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必修高中地理必修1 1新课精讲新课精讲-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开心听故事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成因成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表现表现赤道与极地之间的三圈环流赤道与极地之间的三圈环流(一)三圈环流的形成前提前提 地
2、球表面均匀地球表面均匀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北极北极探究活动假设假设地表均一地表均一、地球地球不自转不自转(不存在地转(不存在地转偏向力),太偏向力),太阳阳直射点不移直射点不移动动(直射赤(直射赤道),结果在道),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力环流?北极北极赤道赤道赤道赤道南极南极大家看法大家看法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流是否能够维持?不能。因为地球是不能。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不停自转的而且而且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不是均匀的,因此,因此 单圈环流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是不存在的。2.既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D三圈环流三圈环流GD极锋极锋G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60ND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GG30N低纬上空D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0低纬环流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三圈环流三圈环流风带形成风带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60 N副极地低气压带西西 风风 带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东 北北 信信 风风 带带30 N030 S赤道低气压带东东 南南 信信 风风 带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西 风风 带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60 S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有关风带的说法有关风带的说法甲:每一个风带都位于一个高气压带
4、和一个低气甲:每一个风带都位于一个高气压带和一个低气压带之间压带之间,近地面大气由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近地面大气由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乙乙: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丙: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温暖气流(极地东风)丙: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温暖气流(极地东风)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寒冷气流(盛行西风)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寒冷气流(盛行西风)0在南北纬在南北纬60 附近相遇形成极锋附近相遇形成极锋 。()问题回归“ 马纬度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无风的原因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南、而南、北纬北纬30度附近气流下沉,形成了副度附近气流下沉,形成了副热带
5、高气压带,致使这里缺云少雨,热带高气压带,致使这里缺云少雨,风也很少出现。风也很少出现。3.3.近地面形成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零三六九零三六九七压六风七压六风四高三低四高三低相间排列相间排列对称分布对称分布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三圈环流的形成1、成因:、成因:高低纬受热不均高低纬受热不均赤道与极地间赤道与极地间单圈环流单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赤道与极地间赤道与极地间三圈环流三圈环流2、组成:、组成: 低纬、低纬、 中纬、高纬环流圈中纬、高纬环流圈3、结果:、结果: 近地面近地面形成形成7个气压带和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个风带小结小结
6、(二)气压带和风带1、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气压带宽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气压带宽 10,风带宽,风带宽202、成因和特点、成因和特点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1)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2)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你认为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气压带成因GD极锋极锋DG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热力60N副
7、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动力DG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动力动力热力热力30NGD0空气中的水汽空气中的水汽遇冷遇冷后,会凝结而后,会凝结而成云致雨成云致雨你认为你认为: :1、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谁的、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2、高、中、低纬三个风带控制的地区中,、高、中、低纬三个风带控制的地区中,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气压带、风带的特点干90N N极地高气压带干东风带雨湿润干干雨信 风 带西西 风风 带带60N N3030N N0 0赤道低
8、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低气压低气压带区,气流垂直带区,气流垂直上升上升,水汽,水汽遇冷遇冷凝结凝结而成云致雨而成云致雨;高高气压气压带区气流垂直带区气流垂直下沉下沉,水汽,水汽遇热遇热难以凝结,从而晴朗难以凝结,从而晴朗干燥干燥。中纬中纬西风西风,从,从较低纬较低纬较高纬较高纬,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湿润的湿润的风风;信风信风和和东风东风,从,从较高纬较高纬较低纬较低纬,水汽遇热难以凝结,形,水汽遇热难以凝结,形成成干燥的风干燥的风。小结小结2、成因和特点、成因和特点极地高压极地高压热力热力冷冷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气流气流干干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动力动力暖暖赤道低压赤道
