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用电监控系统技术协议_第1页
厂用电监控系统技术协议_第2页
厂用电监控系统技术协议_第3页
厂用电监控系统技术协议_第4页
厂用电监控系统技术协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买方合同号:BL-ZBDC-SB-2013-0165 卖方合同号:包铝自备电厂 2330MW空冷发电供热机组工程厂用电监控系统设备合同附件(技术协议) 买 方: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卖 方: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设 计 方: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国中国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呼和浩特 2013 年年 06 月月签字:签字: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 签字日期:2013 年 月 日中铝能源有限公司 包铝自备电厂项目部代表签字: 签字日期:2013 年 月 日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代表签字: 签字日期:2013 年 月 日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签字: 签字日期:2013 年 月

2、日联系方式: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刘冬梅 崔洲石 办公电话0472-4995619手 机13948527376传 真mail:B通信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包头铝业园区包铝自备电厂筹建处中铝能源包铝自备电厂项目部联 系 人:欧朝阳办公电话 机 真mail:OZY通信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包头铝业园区包铝自备电厂筹建处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联 系 人:王萍办公电话 机 真:

3mail:通信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锡林南路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 系 人:联 系 人:赵志云刘闯办公电话:办公电话:010-82779709010-82779599手 机:手 机:1381012090018611368293传 真:传 真:010-82784482010-82784482Email:Email:zhaozhiyunsf-liuchuangsf-通信地址: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1号院6号楼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1号院6号楼目 录附件附件 1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1附件附件 2 供货范围供货范围.27附件附件 3 技术资料与交付进度技术资料与

4、交付进度.32附件附件 4 交货进度交货进度.33附件附件 5 监造、检验监造、检验 和性能验收试验和性能验收试验.34附件附件 6 合同价格表合同价格表.39附件附件 7 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40附件附件 8 分包与外购分包与外购.44附件附件 9 9 大(部)件情况大(部)件情况.45附件附件 10 履约保函履约保函.45附录附录 A 网络系统图网络系统图第 1 页附件 1 技术规范1 总则1.1 本技术协议仅适用于包铝自备电厂 2330MW 空冷发电供热机组工程厂用电监控系统,它提出了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

5、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1.3 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必须完全符合本技术协议的要求。1.4 本技术协议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最新(最高)标准执行。卖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必须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标准。1.5 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如有必要请注明,卖方应保证买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1.6 卖方应提供高质量的先进设备。卖方应保证所提供的设备必须是技术和工艺先进、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1.7 本技术协议经

6、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8 本技术协议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1.9 本工程采用 KKS 编码标识系统。卖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包括图纸)和设备标识必须有 KKS 编码。具体标识要求由设计院提出,在设计联络会上讨论确定。2 技术要求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GB28871989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 标志)GB49431990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物设备)的安全GB61621985 静态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GB93611988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7、技术规程GB50172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第 2 页GB/T2423.91989 电工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5169.51997 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针焰试验GB/T112871989继电器、继电保护装置的振动(正弦)试验GB/T137021992 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GB/T13729199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13730199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GB/T151531994 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 环境条件和电源GB/T1

8、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件测试GB/T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GB/T17626.1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GB/T17626.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81

9、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DL47619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50021991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199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341997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

10、/T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591998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671999 继电保护信息接口配套标准第 3 页DL/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53200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GB/T500632008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506602011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范DL/T 5149-2001 220500kV 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国电调2002138 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2000-9-28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

11、点要求电安1994191 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 2.2 环境条件2.2.1 周围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 +40 (室内) 最低温度: -5 (室内)2.2.2 环境相对湿度: 年平均值: 50.9 2.2.3 地震烈度: 8 度 水平加速度: 0.25 g 垂直加速度: 0.125 g 2.2.4 海拔高度: 1000.8 m2.2.5 防护等级: IP40 级2.3 工程条件2.3.1 工程概况 1、发电机变压器组接线:发变组双圈变; 2、发电机变压器组容量:发电机 330 MW; 变压器 420 MVA; 3、系统电压: 高压侧:220kV; 低压侧:20 kV;

12、 4、变压器接线组别:YN,d11; 5、励磁方式:机端自并励; 6、厂用变压器电压:高压侧:20 kV;第 4 页 低压侧:6kV; 7、厂用变压器接线组别:D,yn1- yn1 ; 8、厂用变压器容量:51/31.5-31.5 MVA; 9、励磁变容量:3600kVA; 10、励磁变电压: 高压侧:20kV; 低压侧: 0.96kV; 11、励磁变接线组别: Y,d11;2.4 设备布置本工程厂用电按 6kV、0.4 kV 两级电压设置,低压厂用变压器和容量大于 200kW的电动机负荷由 6kV 供电,容量小于等于 200kW 的电动机、照明和检修等低压负荷由0.4kV 供电。每台机组设两

