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相交线、直线的相交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注】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视为一条直线.2 .直线的相交一一两线四角(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 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例】如图1, 和 , 和 , 和, 和 互为邻补角.【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两个角互补不一定互为邻补角.(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则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例】如图1, 和 , 和 ,互为对顶角.【注】互为对顶角的两个
2、角一定相等,但两个角相等不一定互为对顶角.图1图3、垂直1 .垂直: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成,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例】如图2, AB CD ,垂足为O,可记为“ AB CD于点O”.2 .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三、三线八角1 .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即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 线的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叫做同位角.【例】如图3,和, 和, 和
3、, 和 都是同位角.2 .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位置交错的 一对角(即两个角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叫做内错角.【例】如图3,和 , 和 都是内错角.3 .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 直线的同侧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例】如图3, 和 , 和都是同旁内角.4 .角的计数技巧:(3) “U”字型中的同旁内角,如下图所示:(1) “F”字型中的同位角,如下图所示:模块一 直线的相交例题1(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A.平行或垂直B.垂直或相交C.平行,垂直或相交D.平行或相交(2)判断正误:两
4、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或相交()平面内,两条线段不相交,则平行.()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射线必定相交.()【解析】(1) D; (2)错误,异面;错误;错误.例题2(1)下列图中和)C. 2对(2)成邻补角的是(3)下列各项中,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则这两个角不相等;如果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解析】(1) A; (2) C; (3).(1)如图 3-1, AB、CD、EF 交于点 O, AOE , DOF 和邻补角的度数.,求 AOD的对顶角(2
5、)如图3-2,直线AB、CD交于 O, OE平分 AOD , 度数.BOC BOD ,求 COE 的图3-2【解析】(1)由对顶角相等可知,COE DOF ,故AOCAOE COE.由AOC、AOD互为邻补角可知,AOD由对顶角相等可知,AOD的对顶角 BOC .(2)由BOC、BOD互为邻补角可知,BOCBOD又 BOC BOD ,故 BOD , BOC 由对顶角相等可知,AOD BOC .又OE平分 AOD ,故 AOE ., 从而可知, COE .【提示】两线四角倒角,规范书写.如图,直线 AB、CD相交于点 O, OE平分COF(1)若 BOE ,求 AOF的度数;(2)若 BOD :
6、 BOE :,求 AOF 的度数.【解析】| (1); (2).例题5 求证: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解析】如图,AB、CD交于点O,则 AOC与 BOD成对顶角.设OE、OF分别为 AOC、 BOD的平分线,则AOE COE AOCBOF DOF BOD , AOC BOD , AOE BOF .又 BOF DOF AOD , AOE DOF AOD ,即 EOF ,,OE、OF在同一直线上.【提示】可补充证明:成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模块二 i 垂直例题6(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到直线所作的垂线;两个角互为邻补角,这两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7、两个对顶角互补,则构成这两个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连接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所有点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A.B.C.D.(2) P为直线外一点,点 A、B、C为l上的三点,且 PB 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ABCA. PA、PB、PC三条线段中,PB最短B.线段PB叫做点P到直线的l的距离C. PB是点P至|J l的垂线段D.线段AB的长是点A到PB的距离【解析】(1) D; (2) B.例题7BOE(1)如图7-1 ,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OE CD , OF AB , DOF ,求 和 AOC的度数.AOE , COF(2)如图7-2,已知直线 AB和CD相交于点 O, OE OC ,