9、低压热力热力热热低气压带低气压带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动力动力冷冷气流气流湿湿信信 风、东风:较高纬风、东风:较高纬较低纬较低纬 升温升温干干风带风带西风西风: : 较低纬较低纬较高纬较高纬 降温降温湿湿所以,气压带和风带主要影响各地的降水。因此,判断各地气候的干湿状况,主要是依据其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副热带高气压带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1.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随随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季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节移动而南北移动2.2.就北半球来说,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赤道低气压带夏季偏北,夏季偏北,冬季
10、偏南冬季偏南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的移动,可判断季节的移动,可判断季节小结:小结:3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移动幅度为移动幅度为5 51010个纬度个纬度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情况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情况下无论南北半无论南北半球,气压带球,气压带和风带都成和风带都成带状分布带状分布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11、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冰岛冰岛低压低压亚洲高压(蒙古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60600 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低压副热带高压
12、副热带高压高压赤道低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1 1、成因、成因地表不均,海陆相间地表不均,海陆相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冰岛冰岛低压低压大大阿留申阿留申60?N副副极极地地低低气气太太压压低压低压带带蒙古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西西洋洋亚亚 欧欧 大大 陆陆平平洋洋一月:陆地一月:陆地T低低冷高压冷高压七月:陆地七月:陆地T高高热低压热低压切断切断一 月30N2
13、、形成、形成过程过程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切断60?N大大西西洋洋亚亚 欧欧 大大 陆陆亚速尔亚速尔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亚洲(印度)低压高压高压3 3、分布分布规律规律亚洲亚洲大陆大陆太太平平洋洋七 月夏威夷夏威夷30N高压高压北美北美大陆大陆太平洋太平洋大西洋大西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月一月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七月七月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冰岛低压冰岛低压低压低压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4、季风环流、季风环流东亚最典型东亚最典型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14、亚洲亚洲高压高压东东亚亚阿留申阿留申低压低压冷干冷干太太平平洋洋冬季 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使东亚冬季寒冷干燥。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印度低印度低压压东东亚亚西太平西太平洋洋副高副高暖湿暖湿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温暖湿润,使东亚夏季高温多雨。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亚洲高压亚洲高压东亚东亚南亚南亚赤道赤道东亚东亚南亚南亚赤道赤道暖干暖干暖湿暖湿思考:思考: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南亚冬季风是源于亚洲高压,夏季的西南风是来源于印度洋南亚冬季风
15、是源于亚洲高压,夏季的西南风是来源于印度洋同?形成原因是什么?同?形成原因是什么?上北移的东南信风。上北移的东南信风。南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也生机勃勃。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
16、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豆、土豆等。小结小结4、季风环流、季风环流东亚最典型东亚最典型东东亚亚风向风向性质性质影响影响季季冬季风冬季风西北风西北风冷干冷干寒冷干燥寒冷干燥气候气候风风影响影响夏季风夏季风东南风东南风暖湿暖湿气候气候高温多雨高温多雨风向风向性质性质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气压带风气压带风风向风向性质性质影响影响带的季节带的季节南南夏季风夏季风西南风西南风暖湿暖湿高温多雨高温多
17、雨气候气候成因成因移动移动亚亚季季风向风向性质性质影响影响风风冬季风冬季风东北风东北风暖干暖干气候气候暖热干燥暖热干燥海陆热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一般而言,不同的气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1、基本规律、基本规律影响降水影响降水低压低压气流气流西风西风低纬低纬高纬高纬
18、多雨多雨夏季风夏季风海海陆陆高压高压气流气流信风、东风信风、东风高纬高纬低纬低纬少雨少雨冬季风冬季风陆陆海海2、表现、表现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西风西风副热带副热带高压高压信风信风赤道赤道低压低压参考优化参考优化P47小结2、表现、表现热雨热雨赤道低压赤道低压年雨型年雨型单一气压带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或风带控制热沙热沙副高或信风副高或信风少雨型少雨型温海温海西风盛行西风盛行年雨型年雨型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西风西风冬雨冬雨副热带副热带高压高压夏干夏干信风信风赤道赤道低压低压冬干冬干夏雨夏雨参考优化参考优化P47小结2、表现、表现热雨热雨赤道低
19、压赤道低压年雨型年雨型单一气压带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或风带控制热沙热沙副高或信风副高或信风少雨型少雨型温海温海西风盛行西风盛行年雨型年雨型夏夏赤道低压赤道低压雨雨气候带和风气候带和风热草热草带交替控制带交替控制冬冬信风信风干干夏雨型夏雨型地中海地中海夏夏副高副高干干冬雨型冬雨型冬冬西风西风雨雨季风环流控制下的气候类型西风西风副热带副热带高压高压信风信风赤道赤道低压低压冬干冬干夏雨夏雨冬干冬干夏雨夏雨参考优化参考优化P47小结2、表现、表现热雨热雨赤道低压赤道低压年雨型年雨型单一气压带单一气压带热沙热沙副高或信风副高或信风少雨型少雨型或风带控制或风带控制温海温海西风盛行西风盛行年雨型年雨型气候带
20、和风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带交替控制热草热草夏夏赤道低压赤道低压雨雨冬冬信风信风干干地中海地中海夏夏副高副高干干冬冬西风西风雨雨夏季风夏季风雨雨冬季风冬季风干干夏雨型夏雨型夏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冬雨型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控制控制热季热季亚热季亚热季温季温季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四、气候四、气候1、形成因素、形成因素最基本最基本参考优化参考优化P37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气温气温纬度纬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分布分布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年雨型年雨型 热雨和温海热雨和温海最重要最重要夏雨型夏