13、段 6kV 工作母线。每台机组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组和一段保安动力中心,提供机组安全停机所必须的交流电源。本工程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与热工自动化共用一套 DCS,二机合用一个集中控制室即两机一控模式,实现机炉电一体化控制。本工程设置网络监控系统(NCS) 。厂用电系统的配置表格及布置见表 2.1:表 2.1序号配电段名称配电室位置各段需通讯装置统计16kV 配电装置 1A 段6kV 配电装置 1A 段配电室26kV 配电装置 1B 段6kV 配电装置 1B 段配电室68 台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2 台 PT 消谐装置、6台综合测控装置、57 台智能电度表,63 台智能操控装置36kV 配电装置 2

14、A 段6kV 配电装置 2A 段配电室46kV 配电装置 2B 段6kV 配电装置 2B 段配电室66 台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2 台 PT 消谐装置、6台综合测控装置、55 台智能电度表,63 台智能操控装置5#1 机汽机 380V A,B 工作段6#1 照明变#1 汽机 380V 工作段和#1 照明变配电室单独组柜,65 台装置7#2 汽机 380V A,B 工作段#2 汽机 380V 工作段和#2 照明变配电室单独组柜,65 台装置第 5 页8#2 照明变9#1 锅炉 380V A,B 工作段#1 锅炉 380V 工作段配电室单独组柜,50 台装置10#2 锅炉 380V A,B 工作段

15、#2 锅炉 380V 工作段配电室单独组柜,50 台装置11公用 380V A,B 工作段公用 380V 工作段配电室单独组柜,50 台装置12#1 保安 380V PC 工作段#1 保安 380V PC 工作段配电室单独组柜,60 台装置13#2 保安 380V PC 工作段#2 保安 380V PC 工作段配电室单独组柜,60 台装置14输煤 380V 工作段附属车间配电室单独组柜,80 台装置15化水 380V 工作段附属车间配电室单独组柜,80 台装置16综合水 380V 工作段附属车间配电室单独组柜,50 台装置17#1 炉除尘 380V 工作段附属车间配电室单独组柜,20 台装置1

16、8#2 炉除尘 380V 工作段附属车间配电室单独组柜,20 台装置19启动锅炉房 380V 工作段附属车间配电室单独组柜,20 台装置20电气保护装置、直流系统、UPS 电源电子设备间、直流及 UPS 室15 台装置/台机说明:以上要求为工程的最低要求,卖方参照 2.5、2.6 条款并考虑余量,合理配置通讯管理机通讯接口数量并保证通讯质量,装置内所有通讯接口在总数范围内可以互调。鉴于中、低压开关柜最终设计图纸尚未确定,上表中各段需通讯装置数量仅为参考数量,最终以设计院施工蓝图为准。2.5 设备技术要求卖方提供的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设备将全厂(主厂房及附属车间)所有供配电回路的监视纳入到厂

17、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ECMS)。ECMS 系统监视的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高压启动/备用变压器,低压厂用工作、公用、照明变压器,主厂房高、低压厂用电源、直流系统、UPS 系统、同期系统、快切装置、备自投装置和所有配置综合保护装置的电动机、低压馈线测控装置等。2.5.1 卖方提供的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ECMS)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网络结构采用三层设备双层网形式。整个系统分成站控层、通讯层和间隔层(380V 及 6kV 间隔层通讯管理机在本技术协议范围内)。第 6 页2.5.2 站控层设备负责整个系统的集中监控及与 DCS 主网络的通讯联络,由每台机设置1 台操作员

18、兼工程师站、双机冗余配置的系统服务器、冗余配置的网络交换机、打印机以及其它网络设备组成。公用系统单独组网,并通过网关与#1 或#2 机网络交换机通讯。1、2 机组及启备变风冷控制箱、有载调压控制箱等电气设备的监视及控制接入机组测控柜。站控层设备布置在集控室内(12.6m) ,机组测控柜布置在电子设备间(12.6m) 。升压站数据由 NCS 系统监控。通讯层具有数据处理及通信功能,用以实现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之间信息的“上传下发” ,并监视和管理各测控单元等设备。通信管理机根据监控对象分散设置,分别组柜布置于各机组电气继电器室和 380V 配电装置处。2.5.3 间隔层负责各间隔就地监视,间隔

19、层设备主要由 6kV 综合保护测控装置、380V断路器测控保护装置、380V 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或马达控制器) 、其他智能装置及网络接口设备等组成。间隔层测控单元通过现场总线网络、以太网与主控单元连接及通信(尽量采用以太网方式) 。间隔层设备间的网络连接电缆由卖方提供,并根据确定的网络拓扑方式提供电缆清册。2.5.4 站控层网络采用以太网,双网配置,其网络通信速率应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至少应不小于 100Mbps。站控层所有设备之间(包括通信处理机)应能通过双以太网传输信息。在同一配电室或继电器室内的设备间通信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或光缆;而站控层与通讯层通信介质采用光缆,通信协议为工业级以太网