8、OF平分 求 BOD的度数.图7-1【解析】(1)OF AB , / DOFBOD(垂直定义)AOCBOD(对顶角相等) OE CD ,BOE(垂直定义)(2) COE 是直角,COE又 COF , FOECOECOF OF 平分AOE , AOFFOE.AOCAOFCOF BOD AOC , BOD【提示】利用垂直的定义来倒角,倒角一定要反复练习.例题8如图所示,在一个面积为 1843200平方米的正方形货场中有一条长为1600米的直线铁路AE.现有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停放在D点,如果卡车的速度是每分钟96米,请说明11分钟内能否将这车货物运到铁路线旁?【解析】由垂线段最短,可知比较D到AE的
9、垂线段长度与卡车行驶11分钟路程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如右图所示,汽车由 D到AE的最短距离是由 D向AE引的垂线DH ,连结DE.贝U S»A AED S正方形 ABCD一'又 Saaed -AE DE -DH DH ,解得 DH(米)而卡车行驶11分钟的路程为(米)(米),所以11分钟内不模块三能将这车货物由D点运到铁路线旁.三线八角例题9与是两条直线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1* jT成的角.X与是两条直线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角. 与是两条直线4被第三条直后所截构成的_角.与是两条直线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角. 与是两条直线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角.【解析】与
10、 是两条直线l与l被第三条直线l所截构成的同位角.与是两条直线l与l被第三条直线l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如图,填空:l 与是两条直线l与l被第三条直线l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与 是两条直线l与l被第三条直线l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与是两条直线l与l被第三条直线l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非常挑战过点O任意作7条直线,求证:以 。为顶点的角中,必有一个小于如图所示,点。把7条直线分成14条射线,记为OA OA .相邻两射线组成14个角,记为 ,其和为一个周角:若结论不成立,则 i >, (i , ,|,相加,得这一矛盾说明,在 , 中,复习巩固1的邻补角是4 A. 3对B. 4对C. 5对D. 6对演练
11、1(1)如图1-1所示,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 1 25 ,则 2(2)如图1-2,直线AB、CD、EF相交于O,图中对顶角共有(1)如图2-1,已知直线a、b、c相交于点O,(2)如图 2-2,直线 AB、CD相交于点 O, OE平分AOD ,若 BODC图1-1【解析】(1)2和 4, 155 , 25 , 155 . (2) D.演练2AOE图2-2【解析】(1)由题意,得如图,已知直线 AB和CD相交于点O ( AOC为锐角)(1)写出 AOC和BOD的大小关系;判断的依据是 (2)过点O作射线OE、OF,若 COE , AOE ,求 AOF COF的度数,说明你的理由.(
12、3)在(2)的条件下,若 AOD,请计算度数.【解析】(1) AOC BOD ;对顶角相等.(2) AOFCOF(3) COF .如图,已知/ACB. CD AB ,垂足为D,则点A到直线CB的距离为线段 的长;线段 DB的长为点 到直线 的距离.已知:如下图A、O、B三点共线,OC为任意一条射线, 证:OD OE .OE平分 BOC , OD平分 AOC .求【解析】AC, B, CD.【解析】A、O、B三点共线, AOB , . OE 平分 BOC , OD 平分 AOC ,COE BOC , DOC AOC ,COE DOC BOCAOC ( BOC AOC)AOB 又. DOE COE
13、 DOC ,DOEOD OE .演练6 如图,A点处是一座小屋,BC是一条公路,一人在 。处.(1)此人到小屋去,怎么走最近?理由是什么?(2)此人要到公路,怎么走最近?理由是什么?【解析】| (1)走线段OA最近,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图,过点。作OD BC ,垂足为D,则走线段OD最近,因为垂线段最短.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与 : 与 : 与 : 与 BCD ;【解析】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 对顶角,与 BCD是同旁内角,与是内错角.平行线、平行线1 .平行线:2 .平行公理 【例】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用“/”表示.:经过直线
14、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过直线 a外一点 A作b/a , c/a,则3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b与c重合.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简记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如图2,若b/a, c/a,则b/c.A一- ba图14 .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5.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若 a/b,3,若 a/b,3,若a/b,3,若3,若3,若,则 a/b.,
15、则 a/b.,则 a/b.二、平行的构造 .如图4,若ab,贝U .如图5,若a/b,则模块一 卜,平行线O例题10下列说法中: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相交;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的是.【解析】.【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公理.(1)如图2-1 , 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若1 25 ,则2的度数是()A. 155B. 135C. 125D. 115(2)如图 2-2,已知 AB/CD , EF
