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2018050415_第1页
2017_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2018050415_第2页
2017_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2018050415_第3页
2017_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2018050415_第4页
2017_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20180504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使昼夜温差减小的作用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的辐射作用abcd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c,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c)。据此回答23题。2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量的变化b工业生产的发展c农业生产的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3上题所述地区的盛行风最有可能是()a西北风b

2、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4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四点的气压b甲地气压高于乙地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56题。5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6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下图为“沿某天气系统中心、距中心正南200米和距中心正北200米分别作的三条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7在天气系统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中,风力最大的是()a东面b西面c南面d北面8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锋面气旋b高气压c低气压d台风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回答910题。9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a阴雨连绵b晴空万里c大雪纷飞d暴风骤雨10据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a暖气团势力强b冷气团势力强c地形影响d海陆位置影响读“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113题。1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aa、b、c、dbb、c、h、ecd、e、f、gde、f、g、h12长江三峡的建设,体现了人类对图中哪个环节的影响()aabbccdd13下列能实现图中b环节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4、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右图,回答1415题。14如果该图为我国东部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bg为海洋,h为陆地c形成环节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环节和均是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15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中低纬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为赤道暖流c洋流附近可能形成渔场d洋流的主要成因是西风的驱动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1617题。16该处的地质构造及地形是()a背斜山岭b向斜山谷c背斜山谷d向斜山岭17该地质构造()a便于储水b便于储油c上

5、部岩层较老d两侧岩层较新18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乙到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乙到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到丁过程外力为主导庄子对“彼此是非”的论述,说明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或直接转化,或间接转化,即“彼出于此”,也可由“此”及“彼”。据此回答1920题。19下面不能直接实现由“此”及“彼”的是()a岩浆岩岩浆b沉积岩变质岩c岩浆岩浆岩d变质岩岩浆岩20根据庄子的论述,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于岩石转化的“一定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岩侵入作用变质岩b沉积岩重熔再生

6、变质岩c岩浆喷出作用、冷却凝结侵入岩d出露地表的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综合题(共50分)21读“我国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据图分析,就气流状况而言,甲是_;a点的风向为_。(2)比较甲、乙两地,气温日变化较大的是_(甲、乙)。(3)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类似_(甲或乙)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4)下图所示的天气系统中,将影响丙地的是()2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各洋流的运动方向。(2)写出图中各洋流的名称:a_,b_,c_,d_,e_,f_,g_,h_

7、。(3)e处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名称是_,成因是_。(4)若a海域发生石油泄露,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_,不利影响是_。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推断图中锋面的类型及受该锋面影响的地区的天气特征。(2)分析甲处的地貌形态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指出甲、乙、丙三处中受侵蚀作用最强的一处,并分析其原因。(3)假如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简述我国东南季风增强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24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5分)(1)若此图表示地质循环,a为岩浆、为变质作用,则d表示_岩,为_作用。(2)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a为地平面),

8、a、b两处比较,_处温度较低,_气压较低。若该热力环流是城市热岛环流,则a、b中_处是城区。(3)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a为地平面),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如果该地位于南亚,的盛行风向是_。(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a为地平面),则a处为_气压带,处为_风带。(5)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a为地平面),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_。答案1c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两者共同作用时昼夜温差会减小。2b3.d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大约以a地为中心,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增

9、温现象,且离a地越远增温幅度越小,这最可能是由于a地工业的发展导致排放的废热较多。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的东北方向增温的幅度相对较大,而西南方向甚至有降温的地区,这最有可能是该地盛行西南风的结果。4c由图中信息可知,、在同一个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所以,处等压面凸向高空,所以,故;地为高压则甲地为低压,气温高于乙地,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5c由题目可知,甲处较乙处纬度低,且甲处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带,乙处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所以甲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环流为中纬环流,风带是西风带。6d由图中气流运动方向分析,甲处气流下沉,应为副热带高

10、气压带,又因甲位于大陆西岸,则其气候类型可能为地中海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7c8.b该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7题,从图中可知,该天气系统向南、向北200米气压分别下降30百帕和20百帕,向西、向东500米都下降了40百帕左右。第8题,从图中可知,该地中心气压比周围高,所以为高气压。9a10.c冬季时,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及附近山地的阻挡与南部的暖湿空气相持而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并在贵阳附近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11a12.d13.c由图可知,a是海水的蒸发,b是水汽输送,c是大气降水, d是地表径流,e是地下径流,都是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可通过修建水库、

11、跨流域调水来改造不稳定的径流以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我国的夏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属于水汽输送环节。14c若该图为海陆间循环模式,那么为降水,为地表径流,为海水蒸发,为水汽输送。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环节和是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15c若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中低纬部分,那么该图为南半球,洋流为暖流;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为南赤道暖流;洋流为上升流,可能形成渔场。16d17.a从该地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来看,等温线的数值由四周向中心递减,根据温度的垂直递减率可判断该地由四周向中心地势升高,可判断为山岭;由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中心岩层新,两侧岩层老,有利于储水。1

12、8d读图可知,甲到乙受挤压力作用形成褶皱,乙到丙受挤压力作用形成断层,丙到丁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19d变质岩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变质岩只能先经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再生成岩浆岩。20da项中“侵入作用”应为“变质作用”。b项中“重熔再生”应为“变质作用”,或“变质岩”为“岩浆”。c项中“侵入岩”应为“喷出岩”。21(1)气旋东南风(偏南风)(2)乙(3)乙(4)a解析读图可知,甲地是气旋,盛行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变化小;乙地是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温日变化大,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受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丙地位于暖锋附近,有暖锋经过。22(1)作图略。(2)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

13、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3)秘鲁渔场海水上泛,把海洋底部营养盐类带到海面,使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所以形成渔场(4)可加速稀释石油对海域的污染,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扩大了污染范围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分布规律可知,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渔场,但秘鲁渔场是由于海水补偿上升而形成的。洋流能加速近海污染物的净化,但也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23(1)暖锋。天气特征:连续性降水。(2)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乙处受侵蚀作用最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断裂发育,常被侵蚀成谷地,水在该处的侵蚀作用较强。(3)水汽输送量增大,降水增多;河流搬运能力增强;地下水位升高。24(1)沉积外力(2)abb(3)a东北风(4)副热带高中纬西(5)解析该题以物质循环模式图为载体,综合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