20、。通讯层与间隔层网络采用现场总线网或以太网:6kV 系统、380V 系统的通讯网络按单网配置,通讯协议至少满足 CAN、LONLORKS 和 PROFIBUS、以太网的通讯要求,并不限于此。待间隔层设备确定后在设计联络会确定通讯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的通讯接口、协议、通讯介质、GPS 对时方式及网络拓扑。6kV 综合测控保护装置采用南瑞继保 RCS-9600CN 系列产品,6kV 侧智能型电度表采用广东雅达品牌,6kV 数显表采用上海容之 ROL3.0 系列品牌, 6kV PT消谐装置:选用安徽三和品牌,380V 马达控制器按温州南自产品选型,380V 低压智能测控保护单元按施耐德 PM1000

21、系列。2.5.5 反映全系统数据信息的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设置在站控系统服务器内。2.5.6 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ECMS)应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先进的技术要求,采用经过鉴定的、有成熟运行经验的标准化、系列化优质产品,确保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2.5.7 厂用电范围内设备的起/停控制及重要的信号仍采用硬接线接入机组 DCS,其他第 7 页信息以通讯方式接入 DCS 系统。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ECMS)与 DCS 通过后台通讯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送。2.6 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2.6.1 系统基本性能要求2.6.1.1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组态灵活,具有较好的可编程性、可维修性和可扩充

22、性。运行工程师可在工程师工作站上对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功能组态、软件设置及网络管理。2.6.1.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诊断至模块级的自诊断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2.6.1.3 系统内任一组件发生故障,均不应影响系统其它部分的工作,也不会使环境更加恶化,以及降低设备性能或缩短设备寿命。站级控制层发生故障而停运时,不应影响间隔级控制层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控。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2.6.1.4 计算机系统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由于各类计算机病毒侵害造成系统内各存储器的数据丢失或其它对系统的损坏,软、硬件的设置应有权限。2.6.1.5 系统硬件及软件应遵循开放的原则,经过现

23、场考验、成熟、先进和可靠的。硬件应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功能分布型工业产品设备,其主机容量应满足整个系统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要求,除本身所需的容量外,还应留有适当的有用裕度。软件应符合国标和国际标准,其系统的功能可靠性、兼容性及界面友善性等指标应满足系统本期及远景规划要求。2.6.1.6 系统的软、硬件应是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和调用或插入式结构,且所有元件都应构成一个整体,并带有自诊断显示。2.6.1.7 系统软、硬件应具有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的升级,当一次系统改变或计算机监控系统扩充时,不必修改程序和重新组装软件。软件还应当支持用户开发新功能,开发后的软件应能在线装入系统,且不影响

24、原有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所有的算法和系统整定参数应驻存在各处理器模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执行时不需要重新装载。2.6.1.8 系统接口应采用国标和国际标准,支持与其它计算机网络及不同计算机设备的厂家互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2.6.1.9 系统的软、硬件应便于维护,各部件应具有自检和联机诊断校对能力。系统应提供有完善的检测维护手段,包括在线和离线,以便准确、快速进行故障定位。一般第 8 页性故障应能由工程师在现场自行处理。在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时,也应保证有技术支持,能及时排除故障。2.6.1.10 软件应有备份,便于安装起动。应用程序应易于扩充,数据库应为用户程序留有接口,且为单向,便于用户自行

25、编制的程序加入系统中运行。2.6.1.11 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当各种软、硬件功能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通信出错,以及当运行人员或工程师在操作中发生一般性错误时均不引起系统的任何功能丧失或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意外情况引起的故障,系统应具有恢复能力,且恢复时不丢失数据。2.6.1.12 卖方应充分考虑到机组运行时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特别是布置在各配电间和继电器室内设备的影响,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特性,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发生拒动、误动、扰动,影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2.6.1.13 ECMS 系统应通过可靠的防火墙与电厂 DCS 系统接口,以实现与监控系统的物理隔离,该防

26、火墙功能应采用硬件实现的方案。2.6.2 系统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2.6.2.1 测量值指标(1)交流采样测量值综合误差: 不大于 0.5(2)直流采样模数转换误差: 大于 0.2(3)模数转换分辨率: 不小于 12 位(4)越死区传送整定最小值: 不小于 0.5(5)电网频率测量误差: 不大于 0.01Hz2.6.2.2 状态信号指标(1)信号正确动作率: 不小于 99.99%(2)事故采集装置 SOE 分辨率: 不大于 1 毫秒2.6.2.3 系统实时响应指标(1)工程师站发出操作指令到 I/O 单元输出和返回信号从 I/O 单元输入至 LCD 显示器上显示的总时间(不含执行机构动作时间):