16、分别交 AB、CD 于 M、N, EMB , MG 平分 BMF , 交CD于G, MGN的度数为 .图2-2(3)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解析】(1) D; (2)(3)证法1 :如右图,过 4ABC的顶点A作直线1/BC .则 B,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 BAC.(平角的定义)所以 B BAC C(等量代换).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证法2:如右图,延长BC,过C作CE/AB,则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 BCA,BCA A B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3)题证明方法老师可以自行补充
17、,这个结论和平行公理是等价的.另外,这种证明题需要学生先转化成常规的已知和求证,然后再证明,重点强调格式.例题12(1)根据图在(!) B CEF .AB/CD (!) BBEDAB/CD ( BCEBAB/CD ()内填注理由:(已知),(已知),(已知),(2)已知:如图所示, ABC ADCAED EDC .求证:ED/BF .证明: BF和DE分别平分 ABC和 ADC););).BF和(已知)DE分别平分 ABC和 ADC ,EDC FBA 又 ADC ABC又 AED EDCABC (已知),FBA (等量代换).(已知),(等量代换)).ED/BF (【解析】(1)同位角相等,两
18、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角平分线定义;EDC; AED;F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的判定,也通过这道题规范孩子们的书写过程,这种题型也是各学校的必考题型.例题13如图,已知EF BC ,证明:AD BC .【解析】'GD/ACCADI I又I(已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AD,(已知).(等量代换)AD/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DC EF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i,EF BC ,(已知)ADCAD BC.【提示】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结合,时间可以留长点.例
19、题14 请你分析下面的题目,从中总结规律,填写在空格上,并选择一道题目具体书写证明.(1)如图5-1 ,已知:AB/CD ,直线EF分别交AB, CD于M, N, MG , NH分别平分 AME , CNE ,求证:MG/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2)如图5-2,已知:AB/CD ,直线EF分别交AB, CD于M, N, MG , NH分别平分 BMF , CNE ,求证:MG/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3)如图5-3,已知:AB/CD ,直线EF分别交AB, CD于M, N, MG , NH分别平分 AMF , CNE ,相交于点 O.求证: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
20、结论是:.图5-1图5-2图5-3【解析】(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2)证明: AB/CD , BMF CNE ,又. MG, NH分别平分 BMF , CNE ,GMF BMF CNE HNM ,MG/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平行.(3)证明: AB/CD , AMF CNE ,又. MG, NH分别平分 AMF , CNE ,GMF HNE AMF CNE ,MONGMF HNE ,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垂直.【提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相结合,练习平行线倒角.模块二 卜.行线的构造01例题15
21、(1)如图6-1,已知直线a/b,则 等于.(2)如图 6-2, ll ,= ,则 .(3)如图 6-3, AB/CD , ABE , ECD ,则 E .【解析】(1); (2); (3).【提示】练习基础的平行线倒角模型: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例题16(1)如图 7-1, AB/CD , BAF 一 EAF , FCD 一 ECF , AEC ,则 AFC 的(2)如图 7-2,已知:AB/CD , 平分线相交于点 F, BFD度数为CDE的ABP和 CDP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E, ABE和,贝U BPD , BED .图7-1图7-2【解析】(1); (2)【提示】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综合.(
22、1)如图 8-1, AB/CD , A , C(2)如图 8-2, AB/CD , E , C,则 F .,则 EAB的度数为【解析】(1); (2).【提示】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的变形.例题18 -如图,直线AC/BD ,连结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PB,构成 PAC,APB, 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角)PAC PBD ;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不成立)?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1)当动点P落在第部分时,求证: APB(2)当动点P落在第部分时,AP
23、B PAC(3)当动点P在第部分时,全面探究PAC,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加以证明.【解析】(1)过P点做平行线即可证明;(2)不成立,结论是 APB PAC PBD ;(3)过P点做平行线即可证明当 P在AB左侧时 PAC APB PBD ;当P在AB右侧时 PBD APB PAC .【提示】模型的探究.非常挑战如图,已知 AB/CD , EAF _ EAB , ECF _ ECD ,求证: AFC AEC .【解析】如右图所示,分别过点 E, F做AB和CD的平行线;易得: AEC EAB ECD EAF ECF ( EAF ECF);AFC FAB FCD EAF ECF