21、雨型热草、热季、亚热季和温季热草、热季、亚热季和温季大气环流大气环流降水降水冬雨型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少雨型少雨型 热沙、温带大陆和极地气候热沙、温带大陆和极地气候大陆性大陆性:年、日温差大、降水少年、日温差大、降水少海陆海陆最复杂最复杂地面地面气温气温降水降水状况状况分布分布海洋性海洋性:年、日温差小、降水多年、日温差小、降水多地势高低及向阳、背阳地势高低及向阳、背阳气温气温地形地形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降水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增温增湿洋流洋流寒流寒流降温减湿降温减湿2、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南北纬南北纬40 60 大陆西岸大陆西岸南北纬南北纬3
22、0 40 大陆西岸大陆西岸北纬北纬35 55 大陆东岸大陆东岸南北纬南北纬25 35 大陆东岸大陆东岸北纬北纬10 25 的大陆东岸的大陆东岸南北纬南北纬20 30 大陆内部和西岸大陆内部和西岸南北纬南北纬10 20 之间之间南北纬南北纬10之之间间参考优化参考优化3、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地带性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地带性分布)参考课本参考课本P39几内亚湾沿岸几内亚湾沿岸马来马来群岛群岛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平原刚果刚果盆地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纬度纬度+信风信风+暖流暖流+地形抬升地形抬升几内亚湾几内亚湾沿岸沿岸加勒比海加勒
23、比海沿岸沿岸成因成因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东北部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东部巴西东南巴西东南沿海沿海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东非东非高原高原墨西哥墨西哥高原高原南非南非高原高原澳大利亚的北部及澳大利亚的北部及大分水岭西侧大分水岭西侧巴西巴西高原高原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阿拉伯阿拉伯高原高原纳米布纳米布沙漠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澳大利亚中西部南美西海岸南美西海岸南纬南纬530地区地区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中海地中海沿岸沿岸加利福尼亚沿海加利福尼亚沿海旧金山、洛杉矶旧金山、洛杉矶珀斯珀斯开普敦开普敦墨尔本墨尔本智利中部智利中部圣地亚哥圣地亚
24、哥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欧洲欧洲西部西部温哥华温哥华新西兰新西兰南北二岛南北二岛塔斯塔斯马尼马尼亚岛亚岛智利智利南部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南中南半岛半岛印度印度半岛半岛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国南方、日本中国南方、日本中南部、朝鲜半中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岛南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东部沿海东部沿海美国东美国东南部南部巴西东南、巴西东南、阿根廷东北阿根廷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俄罗斯太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平洋沿岸中国秦淮以中国秦淮以北、日本北北、日本北部朝鲜半岛部朝鲜半岛北部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北美大陆北美大陆大部大部亚欧大陆亚
25、欧大陆内部内部极地气候分布极地气候分布亚欧、北美亚欧、北美大陆北冰洋大陆北冰洋沿岸沿岸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南极南极大陆大陆4、气候类型判断步骤:、气候类型判断步骤:参考优化参考优化P48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或最高气温月)为南半球:1、2月温度最高为北半球:7、8月温度最高根据最冷月气温值判断温度带根据最冷月气温值判断温度带 (以温定带)以温定带)最低温15热带型(雨林、季风、草原、沙漠)0亚热带型(季风、地中海)和温海洋0温带型(季风、大陆)和寒带型根据降水季节判断气候类型根据降水季节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以水定型)夏雨型:热带草原、三种季风年雨型:热雨林、温海洋冬雨型:地中海少雨型
26、:热沙漠、温大陆、极地3、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参考优化参考优化P47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由两方面要素构成: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由两方面要素构成:A、气温、气温B、降水量、降水量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温夏热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年雨年雨夏雨夏雨夏雨夏雨少雨少雨夏雨夏雨冬雨冬雨年雨年雨夏雨夏雨少雨少雨少雨少雨夏雨型:热带草原、三种季风冬雨型:地中海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年雨型:热雨林、温海洋少雨型:热沙漠、温大陆、极地谢谢!?分布分布南北纬南北纬10之间之间热热成因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带带雨雨特征特征终年高温多雨终年高温多雨林林气气候候主要分主要分赤道及其南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康养中心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人防工程空气净化系统建设方案
- 2026年东海矿实习报告
- 防腐保温工程材料采购与供应管理方案
- 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实施与技巧
-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手册
- 2025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现状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无人零售技术发展现状及商业化前景与投资机会报告
- 2025年农业发展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阑尾炎的症状解析与护理指南
- 画家经纪人合同
- 2025上海申康医疗卫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中心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科普百科类绘本创作要点
- 2025重庆渭沱物流园建设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6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华为ICT大赛2025-2026中国区(网络)赛道高分备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首诊负责制度
- 眼科疾病课件讲座
-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范本
- 酒店安全生产责任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