27、 不大于 2 秒(2)从数据采集装置输入值越死区到 LCD 显示:不大于 1 秒(3)从数据采集装置输入状态量变位越死区到 LCD 显示:不大于 2 秒(4)模拟量数据更新周期: 不大于 20mS(5)数字量数据更新周期: 不大于 1mS第 9 页(6)动态画面整幅调用响应时间: 实时画面不大于 1 秒 其他画面不大于 2 秒(7)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 13s 可调(8)双机自动切换至功能恢复时间: 不大于 10 秒(9)脉冲量数据更新周期: 5N(N=1,212S)可调(10)遥控命令传送时间: 不大于 1 秒(11)遥测信息传送时间: 不大于 2 秒(从 I/O 测控单元输入突变量至系统

28、服务器及计算机通信网关向 DCS 发出报文)(12)遥信变位传送时间: 不大于 1 秒(从 I/O 测控单元输入突变量至系统服务器及计算机通信网关向 DCS 发出报文)2.6.2.4 事故追忆(1)事故前、后:事故追忆表的容量能记录事故前 1 分钟(可调)至事故后 5 分钟(可调)全厂各设备信息,可以满足数个触发点同时发生而不影响可靠性,能同时存放 5 个事故追忆表。(2)连续事故: 5 组2.6.2.5 实时数据库容量(1)模拟量: 不小于 2000 点(2)开关量: 不小于 8000 点(3)脉冲量: 不小于 200 点(4)遥控量: 不小于 1000 点(5)虚拟量: 不小于 1000

29、点2.6.2.6 历史数据库存储容量(1)历史曲线采样间隔 130S,可调(2)历史趋势曲线,日报,月报,年报存储时间不小于 3 年(3)历史趋势曲线不小于 3000 条2.6.2.7 可靠性指标(1)系统可用率: 不小于 99.9%(2)遥控、遥调执行正确率: 不小于 99.9%(3)计算机工作站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不小于 20000 小时(4)数据采集及控制装置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 30000 小时第 10 页2.6.2.8 监控系统时间与 GPS 标准时间的误差:不大于 0.5ms2.6.2.9 CPU 负荷率:所有计算机的 CPU 负荷率,在正常状态下(同时

30、处理模拟量更新处理 30%,数字量变位处理 20%)任意 5min 内应小于 30%,在事故情况下(同时处理模拟量更新处理 100%,数字量变位处理 50%)任意 10s 内应小于 50%。2.6.2.10 系统以太网的负荷率:以太网负荷率,在正常状态下(同时处理模拟量更新处理 30%,数字量变位处理20%)任意 30min 内应小于 30%,在事故情况下(同时处理模拟量更新处理 100%,数字量变位处理 50%)任意 10s 内应小于 50%。2.6.3 系统具体功能要求: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ECMS)应完成对发变组的监测、厂用电系统相关设备的监测及向其它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和 DCS 等系

31、统传送信息等各种功能,卖方应详细陈述所供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的方法,以满足各种运行工况的要求,其主要功能至少如下:2.6.3.1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能通过现场(I/O)测控单元采集有关信息,检测出事件、故障、状态、变位信号及模拟量正常,越限信息等,进行包括对数据合理性校验在内的各种预处理,实时更新数据库,其范围包括模拟量、数字量和脉冲量等。(1)模拟量包括电流、电压、有功、无功、频率、功率因数等电量和温度等非电量,卖方应采用交流采集方式,对不能实现交流采集的非电量可采用直流采集方式(如变压器温度等) ,并实现如下功能定时采集:按扫描周期定时采集数据并进行相应转换、滤波、精度校验及数据库更新等

32、。越限报警:按设置的限值对模拟量进行死区判别和越限报警,其报警信息应包括报警条文、参数值及报警时间等内容。追忆记录:对要求追忆的模拟量,应能追忆记录事故前 1 分钟至事故后 5 分钟的采集数据。(2)数字量采集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刀闸的位置信号,保护动作信号、运行监视信号等,并实现如下功能:定时采集:按扫描周期定时采集输入量并进行光电隔离,状态检查及数据库更新第 11 页等。设备异常报警:当状态发生变化时,应进行设备异常报警,其报警信息应包括报警条文、事件性质及报警时间。事件顺序记录(SOE)和操作记录:对断路器位置信号、继电保护动作信号等需要快速反应的开关量应采用中断方式,并按其变位

33、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事件顺序记录。2.6.3.2 监视和报警能通过站控层液晶显示器(LCD)对主要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监视,画面调用采用键盘、鼠标或跟踪球。(1)监视能通过 LCD 对主要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监视,任何 LCD 实时画面均应能在 1 秒的时间内完全显示出来,其它的画面应能在 2 秒的时间内完全显示出来,所有被显示的数据其刷新速度为 1 秒,画面调用采用键盘、鼠标或跟踪球。对显示的画面应具有电网拓扑识别功能,即带电设备的颜色标识。所有静态和动态画面应存储在画面数据库内。用户应能在工程师工作站上方便和直观的完成实时画面的在线编辑、修改、定义、生成、删除、调用和