24、 ( EAF ECF)即有: AFC AEC .复习巩固模块演练8 卜列结论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解析】D.演练9如图:已知 证明:求证: AB/CD ; ADBC .C CBE (又 C A (A (),).【解析】已知;AB, 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CBE;等量代换;AD,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演练10如图,已知 BAPAPD,那么 E与F相等吗?说明理由.【解析】 BAP .AB/CD BAP 又 BAP
25、即 EAP .AE/PFEAPD(已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A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CAPAPF (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演练11如图,A,EGFB, C和D, E, F分别在同一直线上,AF分别交CE, BD于点G, H .已知 C D ,BHA .求证: A F .【解析】 EGFBHA .CE/BDC又 CABD . DF/ACABHAAGCABD D , D演练12(1)如图4-1,(2)如图4-2,a/b, M、N分别为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则AB/CD , B占八、(3)如图已知 A
26、B/CD ,4-3,N 图4-4题F在其外部,则【解析】(1);(3)演练13如图所示,直线l /l , AB l ,垂足为 O, BC与l相交于点 E,演练14如图,ABDE,ABC , CDECEC 作 CF/AB , ,BCFCDEBCF DCF【解析】如图,过点 ABC 又 AB/DE .CF/DE ,DCF BCD线与角1.基本概念:(1)直线:能够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做直线.表示方法:直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上的点,不分先后顺序;直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例】如图1:可以记为直线 AB或直线BA;如图2:记为直线1.A B1* 图1图2(2)射线
27、:直线上的一点和这点一旁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表示方法:射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的端点,第二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上的点;射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例】如图3:记为射线 OA,但不能记为射线 AO;如图4:记为射线1.OA1 图3图4(3)线段:直线上两点和中间的部分叫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表示方法:线段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不分先后顺序; 线段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例】如图5:可以记为线段 AB或线段BA;如图6:记为线段1.AB11 «图(
28、5)图66(4)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例】如图7: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此时 AO BO - AB .A O B图72.公理:(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1.定义:(1)静态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延伸.(2)动态定义: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处于 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表示方法:通常用三个字母表示: 两条边上的点的字母写在两旁,顶点上
29、的字母写在中间.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这个大写字母一定要表示角的顶点,而且以它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用数字或希腊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希腊字母(,)表示角的大小。为避免混淆,符号兀一般不用来表示角度。a aa aAOB «AOBBOA2.角的相关换算: 1 度=60(1( )( ) =601),1周角 36 , 1平角(4)4)(4)(4)1周角 2平角,1平角 2直角.3.相关概念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那么这两个角互为 补角,简称互补.等角或 同角的补角相等.如果 1+ 2=,则 1与 2互补;反之,如果1与2互补, 则 1+ 2=.CA<1AOB (8)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
