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微生物与健康编者按:人体内外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它们帮助人类消化吸收 营养、合成维生素、参与代谢调节、调控免疫机能、甚至影响着我 们的情绪和认知行为。每个人都携带着具有其个体特征的微生物群 体,对个体微生物的研究将在医学领域提供许多新的治疗和诊断途 径。陈紫微 编译 微生物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无处不在,但长久以来,它们总是作为 致病源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实际上,我们的体表和肠道中也生活着 大量微生物,它们并不会使我们生病,反而对我们的健康起着重要 作用,然而,这些小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却鲜为人知。 大量居住在人体的微生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人体微生物的种类有数千种,其数量是我们自身细胞总数的1
2、 到 10倍。我们常说人体寄生着大量微生物,而更确切的说法是,它们与 我们共生。早在人类在地球上行走之前,动物与微生物就建立起各 种互利共生关系动物体为微生物提供保护及营养丰富的生存环 境,作为回报,微生物则发挥其基因优势,帮助动物分解营养物 质、合成维生素等。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向微生物“借基因”是 动物获得新技能的一条捷径。有科学家把人体的微生物群落看做是一个新近发现而尚待探索的 “器官”,因为它们参与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各项生理过程。比如, 居住在大肠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合成人类自身无法合成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7是细胞能量代谢所需的辅因子,维生素B6在氨基酸合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维生
3、素B9参与核酸的合成这些生化反应对于微生物和人类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 B 族维生素是微生物和 人类共同所需的。然而,还有一些微生物基因却是全心全意地为人 类服务,比如,肠道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K可以帮助人类凝血,对微生物自身却用处不大,这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微生物和人类共同进化 的证明。小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人类无法消化的营养物质,使其易于被人 体吸收。肠道微生物们是分解淀粉、纤维素、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 好手,据估计,人体吸收的卡路里中约有10%是在微生物的协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它们,这些营养物质就只能穿肠而过。肠道微生物 还会分泌信号分子到人体血液中,参与大范围的代谢调控。从肠道 微生物释放的信
4、号分子不仅参与调节肝脏和肌肉细胞对能量的储存 和利用,还能影响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甚至参与调控我们的食 欲和体重。一个具体的例子是我们大肠的细菌在分解食物中的纤维 素时,会产生蚁酸,蚁酸通过血液系统到达肾脏,调节盐代谢,从 而影响我们的血压。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我们消化吸收营养、参与身体的代谢调控,它 们甚至影响着我们身体的免疫机能。微生物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的方 式有很多:首先,微生物生长时会分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 质,所以,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可以帮助我们抑制其他病菌的侵 入。另外,微生物在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实验发 现,在无菌环境中长大的小鼠小肠周围的淋巴组织发育紊乱,没有正
5、常小鼠所具有的毛细血管系统,体内的抗体也很少。不仅如此, 微生物还会不断地“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有益的肠道微生物 能增强我们体内的抗体合成,同时能提高宿主免疫系统对自身微生 物和自身细胞的识别容忍,从而降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此外, 肠道微生物还能合成一些抗炎物质,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值得一 提的是,研究发现,炎症发生率低的个体,患癌症的风险也较低。 肠道微生物还会影响大脑发育、调节我们的情绪。一些微生物能合 成大脑发育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ARA和DHA这些物质是神经元生长和维持所需的重要成分,人类自身无法合成,只能从食物摄取或依 赖肠道微生物的帮助。另外,我们的肠道周围有很多神经结,它们 通过
6、迷走神经与大脑相连,形成脑 - 肠神经轴。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 GABA、5- 羟色胺、褪黑激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参与我们中枢 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认知行为。图1:肠道微生物合成的信号分子 (如 5- 羟色胺)可能通过体液系统或迷走神经连接 参与调节激素分泌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情绪认知。除了肠道,我们的皮肤和粘膜表面也居住着大量微生物,它们同样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除了分泌抗生素,帮助 我们抵御病原菌外,还可将皮脂腺的分泌物转化为一种具有保湿作 用的油脂,滋润我们的皮肤。另外,皮肤和粘膜表面的微生物代谢 会调节体表局部的酸碱性。一个特别的例子是女性阴道中的乳酸