34、实时数据库连接等功能,并能与其他工作站自动完成修改或生成后的画面。画面应采用窗口管理系统,窗口的颜色、大小、生成、撤除、移动、缩放及选择等可由操作人员设置和修改。图形管理系统应具有汉字生成和输入功能,支持矢量汉字字库。应具有动态棒型图、动态曲线、历史曲线制作功能。屏幕显示、打印制表、图形画面中的画面名称、设备名称、告警提示信息等均应汉字化。对各种表格应具有显示、生成、编辑等功能。在表格中可定义实时数据、计算数据、模拟显示并打印输出。应显示的主要画面至少如下:电气主接线图,包括显示设备运行状态、潮流方向、各主要电气量(电流、电压、频率、有功、无功)等的实时值6kV 厂用电接线图380V 厂用电接

35、线图(含 PC 及 MCC)机组直流系统图第 12 页机组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图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工况图:用图形方式及颜色变化显示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备配置、连接状态各种保护信息及报表二次保护配置图,反映各套保护投切情况、整定值等控制操作过程记录及报表事故追忆记录报告或曲线事故顺序记录报表操作指导及操作票、典型事故处理指导及典型事故处理画面操作某一设备时,能够自动推出画面。趋势曲线图:对指定测量值,按特定的周期采集数据,并予以保留。保留范围 30天,并可按运行人员选择的显示间隔和区间显示趋势曲线。同时,画面上还应给出测量值允许变化的最大、最小范围。每幅图可按运行人员的要求显示某四个测量

36、值的当前趋势曲线。棒状图各种统计及功能报表,包括电量表、各种限值表、运行计划表、操作记录表、系统配置表、系统运行状况统计表、历史记录表和运行参数表等定时报表、日报表、月报表主要设备参数表(2)报 警 当所采集的模拟量发生越限,数字量变位及计算机系统自诊断故障时应进行报警处理。事故状态方式时,工程师工作站的 LCD 画面上应有相应的颜色改变并闪烁,同时有红色的报警条文,同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 DCS。 报警方式应分为两种:一种为事故报警,一种为预告报警,前者为非操作引起的断路器跳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后者为一般性设备变位,状态异常信号,模拟量越限,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事件异常等。 事故报警和预告报警应

37、采用不同等级、不同颜色,不同音响给以区别。对重要模拟量越限或发生断路器跳闸等事故时,应自动推出相关事故报警图面和提示信息,并自动启动事件记录打印机。 事故报警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确认,每次确认一次报警,自动确认时间可调。报第 13 页警确认后,声音、闪光停止,但报警信息仍保存。在第一次事故报警发生阶段,若发生第二次报警,应同样处理,不应覆盖第一次。 报警装置可手动试验,试验阶段不丢失任何信息,不允许多个报警公用一个光字牌。2.6.3.3 控制和操作厂用电系统控制方式分为二种:单元控制室 DCS 控制和就地手动控制。系统应具有控制室控制/就地手动控制的切换功能。(1)单元控制室控制DCS 控制(2

38、)就地手动控制对厂用电源系统,可利用相应配电柜上操作设备进行控制。(3)操作功能主变及启备变风冷控制设备、有载调压装置等。(4)控制切换功能无2.6.3.4 人机接口及管理功能(1)人机接口包括彩色屏幕显示器,功能键盘、汉字打印机。它不但为运行人员提供对电厂厂用电系统监控的各种手段,而且具有对监控系统在线自诊断,投、退设备的功能,其实现的功能至少如下: 调画面、一览表、测点索引 模拟量限值的修改 日期和时钟的设置 测点的投退 智能 I/O 模件、打印机等监控设备的投退 各种参数的设置 操作票的显示,在线编辑和打印 报警确认和画面清闪(2)管理功能管理功能能通过站内网络实施,包括编制和调用操作票

39、、运行管理及数据库管理等。第 14 页监控系统应能在显示器的一次接线图上进行模拟操作后,自动生成操作票(包括二次部分和压板的投退) ,还可通过交互式编辑生成。操作票的内容包括标题、编号、时间等一般信息和操作执行条文。操作执行条文由命令、设备名、操作信息等构成。操作票自动生成系统应具有权限管理和培训功能。运行管理功能包括:设备管理、工作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运行记录管理等内容。运行人员可通过键盘输入的交互方式进行编辑、修改、检索、更新、显示和打印各设备的工况报告,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测试、接地、锁定等。设备管理包括对设备数据(包括设备资料、参数和运行历史等),运行人员可以进行修改、检索、显示和

40、打印;电厂一、二次设备台帐及铭牌参数管理,并提供设备的检修周期管理(含设备的到期、预期提示) 、检修记录、试验记录管理等。通过通信管理机,ECMS 工程师站应能方便地和多台保护单元相连,可以对保护进行定值整定和信号复归等操作。运行记录管理包括运行日志管理、运行专项记录、运行工作记录、两票信息管理、运行报表管理、班组活动记录管理、报表打印管理等。2.6.3.5 统计计算在线方式下,应能按照数值变换和规定时间间隔不断处理和计算下述各项内容,但不限于此: 有功、无功,功率因数计算、功率总加 电度量的累计,分时统计 开关保护动作次数的统计 监控设备、无功装置投退率计算 机组发电量统计计算(含日、月、年