30、9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 余角,简称互余.等角或 同角的余角相等.如果1+2=9 ,则1与2 互余;反之,如果1与2互余, 贝 U 1+ 2 = 9 .O03B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 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 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 这个角的平分线.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2 - AOB .A 上: O B模块例题1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线AB和直线BA是两条直线B.射线AB和射线BA是两条射线C.线段AB和线段BA是两条线段D.直线AB和直线a不能是同一条直线(2)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31、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B.C.D.(3)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按要求作图:A?B画射线CD;画直线 AD;连结AB;直线BD与直线AC 相交于点O.D?不【解析】(1) B;D; (3)略.C【提示】主要考查线的基本概念, 练习基本作图技巧.“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是直线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的性质.例题20(1)补全下面解题过程.已知:如图,B、D是线段AC上两点,D是BC的中点,BD -AC,BD cm , 求线段 AB 的长.*?*AB D
32、 C解:: BD AC, BD cm,(已知) AC BD cm . D是BC的中点,(已知)BC BD cm.(线段中点的定义)AB AC cm.(2)如图,在直线l的同侧有A、B两点,在直线l上找?B点C、D,分别使AC CB最小,DB DA最大.(不用说理由,保留作图痕迹即可)A?【解析】(1) 2, 4, BC, 6; (2)略.例题21 (1)如图3-1,线段AC 6cm,线段BC 15cm ,点M是AC的中点,在 CB上取一点 N, 使得 CN:NB 1:2,贝U MN .(2)如图3-2已知线段 AB cm,点M为AB的中点,点 P在MB上,点N为PB的中 点,且NB cm ,求
33、PM的长.A M C N图3-1A*BP图3-2【解析】(1) 8cm;(2) AB cm,点M为AB的中点,(已知). BM -AB cm .(线段中点的定义) 点N为PB的中点,且 NB cm (已知) BP NB cm.(线段中点的定义) PM BM BP cm .【提示】练习书写.例题22(1)如图,M是线段 AB上一点,AB cm, BM cm , C、D分别是 AM、BM的中点. 求 CD 的长.A C M D B(2)若把上题中的条件“ BM cm”去掉,其它条件不变,你能求出CD的长度吗?若能,请求出CD的长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AB acm , C、D 分别是 AM、 的代数
34、式表出).BM的中点,请画出(3)若M是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 相应的图形,并求出 CD的长(用含a【解析】(1) CD cm; (2) CD = cm;(3)如图,C、D分别是AM、BM的中点,CM AM, DM -BM (线段中点的定义) . CD CM DM -(AM BM) -AB acm.【提示】探究题型.例题23(1)延长线段AB到C,使BC AB,反向延长线段 AB至IJD,使DA AB ,若AB cm, 则线段CD的长为.(2)已知A, B, 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线段AB , D是线段 AB的中点,且BC : AB :, 则线段CD的长为.(3)已知 A, B, C, D四点
35、共线,若 AB cm , BC cm , CD cm ,画出图形,求 AD的长.【解析】(1) DC cm ; (2) 1.5cm 或 7.5cm;(3)情况 1 :如图(1) ADcm .情况2:如图(2) ADcm .情况3:如图(3) AD () cm .情况4:如图(4) AD () cm .A D B C(2)A C B D(4)IllIAB CDDAC B 【提示】锻炼孩子根据题意自己画图和分类讨论的能力.例题24已知关于m的方程m (m )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x ) n 的解.(1)求m, n的值;(2)已知线段AB m ,在线段AB所在直线上取一点 P,恰好使-AP n,点Q
36、是PB的中PB点,求线段AQ的长.【解析】(1) m , n ;(2)如图1,点P在线段AB上时,_ AP AB , -AP PBAP ,PB AB AP .点Q为PB的中点,PQ -PB -.如图2,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AB,BPBPAPPB,得BP点Q为PB的中点,BQ -BP -.A AQ AB BQ .综上,线段AQ的长为一或一.【提示】方程与线段综合.,则 COB;若(2) 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少,则这个角的度数为AODAOC,OE平分 BOD ,则(3)如图7-2, O是直线AB上的一点,图中彼此互补的角共有对.【解析】(1)(2)(3)余角相等,130;55;根
37、据题意可得,BOEEODDOCBOD EOC补的角只需满足和为AOE与这个数量关系即可,与位置无关,所以共有6对:EOD , AOE 与 DOC , AOD 与 BOD ,AOC 与 BOC .例题26如图,已知 BOCAOCOD平分 AOB ,且 COD【解析】设AOCAOB,则AOCBOCBOC OD平分AOBAODCODAODAOCCODAOB【提示】利用角平分线倒角,设小角.,AOEAOD与AOB的度数.,求AOB例题27如图所示,已知OM平分 AOC ,ON平分 BOC .(1)当若AOBAOB,求 时,求MON的度数;MON的度数.【解析】(1) AOB ,AOC AOBBOCBO
38、C又OM平分 AOC ,MOCAOC又 ON平分NOCBOCNOCMON(2) AOBAOCMOC , BOC AOB BOC OM平分MOCAOC -().又BOC,ON 平分 BOC ,又NOCBOCMONMOCMONMOCNOC -()探究题型.例题28已知 AOB所成的角的度数为,从。点弓I射线OC,若 AOC: COB求OC与AOB的平分线【解析】 分OC在 AOB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形讨论.(1) OC在 AOB内部,如图1,则 AOCAOBAOD故 COD AOD AOC(2) OC在 AOB外部,如图2,则 AOCAOBAOD故 COD AOC AOD非常挑战1已知 、 中有两个