7、菌,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使阴道环境的pH值在4左右,这样的酸性条件使得许多病原性的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无法生存。研究发现,艾滋病通过阴道传播的最低病毒浓度比通过血液传播的最低浓 度高一万倍,这与我们阴道中居住的微生物不无关系。 个体微生物的分布及变化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身体的 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生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营养源、 酸碱度、富氧程度、生长的基质等,因此,不同身体部位的微生物 种类也不相同。与此同时,每个人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相对数 量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我们的“微生物谱”受性别、饮食、气 候、年龄、职业、卫生习惯乃至个体基因差异的影响。但总
8、的来 说,微生物种群在不同身体部位的差异性大于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性。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家庭携带着种群和数量相似的微生物组群, 科学家甚至可以通过微生物谱来判断个人及物品所属的家庭,而这 一技术很有可能在未来应用于法医鉴定。在同一个实验中,研究者 还发现,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受居住者的影响,而非相反。据悉尼 大学的微生态学家 Andrew Holmes 解释,该结果表明我们生活环境中 的微生物具有“生态惰性( ecologically inert )”,它们并不会主 动生长,家居物品的表面只是被动地接受居住者带来的微生物,也 就是说“是我们接种了屋子”。每个人携带的微生物谱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婴
9、儿在母体中的发育环 境是无菌的,但出生时就会接触到母亲产道中和皮肤上的微生物。 非常小的婴儿不同身体部位的微生物并没有区域化,微生物种类也 较少,但出生后几周,他们就会从环境中获得各种微生物,不同身 体部位的微生物也开始出现差异化。从 6个月到 3 岁,孩子身上的微 生物种类会持续增加, 3 岁时,孩子的微生物谱与成人的差别就不大 了,但一些发育事件,如青春期、怀孕、停经等,还是会引起微生 物种群的较大变化。 65 岁后,人体微生物的种类减少,微生物谱的 个体差异性降低。总的来说,人体微生物的种类在幼年时最为丰 富,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微生物的丰富性降低。 一些个体事件,如发烧、抗生素的使用、饮
10、食结构的改变等,也可 引起微生物谱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持续数年乃至终身。想照顾好 这些生活在我们身体内外的小伙伴,除了不能滥用抗生素,调整我 们的饮食习惯也是可行之法。实验表明,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质以及 膳食纤维、水果、蔬菜摄入量的减少会引起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其代 谢活动的改变,这一变化被认为是肠道炎症发生概率的升高的原因 之一。也就是说,高纤低糖低脂的饮食会促进有益肠道菌群的生 长。 个体微生物研究的应用随着关于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研究报道的增 加,科学家和医生们逐渐深入地了解到人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各种 疾病的关系,重建和调整菌群生态平衡也为很多疾病的治疗展开了 新的途径。 近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
11、课题是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研 究者发现,肥胖者和瘦人的肠道中生活着不同的微生物群体,肥胖 者所具有的肠道菌群更擅长从食物中获取能量,而且它们会分泌信 号促使身体将能量储存为脂肪。实验证明,从超重小鼠肠道中转移 微生物到瘦鼠体内,会使瘦鼠体重增加。高糖、高脂和单一碳水化 合物的饮食习惯造成肥胖的原因不仅是由于能量的过度摄取,还可 能是因为这样的营养结构会使那些促成我们肥胖的肠道菌繁荣昌 盛。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的基因是确 定的,生活习惯也很难改变,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移植则可能为肥 胖治疗另辟蹊径。早在 193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皮肤学教授 John H. Sto
12、kes 及同事 Pillsbury 就根据实验证据和临床观察提出了“脑 -肠- 皮肤理论”。 他们在论文中提出,抑郁焦虑的精神状态可能引起肠胃功能的紊 乱,进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而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可能促进局 部及系统炎症的发生,包括皮肤炎症。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便 秘、口臭、肠胃不适的人比较容易有皮肤问题。与之相应的研究显 示,有 40%的痤疮患者都有胃酸不足的问题,而这是导致肠道菌群紊 乱的重要因素。 Stokes 和 Pillsbury 在当时就提出通过补充乳酸杆 菌和鱼肝油来改善由精神压力所引发的肠道和皮肤问题的恶性循 环。有意思的是,他们研究完成不久,就有另一名研究者报道了在 53 名精神病人的体内检测到嗜酸乳杆菌水平的降低。图 2:在一般性痤疮中可能存在的肠 - 脑- 皮肤相互作用模型:心理压 力1 与高脂低纤的饮食 2 结合,引起肠胃功能的紊乱 3 ,进而引 起肠道微生物的改变 4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壁渗透性的变化, 一些内毒素随即进入血液 5 ,这会导致机体系统炎症和氧化压力增 加,在一些痤疮易感个体中,这些连锁反应会使皮脂分泌增加、痤 疮恶化 6 ,进而增加精神压力。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管理措施
- 难治性癫痫手术筛选标准
- 2026年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输电线路检修课件
- 甲状腺生化检验课件
- 2024年宠物友好型酒店市场洞察报告-澎润研究院
- DB14∕T 3187-2024 公共场所视听网络安全保护要求
- 2025医用耗材管理相关知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 架子鼓教学基础课件
- 绝缘检测仪操作技术课件
- 业务员区域管理制度
- 2025年江苏省选调生考试综合知识试题
-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