41、最大、最小值及出现时间) 厂用电率 发电成本 发电机功率因素 设备的使用寿命计算 变压器负荷率及损耗统计 主要设备运行小时数统计 能按用户要求生成周、月、季、年或用户自定义的统计时间段的上述所有统计第 15 页功能2.6.3.6 记录和制表打印报表分成正常打印和异常打印,启动方式分为定时启动,人工启动和事件驱动。 定时启动:定时打印运行人员所需的各种报表,如按时、值、日、月报表打印等。打印时间应可设定。 事件驱动:自动随事件处理结果输出,包括: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变位;测量值越限;遥控操作记录;系统操作记录;遥信记录;事件顺序记录,事件追忆记录。 召唤打印:由运行人员通过人机界面召唤启动打印已存的

42、报表。2.6.3.7 时钟同步监控系统应能接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的标准授时信号。当接受器出现故障不能接受卫星信号,以调度端的授时信号为基准时应能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授时方式应灵活方便,可采用硬对时,软对时或软硬对时的组合方式,卖方应提出自己的方式。对时采用硬对时或软对时,整个系统各装置时差不大于 0.5ms。2.6.3.8 与其它系统的接口功能ECMS 系统应具有与机组继电保护装置、直流系统、厂用电快切、微机自动准同期、UPS、DCS、NCS 系统等接口,其接口方式包括:接点方式(如保护装置等的重要信号) 、串口通信方式(如保护装置等的大量信号)和以太网 TCP/IP 协议通信方式。对于有

43、在线上位机的系统,要求采用以太网 TCP/IP 协议通信方式,由该系统上位机通过站控层以太网和 ECMS 系统进行通信。对整个系统包括与其它生产厂家的规约转换由 ECMS 系统厂家完成。(1)与机组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能接受发变组及起备变保护的所有保护动作信号、保护装置故障及异常信号及其它与故障分析有关的信号。(2)与机组 DCS 的接口本工程监控系统采用站控层与 DCS 通信方式。电气系统大量信息通过站控层设置的系统服务器,经处理滤过后通过冗余的转发工作站(每机一套、2 台)与 DCS、SIS厂家提供通讯接口装置或服务器接口。具体通信信息量设计联络会确定。(3)与其它电气自动装置的接口提供与发

44、电机自动准同期装置(1 套/机) 、厂用电快切装置(2 套/机) 、直流系统(2 套/机) 、UPS(1 套/机) 、柴油发电机(1 套/机)等电气自动装置的接口,并不限第 16 页于此。卖方提供与其他系统通讯的通讯电缆。(4)与 6kV 及 380V 智能前端设备的接口通过通信管理机与 6kV 及 380V 配电装置智能前端设备进行通信。具体通讯接口、协议、网络拓扑及 GPS 对时方式在设计联络会确定,并由买方确认。2.6.3.9 实时在线自诊断及冗余管理:(1)自诊断系统能在线诊断监控系统中各设备的故障和软件运行情况,能在软件运行时对其软件的进程号进行监视。在系统的硬件或软件或网络发生异常

45、或故障时,应能发出告警信号并提供相关信息。应提供相应的软件给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进行在线监控。在线诊断出设备故障,自动进行冗余切换并告警。当计算机系统及各单元发生故障或发生错误时,自诊断程序能正确地判断出故障内容,能对外部设备和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指出故障插件,使之退出在线运行,以便迅速更换。检测结果打印记录。(2)自启动系统应具有看门狗和电源检测硬件,系统在软件死锁、硬件出错或电源掉电时,能够自动保护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在故障排除后,能重新启动并自动恢复正常运行。(3)再启动当出现供电电源故障时,计算机有秩序地停止工作,电源恢复时能自动地重新启动。2.6.3.10 维护功能通

46、过工程师工作站对系统进行诊断、管理、维护、扩充等工作,对各种应用功能运行状态的检测及自动控制功能的起动停止等。2.6.3.11 专家系统卖方应提供如下功能(卖方应说明已开发的、成熟的专家系统的项目和业绩): 运行操作指导:能对典型的设备异常或事故提出操作指导意见,编制设备运行技术统计表,并推出相应的操作指导画面。 事故分析检索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检索并尽可能提供相关分析和事故处理意见,以及对典型事故的事故指导画面。 在线设备分析对主要设备的运行记录和历史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设备安第 17 页全报告和检修计划。 自动操作票:根据运行要求自动开列操作票。防误闭锁逻辑:负责厂用电设备操作的防误闭锁逻

