句,而取名“五名 楼”。该楼位于梁弄镇学堂弄,建于清嘉庆十二年 (1807 年 ),是诸 生黄澄量的藏书楼,聚书五万余卷,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 称。黄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举,故称“五桂楼”。 建筑 占地面积 107 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间二层楼, 通面宽 10.30 米。勾连搭屋顶, 呈众字形, 有暗间起防漏作用。 风火山墙。 楼前有庭院,深 8.6 米。四周围以高墙。五桂楼建筑蓝图详 记在一根固定在众字形屋顶内的长竹竿上。 1981 年部分屋顶塌落,按原样修复。五桂楼有五马山墙以防风火,前后有四米高的围墙,

3、围墙东 西两侧有大门,西侧为正门。进门便是卵石砌成的庭院,石 刻木雕,花草竹木使庭院绿荫婆娑,花香袭人,灰尘不蒙, 市声不喧,显得幽静,古朴、清雅。楼下为三楹统间前后分 隔,前厅为讲学会文之所,后厅是楼梯,楼上有书橱二十四 架,藏有 5 万多卷古书善本,名画碑贴和手抄本,有木雕板 近百块,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阁,明看二层,实为三层。 据传,凡遇战乱,善本多藏千顶上暗阁,暗阁中至今仍保留 有“柱百竿”一根,长9.8 米,竹竿上记着当时建楼的各种尺 寸数据和梁架构件的符号,似现代的建筑图纸。登五桂楼眺 望,可一览四明七十二峰,故五桂楼又名七十二峰草堂。现 悬挂的“五桂楼”匾额为清代书法家胡芹所书

4、, “七十二峰草堂” 为清代书法家吕屐山所题。五桂楼有一套比较严格而独特的 藏书保管制度,所以,它藏书之丰,在浙东仅次于宁波天一 阁,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现为省重点文保单位。五桂 楼西侧原有书房两间,名曰“爱吾庐”,后扩建为五间,雕栋 画梁,卷蓬饰顶,建造讲究,名称“梦花书屋”,与五桂楼相 互辉映,为黄澄量居室和会友、写书之所。东侧有平房五六 间,为当时工匠雕板印书所用。另建有厨房和家人居室,周 围圈以围墙, 庭院有卵石砌面, 形成一古朴优雅的建筑群落, 典型的江南书香门第。五桂楼为三间二层的五马髟木结构楼房,座南朝北。楼房通 面阔 10.3 米,通进深 10.38 米,明间面阔 4.3

5、 米, 次间面阔 3 米,通高 9.96 米。穿斗和抬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屋顶成 “众”字形,利用中间暗阁来隔热防漏,有利于书籍的保管。 阁楼暗间中至尽保存有“柱百竿”一根,在长 9.8 米的竹竿上 记注着当时建筑此楼的各种尺寸数据及梁架构件的符号,起 到现在建筑图纸的作用。楼下为客厅,楼下收藏书籍,排列 二十余口大书橱,分藏所有古籍秘册。为了防火,在楼东西 高筑风火高墙,更在书楼的四周筑有三米多高的围墙。大门 开在围墙的东西两边, 墙内楼前有半亩庭园, 以鹅卵石铺地, 庭内栽有桂树与柿树, 近南墙垒石成桌以置盆景, 朴质幽雅。 由于五桂楼的“藏书之富甲越中”,闻名于东南,故有“浙东第 二藏书

6、楼”之称。五桂楼的藏书不仅是专事收藏, 黄澄量还每“得一书,添一目, 即读一书,而十而百而千而万,记于目者记于心,是亦博闻 强识之一助也”,更要求儿孙们共同翻阅。 黄澄量还有一套不 同于宁波天一阁的藏书保管制度,尽力发挥藏书的实用价值。 他把藏书向外开放,凡有文人学士前来查阅,悉供方便,打 破了一般藏书家只藏不阅的陋规,由此吸引了许多学人不辞 远途劳顿,跋山涉水来到四明山西麓的梁弄,以一登五桂楼 为快。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生于清乾隆年间,余姚梁 弄人。诸生。一生嗜求藏书,“截缣以购,鬻产而求”。师事 孙磐,笃志力学,于书无所不窥。博学多艺,擅长丹青。历 十多年之功,藏书五万余卷。嘉庆十二年

7、 (1807) ,于故居四 明梁弄 (今余姚市梁弄镇 )构藏书楼,二年落成,署名“五桂楼” 缘黄氏在宋代有一远祖,兄弟五人皆学识渊博,同科中举, 殊著清望,世称“五桂 '。澄量极为远慕,因而得名。时五桂 楼楼下为黄澄量与友人会文讲学场所,远道前来阅览藏书之 客人亦在此接待;楼上为藏书,有高二米半、宽二米之书橱 二十个,陈列古籍;另有四个同样大书橱专藏手抄本和书画 碑帖。黄澄量允许子孙“登楼读楹书”,亦准文人学士登楼阅 读。对待远来之友人,不仅司其阅览,且供膳食。子黄肇震 能继父志, 增加入藏图书万余卷, 时五桂楼藏书曾有“富甲越 中”之称。亦有“浙第二藏书楼”之称。内藏有黄澄量手辑明

