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_第1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_第2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_第3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_第4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的道德修养与理想带给中国教育界的思考是无穷的,对于我国现今教育有着巨大启示。陶行知的生平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文溶,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

2、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2 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 “晨更公学团”, “劳工幼儿团”,首创 “小先生制”,成立 “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 ”,开展 “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 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1939 年 7 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 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 年 1 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于1946

3、年 7 月 25 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二、终身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这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 三、手脑相长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从教育方面说就要培养手脑 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的最根本的问题。四、教

4、、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 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的时代精神以及 创新精神对现今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启示。我们应该吸收其教育理念和思想中的 精华部分,加以改造利用。我国现今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就中小学生 的教育来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深刻研究的。现今中小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负担过重,近视人群越来越低龄化。观察自己周围的中小学生,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孩子们老是抱怨作 业多;放学后缺少自由时间;寒暑假担心作业做不完;酒瓶盖越戴越厚;小学生 中也不

5、乏近视。虽然说近视产生一部分原因是电视、 电脑的影响,但决不能否认 不存在教育制度的问题。二、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害怕考试。自古以来似乎学生都是被逼着学习, 很少真正是因为爱学习而上学。中小学 生对于学习、对于书本缺乏兴趣。而考试总是老师和家长的法宝, 一旦考不好就 会遭到痛骂或者体罚,所以不管规模大小,考试都是学生最怕的难关。三、无法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只会人云亦云。我们总会见到这样的学生,能把课文倒背如流,能把原题做得一字不差,但 一旦将问题加以转换或者付诸于实践,则寸步难行。读死书成了当今学生的通病。对于这些问题,随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当今社会的一些著名的教育思想 都有解决

6、的途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一、针对学生的负担过重以及近视问题,有如下的解决方法:1、逐渐抛弃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推崇的教育方法,但是很少有学校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我认为素质教育想要一步到位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必强求多管齐下。首先可以在一些小方面加以改革。比如说,先对学生作业进行减负。教育部 4 日印发的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任课教师要按时下课, 做到不拖堂,不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 减负所说的应该是减去不必要的,并没有太大意义的繁冗的作业。具有同样作用的作业适量就可以了,而相反可以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践作业

7、。然后可以在校园里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歌咏比赛、文体节, 可以适当地增加对这些方面的重视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充实的学习生活,而不是整天面对书本作业,也可以少受近视毒害。2、推行生活教育课堂上老师居高临下,课后学生一头扎进书本,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与生活脱节,明明全天都在“学习”,但是没有收获。反而近视度一直上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指明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解

8、放。3、家长应该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作业很多的家长都希望学生的作业多,但事实上这不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周弘的赏识教育的思想对于家长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家长应明确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的位置。多湖辉的实践教学法要求家长成为教育的实践者。家长应该主动地采用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将对孩子的教育寄托于繁冗的作业。二、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害怕考试的问题的解决办法:1、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也是 “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并不是说学生没有任何兴趣,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安排了太多的作业和任务,而且大多是自己缺少兴趣的方面。所以应该鼓励学生按照

9、自己的兴趣来学习,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老师和家长明确教育目的学习不是受罪,它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有了这样一种思想,学生才能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人人都爱学习。不要用过高的目标要求学生,使其丧失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如是说。教育的目的是教学育人,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而不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吃力困难的任务,因此缺乏积极性、自主性。3、推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让老师和家长赏识学生而且学生也要赏识自己。在这样一种赏识的环境下就会有一种 “最后一名也不丢人”的观念, 考试的成绩实在不应该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所以应该自我赏识,噢傲视和家长也应该学会赏识学生。中

10、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近日呼吁废除三好学生评选,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惧怕考试,真正使考试成为一种总结学习的工具。三、针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书呆子的问题的解决方法:1、手脑相长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教会我们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手脑并用,手脑皆强, 只扎根于书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到生活,知识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要还原于实践。只有手脑结合,才不至于与生活、实践脱节。2、实现教、学、做合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自古以来的正确理念。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要求老师从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教是为了

11、不教”,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启示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3、学生应对自己学问能力切实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对学生的希望中指出学生应随时留心遇事注意,都变为充实自己学问发展自己能力的材料。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知识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个系统的概括与经验的总结,而真正的运用还得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并不是说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对在这基础上有所变形的问题都能解决,所以,所为学生自己来说还是要留心生活,多多关注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今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教改需要创

12、新精神,我们应该吸收各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继承发展。参考文献:1、 教育学王道俊 郭文安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3、 现代教育学导论作者:卢正芝张伟平 浙江大学出版社4、 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罗明 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重视主动,赏识自己教育是国家的一件重大事项,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 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是靠着教育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教育的状 况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对教育学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 我最高兴的不是了解了 很多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教育思想,而是我真正地理解了其中的一些 教育理念,教

13、育方式而且由衷地表示赞成。课上,老师经常给我们看我们这一节目,在这个节目里,我 们看到了各种教育理念的交锋,看到了中外教育文化的不同。这对我 们认识自己本身所受教育是否有偏差是十分重要的。 从小,我们总是 处于一种被动的方式接受教育,吸取知识。所以,有一位教育家说过, 学习最好的学生不是最爱学习的那个, 而是最恨学习的。对学习缺乏 兴趣似乎形成了中国学生的通病。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在一种被动的环境中成就的人才 是否满足这样的质量的规格呢?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记得上课看过 一个关于孔子的视频,节目中从宣传孔子文化到争论孔子的归属地、 孔子文化的时代性等等问题。我认为很多争论都是不必要的

14、,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是我们一直都懂的道理,但是从来都只会照本宣科,不 会用于现实生活的运用。我们往往能背出书上的原文,但不会加以转 化,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被动的结果。有一次课,我们一起朗读了三字经,这些从古至今经验与事 实的总结充满了智慧,读起来振聋发耳贵,民族文化是不可抛弃的。其 中的“幼不学,老何为。”也说明了学习主动的重要性。关于哈佛大学的视频让我学到了很多, 而其中所说的压迫式的学 习,比如说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学生的强迫学习我觉得与主动 学习并不冲突,反而有所促进。正是适当的压力而促进了个人的主动 性,这与只会把知识强加灌输有着根本的区别。而教育在培养主动性的同时,也要学会赏识。周弘的赏识教育是 我在教育学这堂课上最大的收获。看周弘老师的讲座时,我泪流 满面,无法自已。他不愧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他对学生们的心理分 析得十分透彻。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赏识学生和孩子, 一个微笑一句 鼓励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既然出发点都是爱,为什么 不选一个双方都易于接受的方式?而我认为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 学会赏识自己。记得周弘老师说过,他做某次讲座的时候说到“最后一名也光荣” 时反响很大,而让真正这样认为的同学举手时却无人响应。 第一名只 有一个,同样最后一名也只有一个,在某个学生受到表扬的时候也绝 对会有一个学生受到批评,这似乎是一个定论。于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