47、辑 仿真培训:提供电气系统有关布置、接线、运行及维护等方面的模拟,通过相应的操作培训画面对运行人员进行离线操作培训。 性能计算及经济性分析。2.6.4 通信管理机功能要求通信管理机作为厂用电智能前端设备的通信管理单元具有数据处理及通信功能,用以实现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之间信息的“上传下发” ,并监视和管理各测控单元设备。可通过 Lonworks、Profibus、CAN 、以太网、485 总线等多种通信接口与不同类型的智能前端设备进行通信;提供 GPS 软、硬对时接口。通信管理机至各智能前端的网络为单配置网络。通信管理机应提供分布式数据库功能。正常运行时通信管理机轮流向现场各智能前端设备查询

48、运行信息,当保护动作或任意一个前端设备发生故障时,将保护动作、事件报告等信息立即上传给站控层及DCS。2.6.5 硬件要求(1)硬件设备包括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及网络接口设备等。当站级控制层计算机故障停运时,间隔级设备应不受影响,仍能安全可靠的运行。(2)站控层设备站控层设备包括:工程师(兼操作员)工作站、服务器、转发工作站、公用接口设备、打印机、网络接口装置、光端接口装置、集线器、路由器、网络交换机及通信电缆、光缆等。a操作员工作站:操作员工作站用于监视发变组、起备变、厂用电系统的运行状态,收集保护的事件记录及报警信息。b.工程师站通过工程师站可查询保护配置,按权限进行保护信号复归,以及投

49、入/退出保护(软压板方式) 。该工作站还供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维护,完成监控系统的程序开发、系统诊断、控制系统状态、数据库和画面的编辑及修改,能自动打印、查询、删第 18 页除、保存操作票,并进行模拟预演。还可实现运行操作指导、故障分析检索、性能计算及经济性分析、在线设备管理、仿真培训等高级功能。工程师(兼操作员)站接于站控层网络上,通过站控层网络读取继保装置数据。基本配置如下:类别:工控机或工业级工作站品牌:IBM、HP、DELL 等 CPU:INTEL P4 3.0GHz 及以上内存:4GB硬盘:7200rpm 500GB2,8MB 缓存,光驱:16X 及以上可读写 DVD。显卡:1GB

50、 独立显存,128 位以上名牌显卡。网卡:10/100/1000M 自适应以太网卡2。接口:USB2.0,PS/2,串口,并口,显示器接口等。插槽:6PCI(或 PCI-X) ,4DIMM 等。显示器: 进口工业级分体型 TFT-LCD 显示器,22 英寸,16001200;亮度250cd/m2 及以上,对比度 300:1 及以上,响应时间优于 30ms,色彩 16.7M 色。其它:配置高性能声卡(可主板集成)和多媒体防磁音箱、工业级键盘、鼠标等c.系统服务器处理器应采用 2 块 3.00GHz 英特尔 增强 TM 处理器,支持 NetBurst 微架构及超线程技术。前端总线:533MHz缓存

51、:8MB L2 缓存内存:配 4GB 内存(2GB/条,只占用 2 个内存 DIMM 插座) 。扩展插槽:3 个全长 PCI-X 插槽(1 X 64 位/133MHz、2 X 64 位/100MHz)24 倍速 CD-RW/DVD RAM 3.5 英寸 1.44MB 软驱硬盘驱动器:内部 473GB(10000rpm)外接存储选项: SCSI 外接存储系统,配置 10-14 插槽磁盘阵列,所用硬盘规格同上,初装 6 块 146GB 硬盘。某一台服务器故障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服务转移。磁带备份选项:可选 SCSI 接口的磁带驱动器。第 19 页性能要求管理:自动服务器恢复功能在操作系统中止时将

52、重新引导并启动服务器,而无需用户介入;允许设置用户可定义的操作系统阈值,使管理员调整系统并消除性能瓶颈;资产管理功能允许客户清点服务器配置、CPU、内存和磁盘信息,有助于跟踪系统并确保更新;随每台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器启动光盘可协助服务器迅速开机并融入系统。环境与管制操作温度:摄氏 10 度至 35 度(华氏 50 度至 95 度)储藏温度:摄氏 -40 度至 65 度(华氏 -40 度至 149 度)操作相对湿度:8% 至 80%(无冷凝)储藏相对湿度:5% 至 95%(无冷凝)系统服务器配置要求:本计算机控制系统每台机配置两台服务器,配置一台磁盘阵列,设置成一对集群,某一台服务器故障时,在极短

53、的时间内完成服务转移。数据库应选用性能优良的实时数据库,必须可配合服务器进行集群配置,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保证满足系统响应指标的快速存储和检索。通信软件要求:应能安装由 DCS 提供的高速专用接口软件以保证 ECMS 与 DCS 间数据传输满足系统响应指标的要求。d.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网络接口装置、光端接口装置、集线器、调制解调器(MODEM)、网关、网络交换机及通信电缆、光缆等。网络接口设备的数量及到各配电装置通信管理机的光缆的确切长度根据工程需要提供。站控网络交换机应为冗余配置,交换机至服务器的端口为 100M 端口,以保证数据吞吐速率。网络布线要求:柜内为超五类或六类布线,

