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1页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2页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3页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4页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人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3-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目标导向:(1)理解并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对策。(2)记忆并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从而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4-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类型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5-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2、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6-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7-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8-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9-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0-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1-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2-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3-

3、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答案: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4-考法分析:以地图和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住宅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重点考查的是植被破坏和耕地减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5-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1)题

4、干信息:“大规模建设住宅”说明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2)图像信息: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6-2.迁移应用耕地处大规模建设住宅会造成耕地减少,破坏耕地;林地处大规模建设住宅会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洱海西侧坡度较大,不合理开发会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不合理开发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不利于古城的保护。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7-(2015河南顶级名校入学定位考)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8-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灌

5、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B.C.D.2.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A、B两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如果灌溉措施不当,极易导致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地。第2题,C位于沿海地区,该地地势低平,受海水浸渍影响,会出现土地的盐碱化。 答案解析关闭1.B2.C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19-(2015山东菏泽期末)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6、2.5 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4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读下图,完成第34题。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0-3.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A.佛山B.广州C.珠海D.惠州4.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B.天气返潮,微风少雨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由图可知,珠海的PM2.5均值在35 g/m3以下,是选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

7、的。第4题,PM2.5浓度偏高与经济发达、人类活动排放过多的污染物有关,也与微风少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关;如果强冷空气南下,“珠三角”地区PM2.5污染物会随风扩散,从而降低浓度。 答案解析关闭3.C4.D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1-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目标导向:(1)掌握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人地关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2)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22-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2)目的:合理利用

8、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2.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3- (4)基本观念: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4-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地位:协调人地关

9、系的根本措施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5-2.转变发展模式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1)协调人地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7-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8-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29-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0-四、

10、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1-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2-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3-(2015江苏高考)(双选)下面图1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2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

11、美国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BC)A.控制人口数量B.加快发展新能源C.加强科技创新D.缩减生产规模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5-考法分析:以热点话题“低碳排放”为切入点,考查可持续发展之路,考查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6- 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1)题干信息:“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和“1971年、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这两幅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注意纵坐标及图例的变化。(2)图像信息:能力突

12、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7-2.迁移应用第(1)题,根据图1可知,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高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但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故A项、B项错误;读图2比较柱状图的数据可知,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最大的是美国,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最大的是中国,C项、D项正确。第(2)题,发展新能源可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发展科技可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8-(2015山东潍坊期末)读我国某地区某农事安排示意图,完成第12题。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39-1.下图中最能代表该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13、A. B.C. D.2.对该地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A.秸秆燃烧还田B.秸秆堆置自然腐烂C.秸秆薪柴能源D.秸秆沼气池能源和肥料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由表可知,该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属季风水田农业,该农业生产投入的劳动力多、实行精耕细作,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不高,如所示。第2题,将秸秆送入沼气池,不仅能产生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同时沼渣、沼液也是很好的肥料,这样的处理方式符合生态农业模式。 答案解析关闭1.B2.D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40- (2015福建漳州八校二联)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完成第35题。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41

14、-3.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大化原则4.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A. B.C.D.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B.C.D.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该产业链能促进该地农业持续、高效地发展,符合持续性原则。

15、第4题,题中的各选项都是该生态农业园的好处,但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第5题,由图可知,该生态园将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用于生产沼气,珍禽养殖的废弃物用于制作标本;其余两项也符合图示信息,但并非利用废弃物。 答案解析关闭3.A4.C5.D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42-高考常考图示高考常考图示(十三十三)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1.常见类型地理关联示意图是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图形。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

16、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1);二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2);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3)。-43-图1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图1中字母的含义: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44-图2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2中符合该循环系统的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乳畜业,商品率高是其突出特点

17、。-45-图3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图3所示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该生态工业园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46-2.判读技巧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顺藤摸瓜法。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将已初

18、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47-(2)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在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48-下图为鄂尔多斯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该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读图,完成第12题。-49-1.该工业园区产业链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2.该工业园区内产业集聚的直接效益不包括()A.推动房地产投资B.促进资源循环利用C.减轻环境污染程度D.加强生产与协作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该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持续性原则。第2题,产业集聚有利于加强协作、减轻环境污染,但并不能直接推动房地产投资。 答案解析关闭1.B2.A-50- (2015江苏南京期末改编)下图为某农场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