8、代文类一百四十册和著作姚江书画传 、四明耆旧传 、 五桂楼书目 。清咸丰年间遭兵燹,藏书有所散失,至同 治年间,黄安澜等玄孙经五年搜集恢复原有规模。 黄澄量死后,由他的儿子黄肇震,字伯器,号药溪,继承父 志,继续收集书册,使五桂楼的藏书增至六万多卷。清咸丰 十一年 (1861) ,太平军东进浙东,梁弄地处进军要道,五桂 楼藏书遭受散失。后有黄澄量孙子黄联镖、曾孙黄安澜重新 穷搜散失的书籍,又添买善本,经多年搜讨,终于使五桂楼 藏书基本恢复到原来的规模。黄安澜重新编订了姚江黄氏 五桂楼书目,于光绪二十一年 (1895) 春付梓。 现存姚江黄 氏五桂楼书目 四卷,有俞樾隶书题签。 按此书目 统计,

9、 得书共 3666 种。它以清代刻本为基教,但其中亦颇多宋、 元、明代善本,它揭示出了五桂楼书籍的收藏情况,在目录 学上也有一定的意义。五桂楼藏书保存至今,不仅在图书文 献史上有着较大的价值,对当前及日后的科学研究亦有着重 大的史料价值。五桂楼于 1981 年 6 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 1989 年 12 月升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9 年 5 月,梁弄解放,五桂楼无人管理,由地方政权接管,为地方 武装民兵临时住宿,继而为冬学扫盲学校。 1954 年春,余 姚县委根据宁波地委保护文物指示,恢复五桂楼,设专人保 管,专职管理员史良 (退休老师, 己故),隶属余姚县文管会。 1957

10、 年秋至 1958 年 9 月,梁弄镇利明村在五桂楼设农业高 级合作社办公室。 1958 年冬至 1960 年春“大跃进”时期,五 桂楼为利明大队公共食堂。 在此期间, 藏书散失千余册。 1962 年,由梁弄经官致老先生整理散书,装订修复,历时两年, 装箱库存,总计 13000 册。 1964 年,省厅调拨五桂楼藏书 珍贵版本二千四百多册。 1974 年经国家拨款维修后,为余 姚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 年 12 月 12 日为浙江 省文物保护单位。据 1990 年调查统计,五桂楼藏书 9993 册。负责人葛茂清。现存书本式藏书目录一册。楼舍占地面 积 279.91 平方米,使用面

11、积 138 平方米。 1949 年后五桂楼 从未对外开放参观阅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 近几年来,经余姚市文管会介绍,前来参观和查阅古籍文献 的知名人士、学者、大专院校师生等日益增多。 余姚市梁弄镇有一座藏书仅次于宁波“天一阁”的民间藏书楼 五桂楼。 当年曾有“藏书之富甲越中”、“浙东第二藏书楼” 美称。1989 年 12 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桂楼是梁弄人黄氏后代黄澄量专为藏书而修建的。据黄氏 宗谱记载,后唐时有黄定远在梁弄安家,传至第六代孙黄远 美时,生有八子,其中黄必腾等五个儿子先后于 1159 年 -1170 年间登科中举,过去中举叫“蟾宫折桂”,因此号称

12、“五 桂”,一时名声大噪。宋高宗对他们非常器重,说有“经济之 才,宏博之学”,后来五子同时衣锦荣归,高宗赠以五子还 乡诗,诗中有“仙籍桂子香”之句。至明朝时流传为“五桂传 芳”。黄澄量建楼时,为纪念五位祖宗,定名为“五桂楼”,匾 额上所题“五桂楼”三个大字,是清代书法家胡芹所书,笔力 雄健,遒劲挺拔。此楼建筑绝奇,层顶是“众”字型,明看二 层,实为三层;上层可隔温防潮,又有暗藏珍本,据说在多 次史乱中,均在此保存下来。楼上有 24 架藏书橱,初藏 5 万多卷善本,有许多名画碑贴和手抄本。黄澄量死后其子黄 药溪又买书一万余卷。据清光绪时编的姚江黄氏五桂楼书 目,共有经史子集等书籍就达 6 万余卷。在近百多年中, 虽多动乱,但藏书仍未遭人祸兵灾。在兵荒马乱中虽散失部 分,但大多保留下来。 1956 年省图书馆调六千多册外,今 尚存 9993 册。查阅目录,多数属十三经类古文化栏目,其 中最多的为“易经”类,如周易析中、周易虞氏义 、重 刊十三经疏等,仍为研究古文化的宝库。当年规定, 允许子孙登楼阅读, 还允许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