54、出机柜的布线传输介质为光缆,光纤为单模或多模根据传输长度和带宽按需求确定。尽量减少光电收发器的使用,如必须使用,其电源必须采用和控制系统中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同级别的 UPS 电源。e. 打印机每套系统配 HP A3 彩色激光打印机 1 台。f. 接口设备每套系统在站控层配置冗余的和 DCS 的接口设备,完成 ECMS 送 DCS 的信息量的筛第 20 页选整理,通过降低检索时间提高通信速度,同时兼作为两个以太网之间的隔离网关。同样每套系统在站控层配置冗余的和 SIS 的接口设备,完成 ECMS 送 SIS 的信息量的筛选整理,通过降低检索时间提高通信速度,同时兼作为两个以太网之间的隔离网关。接

55、口设备的配置如下:类别:工控机或工业级工作站,标准机架式机箱。品牌:IBM、HP、DELL 等CPU:INTEL PIV3.0GHz 及以上内存:4GB硬盘:7200rpm 80GB2,8MB 缓存光驱:16X 及以上 CD-RW/DVD ROM显卡:4GB 显存,128 位以上名牌显卡。网卡:10/100/1000M 自适应以太网卡2。接口:USB2.0,PS/2,串口,并口,显示器接口等。显示器:进口共享工业级 TFT-LCD 显示器,15 英寸,1280102。其它:共享工业级键盘、鼠标等接口设备安装在一个 19 英寸标准机柜中,通过共享器共享 1 套 15 英寸 TFT-LCD、标准键

56、盘和鼠标。g. 系统调试设备采用主流品牌笔记本电脑(IBM 品牌主流配置) 。(3)通讯层设备通讯层设备包括通信管理机、网络接口装置、光端接口装置、集线器等。通信管理机的通信端口应采用隔离措施,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应在主厂房配电装置环境内长期运行。(4)间隔层设备6kV、 380V 间隔层智能设备由开关柜成套供货、通讯管理机由卖方提供。2.6.6 屏体结构要求(1)柜内的所安装的元器件应有型式试验报告和合格证。装置结构模式由插件组成插箱或屏柜。插件、插箱的外形尺寸应符合 GB3047.1 的规定。装置中的插件应牢固、可靠,可更换。测控屏包括所有安装在屏上的插件、插箱及单个组件应满足防震要

57、求。插件、插箱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所有元件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便于运行、调试、第 21 页维修和拆装,并留有足够的空间。对装置中带有调整定值的插件,调整机构应有良好的绝缘和锁紧设施。(2)柜体下方应设有接地铜排和端子,系统各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也称逻辑接地)均不得混接,工作接地应实现一点接地。接地铜排的规格为 254mm2,接地端子为压接型。并列布置的屏柜体间接地铜线应方便直接连通。所有的屏柜体、打印机等设备的金属壳体应可靠接地。当屏柜上布置有多个系统插件时,各插件的工作接地点均应与插件箱体绝缘,并分别引致屏柜内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3)柜体防护等级 IP30 级,选用高强度钢组合结构

58、,并充分考虑散热的要求。(4)抗地震、防振动和抗撞击的要求:a.抗地震能力的设计要求所有安装在保护屏上的设备应能承受 14.7 米/秒2(1.5G)的静态水平加速度。b.防振动设计要求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输入电流为零时,如果分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交互地施加如下的振动:振动频率16.7 赫兹振幅0.4 毫米振动时间10 分钟保证设备不会失灵。c.抗撞击设计要求当设备的输入电压为零时,分别交互地在垂直方向上施加 6 次 294 米/秒2的撞击,设备的性能和外观不会引起破坏。(5)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 1000V,应采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缘铜绞线,其最小截面不小于 1.5mm2,但对于

59、 CT、PT 和跳闸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 2.5mm2。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卖方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卖方应对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全面负责。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6)所有端子的额定值为 1000V、10A,压接型端子。电流回路的端子应能接不小于 4mm2的电缆芯线。CT 的二次回路应提供标准的试验端子,便于断开或短接各保护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回路。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并应至少留有 20%的备用端子。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第 22 页便于外部电缆的

60、连接。断路器的跳闸或合闸回路端子、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不应布置在相邻的端子上。端子采用凤凰端子。(7)所有屏体应为户内立柜式,前后门结构,前门为有机玻璃单门(门轴方向为从盘柜正面观察,门轴在右侧,锁在左侧) ,后门用双铁门,密封的前后门带锁。屏端子布置在屏内背板上,所有的维护操作均可通过前门完成,柜内应有 AC220V 多用插座。屏的外形尺寸为:8006002260(宽深高)mm,屏色标冰灰色,色标 GY09。柜内主要设备及装置均采用嵌入安装法,并要求与屏正面整齐美观。柜内端子排布置在柜内背板上。应提供由柜门而自动开启的柜内照明设备,以便于对柜内的设备进行检查和接线。柜内应设有横向及竖向导线槽,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