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pwv联合crp检测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_第1页
bapwv联合crp检测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_第2页
bapwv联合crp检测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_第3页
bapwv联合crp检测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_第4页
bapwv联合crp检测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不同病因导致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形成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逐渐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病变和功能衰竭。 流行病学糖尿病患者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迅猛增加糖尿病患者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迅猛增加, , 目前全球糖尿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为病患者总数为1.71 1.71 亿亿, , 预计到预计到2030 2030 年将达年将达3.66 3.66 亿左亿左右。右。发展中国家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 ,糖尿病人数前糖尿病人数前4 4位的国家依次是位的国家依次是: :印度、中国、美国和印尼。印度、

2、中国、美国和印尼。20002000年全球死于糖尿病的人数年全球死于糖尿病的人数290290万万, ,占总死亡率的占总死亡率的5. 5. 2% ,2% ,排列为主要死亡原因的第排列为主要死亡原因的第8 8位。位。糖耐量减低糖耐量减低IGTIGT是糖尿病的后备军。目前世界范围内是糖尿病的后备军。目前世界范围内IGTIGT的人数是的人数是3.143.14亿亿, ,到到20252025年将达到年将达到4. 724. 72亿。中国目前亿。中国目前IGTIGT的人数是的人数是0. 330. 33亿亿, ,到到20302030年将达到年将达到0. 540. 54亿。亿。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

3、化反应蛋白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学说的提出,CRP作为炎症反应标志物成为研究的热点。急性时相的反应蛋白, IL-6,TNF-调节,由肝脏分泌。正常人中低表达, 无感染的健康成人CRP正常范围一般在2mg/L以下。CRP可以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是心脑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CRP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中不仅作为炎症标志物 ,而且还是一种致炎因子积极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各个过程 。CRP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CRPCRP可减少 NO NO 的合成。促进OX-LDL OX-LDL 的产生 , ,促进巨噬细胞摄入 OX-LDLOX-LDL诱导泡沫 细胞形成。增加 ICAM - 1ICAM

4、 - 1、 VCAM - 1VCAM - 1的表达。通过 NF - KB NF - KB 增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 - 1)(MCP - 1)的表达从而促进单核细胞向炎症病灶迁移。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如 IL - 6IL - 6、内皮素的表达 ,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起间接调节作用。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组织因子 , ,在炎症病灶处组织因子促进血管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价动脉弹性的经典指标,主要反映大动脉的弹性功能,其测定方法简单,快捷,可重复性好。 PWV 能早期检测动脉硬化 ,预测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的危险 。肱踝PWV (baPWV )的

5、正常参考值 14 m/ s,baPWV反映了肱动脉至踝动脉间动脉段的弹性。受性别,年龄,血压的影响。研究目的 联合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CRP值水平,探讨两者在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的相关性。并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相对照,研究两者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入选对象 我院门诊体检,心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 入选标准: 身高140200cm之间,年龄在4080岁,思维清楚、意识正常,能配合医护人员做完测试,至少能安静平卧十分钟以上者。排除标准 不能控制的严重的心衰患者;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严重的心律失常; 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左右上肢血压收缩压20mmHg,同时测量上下肢血压,上

6、下肢收缩压比值不在0.91.3范围内;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 排除近期急性损伤,感染,及风湿等炎症性疾病的患者。方案设计行试验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低组型糖尿病组 搜集入选者 临床资料PWV与IMT检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线资料特征 本次研究收集符合入选标准患者90例,平均年龄(64.2410.59 )岁,其中男性66例,女性24例。 三组间在年龄,性别,血脂,收缩压,舒张压水 平,有无吸烟,体重指数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而糖代谢异常组的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血 糖正常组。三组入选者的baPWV, IMT及CRP的比较 如下表所示,三组入选者的双侧baPWV, 双侧IMT以及 C

7、RP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按a=0.05检验水准,组间比较 ,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型糖尿病组的baPWV,I MT,CRP明显高于糖耐量减低组及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低组高于糖耐量正常组。 糖耐量正常组 糖耐量减低组 2型糖尿病组 P值 PWV(cm/s) 左 1504252 1694295 2006385 P0.05 右 1524298 1686304 2029330 P0.05 IMT(cm) 左 0.0850.023 0.0990.017 0.1090.013 P0.05 右 0.0850.020 0.0970.016 0.1100.016 P0.05 CRP(mg/l) 1.

8、661.40 4.003.09 7.144.41 P0.05 双侧baPWV,IMT的误差条图如下图所示:三组入选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00.020.040.060.080.10.120.14 NGT组 IGT组 T2DM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m)左侧IMT右侧IMT三组入选者的baPWV的比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23NGT IGT T2DM双侧baPWV值(cm/s)左侧baPWV右侧baPWVCRP,PWV及 IMT相关性分析F双侧baPWVbaPWV与双侧相应的IMTIMT行直线相关分析,Pearson,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左

9、侧R=0.547, PR=0.547, P0.010.01,右侧R=0.538, PR=0.538, P0.010.01FCRPCRP与两侧IMTIMT均值的相关系数R=0.481, PR=0.481, P0.01 0.01 FCRPCRP与两侧PWVPWV均值的相关系数R=0.492, PR=0.492, P0.010.01 糖耐量减低组未出现IMT增厚时PWV已经增高在未出现IMT增厚时即(IMT0.1cm),糖耐量正常与糖耐量减低组比较,PWV已经增高. 血糖正常组 糖耐量减低组 P值左侧pwv (cm/s) 1424227 1606266 0.039 右侧pwv (cm/s) 1417

10、215 1590276 0.048 在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中,包括糖耐量减低以及2型糖尿病组,以IMT均值分组,IMT正常组(IMT0.10cm)以及IMT增厚组(IMT0.10cm)两组,比较两组间CRP及PWV均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其结果如下表。 IMT0.10cm IMT0.10cm P值PWV (cm/s) 1730343 1978337 P=0.043CRP (mg/l) 4.513.69 6.644.25 P=0.006结论!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IMT,CRP,baPWVIMT,CRP,baPWV 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

11、P与IMT,CRP与baPWV及 IMT与baPWV具有正的直线相关.!糖耐量减低患者尚未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时, bapwv已经增高.!糖代谢异常患者中, IMT增厚组的PWV及CRP均高于IMT正常组, PWV联合CRP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baPWV与CRP联合检测的意义 baPWV可以早期反映血管的弹性改变,CRP可以反映粥样斑块的稳定性,预测心脑血管事件,两者联合检测,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评估风险,从而早期干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基线资料特征 本次研究收集符合入选标准患者90例,平均年龄(64.2410.59 )岁,其中男性66例,女性24例。 三组间在年龄,性别,血脂,收缩压,舒张压水 平,有无吸烟,体重指数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而糖代谢异常组的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血 糖正常组。双侧baPWV,IMT的误差条图如下图所示:三组入选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00.020.040.060.080.10.120.14 NGT组 IGT组 T2DM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m)左侧IMT右侧IMT三组入选者的baPWV的比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23NGT IGT T2DM双侧baPWV值(cm/s)左侧baPWV右侧baPWV 在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中,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