39、锐角和一个钝角,其数值已经给出,在计算 一()的值时,有三位同学分别计算出了、这三个不同的结果,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则.【解析】、中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故,从而 一(),三个结果中只有 是正确的,此时演练1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PA和射线AP是同一条射线B,射线 OA的长度是12cmC.直线ab、cd相交于点M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如图1-1长度为 线段AC的长度为(A. 10cm(3)已知:如图 1-2复习巩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 C点将线段MB分成MC : CBC. 6cm中点,ED ,求线段AB ,点C为线段AB上一点,点D、E分别为线段AB、AC的AC的
40、长.图1-1图1-2【解析】(1)(2)D;B;(2)由E是AC的中点可知,AE同理可知,AD - AB.故 DE AD AE AB又DE , AB ,故AC演练16线段AB上有两点P、Q, AB , AP , PQ ,求BQ的长.【解析】情况1,如图(1)情况2,如图(2)BQ BP PQBQ BP PQP(2)A Q P(1)演练17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从点P处把绳子剪断,已知 AP:BP :,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cm,求绳子的原长.LAP【解析】设AP x ,则BP x .(1)若A是绳子的对折点,则最长一段为AP ,解得AP由 AP x ,可得 x ,
41、BP x , 绳子的原长为 (AP PB) () (cm)(2)若B是绳子的对折点,则最长一段为BPBP ,由 BP x ,可得 x , AP x .绳子的原长为 (AP BP) () (cm),综上,绳子的原长为150cm 或 100cm.演练18 如图所示,已知 AOB和 COD都是 BOC的余角,OE、OF分别为 AOB和 COD的角平分线.若 BOC ,求 EOF的度数.E 8【解析】|由题意知, AOB COD, |" /由于OE、OF分别为 AOB和 COD的角平分 线,故 BOE AOB ,。COF - COD,所以 EOF BOEBOC COF.演练19 Ik如图所示
42、,OM是 AOC的平分线,ON是 BOC的平分线.(1)如果 AOC , MON ,求 AOB的度数;(2)如果 MON n ,求 AOB的度数.当 MON的大小改变 时,AOB的大小是否随之改变?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解析】(1) OM平分 AOC , ON平分 BOC ,MOCAOC, NOC BOC,MON NOCMOC -( BOC AOC)AOB.又 MON , AOB MON .(2)同上,AOB MON n° .AOB MON当 MON的大小改变时,AOB的大小也随之改变,演练20如图,是一个【解析】的正方形网格,则平行线的性质和构造模块一平行线折线模型拓展1.平
43、行线折线模型模型示例剖析a若 a / b ,则 123 ;b 3若 123 ,贝 U a / b .a若 a / b ,贝U 123 360 ;3Z若 123 360 ,贝U a / b .b2.平行线折线模型拓展模块二等积变形(利用平行线来转化面积)1 .平行线间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任意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推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 .如图,AB/CD,则 S*A ACD SA BCD,S*A AOC S*A BOD -模块平行线折线模型拓展CDE的平分线相交于 F, BED 140°,求 BFD的如图所示,已知A
44、B II CD , ABE和 度数.过点 E 作 EM II AB, MEB ABE 180° .又 AB II CD , ME II CD ., MED EDC 180° . MEB ABE MED EDC 180° 180° 360°.又 MEB MED BED, BED 140°, ABE CDE 360°BED 360° 140° 220° .BF、DF 分别平分 ABE , CDE ,1- FBE FDE - 220110 .2BFD 360° ( FBE FDE) BED
45、110°.【教师备课提示】 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铅笔”和“猪蹄”模型综合.(1)如图 2-1,已知 MA1 / NAn, (2)如图 2-2,已知 MA / NAn , 的关系.探索A、%、探索A1、A2、An之间的关系.An,巳、B2、Bn 1之间(3)如图 2-3,已知 MA1 / NA,,AN An探索 A、A2、A3、图2-2A4,B1、B2之间的关系.图2-3图2-1冤解析(1)AA2A3Wa (n 1) 180 ;A1A2 (IIAnBiB2 I"Bni;(3)AA2A3 A4 巳 B2 180 .【教师备课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折线模型的拓展.例 31
46、(1) (2014 树德实验半期) 如图 3-1, AB/EF,1 113 , C 35 ,2 105 ,则 DEFAFGH 90 , HMN 30 ,(2)(初二希望杯二试)如图3-2 ,直线AB II CDCNP 50 ,则 GHM的大小是图3-1EA 30、FB90 GC 50 N DP图3-2(1)过C作平行线,73°.(2)过点G, H作AB, CD的平行线, 则 AB / OG / HQ / CD . OGE AFE 30 ,MQR HQP CNP 50 OG / HQ , GHQ OGH HGE EGO 60 在 4MHQ 中MHQ HMQ MQH 180又 MQR M
47、QH 180 , MHQHMQMQR MHQ 503020 , GHMGHQMHQ 40A BO90 G0xcMR50 N例7(1)如图4-1所示,B E D 360 ,求证:AB II CD .(2)如图4-2所示,AEC A C ,求证:AB II CD .图4-1图4-2BEF图2解析(1)如图1,过点E作EF / AB ,则 BBED 360 , B BEF DEF D 360 , D DEF 180 , EF II CD , AB II CD .(2)证法一:如图 2,过点E作EF II AB ,则 A AEF ,. AEC AEF CEF A C ,C CEF , EF II CD , AB II CD .证法二:如图3,过点E作EF II AB,则 A AEF 180 ,AEC AEF CEF 360 , A C AEF CEF 360 , C CEF 180 ,EF II CD .【教师备课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折线模型的逆应用,证明平行.AB II GF如图,已知,CD 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